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金沙江畔

關燈
路來到另一片高地。

    這裡一半是石頭,一半長着青草,拾頭往西望去,怪石嶙峋的&ldquo獅子山&rdquo就在眼前,&ldquo獅子頭&rdquo拔地而起,高一千英尺,俯視整個高地。

    山岩上,國民黨軍隊早就築好了陣地,以逸待勞,正等着向幹部團開火。

    幹部團的十八九歲的年輕人昨天一天走了六十英裡,接着又渡江和在沖積平原的卵石地上行軍,已經累得半死。

    險峻的&ldquo獅于山&rdquo看來真是&ldquo一人當關,萬夫莫開&rdquo的雄關。

     紅軍戰士開始沖鋒,敵人從山頂上滾下來的沉重的石塊向戰士們飛來,有的戰士腿被砸斷,有的戰士頭被打中,失去知覺。

    國民黨的機關炮打到岩石上,火花四射,碎石飛濺。

     紅軍隐蔽在大石塊後面一點一點地向前進攻,有些人利用地形,躲進溝壘掩護自己。

    然後一步一步地逼近敵人。

    突然,沖鋒号吹響了,他們高聲喊着&ldquo殺!殺!殺!&rdquo,向敵人沖去。

    國民黨的一營人是地方部隊,他們慌忙撤離山頭,向通安逃竄。

     先頭部隊繼續追擊。

    山路越來越陡,一邊是峭壁,一邊是七百英尺高的懸崖。

    山路迂回曲折,盤旋上升。

    他們爬呀,爬呀,爬得肌肉酸痛,兩腿發軟。

    烈日當空,照得左側的山岩如火炙人。

    戰士們汗都流幹了,一些人脫水了。

    盡管如此,他們又咬牙前進了七至八英裡,接着是一段彎彎曲曲的下山路,路陡得好比瀑布,飛流直下。

    山谷中的小鎮就是通安。

    守敵業已逃走,紅軍先頭部隊在鎮上等候,但是既見不到後續部隊,又見不到增援部隊,他們隻好拖着疲乏的身子返回獅子山,築起一道防線待命。

    對這些年輕的紅軍戰士來說.這隻不過是戎馬生活中的又一天,而對五十年後步行追索他們足迹的人來說,這簡直是奇迹。

     毛澤東在皎平渡等到五月八日第一軍團全部渡過了江,然後他同中央總部縱隊一起翻山越嶺到了通安。

    前方,紅軍已經在進攻這個地區的中心會理縣城了。

     總參謀長劉伯承站在大圓石上,一直堅持到最後。

    他指揮部隊架起機關槍,保護後衛部隊不受迅速趕來的敵人的最後襲擊。

    同時,他們把大船全都帶到紅軍這邊的江岸,然後,割斷繩索讓船随波而下,很快就在湍急的江水中碰上岩石撞得粉碎,被金沙江的激流沖走了。

    堅持擺渡到底的艄公每人得到三十塊銀元。

    紅軍沒有賠償船主的損失。

    隻有一條船是艄公自己的,他獲得了八十塊銀元的賠償。

     紅軍一走,許多艄公就被國民黨抓了起來,慘遭迫害。

    張家老大被捕,挨了毒打,還罰款二百八十元。

    包括張朝滿在内的其他三兄弟都跑了,沒有被國民黨抓住。

     紅軍全部安全渡江并将所有船隻破壞之後,劉伯承騎上馬,迅速登上山路,準備迎接下一個戰鬥。

     紅軍過了金沙江,等于在追兵面前關上了大門。

    雖然毛澤東尚未完全擺脫蔣介石的追逐,但他已到了長江以北。

    一九三四年十月十六日以來,紅軍的行動第一次如此成功,第一次赢得了主動。

    他們輾轉作戰已有七個月之久,傷亡很大,現在隻剩下兩萬五千人,但是他們堅持了下來。

    毛的戰略成功了,橫渡金沙江将成為紅軍曆史上史詩般的壯舉。

     還有一個因素不應該忽略;紅軍在雲南各地均得到群衆的支持,地方部隊又不肯賣力作戰,地方官吏對紅軍常抱同情态度。

    在矛盾面前,軍閥龍雲在走鋼絲。

    他沒有幫助紅軍.但也沒有讓滇軍同紅軍作戰時過分消耗。

    在他看來,貴州王家烈的遭遇是前車之鑒。

    王家烈被紅軍打得一敗塗地,損失慘重,威信掃地。

    蔣介石曾向他提出,他可以在黔軍司令和貴州省省長兩個職務中選一個,但不能兼任。

    王家烈選擇當司令。

    蔣介石接着便唆使王的部下要求增加軍饷。

    事情鬧得不可收拾,蔣介石趁機解除了他的職務,調他去軍事學院,另外委任了一名傀儡取而代之。

    龍雲不想讓這種事落到自己頭上。

     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七日,龍雲收到香港一些有影響人士的代表打來的一封電報。

    電文說:&ldquo我同湘黔人士晤談後得出印象,他們隻希望紅軍早早離開這一地區,而紅軍是想借道雲南進入四川,因此最好讓他們過去,不要動武。

    &rdquo龍雲批注,&ldquo此文符合西南的利益。

    &rdquo 龍雲未以全力對付紅軍,可能與這封電報有關。

     穿越粵、桂兩省的邊遠地區時也有類似情況。

    中國各個軍閥之間的矛盾、他們對蔣介石的疑慮以及保住自己地盤的想法,使共産黨在關鍵的戰役中得到了無形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