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傳奇的土地——滬定橋
關燈
小
中
大
這幾條船一次次來回擺渡,這樣要一兩個星期才能全部過去。
他們沒有忘記石達開的放事:延誤時機是他慘敗的原因。
石達開為了祝賀夫人生了個男孩,命令部下安營紮寨慶祝三天,等他重新開拔時,河水已經上漲,清軍也追了上來。
毛發誓,決不讓紅軍遭到同一命運。
他召集朱德、周恩來、林彪及彭德懷開會,決定改變原來計劃,不從安順場過河,而派突擊隊循着幾乎看不出來的小路沿西岸而上,奪取泸定橋,然後從這個出人意料的地方過河。
從來沒有人走過這條路。
過往的人通常是從東邊一百二十五英裡處的成都出發,沿大渡河東岸而上,過泸定橋到西岸,繼續西行到西藏和拉薩。
或者從拉薩來,沿相同的路線反向而行。
毛和往常一樣,再次挑選了出人意料的、幾乎無法行走的路線。
會上決定紅四團當突擊隊,由團政委(現在是上将)楊成武率領進行突襲。
一切都取決于四團能不能在敵人猜到毛的意圖之前,通過大渡河岸邊峭壁上的崎岖小路趕到泸定橋。
在這裡,河水的流向是從北向南,和從成都到西藏的大路形成一個&ldquo丁&rdquo形。
由于雪山擋路,從南面很難到達大渡河,要踏上從泸定橋去西藏的西行道路也不容易。
山太高了&mdash&mdash高達二萬英尺。
毛關于行軍路線的一些決定曾引起争議,決定沿西岸上行到泸定橋就是其中之一。
又如毛選擇皎平渡過金沙江,而沒有選擇第二方面軍後來使用的一個比較容易的渡口。
第二方面軍毫不費力地就過了江。
後來作出的過雪山、草地的決定也有争論。
缺乏可靠的情報恐伯是一個因素。
指揮員中,隻有朱德曾經走過泸定橋,那是一九二二年,他還在四川一個軍閥部隊裡打仗,他和幾個同伴僥幸從雲南跑回四川。
他們就是過了金沙江和泸定橋後才到達安全地帶的。
一個軍事行動就要開始.它後來成為一個傳奇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先頭部隊一軍團二師四團政委楊成武。
一九八四年,七十歲的楊成武看上去還很健康。
這個故事他雖然己講過多次,但再講時仍舊興緻勃勃,而且不時地揮動三個細長的手指來加重語氣。
他有時翻一翻他寫的《憶長征》,查找日期或人名。
他得意地回憶說,當時國民黨飛機撒傳單說什麼紅軍的末日就要到了,紅軍将象石達開一樣,血染大渡河,等等。
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
五月二十七日午夜以後,楊接到命令,要他從安順場沿大渡河西岸北上約九十英裡,奪取泸定橋。
他必須在三天之内完成任務。
部隊出發了。
他記得他們走的是蜿蜒曲折的&ldquo羊腸小道&rdquo,向右望去,大渡河在懸崖腳下奔流。
沿河走了約九英裡光景,他們遭到對岸敵人的射擊。
這裡河面很窄。
于是他決定爬山抄近路。
他們走的根本不能算路,有時不得不停下來挖一個站腳的地方,才能站穩再邁一步。
出發前的兩天裡部隊已經跑了二三百裡路,所以現在還沒出發,他們就已疲憊不堪了。
在大渡河上遊十六英裡的葉達頂.四團擊潰了一支一百人的守衛部隊,然後翻過一座高山。
山那邊有一條小河,流速很大,木橋已被毀掉。
四團戰士就地砍樹架橋,繼續向前走。
部隊下山時,一個偵察員報告,國民黨二十四師在一個叫菩薩岡的村莊外的懸崖上部署了一個營。
道路很窄,國民黨部隊的防地山高坡陡、坡後邊下去就是大渡河。
楊成武派一小股部隊迂回到敵人側背,爬上山頂從後面進攻敵人。
一小時後,他們趕走了國民黨部隊,繼續前進。
夜幕降臨,他們駐紮在石月亭,休息了一夜。
這時,他們已走了二十五英裡坎坷不平的小路,一路上打了兩仗。
五月二十八日清晨四點,戰士們被叫醒。
五點,他們已吃完早飯又上路了。
剛走出村子一二英裡,一個通信員匆匆趕到,帶來了新的命令。
楊成武打開一看,隻見上面寫道: &ldquo軍委來電,限左路軍于二十五日前奪取泸定橋。
你們要用最高速度的行軍力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偉大的任務。
我們預祝你們勝利。
&rdquo 命令是由林彪簽署的。
當然,電報的這份抄件搞錯了。
