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兵力上的變遷
關燈
小
中
大
因為職業的關系,數年前我曾專注于清朝現時的局勢,但自擔任京都大學教官以來,研究範圍不斷擴寬,就不僅僅是關注時勢。
要承認的是,對于當前問題的判斷有許多不夠準确或沒能進行充分預計的地方。
我的講題是&ldquo清朝的過去與現在&rdquo,講演分為三次。
比起清朝的過去及現在,今天的人們或許更想聽到清朝将來的情況,但一周前我就定下了這個題目。
從今天起到講演結束,需要兩周的時間,我們甚至不清楚清朝的狀況在這兩周内會變得如何。
在我講演期間,隻有清朝的過去及現在是确定的,是否存在将來還是一個疑問。
所以,這裡暫且不提将來。
但如果在最後一次演講的當日清朝還有未來的話,再稍加展望。
此演講預計從今天開始分三次講完,每次會對所講内容進行小結。
談及過去與現在,時間的範圍其實非常廣,談論的話題以及到哪裡停止都沒有限制。
也是基于此想法才定下這個題目。
目前清朝的局勢每天都在發生變化,今天我站到這裡之前,都很難确定說什麼話合适。
但到昨日為止的情況是既成事實,所以,就這些情況來談我想是安全的。
因此,我選了一些不論說什麼都行的題目,每次一項項地叙述并做小結。
今天主要講清朝興起以來兵力的變遷。
兵力的變遷很大程度上導緻了今天的清朝走向衰退。
當然,兵力對國家興盛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與之相同,兵力的衰頹也可能是導緻國家衰退的重大原因。
所以,今天主要談兵力的話題,接下來的第二次講演則是講述經濟上的變遷。
第三次現在還很難決定,視清朝是否有将來而定。
侵入中國本土之前 在清軍還沒有進入中國本土之前,即在還沒有攻下北京之前,就有引人注目的鮮明特色。
清朝興起的中國東北地區,對以前的中國人來說當然就是野蠻人、非常強悍的民族居住的地方。
今天清朝朝廷稱為滿洲的,清朝以前稱之為&ldquo女真&rdquo或&ldquo女直&rdquo。
有諺語說女直這個民族自古就異常強悍,即&ldquo女直不滿萬,滿萬不可敵&rdquo,意思是說沒有達到一萬人的女直軍隊,如果有,那便無人能敵。
總之,自古以來就有關于女真族強悍的評價。
因其興起于北方,這個民族一般被認為與蒙古人一樣,但其實與蒙古人非常不同。
蒙古人是遊牧民族,最初的滿洲人并不是。
滿洲人雖然靠射獵為生,但不是遊牧民族,與蒙古人大相徑庭,這是一些清朝曆史學家的觀點。
自古以來被認為強悍的滿洲人,其強悍程度與其他強悍的民族相比究竟如何,仍是一個疑問。
與東方各國的強悍民族做比較,慶幸的是日本還存在着可以與滿洲民族相比較的标準。
努爾哈赤的兵制 首先需要對滿洲初期的兵制有一定的了解,誰都知道,滿洲興起時就通過所謂八旗的組織建立軍隊。
這是滿洲始祖,也就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的兵制,以三百人為一單位構成最小的軍隊,由此逐漸往上增加,以三百人的五倍又組成一支大軍隊。
又以此數的五倍再組成一隊,是為一旗。
所以,一旗有七千五百人,八旗合計六萬人。
此後又設立蒙古八旗、漢人八旗,但最初的兵制是以純粹的滿洲八旗為基礎的。
清朝的《實錄》中記載了這些軍隊列陣作戰的戰法。
八旗初建之時亦有書籍記錄此兵法,但此兵書已失傳。
不過清朝《實錄》中記載了大緻情況。
