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牽住蔣介石的舅子

關燈
一九三五年二月十六日那天,紅軍得到的命令可作為長征的口号:&ldquo我們必須準備走大路,也必須準備走小路。

    我們必須準備走直路,也必須準備走彎路。

    我們決不能損壞财物,因為我們還可能回來。

    &rdquo 雖然這是軍事委員會發布的命令,可讀起來純粹像是出于毛的手筆。

    在以後的六周裡這個口号主宰了紅軍的命運。

    紅軍忽而前進,忽而後撤。

    令人難以捉摸(這種情況以後就不再發生了)。

    蔣介石和他的指揮官們對此困惑不解。

    共産黨軍隊行蹤的情報往往過了近一個星期國民黨才收到。

    毛自己的将軍們有時也迷惑不解,尤其是他的門徒林彪。

    他抱怨說,部隊的調動太快,壓力過重,需要休息。

    他的反對意見被否決了。

     蔣介石預期紅軍将采取新的行動,穿過貴州西部,向長江挺進,因而調動了他的軍隊。

    可是,當他的軍隊部署就緒時,紅軍卻在向相反方向運動。

    紅軍在太平渡和二郎灘二渡赤水河後,迅速折回,在回師遵義途中于二月二十四日重新占領了桐梓,一個連的地方軍在紅軍到來之前就望風而逃了。

     當時,一部分紅軍指揮員反對令人暈頭轉向的曲線行軍。

    林彪就是其中之一。

    至少在今天反林彪的氣氛中,人們是這樣回憶的:他為了減少行軍的壓力,建議緩慢地接近遵義的咽喉要地婁山關。

    據情報說,婁山關有敵人的重兵駐守,林彪力争晚一天行動,給部隊以喘息的機會。

    骁勇的彭德懷說,他們最好利用敵人的弱點,在第二天&mdash&mdash二月二十六日&mdash&mdash拂曉發起進攻。

    軍事委員會贊同彭的意見。

    長征期間,彭德懷與林彪多次發生争執,彭的意見總占上風,這是其中的一次。

     部隊以強行軍速度疾進。

    甚至連彭德懷也承認,連續的行軍使他們疲憊不堪。

    二十六日晨八九點鐘,貴州軍閥王家烈率部從遵義出發,試圖在紅軍到達婁山關之前将其截住。

    大約十一點鐘,彭德懷得到了這個情報。

    對方部隊距離婁山關還有四十五裡(十一或十二英裡)的路程。

    彭命令部隊跑步前進(幾天來他們常常跑步行中)。

     這是同時間賽跑。

    在這次行軍中,三軍團歸林彪指揮。

    但是,是彭德懷率領三軍團于二月二十六日下午三時左右比敵人提前幾分鐘占領了陡峭的婁山關,取得勝利的。

    當他的部隊登上頂峰俯視遵義方向時,發現山北側的敵軍距離他們隻有二三百碼遠。

    好險啊。

    彭報告,他的部隊僅傷亡一百人。

     今天的婁山關,看上去象一個寬闊而相當平緩的斜坡,載重卡車和大客車彙成了一眼望不見頭的車流,向黑色的蜂頂爬去。

    五十年前,陡峭的婁山關雙壁中間有一條可通行汽車和畜力車的寬寬的土公路。

    紅軍并沒有利用公路乘車行軍。

    因為走公路反而會偏離命令中規定的小路而減慢速度。

     彭德懷的部隊比敵人早五分鐘占領了婁山主峰,這是紅軍和毛澤東在長征中取得偉大勝利的第一個捷報。

    守衛婁山關的敵人隻有一個團,被彭的部隊打垮了。

    在夜幕降臨之前,紅軍已牢牢控制關口。

    但是,在婁山關與遵義之間有王家烈的八個團,敵吳奇偉将軍率領兩個師正向這裡靠近。

     二月二十七日,三軍團以雷霆萬鈞之勢從婁山關上壓了下來,會同一軍團迅速向遵義挺進,沿途所遇敵軍都被粉碎。

    在以後的幾天裡,他們消滅了敵軍兩個師又八個團,斃傷敵人三千,俘虜二千,繳獲步槍一千支和子彈十萬發。

    國民黨新聞機構承認受到&ldquo極其重大的損失&rdquo。

     但是,紅軍也蒙受了損失,親自指揮攻打遵義的三軍團參謀長鄧萍就是在這次戰鬥中犧牲的。

    在第十一團攀登城牆受挫時,他正在四百碼外的一個小山丘上用野戰望遠鏡觀察。

    他讓該團政委張愛萍(一九八五年時任國防部長)下令再次發起進攻。

    一名偵察員前來報告說,一道内城牆擋住了進攻部隊。

    偵察員的行動引起敵人的注意,他們向觀察所猛烈射擊,鄧萍被一顆子彈擊中,當即陣亡。

     久經征戰的老偵察員孔憲權串領他的部下作為突擊隊參加了婁山關戰鬥。

    他們配備有輕、重機槍,孔挎着自己的駁完槍。

    他們在第一次攻克遵義時,每個人都領了新軍裝,可是現在服裝仍然不夠用。

    孔的部下每十二個人隻有四件棉上衣,隻好大家輪流穿。

    突擊隊來到婁山關以南的綏陽縣,距遵義還有一半路時,一顆國民黨的炮彈在孔的近處爆炸,彈片汀爛了他的臀部。

    他被人用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