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黑暗的時刻,光輝的榮耀
關燈
小
中
大
陝西的理由。
根據彭德懷的獄中自述,那時人們愈來愈擔心兩支紅軍隊伍之間會發生沖突。
當彭德懷的第三軍團到達巴西後,他把十一團隐蔽在毛住處的附近&mdash&mdash以防萬一,并且從那時起每天去看望毛,他擔心會和第一軍團失去聯系。
據他說,由于沒有向導,第一軍團在俄界附近被困了。
因為密碼已經更換,他無法進行聯絡。
他編了一本新密碼,交給了武亭&mdash&mdash一個可靠的朝鮮族黨員。
還給了他一個指南針,讓他去同林彪和聶榮臻去聯系。
聶榮臻記得,當時第一軍團根本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接到的唯一電報就是原地待命。
九月九日上午,張國焘給他的心腹助手、右路軍指揮部的陳昌浩發了一份密碼電報。
電文本應由陳昌浩本人親自譯出,但他正在一個政治會議上發言,結果,電報由一名譯電員譯出并交給了參謀長葉劍英。
葉劍英是個忠實可靠的參謀,他沒有看那份電報,而直接帶到了會場。
陳昌浩正在台上,人們還在發言。
葉想把電報遞上去。
陳說:&ldquo等一會兒,你沒看見我正忙着呢?&rdquo 電報似乎很緊急,所以葉劍英就看了一眼。
他立即領悟了它的重要性,盡管&ldquo葉并不了解其中的陰謀&rdquo,據楊尚昆說。
這份電報的電文從未公開發表過,但中國的曆史學家們經常引用它。
電文可能是保存在中央檔案館裡,他們可去查閱。
電報的主要内容是命令右路軍改變方向,重新穿過草地,和四方面軍會合後召開一次會議消除分歧。
李先念記得,電文裡有一句關鍵的話,指示陳昌浩:&ldquo徹底開展黨内鬥争。
&rdquo正如謝偉思所指出,總的來看,這些話&ldquo明确地包含了不祥的、威脅性的意思&rdquo。
&ldquo鬥争&rdquo這個詞在黨内通常用來指互相對立的路線之間展開激烈的鬥争,或者用在象&ldquo階級鬥争&rdquo這樣的詞裡。
葉劊英借口上廁所,走開了。
其實,他轉身來到一二百米開外的毛澤東的辦公室,把電報交給了毛。
毛抄了一份,告訴葉别讓别人知道他已了解電報的内容,&ldquo并對他說:&ldquo你幹得漂亮。
&rdquo 葉回到指揮部。
陳昌浩還在台上講話,會議仍在進行。
葉機靈地把電報交給了陳昌浩的秘書。
根據彭德懷的回憶,他在聽說這份電報之前就曾敦促毛采取預防措施。
毛的部隊早巳分散。
第一軍團距此有兩天的路程。
附近還有張的兩個軍。
&ldquo如果四方面軍要繳三軍切的械,我們該怎麼辦呢?&rdquo彭問。
他敦促毛&ldquo抓住一些人質,以防止出現紅軍部隊自相殘殺的不幸局面。
&rdquo毛拒絕了這個意見。
空氣裡充滿了火藥味。
九月九日下午,大約是應陳昌浩的要求,毛和陳見面了。
陳向毛澤東轉告了張國焘的命令。
楊尚昆認為,毛竭力設法争取陳昌浩贊同他的主張。
但是,楊說,陳&ldquo對張唯命是從,毛根本勸不動他&rdquo。
于是,毛對陳說,假如部隊要改變路線.他必須和中央委員會政治局的同事們商量。
他說,周恩來和王稼樣正在第三軍團司令部養病,&ldquo讓我和洛甫、博古去他們那兒開個會。
&rdquo陳昌浩同意了。