觀其陣列,與敵人交戰時,身穿堅甲,手持長矛和大刀的人作為先鋒,身着輕甲的弓箭手在其身後攻擊敵人。
這裡的堅甲和輕甲,在滿洲被稱為&ldquo鐵甲&rdquo和&ldquo綿甲&rdquo。
滿洲的鐵甲是用緞子或棉布做成的衣服,在其内部用鐵釘綴上長二寸、寬一寸三四分大小的薄鐵闆,袖子和身體部位也相應綴上薄鐵闆。
在腰部之下是草折,用長方形的細鐵片編織而成,與日本的铠類似,綴在緞子或棉布的衣服内側。
與蒙古、朝鮮一樣,盔、铠也都是鐵制的,隻有披肩部分是在緞子或棉布内側綴上鐵闆。
這種鐵甲就叫&ldquo堅甲&rdquo。
綿甲的話隻是以緞子或棉布制成,完全沒有附着鐵片。
緞子做的鐵甲作為将領的服裝,普通的軍隊穿的是棉布做成的铠甲狀的衣服。
穿綿甲的士兵也被稱為&ldquo輕甲&rdquo。
如此一來,軍隊被分成兩類。
穿鐵甲者在前列,持大刀或長槍。
穿綿甲者立于後方,作為射手。
除此之外,還設有精兵。
第一列、第二列的士兵都下馬而立&mdash&mdash雖說滿洲人幾乎都是騎兵,但這些人都是下馬而立&mdash&mdash隻有精兵不下馬,隐藏于戰場的某個角落,以便伺機而動,突入敵軍陣中。
以上就是滿洲軍隊的陣列方式。
這與同時代的日本,即戰國時代的陣列相比,有很大差異。
雖然日本中世紀的軍隊陣列也存在各種不同的兵法,但鐵炮出現後,當時持炮的士兵腳步輕快,最初在較遠的地方射擊,然後很快地撤退,接下來是射手,分散地發射箭矢,這樣逐漸靠近敵方。
此時持長槍的士兵從背後突進,最後是旗本的武士與敵人短兵相接。
這是日本常見的陣列方式,與滿洲的順序相反,滿洲士兵中持長槍者在前,弓箭手隐蔽其後。
即滿洲的陣列中穿鐵甲的相當于日本防禦敵人射箭的持盾士兵。
射手一般身着輕巧且隐蔽,從暗處射箭。
最後,當敵陣出現混亂時采取由騎兵突入,進而破陣的作戰方式。
這種陣列對于日本那樣戰鬥漸酣後短兵相接的
要承認的是,對于當前問題的判斷有許多不夠準确或沒能進行充分預計的地方。
我的講題是&ldquo清朝的過去與現在&rdquo,講演分為三次。
比起清朝的過去及現在,今天的人們或許更想聽到清朝将來的情況,但一周前我就定下了這個題目。
從今天起到講演結束,需要兩周的時間,我們甚至不清楚清朝的狀況在這兩周内會變得如何。
在我講演期間,隻有清朝的過去及現在是确定的,是否存在将來還是一個疑問。
所以,這裡暫且不提将來。
但如果在最後一次演講的當日清朝還有未來的話,再稍加展望。
此演講預計從今天開始分三次講完,每次會對所講内容進行小結。
談及過去與現在,時間的範圍其實非常廣,談論的話題以及到哪裡停止都沒有限制。
也是基于此想法才定下這個題目。
目前清朝的局勢每天都在發生變化,今天我站到這裡之前,都很難确定說什麼話合适。
但到昨日為止的情況是既成事實,所以,就這些情況來談我想是安全的。
因此,我選了一些不論說什麼都行的題目,每次一項項地叙述并做小結。
今天主要講清朝興起以來兵力的變遷。
兵力的變遷很大程度上導緻了今天的清朝走向衰退。
當然,兵力對國家興盛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與之相同,兵力的衰頹也可能是導緻國家衰退的重大原因。
所以,今天主要談兵力的話題,接下來的第二次講演則是講述經濟上的變遷。
第三次現在還很難決定,視清朝是否有将來而定。
侵入中國本土之前 在清軍還沒有進入中國本土之前,即在還沒有攻下北京之前,就有引人注目的鮮明特色。
清朝興起的中國東北地區,對以前的中國人來說當然就是野蠻人、非常強悍的民族居住的地方。
