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漢武帝财政政策的影響
關燈
小
中
大
雀翎點綴。
《文選》收錄的班固《西都賦》也對昭陽舍的美麗大書特書。
宣帝時代工藝的進步 到了漢宣帝時代,所有工藝都有了進步,《漢書·宣帝紀·贊》對之有所記述。
漢武帝進行大規模國政改革後,宣帝時代控制所有民政開支,方方面面都在縮緊,恐怕是中國有史以來最為注意民政的時代。
同時,精通時政、法理、文學的人才不斷湧現,技巧、工匠、器械在漢宣帝時代也取得了較大進步。
雖然漢宣帝以後的漢元帝時代大行奢侈之風,但這一時期技巧、工匠、器械卻不及漢宣帝時代。
最近在平壤出土的各種遺物中,年代最為久遠的就是霍光、漢宣帝時期的。
宣帝時代的器物很多,在工藝上也達到了頂峰。
當然,在此之後也有幾次達到了這種程度,但比較起來,宣帝時代的進步深入民間,這是值得注意的。
昭帝時代的奢侈現象 《鹽鐵論》對當時的奢靡之風有詳細記載。
它的《散不足》篇列舉了大量漢武帝前後諸方面的差異,對比武帝之前和之後的衣食住、器物,特别是食器,馬具、車輿等。
過去的谷物、野菜、瓜果,不到時令不吃。
捕捉鳥獸魚鼈也有一定的時期。
如今飲食變得奢侈,變着花樣來吃。
吃鹿要吃鹿崽,吃蛋要吃将要孵化成雛的,還吃尚在胎中的羊崽、豬崽等動物。
野菜也不按時節食用。
在居住方面也與過去不同,富人對住宅加以各種裝飾。
器物方面,過去有種種規定,逾制者不得出售,如今不是以實用而是以裝飾為主。
各種器物色彩斑斓,衣服也繡成五顔六色。
娛樂也是花樣百出,例如教野獸學藝,鬥虎、馴馬以為雜耍。
服飾方面,富人不用說是穿錦着繡,輕羅薄紗,中等人家也穿白絹、薄紗、錦等。
老百姓滿不在乎地穿得像後妃一樣。
除此之外,該文還談到乘輿、馬具等各種物事,其中有的器物與在平壤發掘出的相同,這很有意思,例如銀口、金耳等物。
這樣的東西是富人使用的,而中産之家也用玉器、纻器(在木胎表面裱上麻布後塗漆而制成的漆器)、金錯蜀杯(金錯,是在物體表面鑲金。
多出于蜀,平壤也有出土)。
即使是當時,這些裝飾精美的器物,價格也是普通銅制品的十倍。
總之,當時的人喜愛價值高昂的東西。
因此《鹽鐵論》的作者說:&ldquo箕子之譏,始在天子,今在匹夫。
&rdquo讀《散不足》篇,可以看到漢代中期庶民生活的奢靡。
祭祀山川是天子之事,但如今富人、中産之家、貧者都在祭祀時召集藝人遊樂。
如此這般的奢侈流行之事,該文都有記述。
宣帝時代的奢侈現象 奢侈之風在霍光執政期間,即漢昭帝時代就已存在。
到了漢宣帝時代,由于制作工藝上的進步,相關費用變得巨大無比。
這一點反映在貢禹的上書中。
貢禹也說武帝以前文帝時代左右生活樸素,但近年奢侈之風大行。
當時在衣服方面,齊地即山東有三服官,各有工人數千。
蜀的廣漢地區制作金銀器物,一年的費用是五百萬,這裡的五百萬指的是當時的五铢錢。
還有三工官,《漢書》的注釋中對它有不同說法,或以為是地方的工官,或以為是附屬于中央政府的工官,總之三工官每官花費五千萬。
從當時的物價看,這些費用是極大的。
他說東、西織室也是如此。
他又去過東宮,見到天子賞賜的杯案,全都用圖案金銀裝飾,不是應該賜給臣下的。
若再加上東宮的花費,支出一定十分龐大。
另一方面,是非常貧困的人民,二者的貧富差距無以複加。
有些諸侯妻妾多達數百人,而有的富豪和官吏豢養歌伎數十人。
另外,這一時期已開始流行厚葬,死後屍身覆金。
奢侈之風遍及普通人也就是當然的了,就是說,武帝改易财政政策的結果是,數十年間從天子到百姓奢侈之風盛行。
這些是經濟産出繁多的結果。
正如王安石的财政政策施行數十年後,導緻了宋徽宗時期的财富劇增。
