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進遵義

關燈
黎平距遵義約二百英裡,途中無高山大河,直至遵義東南約四十&mdash英裡處才進入烏江流域。

    一路西行,鄉村景象越來越富裕。

    茅草房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是半用木料造成的房屋,頗象古英格蘭式的造型。

    莊稼也長得不錯。

    這裡看到的不是圓錐形的草堆,而是以樹幹為軸心碼起的草垛;繞在樹的周圍,活象跳舞穿的大裙子。

    這裡是漢人居住區,少數民族多住在山的那邊。

     紅軍快到烏江時,正值一九三四年的十二月,寒風刺骨。

    烏江是貴州境内&mdash條最大的河流,奔流在兩岸深灰色的堅硬山岩之間,江底也都是大塊的闆狀岩石。

    水深且急,而沿江幾乎沒有渡口,橋梁就更少了,根本沒有可供涉水過江的淺灘。

    紅軍沿江飛速前進,一路上沒有遇到抵抗。

    沿途的縣城裡倒有小股民團駐防,但這些地方民團經常不發一槍一彈就逃之夭夭了。

     陽曆除夕,紅軍部隊抵達距烏江約三十英裡的集鎮&mdash&mdash猴場,意思就是猴子鎮。

    附近的森林裡常有猴子出沒,據說古時候這裡猴子更多。

    除夕,政治局的人員開會,毛澤東參加了。

    會議遲遲不散,緻使他的警衛員(除了照顧賀子珍的兩個警衛員,毛現在有四個警衛員)開始發愁他們準備好的年夜飯可能要耽誤了。

    政治局内又發生了争執,這次可能是李德提出的一個新意見引起的。

    據情報部門報告,三支敵軍正在迫近。

    李德認為,紅軍應停止前進,打一仗再走。

    毛澤東反駁了李德的意見,堅持部隊應繼續全速向遵義進發。

    那天給部隊的命令是:&ldquo先抵黔北,奪取遵(義)、桐(梓),發動群衆。

    &rdquo 警衛員陳昌奉認為,分配給毛當時住的是長征路上他住過的最好的房子,比在中央蘇區時的房子還好,(我可以作證,那些房子的确非常高級,很多都是家族的祠堂。

    )新的住房象征着毛澤東的地位大大提高了。

    這是一所很大的院落,四周都有廂房。

    院門兩側各堆起一個威風凜凜的雪人。

    院子裡的磚石非常幹淨,可以在那裡吃飯。

    供毛澤東使用的是三間朝南的屋予。

    正屋中央挂着一盞煤油燈。

    屋子一例靠牆放着一張古老的中式桌子,牆上挂着一幌畫,畫上是笑嘻嘻的彌勒佛,把雙手搭在袒露的大肚子上。

    警衛員們領到了可以美餐一頓的食物,期待着将軍們和領導人來同主席一起進餐。

     政治局會議終于結束了。

    外面陰沉的天空,又紛紛揚揚地落下了雪花。

    警衛員們在送毛回住處的一路上,興緻勃勃地對他講着他們怎樣準備吃年飯的打算。

    聽着聽着,毛提高嗓門對他們說,今晚不能大吃大喝了,必須搶在敵人三個師之前趕到烏江。

    大家匆匆趕回任處,他對大失所望的警衛員們說,他在開會時已經吃過飯了。

    當他走進那雅緻的房間,看了一眼準備好的飯菜,說:&ldquo真象個過新年的樣子哩。

    &rdquo說畢就伏案工作了。

    一個警衛員忍不住說;&ldquo可是我們還特意準備了您最愛吃的酒釀呢!&rdquo毛澤東聽罷,本來嚴肅的态度變得溫和了一些。

    他和警衛員們一起坐下來,吃了一點東西,然後又去工作了。

    清晨四點,消息傳來,先頭部隊的一支分隊已到達烏江。

    于是,毛澤東和司令部人員一起收拾行裝,直奔烏江而去。

    大家都希望成功地渡過烏江&mdash&mdash這将是新的一年的吉祥之兆。

     和往常一樣,這次又是林彪的部隊&mdash&mdash一軍團二師四團領受了強渡烏江的任務。

    二師政委劉亞樓直接從林彪和政委聶榮臻那裡接受命令。

    遵義是地方軍閥柏輝章的司令部所在地。

    柏是貴州軍閥王家烈的走卒,統管着這片被稱為貴州的&ldquo西北王國&rdquo的地方。

    貴州的這塊寶地靠的是生産、販賣和走私雞片(鴉片走私多在四川),釀酒(以茅台為中心),以及販賣奴隸&mdash&mdash這是貴州原始封地王冠上的一顆&ldquo珍珠&rdquo。

     元旦淩晨,作為先頭部隊的四團在團長耿飚和現已康複的政委楊成武率領下,到達烏江。

    指揮員們觀察了地形,河面約二百五十碼寬,流速每秒五、六英尺。

    通向河邊的小路約有兩英裡長,陡峭難行。

    河對面的小路也大緻如此。

    兩岸是懸崖峭壁,一條渡船在水上飄來蕩去。

    四團試圖奪取渡口,但開始沒能成功。

    經過四十八小時的激烈戰鬥之後,才攻占了渡口。

    毛連長帶領一支隊伍渡江到達江北岸,但又被敵人困在懸崖之下。

    他們等了三十六個小時開始突圍,和敵人展開了肉搏戰。

    形勢非常險惡,直到第一營派出的兩個班偷渡烏江,爬上峭壁,從側翼壓向守衛的敵人時,才解了圍。

     戰鬥進行的同時,一個工兵營用竹子搭了一座浮橋,由大約一百節竹子連在一起,好象小孩的結構玩具一樣。

    這裡水流湍急,架橋工作很難進行。

    敵人炮火打傷了幾個工兵,但沒能把浮橋破壞。

    有一次,由于一節竹子被沖走,險些把三百英尺的浮橋整個沖垮。

    一個叫石長階的紅軍戰士為保護浮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一月三日或四日早上,紅軍大部隊開始跨過浮橋。

    最困難的問題已解決,其餘的事都好辦了。

    劉亞樓命令二師六團立即奪取遵義。

    六團在團長未水秋和政委王集成的率領下,冒着傾盆大雨急行軍。

    到離遵義約十英裡處,他們與當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