今天清朝朝廷稱為滿洲的,清朝以前稱之為&ldquo女真&rdquo或&ldquo女直&rdquo。
有諺語說女直這個民族自古就異常強悍,即&ldquo女直不滿萬,滿萬不可敵&rdquo,意思是說沒有達到一萬人的女直軍隊,如果有,那便無人能敵。
總之,自古以來就有關于女真族強悍的評價。
因其興起于北方,這個民族一般被認為與蒙古人一樣,但其實與蒙古人非常不同。
蒙古人是遊牧民族,最初的滿洲人并不是。
滿洲人雖然靠射獵為生,但不是遊牧民族,與蒙古人大相徑庭,這是一些清朝曆史學家的觀點。
自古以來被認為強悍的滿洲人,其強悍程度與其他強悍的民族相比究竟如何,仍是一個疑問。
與東方各國的強悍民族做比較,慶幸的是日本還存在着可以與滿洲民族相比較的标準。
努爾哈赤的兵制 首先需要對滿洲初期的兵制有一定的了解,誰都知道,滿洲興起時就通過所謂八旗的組織建立軍隊。
這是滿洲始祖,也就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的兵制,以三百人為一單位構成最小的軍隊,由此逐漸往上增加,以三百人的五倍又組成一支大軍隊。
又以此數的五倍再組成一隊,是為一旗。
所以,一旗有七千五百人,八旗合計六萬人。
此後又設立蒙古八旗、漢人八旗,但最初的兵制是以純粹的滿洲八旗為基礎的。
清朝的《實錄》中記載了這些軍隊列陣作戰的戰法。
八旗初建之時亦有書籍記錄此兵法,但此兵書已失傳。
不過清朝《實錄》中記載了大緻情況。
觀其陣列,與敵人交戰時,身穿堅甲,手持長矛和大刀的人作為先鋒,身着輕甲的弓箭手在其身後攻擊敵人。
這裡的堅甲和輕甲,在滿洲被稱為&ldquo鐵甲&rdquo和&ldquo綿甲&rdquo。
滿洲的鐵甲是用緞子或棉布做成的衣服,在其内部用鐵釘綴上長二寸、寬一寸三四分大小的薄鐵闆,袖子和身體部位也相應綴上薄鐵闆。
在腰部之下是草折,用長方形的細鐵片編織而成,與日本的铠類似,綴在緞子或棉布的衣服内側。
與蒙古、朝鮮一樣,盔、铠也都是鐵制的,隻有披肩部分是在緞子或棉布内側綴上鐵闆。
這種鐵甲就叫&ldquo堅甲&rdquo。
綿甲的話隻是以緞子或棉布制成,完全沒有附着鐵片。
緞子做的鐵甲作為将領的服裝,普通的軍隊穿的是棉布做成的铠甲狀的衣服。
穿綿甲的士兵也被稱為&ldquo輕甲&rdquo。
如此一來,軍隊被分成兩類。
穿鐵甲者在前列,持大刀或長槍。
穿綿甲者立于後方,作為射手。
除此之外,還設有精兵。
第一列、第二列的士兵都下馬而立&mdash&mdash雖說滿洲人幾乎都是騎兵,但這些人都是下馬而立&mdash&mdash隻有精兵不下馬,隐藏于戰場的某個角落,以便伺機而動,突入敵軍陣中。
以上就是滿洲軍隊的陣列方式。
這與同時代的日本,即戰國時代的陣列相比,有很大差異。
雖然日本中世紀的軍隊陣列也存在各種不同的兵法,但鐵炮出現後,當時持炮的士兵腳步輕快,最初在較遠的地方射擊,然後很快地撤退,接下來是射手,分散地發射箭矢,這樣逐漸靠近敵方。
此時持長槍的士兵從背後突進,最後是旗本的武士與敵人短兵相接。
這是日本常見的陣列方式,與滿洲的順序相反,滿洲士兵中持長槍者在前,弓箭手隐蔽其後。
即滿洲的陣列中穿鐵甲的相當于日本防禦敵人射箭的持盾士兵。
射手一般身着輕巧且隐蔽,從暗處射箭。
最後,當敵陣出現混亂時采取由騎兵突入,進而破陣的作戰方式。
這種陣列對于日本那樣戰鬥漸酣後短兵相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