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金沙江畔
關燈
小
中
大
,讓艄公用四川話叫門,說是他們要來繳稅,&ldquo不開門我們就不付稅了。
&rdquo轉瞬之間就有人開了門,紅軍一下沖了進去。
屋裡正有幾個人在打麻将,抽鴉片,這些人很快交了槍。
紅軍戰士把搜到的五千銀元的稅金帶走充入&ldquo抗日儲備基金&rdquo。
他們抓了大約六十人,其中一半是國民黨當地部隊的士兵。
第二天,他們又發現兩條船。
先後一共找到了七條船和三十六位艄公。
剛搜查完稅務所,紅軍部隊就開始渡江,一共渡了七天七夜。
艄公每天領一塊銀元的工錢和一塊銀元的獎金。
如果願意要鴉片,一天可以領五兩。
大一點的船一次可運六十人,而最小的船隻能運二十人。
渡一次要三分鐘時間。
每條船都編了号,還指派了船長。
渡口兩岸都是峭壁,雲南一側到渡口的路又長又窄,要在峭壁上爬行二三英裡,才能走到很窄的沙灘上。
離金沙江邊五十英尺處有一塊十英尺高的圓石(現在還在那裡)。
總參謀長劉伯承在這塊大圓石上站了七晝夜,指揮渡江。
他的助手葉劍英擔任渡江指揮部政委。
敵人的偵察機兩次飛過,但是江面太窄,無法轟炸。
馬匹不敢上船,隻好讓馭手牽着,随船遊過江。
夜間燃起大堆大堆的簧火,使渡江能晝夜不停地進行。
他們為婦女和傷員安排了專門的渡船。
整個行動沒有損失一個人。
渡江自始至終順利地進行。
五月四日黎明前,毛澤東、周恩來和司令部其他人員摸黑渡過了江。
那天他們騎馬走了整整六十英裡。
四川一側的金沙江岸沒有雲南那樣的金色沙灘。
船到了對岸緩緩地靠近石灘,狹窄的石灘很陡,坡高約有二十英尺。
有一條羊腸小道從江岸通向另一處更高的石坡。
幾乎找不到駐紮部隊和存放給養的地方。
坡面上有幾代船工打出來的十一個砂石洞。
總部就設在這些洞裡。
毛、周各占了一個石洞,其他指揮員、電台報務員、警衛人員以及中央機關其他人員也都分住在砂石洞裡。
在這裡,毛婉轉地批評了警衛員陳昌奉,因為他沒有抓緊去找一塊能當桌子用的木闆。
警衛員為毛在地上鋪了一塊油布,上面再鋪上一條毯子,這便是毛的床了。
砂石牆上釘不進釘子,所以警衛員無法把毛的地圖挂到牆上。
一九八四年時這些砂石洞還在,五十年來沒有多少變化。
洞很小,裡面黑暗、陰森,洞外是條從峭壁上開出來的小路。
住在洞裡可以躲避空襲,但是我想司令部人員會覺得在峭壁頂上搭個帳篷住進去更舒服一些。
現在那裡蓋了一座招待所。
天氣十分悶熱,幹部團向北急行軍到金沙江的途中吃盡了炎熱天氣的苦頭。
我曾在天氣炎熱的五月去過那裡,深知在那種氣候下翻山越嶺走山路的滋味。
紅軍的行軍速度之快令人難以置信。
國民黨的報紙對此進行了報道,但總是比紅軍的實際行蹤晚五至七天。
例如,五月五日天津的《大公報》還在說,紅軍的目标&ldquo看來是四川&rdquo。
此刻,紅軍渡過金沙江進入四川已有六天時間,再過三天,整個行動計劃就完成了。
第三軍團在皎平渡下遊的洪門(現名新村)渡口遇到了困難。
他們在江上搭了一座浮橋,派了先頭部隊十三團過江,但是江水沖走了浮橋。
周恩來命令他們轉移到龍街第一軍團那裡的渡口去,可是很快就取消了這一決定,因為第一軍團發現那邊也沒法過江。
于是,第一、三軍團的主力都轉到較平渡過江。
五月七日,第三軍團渡江完畢;五月八日,第一軍團渡江完畢。
後衛部隊第五軍團約有三至五千人,整整一個星期,他們在皎平渡以南的祿勸縣阻擊着吳奇偉率領的一個近一萬人的國民黨師。
直至五月八日和九日才渡江。
第九軍團仍在為主力部隊阻擊敵人,到五月六日才抵達位于皎平渡以北下遊三十五英裡左右的樹節渡,并于五月九日渡過金沙江,不久,在西昌以北的滬沽同主力部隊會合。
五月三日,幹部團渡江後幾小時内就把從皎平渡上岸的道路打通了。
他們隻睡了兩三個小時就奉命出發,攀登離上岸處不遠的山坡,坡高足有三百英尺,有一條曲折的小路直達坡頂。
坡上是一塊長長的沖積平原,有好幾個橄榄球場那樣寬,地上到處是玄武岩和花崗岩,有的有一人高,有的隻有籃球或壘球那麼大。
左邊是險峻的石山,右邊是通向較平渡的懸崖。
許多人都記得這麼一句民諺:&ldquo蜀道難難于上青天&rdquo。
懸崖邊的小路窄到兩個人都難以并肩前進。
就是壯實小夥子也很難在這種山路上連續行軍。
