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留下來的人們
關燈
小
中
大
一樣生活&rdquo。
當時,陳毅和項英的身體條件都不适宜打遊擊。
陳毅的傷口遠未愈合,他不得不常躺在擔架上。
項英是個近視眼,而且還患了夜盲症。
一九三五年三月四日傍晚,這支三百人的隊伍準備下山了。
他們下山後幾乎立即遭到了襲擊。
當他們重新集合時隻剩下了二百人。
當晚他們又碰上一場戰鬥。
國民黨飛機撤下傳單懸賞五萬元捉拿陳毅和項英。
他倆随即決定帶着幾個警衛悄悄突圍出去,這樣會減輕全隊人的壓力。
他們在山間密林中躲藏時,碰上一個打赤腳的人,此人骨瘦如柴,頭上戴一個又黑又贓的舊鋼盔。
他是代英縣縣委書記,名叫曾紀财,一九二九年他見過陳毅。
後來别人說他是&ldquo右傾機會主義分子&rdquo,鬥争了他,解除了他縣委書記的職務。
他一直在鄉間流浪行乞,招讨來的米放在那個鋼盔裡煮飯吃。
陳毅收留他做向導。
他們在山中藏了一天,然後走到曾的老家。
他的家人已被國民黨殺光,隻剩下老嶽母,老人膽戰心驚地給了他們一些吃的。
一九八四年,擔任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六十多歲的劉建華,看起來象個商人,講起話來帶點官腔。
五十年前.他在贛南遊擊隊中還是個小鬼,是一位名叫危秀英的女士的朋友(他們現在還是朋友和同志)。
當危女士奉命于&mdash九四一年去延安時,她把手槍留給了劉建華,說道:&ldquo如果你活着,我們再見面時,請把槍還給我。
&rdquo一九四九年危女士回來時,寫信給劉建華,劉回信說:&ldquo你活着,我也活着,但是你的槍和我的槍都找不回來了,它們都被叛徒搶走了,但是你和我都活着,這證明黨已經赢得了曆史性的勝利。
&rdquo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劉建華還是個年輕的共青團員。
中央蘇區尚未被敵人占領,他同其他共六百名戰士一起,在李樂天指揮下到油山建立遊擊根據地。
這是坐落在江西和廣東交界處的一個林區。
這個根據地的領導人還有楊尚奎。
劉記得陳毅和項英政委來到的情況。
他們化裝躲過了國民黨的大批巡邏隊,于三月九日抵達,身邊隻有一個警衛員。
幾天後的一個黃昏,幸存的人馬都到了。
突圍時,整個部隊的損失是慘重的。
他們分兩批到達,一支是由曾經領導過黨政分支隊的相貌英俊的蔡會文率領,另一支由陳丕顯率領,隻有八十人。
陳毅熱情地迎接這些疲憊的戰士。
他自豪而談諧地說:&ldquo國民黨吹噓說他們要在仁鳳把我們消滅,但是現在我們正在油山聊天。
劉伯堅是突圍時栖牲者之一,他是在蔡會文領導的部隊突圍時負傷被俘的。
他騎的一匹白馬被擊中。
正當他帶領一些人往山上沖擊時受了傷,好幾個人去營救他,都被打死了。
他被解往江西南部的大慶監獄,由蔣介石的&ldquo綏靖公署&rdquo審訊。
然後給他帶上腳鐐遊街。
他于一九三五年三月二十一日就義,年僅四十歲。
犧牲前他作了一首詩:《帶鐐行》,詩中說道; 帶撩長街行, 志氣愈軒昂。
拼作階下囚, 工農齊解放。
劉伯堅是一九一九年和一九二零年赴法勤工儉學的中國青年之一,于一九二二年入黨,并在蘇聯學習過。
象鄧小平一樣,黨派他去&ldquo基督将軍&rdquo馮玉祥那裡工作,他以秘密黨員的身分,在第二十六路軍任職。
甯都起義後,二十六路軍加入了共産黨的隊伍,并成為最可靠的後衛第五軍團。
劉本人成為第五軍團政治部主任。
由于他同毛的關系,他幾乎注定成為留下來的人。
一九三五年一月,傑出的作家、共産黨的創始人之一,曾擔任黨的總書記井在其最後幾年曾是毛的親密朋友的瞿秋白,會同毛的長沙第一師範學校的老戰友、也是黨的創始人之一的何叔衡以及其他幾個人,離開瑞金附近的藏身之處,動身去閩西,希望經過汕頭或廣州到上海或香港。
瞿秋白當時二十六歲,在年輕的紅軍中算得上是個&ldquo長者&rdquo,何叔衡已經是六十一歲的高齡了。
一隊女同志與他們同行,包括古柏的夫人,古柏是長期支持毛的;梁柏台的夫人周月林,粱是中央政府辦事處副主任;陸定一的夫人唐儀貞,陸是宣傳官員,參加了長征(唐就是給鄧小平炖雞的那位女士);鐘亮,可能是李六如的夫人,她是中央局的成員;項英的夫人;還有一名黨的工作人員,名叫黃長嬌。
這些婦女的命運都很悲慘。
周月林長期被指控為叛徒,要對何叔衡的犧牲負責。
大概是在毛逝世之後,她才恢複了名譽。
一九八五年她仍然健在。
鐘亮的命運(也被指控為叛徒)無人知曉。
項英夫人也是如此。
唐儀貞的命運最為悲慘。
