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冷眼向洋看世界”
關燈
小
中
大
英國,而王光美出生時他在美國。
這樣,這些名字才有了這一層微妙的含意。
這樣,這些名字才有了這一層微妙的含意。
劉少奇的健康每況愈下,他徹夜不眠,耀眼的燈光把他的房間照得雪亮(而他的妻子卻被關在一片黑暗之中)。
一九六九年十月,按照林彪的命令,衣衫不整、重病纏身的劉少奇被用飛機押解運送到河南開封,關進了一所戒備森嚴的監獄。
他被扔在地下室的地上,陷于半昏迷狀态。
當時他正患着肺炎,而從北京押送他來的看守人員卻帶着他的藥品飛回了北京。
一九六九年十月,按照林彪的命令,衣衫不整、重病纏身的劉少奇被用飛機押解運送到河南開封,關進了一所戒備森嚴的監獄。
他被扔在地下室的地上,陷于半昏迷狀态。
當時他正患着肺炎,而從北京押送他來的看守人員卻帶着他的藥品飛回了北京。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劉少奇去世了。
他躺在水泥地上,數月未理的頭發已有一尺多長,口鼻都變了型,嘴角流着血。
他的死和死時的情景在多年之後才得到公開的承認。
他躺在水泥地上,數月未理的頭發已有一尺多長,口鼻都變了型,嘴角流着血。
他的死和死時的情景在多年之後才得到公開的承認。
這場苦難開始前不久,正在養病的劉少奇曾對于女們說:&ldquo要是馬克思能再給我十年時間,我們就能把中國建成一個富強的國家。
&rdquo
&rdquo
中國共産黨人經常半真半假地設想馬克思正在九天之上俯視着整個世界。
劉少奇和他的同志們都未覺察到,俯視着他們的不是馬克思,而是毛。
正如毛所寫的那樣,他冷眼看着全世界,看着大地和海洋。
正如毛所寫的那樣,他冷眼看着全世界,看着大地和海洋。
令人費解的是:毛的目光在廬山上為什麼變得如此冷峻了?他為什麼要殘酷地整起自己長征中的同志而使中國陷入無政府狀态呢?長期以來,他們不是一直在共事嗎?
今天中國沒有人能簡單地回答這一問題。
一位聰明的過來人說,答案也許是因為毛堅信&ldquo破&rdquo是社會變革的根本手段。
這不是馬克思的觀點。
毛在長沙第一師範時曾在楊昌濟教授的指導下學過弗雷德裡奇·泡爾森的《倫理學》,他在自己的那本書的空白處這樣批注道:&ldquo我們急于打破一個舊世界,舊世界的毀滅,必将導緻新世界的建立。
新世界難道不比舊世界更好些嗎?&rdquo
一位聰明的過來人說,答案也許是因為毛堅信&ldquo破&rdquo是社會變革的根本手段。
這不是馬克思的觀點。
毛在長沙第一師範時曾在楊昌濟教授的指導下學過弗雷德裡奇·泡爾森的《倫理學》,他在自己的那本書的空白處這樣批注道:&ldquo我們急于打破一個舊世界,舊世界的毀滅,必将導緻新世界的建立。
新世界難道不比舊世界更好些嗎?&rdquo
一九二零年,毛潛心攻讀佛學哲理,&ldquo破&rdquo的原則便印入了他的腦海,并紮下了根。
他深信&ldquo破&rdquo本身就是可貴的。
他深信&ldquo破&rdquo本身就是可貴的。
參加過長征的中國人都認為&ldquo文革&rdquo的混亂局面不是偶然的。
導演這場運動的正是毛本人。
是的,林彪、江青和&ldquo四人幫&rdquo起了作用,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從根本上說并未超出毛謀劃的範圍。
導演這場運動的正是毛本人。
是的,林彪、江青和&ldquo四人幫&rdquo起了作用,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從根本上說并未超出毛謀劃的範圍。
這些參加過長征的人也不同意西方關于毛發動&ldquo文革&rdquo是為了奪回個人的權力的觀點。
他們相信毛從來就沒有失去過權力。
他們相信毛從來就沒有失去過權力。
他們認為,發生的一切是因為毛對革命急于求成。
毛覺得中國的變革不夠快,也不夠大,舊的東西根深蒂固。