紅軍在烈日下艱難地走了四英裡,爬上一條陡峭的山
&rdquo轉瞬之間就有人開了門,紅軍一下沖了進去。
屋裡正有幾個人在打麻将,抽鴉片,這些人很快交了槍。
紅軍戰士把搜到的五千銀元的稅金帶走充入&ldquo抗日儲備基金&rdquo。
他們抓了大約六十人,其中一半是國民黨當地部隊的士兵。
第二天,他們又發現兩條船。
先後一共找到了七條船和三十六位艄公。
剛搜查完稅務所,紅軍部隊就開始渡江,一共渡了七天七夜。
艄公每天領一塊銀元的工錢和一塊銀元的獎金。
如果願意要鴉片,一天可以領五兩。
大一點的船一次可運六十人,而最小的船隻能運二十人。
渡一次要三分鐘時間。
每條船都編了号,還指派了船長。
渡口兩岸都是峭壁,雲南一側到渡口的路又長又窄,要在峭壁上爬行二三英裡,才能走到很窄的沙灘上。
離金沙江邊五十英尺處有一塊十英尺高的圓石(現在還在那裡)。
總參謀長劉伯承在這塊大圓石上站了七晝夜,指揮渡江。
他的助手葉劍英擔任渡江指揮部政委。
敵人的偵察機兩次飛過,但是江面太窄,無法轟炸。
馬匹不敢上船,隻好讓馭手牽着,随船遊過江。
夜間燃起大堆大堆的簧火,使渡江能晝夜不停地進行。
他們為婦女和傷員安排了專門的渡船。
整個行動沒有損失一個人。
渡江自始至終順利地進行。
五月四日黎明前,毛澤東、周恩來和司令部其他人員摸黑渡過了江。
那天他們騎馬走了整整六十英裡。
四川一側的金沙江岸沒有雲南那樣的金色沙灘。
船到了對岸緩緩地靠近石灘,狹窄的石灘很陡,坡高約有二十英尺。
有一條羊腸小道從江岸通向另一處更高的石坡。
幾乎找不到駐紮部隊和存放給養的地方。
坡面上有幾代船工打出來的十一個砂石洞。
總部就設在這些洞裡。
毛、周各占了一個石洞,其他指揮員、電台報務員、警衛人員以及中央機關其他人員也都分住在砂石洞裡。
在這裡,毛婉轉地批評了警衛員陳昌奉,因為他沒有抓緊去找一塊能當桌子用的木闆。
警衛員為毛在地上鋪了一塊油布,上面再鋪上一條毯子,這便是毛的床了。
砂石牆上釘不進釘子,所以警衛員無法把毛的地圖挂到牆上。
一九八四年時這些砂石洞還在,五十年來沒有多少變化。
洞很小,裡面黑暗、陰森,洞外是條從峭壁上開出來的小路。
住在洞裡可以躲避空襲,但是我想司令部人員會覺得在峭壁頂上搭個帳篷住進去更舒服一些。
現在那裡蓋了一座招待所。
天氣十分悶熱,幹部團向北急行軍到金沙江的途中吃盡了炎熱天氣的苦頭。
我曾在天氣炎熱的五月去過那裡,深知在那種氣候下翻山越嶺走山路的滋味。
紅軍的行軍速度之快令人難以置信。
國民黨的報紙對此進行了報道,但總是比紅軍的實際行蹤晚五至七天。
例如,五月五日天津的《大公報》還在說,紅軍的目标&ldquo看來是四川&rdquo。
此刻,紅軍渡過金沙江進入四川已有六天時間,再過三天,整個行動計劃就完成了。
第三軍團在皎平渡下遊的洪門(現名新村)渡口遇到了困難。
他們在江上搭了一座浮橋,派了先頭部隊十三團過江,但是江水沖走了浮橋。
周恩來命令他們轉移到龍街第一軍團那裡的渡口去,可是很快就取消了這一決定,因為第一軍團發現那邊也沒法過江。
于是,第一、三軍團的主力都轉到較平渡過江。
五月七日,第三軍團渡江完畢;五月八日,第一軍團渡江完畢。
後衛部隊第五軍團約有三至五千人,整整一個星期,他們在皎平渡以南的祿勸縣阻擊着吳奇偉率領的一個近一萬人的國民黨師。
直至五月八日和九日才渡江。
第九軍團仍在為主力部隊阻擊敵人,到五月六日才抵達位于皎平渡以北下遊三十五英裡左右的樹節渡,并于五月九日渡過金沙江,不久,在西昌以北的滬沽同主力部隊會合。
五月三日,幹部團渡江後幾小時内就把從皎平渡上岸的道路打通了。
他們隻睡了兩三個小時就奉命出發,攀登離上岸處不遠的山坡,坡高足有三百英尺,有一條曲折的小路直達坡頂。
坡上是一塊長長的沖積平原,有好幾個橄榄球場那樣寬,地上到處是玄武岩和花崗岩,有的有一人高,有的隻有籃球或壘球那麼大。
左邊是險峻的石山,右邊是通向較平渡的懸崖。
許多人都記得這麼一句民諺:&ldquo蜀道難難于上青天&rdquo。
懸崖邊的小路窄到兩個人都難以并肩前進。
就是壯實小夥子也很難在這種山路上連續行軍。
紅軍在烈日下艱難地走了四英裡,爬上一條陡峭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