有人指控她向國民黨出賣黨的領導人,紅軍把她
當時,陳毅和項英的身體條件都不适宜打遊擊。
陳毅的傷口遠未愈合,他不得不常躺在擔架上。
項英是個近視眼,而且還患了夜盲症。
一九三五年三月四日傍晚,這支三百人的隊伍準備下山了。
他們下山後幾乎立即遭到了襲擊。
當他們重新集合時隻剩下了二百人。
當晚他們又碰上一場戰鬥。
國民黨飛機撤下傳單懸賞五萬元捉拿陳毅和項英。
他倆随即決定帶着幾個警衛悄悄突圍出去,這樣會減輕全隊人的壓力。
他們在山間密林中躲藏時,碰上一個打赤腳的人,此人骨瘦如柴,頭上戴一個又黑又贓的舊鋼盔。
他是代英縣縣委書記,名叫曾紀财,一九二九年他見過陳毅。
後來别人說他是&ldquo右傾機會主義分子&rdquo,鬥争了他,解除了他縣委書記的職務。
他一直在鄉間流浪行乞,招讨來的米放在那個鋼盔裡煮飯吃。
陳毅收留他做向導。
他們在山中藏了一天,然後走到曾的老家。
他的家人已被國民黨殺光,隻剩下老嶽母,老人膽戰心驚地給了他們一些吃的。
一九八四年,擔任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六十多歲的劉建華,看起來象個商人,講起話來帶點官腔。
五十年前.他在贛南遊擊隊中還是個小鬼,是一位名叫危秀英的女士的朋友(他們現在還是朋友和同志)。
當危女士奉命于&mdash九四一年去延安時,她把手槍留給了劉建華,說道:&ldquo如果你活着,我們再見面時,請把槍還給我。
&rdquo一九四九年危女士回來時,寫信給劉建華,劉回信說:&ldquo你活着,我也活着,但是你的槍和我的槍都找不回來了,它們都被叛徒搶走了,但是你和我都活着,這證明黨已經赢得了曆史性的勝利。
&rdquo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劉建華還是個年輕的共青團員。
中央蘇區尚未被敵人占領,他同其他共六百名戰士一起,在李樂天指揮下到油山建立遊擊根據地。
這是坐落在江西和廣東交界處的一個林區。
這個根據地的領導人還有楊尚奎。
劉記得陳毅和項英政委來到的情況。
他們化裝躲過了國民黨的大批巡邏隊,于三月九日抵達,身邊隻有一個警衛員。
幾天後的一個黃昏,幸存的人馬都到了。
突圍時,整個部隊的損失是慘重的。
他們分兩批到達,一支是由曾經領導過黨政分支隊的相貌英俊的蔡會文率領,另一支由陳丕顯率領,隻有八十人。
陳毅熱情地迎接這些疲憊的戰士。
他自豪而談諧地說:&ldquo國民黨吹噓說他們要在仁鳳把我們消滅,但是現在我們正在油山聊天。
劉伯堅是突圍時栖牲者之一,他是在蔡會文領導的部隊突圍時負傷被俘的。
他騎的一匹白馬被擊中。
正當他帶領一些人往山上沖擊時受了傷,好幾個人去營救他,都被打死了。
他被解往江西南部的大慶監獄,由蔣介石的&ldquo綏靖公署&rdquo審訊。
然後給他帶上腳鐐遊街。
他于一九三五年三月二十一日就義,年僅四十歲。
犧牲前他作了一首詩:《帶鐐行》,詩中說道; 帶撩長街行, 志氣愈軒昂。
拼作階下囚, 工農齊解放。
劉伯堅是一九一九年和一九二零年赴法勤工儉學的中國青年之一,于一九二二年入黨,并在蘇聯學習過。
象鄧小平一樣,黨派他去&ldquo基督将軍&rdquo馮玉祥那裡工作,他以秘密黨員的身分,在第二十六路軍任職。
甯都起義後,二十六路軍加入了共産黨的隊伍,并成為最可靠的後衛第五軍團。
劉本人成為第五軍團政治部主任。
由于他同毛的關系,他幾乎注定成為留下來的人。
一九三五年一月,傑出的作家、共産黨的創始人之一,曾擔任黨的總書記井在其最後幾年曾是毛的親密朋友的瞿秋白,會同毛的長沙第一師範學校的老戰友、也是黨的創始人之一的何叔衡以及其他幾個人,離開瑞金附近的藏身之處,動身去閩西,希望經過汕頭或廣州到上海或香港。
瞿秋白當時二十六歲,在年輕的紅軍中算得上是個&ldquo長者&rdquo,何叔衡已經是六十一歲的高齡了。
一隊女同志與他們同行,包括古柏的夫人,古柏是長期支持毛的;梁柏台的夫人周月林,粱是中央政府辦事處副主任;陸定一的夫人唐儀貞,陸是宣傳官員,參加了長征(唐就是給鄧小平炖雞的那位女士);鐘亮,可能是李六如的夫人,她是中央局的成員;項英的夫人;還有一名黨的工作人員,名叫黃長嬌。
這些婦女的命運都很悲慘。
周月林長期被指控為叛徒,要對何叔衡的犧牲負責。
大概是在毛逝世之後,她才恢複了名譽。
一九八五年她仍然健在。
鐘亮的命運(也被指控為叛徒)無人知曉。
項英夫人也是如此。
唐儀貞的命運最為悲慘。
有人指控她向國民黨出賣黨的領導人,紅軍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