第三十三章 羅馬帝國的崛起

關燈
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主宰西方世界的是新興羅馬帝國。

    與以往支配這個文明世界的各大帝國相比,羅馬存在許多不同之處。

    首先,它不是第一個實施君主制的國家,因為它不是由任何一個強大的征服者所創建的。

    其次,它不是第一個實施共和政體的帝國。

    在伯裡克利執政時期,雅典人就已統治了許多同盟國和附庸國;而迦太基在和羅馬展開那場殊死戰鬥之前,就已統治了撒丁島、科西嘉、摩洛哥、阿爾及爾、突尼斯以及西班牙和西西裡的大部分地區。

    但是,羅馬卻是第一個不僅擺脫了毀滅的厄運,還不斷繁榮發展的共和政體帝國。

     以往古代帝國的中心都在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各大流域地區,而新興羅馬帝國的中心卻靠近西面,這使羅馬得以向一些新地區和新民族輸送他們的文明。

    此時,羅馬帝國的疆域已經擴張到了摩洛哥和西班牙,随後它又向西北方向擴張,推進到了今天的法國和比利時,還延伸到英國;在東北方向則擴張至匈牙利和俄羅斯南部。

    但是,羅馬帝國從未在中亞和波斯等地建立起自己的勢力範圍,因為這些地方離羅馬的行政中心都太遙遠了。

    由于版圖遼闊,當時的羅馬帝國不僅有許多北歐雅利安語系民族,還包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希臘民族。

    但是,羅馬境内的含米特人和閃米特人的數量比以往任何一個帝國都要少。

     羅馬帝國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一直不斷發展,并未重蹈波斯和希臘帝國的覆轍,走向迅速衰亡的道路。

    此前,米底和波斯的統治者在僅僅一兩代人的時間内,就被巴比倫人完全同化了:巴比倫人向他們灌輸&ldquo萬王之王&rdquo的思想以及神廟和祭司的傳統;亞曆山大大帝和他的繼位者也相繼走上了被同化的道路;塞琉古君王建立的宮廷及行政體系,則與尼布甲尼撒的幾乎一樣;至于托勒密家族,他們在成為埃及法老之後就徹底埃及化了。

    與之前閃米特人征服蘇美爾人之後被同化一樣,這些征服者也沒能逃離被同化的命運。

    但羅馬人則有所不同,他們沒有走上被同化的道路,他們實行自治,并在長達幾百年的時間裡一直遵循着本民族的法律與習俗。

    在2世紀至3世紀之前,唯一一個在思想上對羅馬帝國産生巨大影響的民族就是與羅馬人有着相似血統的希臘民族。

    因此,可以說,羅馬帝國是第一個嘗試用雅利安模式統治龐大領土的國家,它開創了新型的國家模式,實際上是一個擴張了的雅利安共和國。

    以往,征服者通常都會在供奉豐收之神的神廟周圍建立自己的都城,但這種模式卻不适用于羅馬帝國。

    他們有自己信仰的神,也建立了自己的神廟,不過他們的神與希臘的神相似,都是半人半神的模樣,是神聖的貴族。

    羅馬人在危難關頭也會殺牲取血以祭神,甚至獻祭活人,這種血祭傳統或許是從他們黑膚色的伊特魯裡亞先師那裡學來的。

    但是,直到羅馬的鼎盛時期結束,神廟和祭司都沒有在羅馬的曆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

     羅馬帝國的發展史是一種未經規劃的、全新的發展史。

    羅馬人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一項規模宏大的政治實驗。

    但是,這次實驗并不能稱得上成功,因為羅馬帝國最終還是徹底崩塌了。

    數百年來,羅馬帝國的體制和管理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這麼說,它在這期間的變化遠比孟加拉、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在1000年内的變化還要更加猛烈。

    盡管羅馬帝國一直都在變化,卻從未遵循過固定的模式。

     羅馬帝國的實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失敗了,但從另一方面看,這個實驗又尚未完成。

    &ldquo如何治理龐大的帝國&rdquo這個曾經困擾羅馬人的難題,至今仍然困擾着許多歐美國家。

     羅馬帝國統治時期,不僅在政治上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和道德方面也同樣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一點還請研究曆史的讀者謹記。

    人們都想當然地認為,羅馬的統治是完整、穩固、全面、高貴且又果斷的。

    麥考萊在其《古羅馬之歌》一書中,就把羅馬元老院和羅馬市民、老卡托、西庇阿家族(1)、尤利烏斯·恺撒、戴克裡先、君士坦丁大帝、羅馬的凱旋、演說、角鬥士的戰鬥和基督徒殉道者等全部糅合到了一起,為讀者呈現出一幅崇高、莊嚴而又殘酷的畫面。

    我們應對畫面中的情節進行闡釋,因為在經過曆史長河的洗禮之後這些情節已然變得面目全非,其變化之大,比威廉一世統治下的倫敦和現在的倫敦之間的差異更令人震驚。

     我們可以将羅馬帝國的擴張分成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公元前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