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月光下的行軍
關燈
小
中
大
篇社論,指出為了保衛蘇區、粉碎蔣介石的第五次&ldquo圍剿&rdquo,&ldquo我們不得不暫時放棄一些蘇區和城市。
&hellip&hellip在某些地方,由于敵人堡壘密布,我們必須沖破封鎖線,轉移蘇區,保存軍隊主力的有生力量。
&rdquo 這時,紅軍高級領導層的每個人都知道部隊即将轉移,但是他們不知往何處去。
一些人猜湖南,另一些人猜江西的其它地方,一些人說是貴州,還有人說是雲南或四川。
除了最高領導之外,其他人都不了解。
為了躲避蔣介石飛機的轟炸,紅軍總司令部遷到了瑞金以西的雲石山地區。
在那裡,幹部們見面時總是互相會意地說:&ldquo轉移的時間就要到了。
&rdquo有時他們互相問&ldquo你走嗎?&rdquo回答不一。
一些人答:&ldquo當然。
&rdquo另一些人則說:&ldquo不知道。
&rdquo說這話的往往意味着不走。
蔡曉乾回憶說:&ldquo這消息傳來,就象在下池清水裡投下一塊大石頭&rdquo,激起了人們的不安。
很快,走留人員名單開始列出來了。
一些家屬帶着櫃子、箱子回了家鄉,說是&ldquo他要走了&rdquo(但不說去哪裡);不少傷員從醫院回到了原部隊。
關于誰去誰留的小道消息也開始流傳了。
起初,有人說徐老将留下來。
徐老就是徐特立,他曾是毛在長沙師範的老師。
人們說他年紀太大,經不起未來的艱辛。
但後來又傳說他也走,并被指定與休養隊同行。
已替他找了匹馬,但尚未找到馬夫。
愛傳小道消息的人此時還不知道,有人悄悄地已讓毛澤東看了一份留守人員名單。
毛的許多親近的人都在名單之中&mdash&mdash他的弟弟毛澤覃及其妻子賀怡(毛的弟媳又是妻妹,因為她是毛夫人賀子珍的妹妹);毛的朋友、湖南同鄉、共産黨創始人之一何叔衡;早年擔任共産黨總書記、現已被罷免的瞿秋白(據說他肺病嚴重,難于同行);陳毅司令員;共産黨早期黨員、毛的支持者賀昌;毛的另一個擁護者、甯都起義部隊後來的領導人之一劉伯堅等等,許多人。
毛的建議似乎一個也未被接受。
甚至他請求帶上瞿秋白的意見也未被采納。
與毛澤東的關系成了留在蘇區的特許證,而根據當時留下來的陳丕顯将軍的看法,留下來的人隻有十分之一能幸存。
一九三四年秋,毛澤東四十歲。
他雙頰深陷,憔悴消瘦,黑發長得幾乎齊肩,兩眼炯炯發光,顴骨高聳,看上去很難受。
他患瘧疾,經常複發,一病數月。
盡管教會醫院出身的傅連璋醫生使盡了渾身解數,他還是處在半恢複狀态,感到虛弱和乏力。
他知道紅軍将要采取什麼行動,因為在作出決定之後周恩來給他報了信。
周實際上是總參謀長,參加決策。
然而,發号施令的是李德,他的命令又自然而然地得到黨的總書記博古的擁護。
即使周有不同意見,他往往也是以一比二處于劣勢。
所以他的任務就是作為&mdash個優秀軍人去執行上級的命令。
沒有人同毛商量,也沒有人征求他的意見,這毫不誇張。
在黨的領導層中占統治地位的&ldquo蘇俄&rdquo派裡,有一股強大的力量要把毛開除出黨。
早在兩年前,他就失掉了軍事和政治決策權,僅剩下了有職無權的一個頭銜&mdash&mdash中央蘇區政府主席。
他主持地方會議,近幾個星期,對于都地區的情況進行了有名無實的調查。
于都是一個傍河的縣城,他那時住在一條小巷深處一所舒适的灰磚房裡,緊挨着于都北門。
他和二十四歲的妻子賀子珍住在一起。
這時,賀子珍已是第四次懷孕了,預産期是第二年的二月份。
當時傳說毛澤東在于都受到了軟禁。
他雖是政治局委員,但不能前往瑞金同政治局磋商,他同軍事和政治領導人之間的一切聯系都被切斷了。
多年來,一直流傳着這種說法。