他夢寐以求的理想社會并未出現。
他開始出擊了,他發動了百花齊放運動、公社化運動和大躍進。
他試圖使尼基塔·赫魯曉夫和他一道搞一場用原子彈武裝起來的世界革命大進軍,但未獲成功。
他的種種努力無一奏效,他越來越感到失望。
健在的長征老同志說,毛是個非常激進的人、随着歲月的推移,他的激進程度有增無減。
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中國通伊文恩·卡爾森對毛及其革命十分了解,他曾說過:&ldquo毛是幻想家,是一個天才。
他比他所處的時代要先進五十多年。
但他是個危險的人物,因為他的許多計劃都是不切實 際的。
&rdquo
毛覺得中國的變革不夠快,也不夠大,舊的東西根深蒂固。
他夢寐以求的理想社會并未出現。
他開始出擊了,他發動了百花齊放運動、公社化運動和大躍進。
他試圖使尼基塔·赫魯曉夫和他一道搞一場用原子彈武裝起來的世界革命大進軍,但未獲成功。
他的種種努力無一奏效,他越來越感到失望。
健在的長征老同志說,毛是個非常激進的人、随着歲月的推移,他的激進程度有增無減。
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中國通伊文恩·卡爾森對毛及其革命十分了解,他曾說過:&ldquo毛是幻想家,是一個天才。
他比他所處的時代要先進五十多年。
但他是個危險的人物,因為他的許多計劃都是不切實 際的。
&rdquo
毛從這些失敗中汲取了一種教訓,而他的同志們則汲取了另一種教訓。
廬山會議前,他于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重遊了故鄉韶山,他在那裡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時代。
這是他三十二年來第一次回老家。
毛知道農村并非太平盛世,他知道彭德懷這個直筒子老兵也去過湖南,井以挑剔的眼光巡視了一番。
而韶山地方當局可能為毛布置了一個假象。
不管是什麼原因,結果是他回來後寫了&ldquo遍地英雄下夕煙&rdquo和&ldquo别夢依稀咒逝川&rdquo的詩句。
廬山會議前,他于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重遊了故鄉韶山,他在那裡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時代。
這是他三十二年來第一次回老家。
毛知道農村并非太平盛世,他知道彭德懷這個直筒子老兵也去過湖南,井以挑剔的眼光巡視了一番。
而韶山地方當局可能為毛布置了一個假象。
不管是什麼原因,結果是他回來後寫了&ldquo遍地英雄下夕煙&rdquo和&ldquo别夢依稀咒逝川&rdquo的詩句。
彭德懷看到的是混亂和災難,毛看到的則是&ldquo稻菽千重浪&rdquo。
他愈發兇狠地把心中的怒火發洩在他的老戰友身上。
他愈發兇狠地把心中的怒火發洩在他的老戰友身上。
人們不禁想起這與斯大林的情況多麼相似。
斯大林在三十年 代搞掉了老布爾什維克。
清洗是不是這兩家共産主義制度的共同 點呢?這是否證明艾克頓勳爵的一句名言,所有的權力都導緻腐化,而絕對的權力則導緻絕對的腐化呢?這種說法很容易為人們所接受,特别是在認真研究了俄國和中國革命都具有的偏執狂特性之後,尤為如此。
斯大林的多疑,早年在家鄉格魯吉亞時就表現出來了。
毛則早在江西便進行過清洗。
斯大林在三十年 代搞掉了老布爾什維克。
清洗是不是這兩家共産主義制度的共同 點呢?這是否證明艾克頓勳爵的一句名言,所有的權力都導緻腐化,而絕對的權力則導緻絕對的腐化呢?這種說法很容易為人們所接受,特别是在認真研究了俄國和中國革命都具有的偏執狂特性之後,尤為如此。
斯大林的多疑,早年在家鄉格魯吉亞時就表現出來了。
毛則早在江西便進行過清洗。
但有一位熟悉毛的中國人卻不同意偏執狂的說法,他同意洛甫關于毛和斯大林&ldquo整人&rdquo都很厲害的說法,但他并不認為毛患有偏執狂病。
