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亞曆山大港的輝煌

關燈
璃工匠雖然可以制作出絢麗奪目的彩珠和玲珑剔透的玻璃瓶,卻未曾試着制作長頸燒瓶和透鏡,對透明玻璃似乎也沒有什麼興趣;金屬工匠制造出了武器和珠寶,但從未制造過化學天平。

    同樣地,哲學家對原子和事物的本質有着深入的研究,但是對瓷釉、顔料等卻沒有任何實際經驗。

    所以,在亞曆山大港短暫的繁榮期内,并沒有制造出顯微鏡,也沒有出現發展化學的苗頭。

    盡管希羅在當時已經發明了蒸汽機,但從來沒有人用它來泵水或是駕駛船舶,也沒有用到其他方面。

    除了在醫學領域,科學知識幾乎沒有得到實際的應用,而實際應用産生的興趣也沒能刺激和支持科學的發展。

    因此,當托勒密一世和托勒密二世對科學的求知欲消退之後,就沒有什麼動力再将科學發展這項工作繼續下去了。

    博物館中珍藏的科學研究也隻是被記錄在一些名不見經傳的手稿上,一直束之高閣,不為世人所知,直到文藝複興時期,人們重燃了對科學的熱情,這些研究成果才再次進入大衆的視線。

     亞曆山大圖書館在圖書制作方面也未取得任何進展,那個時候人們還不知道如何用破布漿制成尺寸相同的紙張。

    中國人最先制造出了紙張,但是直到9世紀才傳入西方。

    當時僅有的制作書籍的材料就是羊皮紙和莎草紙。

    莎草紙是把紙莎草的内莖切成長條後相互覆蓋疊加而成,這使得莎草紙不易卷起存放,也不便于閱讀。

    正因如此,書籍裝訂和印刷的發展都受到了制約。

    衆所周知,印刷術最早出現在舊石器時代,蘇美爾人也曾制造過印章,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紙張,就沒法印刷書籍。

    值得一提的是,造紙術的改進很有可能會遭到所有書籍抄印員工會的抵制,因其觸及了他們的利益。

    亞曆山大港生産了大量的書籍,但是價格不菲,因此這些書籍并沒有向大衆階層普及,而僅停留在有權勢的人手中。

     這樣一來,在亞曆山大港科學事業極為輝煌的時期,這些科學知識隻觸及托勒密一世和托勒密二世建立起來的一個很小的哲學家圈子,就好像黑暗中閃爍着微光的一盞燈,照亮的地方極為有限。

    盡管微光能照到的地方非常明亮,但是在光線之外,世界卻是一片黑暗。

    圈子外的人們一如既往地生活,卻不知改變這個世界的科學種子已經悄悄播下。

    一股偏執的黑暗勢力籠罩着整個亞曆山大港,亞裡士多德播下的科學種子也在黑暗中被隐藏了1000年。

    而後,科學的種子開始萌芽,在随後的幾個世紀裡迅速發展,成為改變整個人類生活的知識和思想。

     亞曆山大港在公元前3世紀并不是希臘唯一的思想文化中心。

    亞曆山大帝國土崩瓦解之後,湧現出了許多擁有豐富精神文化的城邦。

    比如西西裡島的希臘城邦錫拉庫薩,在那裡,思想和科學繁榮了兩個世紀;又比如小亞細亞的帕加馬,那裡曾建立了一個規模很大的圖書館。

    但是,這個輝煌的希臘文明世界卻遭到了北方部族的入侵與破壞,新興北方蠻族高盧人沿着希臘人、弗裡吉亞人和馬其頓人祖先的足迹,向希臘發起了進攻。

    他們恣意橫行,燒殺搶掠。

    繼高盧人之後,新的征服者羅馬人從意大利趕來,占領了波斯帝國和亞曆山大帝國整個西半部的廣闊領土。

    羅馬人極具才幹,但缺乏想象力,所以比起科學和藝術,他們更喜歡法律和利益。

    這一時期還有從中亞來的新侵略者,他們征服并摧毀了塞琉古帝國,再一次割斷了西方世界與印度的聯系。

    他們就是擅長騎馬、射箭的帕提亞人。

    與公元前7世紀米底人和波斯人對待他們的方式一樣,在公元前3世紀,他們也如此對待希臘系波斯帝國都城波斯波利斯和蘇薩。

    這些入侵者中有來自東北部的遊牧民族,他們膚黃發黑,說着蒙古語,與皮膚白皙、說着雅利安語的北歐人不同。

    我們會在後面的章節中詳細講述這個民族的故事。

     *** (1) 約翰·馬哈菲(1839&mdash1919)是都柏林三一學院的古代史教授,曾寫過幾篇關于古希臘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