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前夕

關燈
隻擁有百分之二十的土地。

    于是他命令把富人的地分給窮人。

    他主張免除農民的高利貸負債,給農民分配土地,再免費分給未耕的山林荒地。

    他号召禁止賭博和抽鴉片,并杜絕搶劫。

    他說共産黨正在建立一種夜不閉戶的社會秩序。

    連殘疾人和盲人也可分到土地,由壯勞力替他們耕種。

     老紅軍吳興也來自貧困的、但給紅軍提供了巨大兵源的江西。

    他的家鄉在會昌縣吳村,與毛澤東的警衛員吳吉清同鄉。

    他倆在南昌接受采訪時,吳興告訴我:&ldquo論輩份,我應叫吳吉清&lsquo祖父&rsquo。

    &rdquo吳村的人幾乎都姓吳,一九三零年當吳興十四歲參加紅軍時是這樣,一九八四年仍然如此。

    吳的一生都在紅軍中度過。

    他沒上過學,家裡沒有錢供他上學。

    他說:&ldquo我一輩子都在前線。

    &rdquo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典型的紅軍戰士。

    長征結束時,他被提升為排長,在延安的學校學習,後來當了師長。

    他小時候跟篾匠學手藝,但掙錢很少。

    他曾想參加國民黨軍隊,可又覺得他們是一幫強盜。

    你就是有一把象樣的雨傘,這些人都要搶。

    當朱德率領部隊路過他家鄉時,吳興聽說這部隊的戰士都是些公正老實的人,又聽得部隊裡有人向他喊道:&ldquo來吧,小兄弟,加入我們的隊伍吧!&rdquo他就參加了,從那天起便成了一名紅軍戰士。

     五十年後他回憶說:&ldquo當我們到達雪山時,我想起了這一切。

    我們翻越一座又一座雪山,我想我們這些人也許永遠也翻不完這些山了,沒有什麼希望了。

    但我堅信,即使我們真的倒下去,中途失敗了,那我們的下一代也一定會繼承我們未竟的事業,繼續前進,革命終将成功。

    &rdquo 不隻是吳興一人有這樣的想法,許多戰士離家時都曾感到害怕和孤獨,但他們也抱着和吳興同樣的信仰踏上征途,勇往直前。

     讓紅軍戰士離開蘇區可不是件容易事,那是他們多年的根據地,是他們的家鄉。

    他們中大多數人來自江西,而這些人中多數又來自中央蘇區&mdash&mdash模範縣興國、瑞金地區、于都縣、甯都和福建的周圍地區。

    離開他們的故鄉是痛苦的。

     楊成武曾是紅軍第一軍團二師四團政委。

    他回憶道:&ldquo蘇區是這樣的好,蘇區的人們是這樣的親。

    要我們放棄這一切,到一個遙遠的陌生地方去。

    我們即将離開這熟悉的山山水水,離開這朝夕相處的蘇區人民,叫我們怎能舍得?&rdquo 楊成武出生于福建西部靠江西邊界的長汀縣,那裡是共産黨根據她的一部分。

    當紅軍已開到附近的消息一傳開,楊成武家鄉的許多農民都來看望并且慰問紅軍戰士。

    他們爆玉米花,收集雞蛋,扛來一袋袋的紅薯幹,織好了襪子,編好了草鞋,并選了十幾個代表,包括楊成武的父親和堂嫂都來了。

    楊成武的堂哥楊能梅是團裡的司務長。

    這些代表走了一百多裡路,跨過山山水水,在戰士們離開駐地前和他們團聚了三天。

    當他們準備回家時,楊成武和他的同事們湊了所有的錢(并不多,楊隻有五角錢)給他們作為回去的盤纏。

    楊成武的堂哥楊能梅這幾天外出不在,直到堂嫂準備離開時,他才回來,他們隻能團聚短暫的一會兒,能梅就得出發了。

    這一别就是十五年,到一九四九年他們夫妻才又相見。

     危秀英還記得她随第一方面軍總衛生部幹部營撤出瑞金的情景:在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他們頭上戴着一束束樹枝作為僞裝,到天亮就停止行軍。

    開頭幾天沒遇到轟炸,因為敵人沒有發現他們。

    後來,有一天下午将近黃昏時,他們集合在山坡上開會,一架國民黨飛機飛過來扔下了炸彈。

    炸彈落在大約二十英尺以外的地方。

    當時董必武正在講話。

    董時年四十八歲,已被認為是長者了。

    他和藹可親,是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老同志。

    他看了一下彈坑,炸彈掀起的土濺了周圍的人一身,他看了看天,然後告訴戰士們說:&ldquo馬克思在捉弄敵人,炸彈沒有爆炸。

    &rdquo接着他又泰然自若地繼續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