完成任務的日期是五月二十九日,而不是五月二十五日
他們沒有忘記石達開的放事:延誤時機是他慘敗的原因。
石達開為了祝賀夫人生了個男孩,命令部下安營紮寨慶祝三天,等他重新開拔時,河水已經上漲,清軍也追了上來。
毛發誓,決不讓紅軍遭到同一命運。
他召集朱德、周恩來、林彪及彭德懷開會,決定改變原來計劃,不從安順場過河,而派突擊隊循着幾乎看不出來的小路沿西岸而上,奪取泸定橋,然後從這個出人意料的地方過河。
從來沒有人走過這條路。
過往的人通常是從東邊一百二十五英裡處的成都出發,沿大渡河東岸而上,過泸定橋到西岸,繼續西行到西藏和拉薩。
或者從拉薩來,沿相同的路線反向而行。
毛和往常一樣,再次挑選了出人意料的、幾乎無法行走的路線。
會上決定紅四團當突擊隊,由團政委(現在是上将)楊成武率領進行突襲。
一切都取決于四團能不能在敵人猜到毛的意圖之前,通過大渡河岸邊峭壁上的崎岖小路趕到泸定橋。
在這裡,河水的流向是從北向南,和從成都到西藏的大路形成一個&ldquo丁&rdquo形。
由于雪山擋路,從南面很難到達大渡河,要踏上從泸定橋去西藏的西行道路也不容易。
山太高了&mdash&mdash高達二萬英尺。
毛關于行軍路線的一些決定曾引起争議,決定沿西岸上行到泸定橋就是其中之一。
又如毛選擇皎平渡過金沙江,而沒有選擇第二方面軍後來使用的一個比較容易的渡口。
第二方面軍毫不費力地就過了江。
後來作出的過雪山、草地的決定也有争論。
缺乏可靠的情報恐伯是一個因素。
指揮員中,隻有朱德曾經走過泸定橋,那是一九二二年,他還在四川一個軍閥部隊裡打仗,他和幾個同伴僥幸從雲南跑回四川。
他們就是過了金沙江和泸定橋後才到達安全地帶的。
一個軍事行動就要開始.它後來成為一個傳奇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先頭部隊一軍團二師四團政委楊成武。
一九八四年,七十歲的楊成武看上去還很健康。
這個故事他雖然己講過多次,但再講時仍舊興緻勃勃,而且不時地揮動三個細長的手指來加重語氣。
他有時翻一翻他寫的《憶長征》,查找日期或人名。
他得意地回憶說,當時國民黨飛機撒傳單說什麼紅軍的末日就要到了,紅軍将象石達開一樣,血染大渡河,等等。
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
五月二十七日午夜以後,楊接到命令,要他從安順場沿大渡河西岸北上約九十英裡,奪取泸定橋。
他必須在三天之内完成任務。
部隊出發了。
他記得他們走的是蜿蜒曲折的&ldquo羊腸小道&rdquo,向右望去,大渡河在懸崖腳下奔流。
沿河走了約九英裡光景,他們遭到對岸敵人的射擊。
這裡河面很窄。
于是他決定爬山抄近路。
他們走的根本不能算路,有時不得不停下來挖一個站腳的地方,才能站穩再邁一步。
出發前的兩天裡部隊已經跑了二三百裡路,所以現在還沒出發,他們就已疲憊不堪了。
在大渡河上遊十六英裡的葉達頂.四團擊潰了一支一百人的守衛部隊,然後翻過一座高山。
山那邊有一條小河,流速很大,木橋已被毀掉。
四團戰士就地砍樹架橋,繼續向前走。
部隊下山時,一個偵察員報告,國民黨二十四師在一個叫菩薩岡的村莊外的懸崖上部署了一個營。
道路很窄,國民黨部隊的防地山高坡陡、坡後邊下去就是大渡河。
楊成武派一小股部隊迂回到敵人側背,爬上山頂從後面進攻敵人。
一小時後,他們趕走了國民黨部隊,繼續前進。
夜幕降臨,他們駐紮在石月亭,休息了一夜。
這時,他們已走了二十五英裡坎坷不平的小路,一路上打了兩仗。
五月二十八日清晨四點,戰士們被叫醒。
五點,他們已吃完早飯又上路了。
剛走出村子一二英裡,一個通信員匆匆趕到,帶來了新的命令。
楊成武打開一看,隻見上面寫道: &ldquo軍委來電,限左路軍于二十五日前奪取泸定橋。
你們要用最高速度的行軍力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偉大的任務。
我們預祝你們勝利。
&rdquo 命令是由林彪簽署的。
當然,電報的這份抄件搞錯了。
完成任務的日期是五月二十九日,而不是五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