彭認為,這隻是毛為了擺脫指揮部和陳的&ldquo勢力範圍&rdquo而使的一計。
毛澤東火速趕到巴西附近第三軍切所在地牙弄。
常務委員會緊急會議決定不改變方向,并且又給張國焘發了一份電報,要求他堅持執行中央委員會通過的原定計劃,前來和他們會合。
會上還議論了各部隊的力量對比&mdash&mdash第三軍團隻有四千人,第一軍團人數也大緻如此。
張占有很大優勢,毛及其同事們認為,張很可能強迫他們服從他的意志。
刻不容緩。
第三軍切受命于淩晨二時出發。
為了給即将進行的活動打掩護,派葉劍莢去通知陳昌浩,如果部隊要回頭再過草地,需要準備更多的糧食。
已動員整個部隊在十日天&mdash亮就去地裡割青棵。
陳沒有表示反對。
&ldquo陳昌浩一點也不擔心,&rdquo楊尚昆将軍說,&ldquo他未感到需要特别警錫:毛隻有那麼點人,不敢自行離去。
&rdquo 最危險的任務落到了楊尚昆和葉劍英身上,他們必須離開指揮部,但又不能引起别人的懷疑。
如果有可能,葉還答應帶上由一方面軍的人組成的二局,即帶上情報局的地圖和人員一道走。
楊尚昆還要讓他的工作班子和政治部裡盡可能多的人去&ldquo籌集糧食&rdquo。
劉英記得,一個人接一個人地把命令傳下去。
她半夜裡被叫醒,讓做好立即出發的準備。
誰也不知道要幹什麼。
後來,洛甫傳話說,張國焘企圖分裂黨,所以,他們必須離開。
楊尚昆還有個私人問題:他的妻子李伯钊不在班佑,到四方面軍李先念的三十軍去教戰士們唱革命歌曲了,他倆分離了一年多。
楊不能用明信通知她,這将洩露機密。
但他終于給她捎了個信兒。
李伯钊回憶說,她那時被&ldquo看管得很嚴&rdquo,無法脫身。
淩晨二時,楊尚
根據彭德懷的獄中自述,那時人們愈來愈擔心兩支紅軍隊伍之間會發生沖突。
當彭德懷的第三軍團到達巴西後,他把十一團隐蔽在毛住處的附近&mdash&mdash以防萬一,并且從那時起每天去看望毛,他擔心會和第一軍團失去聯系。
據他說,由于沒有向導,第一軍團在俄界附近被困了。
因為密碼已經更換,他無法進行聯絡。
他編了一本新密碼,交給了武亭&mdash&mdash一個可靠的朝鮮族黨員。
還給了他一個指南針,讓他去同林彪和聶榮臻去聯系。
聶榮臻記得,當時第一軍團根本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接到的唯一電報就是原地待命。
九月九日上午,張國焘給他的心腹助手、右路軍指揮部的陳昌浩發了一份密碼電報。
電文本應由陳昌浩本人親自譯出,但他正在一個政治會議上發言,結果,電報由一名譯電員譯出并交給了參謀長葉劍英。
葉劍英是個忠實可靠的參謀,他沒有看那份電報,而直接帶到了會場。
陳昌浩正在台上,人們還在發言。
葉想把電報遞上去。
陳說:&ldquo等一會兒,你沒看見我正忙着呢?&rdquo 電報似乎很緊急,所以葉劍英就看了一眼。
他立即領悟了它的重要性,盡管&ldquo葉并不了解其中的陰謀&rdquo,據楊尚昆說。
這份電報的電文從未公開發表過,但中國的曆史學家們經常引用它。
電文可能是保存在中央檔案館裡,他們可去查閱。
電報的主要内容是命令右路軍改變方向,重新穿過草地,和四方面軍會合後召開一次會議消除分歧。
李先念記得,電文裡有一句關鍵的話,指示陳昌浩:&ldquo徹底開展黨内鬥争。