兩漢奢侈的差異 這種奢侈之
《文選》收錄的班固《西都賦》也對昭陽舍的美麗大書特書。
宣帝時代工藝的進步 到了漢宣帝時代,所有工藝都有了進步,《漢書·宣帝紀·贊》對之有所記述。
漢武帝進行大規模國政改革後,宣帝時代控制所有民政開支,方方面面都在縮緊,恐怕是中國有史以來最為注意民政的時代。
同時,精通時政、法理、文學的人才不斷湧現,技巧、工匠、器械在漢宣帝時代也取得了較大進步。
雖然漢宣帝以後的漢元帝時代大行奢侈之風,但這一時期技巧、工匠、器械卻不及漢宣帝時代。
最近在平壤出土的各種遺物中,年代最為久遠的就是霍光、漢宣帝時期的。
宣帝時代的器物很多,在工藝上也達到了頂峰。
當然,在此之後也有幾次達到了這種程度,但比較起來,宣帝時代的進步深入民間,這是值得注意的。
昭帝時代的奢侈現象 《鹽鐵論》對當時的奢靡之風有詳細記載。
它的《散不足》篇列舉了大量漢武帝前後諸方面的差異,對比武帝之前和之後的衣食住、器物,特别是食器,馬具、車輿等。
過去的谷物、野菜、瓜果,不到時令不吃。
捕捉鳥獸魚鼈也有一定的時期。
如今飲食變得奢侈,變着花樣來吃。
吃鹿要吃鹿崽,吃蛋要吃将要孵化成雛的,還吃尚在胎中的羊崽、豬崽等動物。
野菜也不按時節食用。
在居住方面也與過去不同,富人對住宅加以各種裝飾。
器物方面,過去有種種規定,逾制者不得出售,如今不是以實用而是以裝飾為主。
各種器物色彩斑斓,衣服也繡成五顔六色。
娛樂也是花樣百出,例如教野獸學藝,鬥虎、馴馬以為雜耍。
服飾方面,富人不用說是穿錦着繡,輕羅薄紗,中等人家也穿白絹、薄紗、錦等。
老百姓滿不在乎地穿得像後妃一樣。
除此之外,該文還談到乘輿、馬具等各種物事,其中有的器物與在平壤發掘出的相同,這很有意思,例如銀口、金耳等物。
這樣的東西是富人使用的,而中産之家也用玉器、纻器(在木胎表面裱上麻布後塗漆而制成的漆器)、金錯蜀杯(金錯,是在物體表面鑲金。
多出于蜀,平壤也有出土)。
即使是當時,這些裝飾精美的器物,價格也是普通銅制品的十倍。
總之,當時的人喜愛價值高昂的東西。
因此《鹽鐵論》的作者說:&ldquo箕子之譏,始在天子,今在匹夫。
&rdquo讀《散不足》篇,可以看到漢代中期庶民生活的奢靡。
祭祀山川是天子之事,但如今富人、中産之家、貧者都在祭祀時召集藝人遊樂。
如此這般的奢侈流行之事,該文都有記述。
宣帝時代的奢侈現象 奢侈之風在霍光執政期間,即漢昭帝時代就已存在。
到了漢宣帝時代,由于制作工藝上的進步,相關費用變得巨大無比。
這一點反映在貢禹的上書中。
貢禹也說武帝以前文帝時代左右生活樸素,但近年奢侈之風大行。
當時在衣服方面,齊地即山東有三服官,各有工人數千。
蜀的廣漢地區制作金銀器物,一年的費用是五百萬,這裡的五百萬指的是當時的五铢錢。
還有三工官,《漢書》的注釋中對它有不同說法,或以為是地方的工官,或以為是附屬于中央政府的工官,總之三工官每官花費五千萬。
從當時的物價看,這些費用是極大的。
他說東、西織室也是如此。
他又去過東宮,見到天子賞賜的杯案,全都用圖案金銀裝飾,不是應該賜給臣下的。
若再加上東宮的花費,支出一定十分龐大。
另一方面,是非常貧困的人民,二者的貧富差距無以複加。
有些諸侯妻妾多達數百人,而有的富豪和官吏豢養歌伎數十人。
另外,這一時期已開始流行厚葬,死後屍身覆金。
奢侈之風遍及普通人也就是當然的了,就是說,武帝改易财政政策的結果是,數十年間從天子到百姓奢侈之風盛行。
這些是經濟産出繁多的結果。
正如王安石的财政政策施行數十年後,導緻了宋徽宗時期的财富劇增。
兩漢奢侈的差異 這種奢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