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古希臘文明

關燈
大約在公元前960年(1),所羅門繼承王位掌管以色列統一王國,在其死後,以色列統一王國分裂成以色列王國和猶太王國兩個國家,百姓被放逐各地,流離失所。

    正當被囚在巴比倫的猶太人潛心發展他們的傳統文化時,文明世界出現了另一種對人類思想影響重大的力量,那就是古希臘文明。

    當希伯來的先知們正在為民衆與永恒、普世的正義之神建立起一種新的、直接的道德聯系時,古希臘的哲學家們也在運用一種全新的方法啟發人類心智和探知精神。

     我們在前面說過,希臘部落是雅利安語系民族的一個分支,他們在公元前一千幾百年前向南遷移到愛琴海的一些城市和島嶼生活。

    在法老圖特摩斯第一次征服幼發拉底河并在河流對岸獵殺大象之前,希臘人民就已經踏上了南遷的征途。

    那時,美索不達米亞随處可見大象,希臘也常有獅子出沒。

     雖然克諾索斯極有可能是被入侵的希臘人燒毀的,希臘神話中也有關于米諾斯、克諾索斯迷宮以及克裡特工匠技藝的傳說,卻從未提及希臘人攻打克諾索斯城取得的勝利。

     同大多數雅利安人一樣,希臘人也有自己的歌唱家和吟遊詩人。

    他們唱歌并非隻是單純的娛樂表演,而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維持社會關系的活動。

    當希臘人還處于未開化的野蠻部落時代時,他們便開始流傳兩部偉大的史詩。

    其中一部是《伊利亞特》,講述了希臘部落聯軍如何包圍并攻下位于小亞細亞的特洛伊城;另外一部則是《奧德賽》,講的是希臘國王奧德修斯經曆無數艱難險阻,終于從特洛伊城返回故鄉的冒險故事。

    這兩部史詩巨作完成于公元前8世紀和公元前7世紀之間,當時希臘人已經從比他們文明程度更高的鄰國那裡學會了字母的運用。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這兩部史詩存在的時間要比這早得多。

    從前,人們都認為這兩部史詩出自盲人荷馬之手,認為他和創作《失樂園》的彌爾頓一樣,都是坐着完成了自己的兩部巨作。

    長久以來,學術界就一直在争論曆史上究竟是否存在荷馬這個人,這兩部史詩真是他所寫的,還是隻是由他記錄下來并加以潤色而已。

    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在此不必給予過多關注。

    對我們而言,重要的是希臘人在公元前8世紀就已經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史詩,這是希臘各部落共同的财産。

    正是這些史詩把希臘各部落團結凝聚到了一起,共同抵禦外敵的入侵。

    共同的語言、共有的史詩把一群有親緣關系的人聯系在了一起,使他們擁有共同的膽略和習性。

     根據史詩的描述,希臘民族沒有使用鐵器,也沒有自己的文字,是一個未開化的、遠離城市生活的民族。

    一開始,他們居住在被他們摧毀的愛琴海沿岸城市的廢墟旁,在部落首領的房屋周圍搭建了許多小屋。

    之後,他們開始修建城牆,建造自己的城市,還從被他們征服的民族那裡學會了建造神廟。

    據說,原始文明的城市都是以部落之神的祭壇為中心,在祭壇周圍修建城牆逐漸發展起來的;但是在希臘,情況卻截然相反,他們是先有了城牆再開始修建神廟。

    後來,希臘人也開始了商貿往來,并在外設立了殖民地。

    到了公元前7世紀,希臘的河流流域和島嶼上出現了一系列新城市,其中比較重要的有雅典、斯巴達、哥林多、底比斯、薩摩斯和米利都。

    在這些新興城市的沖擊之下,早期的愛琴文明和城市逐漸被人們遺忘。

    當時,在黑海沿岸、意大利和西西裡已經有希臘人定居。

    意大利的版圖輪廓呈靴子狀,靴跟和靴頭部分被稱為&ldquo大希臘地區”馬賽則是一個建立在早期腓尼基殖民地舊址上的希臘小城。

     這一時期,那些地處遼闊平原地區,或是位于幼發拉底河和尼羅河流域,并以河流為交通要道的國家,都趨向于在若幹共同規則的指導下團結統一起來。

    比如埃及和蘇美爾的一些城市就是在一個共同政體的治理下實現了共存。

    但是,無論是希臘本土還是大希臘地區,地形多以山地為主,因此希臘人多是散居在島嶼和山谷之中,這就導緻了他們的發展趨勢與其他地方不同,不能統一治理,隻能各自為政。

    所以,當希臘人踏上曆史舞台之時,他們是以衆多小城邦的形式出現的,沒有任何欲結為同盟的迹象,而且人種也各有不同。

    有些城邦的主要居民來自希臘各個部落,他們當中有愛奧尼亞人、伊奧利亞人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