&rdquo正如謝偉思所指出,總的來看,這些話&ldquo明确地包含了不祥的、威脅性的意思&rdquo。
&ldquo鬥争&rdquo這個詞在黨内通常用來指互相對立的路線之間展開激烈的鬥争,或者用在象&ldquo階級鬥争&rdquo這樣的詞裡。
葉劊英借口上廁所,走開了。
其實,他轉身來到一二百米開外的毛澤東的辦公室,把電報交給了毛。
毛抄了一份,告訴葉别讓别人知道他已了解電報的内容,&ldquo并對他說:&ldquo你幹得漂亮。
&rdquo 葉回到指揮部。
陳昌浩還在台上講話,會議仍在進行。
葉機靈地把電報交給了陳昌浩的秘書。
根據彭德懷的回憶,他在聽說這份電報之前就曾敦促毛采取預防措施。
毛的部隊早巳分散。
第一軍團距此有兩天的路程。
附近還有張的兩個軍。
&ldquo如果四方面軍要繳三軍切的械,我們該怎麼辦呢?&rdquo彭問。
他敦促毛&ldquo抓住一些人質,以防止出現紅軍部隊自相殘殺的不幸局面。
&rdquo毛拒絕了這個意見。
空氣裡充滿了火藥味。
九月九日下午,大約是應陳昌浩的要求,毛和陳見面了。
陳向毛澤東轉告了張國焘的命令。
楊尚昆認為,毛竭力設法争取陳昌浩贊同他的主張。
但是,楊說,陳&ldquo對張唯命是從,毛根本勸不動他&rdquo。
于是,毛對陳說,假如部隊要改變路線.他必須和中央委員會政治局的同事們商量。
他說,周恩來和王稼樣正在第三軍團司令部養病,&ldquo讓我和洛甫、博古去他們那兒開個會。
&rdquo陳昌浩同意了。
彭認為,這隻是毛為了擺脫指揮部和陳的&ldquo勢力範圍&rdquo而使的一計。
毛澤東火速趕到巴西附近第三軍切所在地牙弄。
常務委員會緊急會議決定不改變方向,并且又給張國焘發了一份電報,要求他堅持執行中央委員會通過的原定計劃,前來和他們會合。
會上還議論了各部隊的力量對比&mdash&mdash第三軍團隻有四千人,第一軍團人數也大緻如此。
張占有很大優勢,毛及其同事們認為,張很可能強迫他們服從他的意志。
刻不容緩。
第三軍切受命于淩晨二時出發。
為了給即将進行的活動打掩護,派葉劍莢去通知陳昌浩,如果部隊要回頭再過草地,需要準備更多的糧食。
已動員整個部隊在十日天&mdash亮就去地裡割青棵。
陳沒有表示反對。
&ldquo陳昌浩一點也不擔心,&rdquo楊尚昆将軍說,&ldquo他未感到需要特别警錫:毛隻有那麼點人,不敢自行離去。
&rdquo 最危險的任務落到了楊尚昆和葉劍英身上,他們必須離開指揮部,但又不能引起别人的懷疑。
如果有可能,葉還答應帶上由一方面軍的人組成的二局,即帶上情報局的地圖和人員一道走。
楊尚昆還要讓他的工作班子和政治部裡盡可能多的人去&ldquo籌集糧食&rdquo。
劉英記得,一個人接一個人地把命令傳下去。
她半夜裡被叫醒,讓做好立即出發的準備。
誰也不知道要幹什麼。
後來,洛甫傳話說,張國焘企圖分裂黨,所以,他們必須離開。
楊尚昆還有個私人問題:他的妻子李伯钊不在班佑,到四方面軍李先念的三十軍去教戰士們唱革命歌曲了,他倆分離了一年多。
楊不能用明信通知她,這将洩露機密。
但他終于給她捎了個信兒。
李伯钊回憶說,她那時被&ldquo看管得很嚴&rdquo,無法脫身。
淩晨二時,楊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