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猴、類人猿和亞人

關燈
自然學家把哺乳綱的種類細分成很多目,其中位于哺乳綱最前面的是靈長目,狐猴、猴子、類人猿和人類都屬于這一目。

    但是,這種分類依據的是解剖學上的相似性,不考慮任何心智因素。

     現在,人們很難從地質記錄中考察靈長類動物的曆史。

    它們大多生活在森林地帶,比如狐猴和猴子,也有的像狒狒一樣生活在裸露的岩石上。

    它們很少因為溺水身亡而被掩埋在沉積物中,再加上種類和數量也不是特别多,所以它們的化石數量并不如馬、駱駝這些動物的祖先那麼豐富。

    但是我們知道,早在新生代時期,也就是大約4000萬年前,地球上就已經出現了原始的猴子和狐猴類動物,隻不過那時它們的智力水平和大腦分工尚未發展到與後代一樣。

     新生代中期是繼沼澤時期和爬行動物時期之後的又一個鼎盛時代。

    之後,新生代中期慢慢地迎來了尾聲,地球再次進入了冰川時代。

    此時氣候變得極其寒冷,雖然中間出現過一次溫暖期,但不久之後又回到了天寒地凍的狀态。

    氣候轉暖時,在茂密的亞熱帶植物中随處可見河馬相互追逐、打滾的身影,長着尖牙的劍齒虎正在如今記者絡繹不絕的佛裡特街(1)捕食獵物。

    此後地球經曆了一輪又一輪的嚴寒期,一批又一批的生物被淘汰甚至滅絕。

    在這嚴寒期中存活下來的隻有長毛犀牛、大象的近親猛犸象、北極的麝牛和馴鹿。

    接着,一個又一個世紀過去了,在酷寒且毫無生機的大冰期,北極冰蓋不斷延伸到南部。

    在英國,冰蓋一直蔓延到了泰晤士河;在美國,則蔓延到了俄亥俄州。

    雖然這期間出現了幾千年的溫暖期,但之後的時期卻更寒冷。

     地質學家把這個嚴寒時代分為第一冰川期、第二冰川期、第三冰川期、第四冰川期,而大冰期中相對溫暖的時期則被稱作間冰期。

    我們現在生活的地球仍然遭受嚴寒的侵襲,寒冬仍然會令這個世界滿目瘡痍。

    第一冰川期出現在約60萬年前,第四冰川期的極寒則出現在約5萬年前。

    正是在這個漫天大雪的年代,一種與人類相似的動物誕生了(2)。

     新生代中期,地球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類人猿,它們的腿骨和颚骨與人類非常相似,但是直到在與這幾個冰川時期相去不遠的時代,我們才發現了一些類似人類的動物蹤迹。

    然而,這些蹤迹不是它們的骨頭,而是它們曾經使用過的工具。

    在歐洲,人們在距今50萬年到100萬年的沉積岩中發現了一些被削尖的燧石和石塊,這顯然是一些有手的動物有意鑿出的,用來捶擊、刮擦物品或用作攻擊的武器。

    這就是原始石器&ldquo曙光石&rdquo(3)。

    但是在歐洲,人們并沒有發現制造這些石器的動物骨頭或遺骸,隻有石器本身。

    可以肯定的是,制造這些石器的并非人類,而是一種很聰明的猴子。

    不過,人們在爪哇的特裡尼爾地區這一時期的沉積岩中,發現了猿人的一塊頭蓋骨、各種各樣的牙齒和另一些骨頭,這種猿人的頭蓋骨看起來比此前發現的任何一種類人猿的都大,而且它們似乎還能直立行走。

    這種動物現在被人們稱作&ldquo直立猿人&rdquo,就是可以直立行走的猿人。

    不過迄今為止,唯一能夠幫助人們推測這些原始石器制造者的,也就那一小堆骨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