他說&ldquo毛依據他所了解的情況完全理智地采取行動。
問題是他所了解到的情況摻了假,而不是毛的腦子有病。
&rdquo
他說&ldquo毛依據他所了解的情況完全理智地采取行動。
問題是他所了解到的情況摻了假,而不是毛的腦子有病。
&rdquo
也許是這樣吧。
盡管這樣說有點為毛開脫了。
肯定有人勤于向毛提供關于他的老戰友的虛假情報。
他那個權欲熏心的妻子江青在廬山就搞了不少幕後活動,而且從此以後她越搞越兇。
盡管這樣說有點為毛開脫了。
肯定有人勤于向毛提供關于他的老戰友的虛假情報。
他那個權欲熏心的妻子江青在廬山就搞了不少幕後活動,而且從此以後她越搞越兇。
可還有些問題百思而不得其解。
毛《登廬山》一詩的尾句是;
毛《登廬山》一詩的尾句是;
&ldquo陶令不知何處去,
桃花園裡可耕田?&rdquo
毛寫的是詩人陶淵明,他出生的地方離古今聞名的秀峰廬山不過七英裡。
陶是一員名将的重孫,公元四零五年以後不久便棄官回廬山過起農民的簡樸生活來。
他與世無争,盡情領略大自然的美景,用詩句記錄不斷流逝的時光。
陶是一員名将的重孫,公元四零五年以後不久便棄官回廬山過起農民的簡樸生活來。
他與世無争,盡情領略大自然的美景,用詩句記錄不斷流逝的時光。
在廬山,毛坐在藤椅上,遙望鄱陽湖,目光冷峻,頭腦清晰。
他&ldquo躍上蔥茏四百旋&rdquo,登上了廬山之巅,但誰能說前面等待着他的是什麼、廬山會帶來什麼結果呢?也許象陶淵明一樣,他不久也将撒開公務,返回韶山,在那裡象陶那樣生活,
他&ldquo躍上蔥茏四百旋&rdquo,登上了廬山之巅,但誰能說前面等待着他的是什麼、廬山會帶來什麼結果呢?也許象陶淵明一樣,他不久也将撒開公務,返回韶山,在那裡象陶那樣生活,
&ldquo不戚戚于貧賤,
不汲汲于富貴。
&rdquo
&rdquo
象陶所寫的那樣,毛不願意再生活在樊籠裡,他要&ldquo複得返自然&rdquo。
這種情緒是不會長久的。
毛在取得廬山的勝利之後,便無情地朝&ldquo大亂&rdquo前進。
一九六三年,他寫了另一首詩:
毛在取得廬山的勝利之後,便無情地朝&ldquo大亂&rdquo前進。
一九六三年,他寫了另一首詩:
&ldquo隻争朝夕&hellip&hellip。
要掃除一切害人蟲,
全無敵!&rdquo
一九六六年七月六日,就在他那次著名的暢遊長江之前,他在給江青的信中寫道:&ldquo天下大亂到天下大治,每隔七八年牛鬼蛇神就會跳出來一下。
&rdquo
&rdquo
中國曆史上最大的&ldquo亂&rdquo滾滾而來。
毛親自掌舵。
他以冷峻的目光緊盯住自己的目标&mdash&mdash他的老戰友,那些&ldquo害人蟲&rdquo,拿朱德的話來說,那些在長征中和他同吃一碗飯的人,那些毛認為由于勝利而喪失了革命熱情的人。
現在,他要進行一場新的更加偉大的革命。
如必要,他可以單槍匹馬地幹。
這場稱為&ldquo文化大革命&rdquo的革命,将摧毀一個目前不完美的共産主義統治下的不完美的制度,并同時摧毀那些意志衰退、不完美的長征戰友。
任務是嚴酷無情的,但這将為建立完美的社會制度掃清道路。
毛此時的思想完全沉浸在對這一完美的社會制度的憧憬之中了。
毛親自掌舵。
他以冷峻的目光緊盯住自己的目标&mdash&mdash他的老戰友,那些&ldquo害人蟲&rdquo,拿朱德的話來說,那些在長征中和他同吃一碗飯的人,那些毛認為由于勝利而喪失了革命熱情的人。
現在,他要進行一場新的更加偉大的革命。
如必要,他可以單槍匹馬地幹。
這場稱為&ldquo文化大革命&rdquo的革命,将摧毀一個目前不完美的共産主義統治下的不完美的制度,并同時摧毀那些意志衰退、不完美的長征戰友。
任務是嚴酷無情的,但這将為建立完美的社會制度掃清道路。
毛此時的思想完全沉浸在對這一完美的社會制度的憧憬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