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貴族政治的崩潰

關燈


    鹽商這種人,有成為大财主的資格,也因為可能在食鹽專賣之外做私鹽買賣,有成為大盜的資格。

    黃巢自年輕時愛好擊劍騎射,喜歡做鋤強扶弱的俠客,屢次參加進士科考試不第。

    為了當上首領,他投奔了王仙芝等一夥兒強盜,不僅侵掠鄉裡,也劫奪其他州縣。

    在饑荒年代,白吃别人的東西是種好買賣,于是貧苦百姓争相加入。

    王仙芝沒什麼抱負,不久便戰敗被殺,他的部下都投奔了黃巢。

    他們背井離鄉,沒有根據地,四處流竄。

    因為搞不清流寇的出沒之處,所以朝廷很難讨伐,但他們的經過路線是大概确定的。

    而黃巢是流寇的鼻祖,沒有人知道他的預定路徑,于是發展成大亂。

    起初在曹州舉事的有三千人,後來起義隊伍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起義軍首先向南挺近,由福建攻入廣東,結果很多人因染上瘴疫而死,在部下的勸說下,黃巢掉頭北上。

    他們借道湖南,由洞庭湖進入長江,最終抵達長安,路線與近代的太平軍是一樣的,盡量從抵抗較少的地方通行。

    太平軍打到了天津附近,但清朝的制度比唐朝要好。

    蒙古兵很強悍,由内蒙古的僧格林沁親王指揮。

    而唐朝末年統治松垮,黃巢的軍隊向都城開進,順勢就攻下了長安。

    天子蒙塵蜀地,各方節度使奉天子之令讨伐起義軍,最後是李國昌之子李克用奮戰平定黃巢,收複了長安。

    當時李克用年僅二十八歲,但已被衆人畏懼。

    黃巢的命運危在旦夕,于是其部下朱溫倒戈投降朝廷,轉而讨伐自己的舊主黃巢,立下了功勞。

    朱溫就是朱全忠,後來擁有很大的勢力。

     平定流寇有功者得勢,貴族政治走向末路 這時,朝廷的勢力歸于李克用和朱全忠二人。

    朝廷中宰相府與宦官府互相傾軋,前者叫做&ldquo南司&rdquo,後者叫&ldquo北司&rdquo,外部的力量也參與了它們的鬥争。

    李克用居住太原,後來成為晉王;朱全忠則成為汴梁節度使。

    如此一來,朝廷内有南司北司之争,外有晉汴對峙。

    李克用因為年輕而受輕視,後來勢力削弱,但曾經一時極盛。

    各地節度使周旋于晉汴之間。

    宦官得勢,不僅串通外部的節度使,還勾結宰相。

    僖宗之後繼位的昭宗是個胸懷大志的天子,想恢複唐朝的威力,無奈時勢已無可挽回。

    當時天子被各地的節度使搶來奪去,就像日本應仁之亂中的将軍一樣。

    就是說,從天子的所在之處,幾乎可以看出節度使勢力的大小。

    最後,宰相一派的南司和朱全忠一派聯手,誅滅了北司的宦官一派,但昭宗最後被朱全忠殺害。

    朱全忠為了掩飾自己的罪名,做出皇帝是被别人所害的樣子。

    許多宦官在天子遇弑之前被殺,朱全忠在最後弑殺天子前,将出身名門望族的人全部投入黃河,說要将這些&ldquo清流&rdquo投入&ldquo濁流&rdquo中。

    就這樣,唐朝天子一族、實際掌握權力的宦官和作為政治階級的貴族,都在唐末的大亂中覆亡了。

    貴族政治就這樣走向了末路。

    企圖實行改革貴族政治而采取溫和手段&mdash&mdash包括官吏選拔制度、軍隊制度、租稅制度等方面,但毫無成效。

    也就是說,當時所謂的知識階級提出的理想的溫和政策沒有一個成功,相反,目不識丁的盜賊組成的軍隊将貴族政治推向了崩潰。

     [補說] 六朝中期至唐太宗時期實行的班田制,沒有完全承認土地的私有權,隻允許永業田為私有,而永業田在一家的田地中占比不過兩成。

    班田制基本上是按照國家的社會政策實施的土地分配制度。

    可是随着府兵制即征兵制不能實行,人民不再附着在土地上,以班田法為基礎進行賦課的租庸調制,從唐中期開始已無法推行,兩稅法取而代之。

    兩稅法是在夏秋兩次征稅。

    昔日的财政方針是量入為出,兩稅法與之相反,是以&ldquo量出以制入&rdquo為原則,就和今日的稅制一樣。

    兩稅法從唐德宗時開始實施,一直是中國财政政策的基礎。

    也就是以土地的當前所有者、人民的當前居住者為基礎課稅,因此兩稅法确認了所有權自由和居住自由。

     防止豪族兼并的班田收授制被廢除,承認人民私有權的兩稅法卻破壞了貴族政治。

    貴族們向來好以何處的某氏或郡望自傲。

    比如說自己是琅邪王氏,就是一種自誇;說自己是博陵崔氏,未必真住在博陵,卻具備了名族的資格。

    如今重視人民當前所有的土地和居住地,原籍即郡望就被忽視了。

    如此說來,兩稅法原本是為了解決政府的收入問題,沒有其他目的,不承想破壞了貴族政治。

    換言之,事情起因于聰明的政治家沒有預料到的地方,結果與預期大相徑庭。

    然而,政治家們總是重複這種錯誤的曆史,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