但看來,他顯然未被軟禁。
與本書作者交談過的長征時期所有重要的幸存者和當代中國黨史學家及檔案管理人員都肯定了這一點。
但是,在決定撤離中央蘇區并執行這一決定的日子裡卻要把毛派往于都,這種主意至少是難以被人理解的。
毛也不可能那麼急切地需要親自去于都搞他的&ldquo調查研究&rdquo。
當時擔任翻譯因而了解内情的伍修權将軍認為,有些人可不想讓毛參加長征。
&ldquo毛是被人有意排斥在外的,&rdquo伍說,&ldquo去于都調查,這隻不過是不讓他參加的一個借口罷了。
&rdquo 一九三四年春天就有人要把毛澤東轉到蘇聯去&ldquo治病&rdquo。
博古
&hellip&hellip在某些地方,由于敵人堡壘密布,我們必須沖破封鎖線,轉移蘇區,保存軍隊主力的有生力量。
&rdquo 這時,紅軍高級領導層的每個人都知道部隊即将轉移,但是他們不知往何處去。
一些人猜湖南,另一些人猜江西的其它地方,一些人說是貴州,還有人說是雲南或四川。
除了最高領導之外,其他人都不了解。
為了躲避蔣介石飛機的轟炸,紅軍總司令部遷到了瑞金以西的雲石山地區。
在那裡,幹部們見面時總是互相會意地說:&ldquo轉移的時間就要到了。
&rdquo有時他們互相問&ldquo你走嗎?&rdquo回答不一。
一些人答:&ldquo當然。
&rdquo另一些人則說:&ldquo不知道。
&rdquo說這話的往往意味着不走。
蔡曉乾回憶說:&ldquo這消息傳來,就象在下池清水裡投下一塊大石頭&rdquo,激起了人們的不安。
很快,走留人員名單開始列出來了。
一些家屬帶着櫃子、箱子回了家鄉,說是&ldquo他要走了&rdquo(但不說去哪裡);不少傷員從醫院回到了原部隊。
關于誰去誰留的小道消息也開始流傳了。
起初,有人說徐老将留下來。
徐老就是徐特立,他曾是毛在長沙師範的老師。
人們說他年紀太大,經不起未來的艱辛。
但後來又傳說他也走,并被指定與休養隊同行。
已替他找了匹馬,但尚未找到馬夫。
愛傳小道消息的人此時還不知道,有人悄悄地已讓毛澤東看了一份留守人員名單。
毛的許多親近的人都在名單之中&mdash&mdash他的弟弟毛澤覃及其妻子賀怡(毛的弟媳又是妻妹,因為她是毛夫人賀子珍的妹妹);毛的朋友、湖南同鄉、共産黨創始人之一何叔衡;早年擔任共産黨總書記、現已被罷免的瞿秋白(據說他肺病嚴重,難于同行);陳毅司令員;共産黨早期黨員、毛的支持者賀昌;毛的另一個擁護者、甯都起義部隊後來的領導人之一劉伯堅等等,許多人。
毛的建議似乎一個也未被接受。
甚至他請求帶上瞿秋白的意見也未被采納。
與毛澤東的關系成了留在蘇區的特許證,而根據當時留下來的陳丕顯将軍的看法,留下來的人隻有十分之一能幸存。
一九三四年秋,毛澤東四十歲。
他雙頰深陷,憔悴消瘦,黑發長得幾乎齊肩,兩眼炯炯發光,顴骨高聳,看上去很難受。
他患瘧疾,經常複發,一病數月。
盡管教會醫院出身的傅連璋醫生使盡了渾身解數,他還是處在半恢複狀态,感到虛弱和乏力。
他知道紅軍将要采取什麼行動,因為在作出決定之後周恩來給他報了信。
周實際上是總參謀長,參加決策。
然而,發号施令的是李德,他的命令又自然而然地得到黨的總書記博古的擁護。
即使周有不同意見,他往往也是以一比二處于劣勢。
所以他的任務就是作為&mdash個優秀軍人去執行上級的命令。
沒有人同毛商量,也沒有人征求他的意見,這毫不誇張。
在黨的領導層中占統治地位的&ldquo蘇俄&rdquo派裡,有一股強大的力量要把毛開除出黨。
早在兩年前,他就失掉了軍事和政治決策權,僅剩下了有職無權的一個頭銜&mdash&mdash中央蘇區政府主席。
他主持地方會議,近幾個星期,對于都地區的情況進行了有名無實的調查。
于都是一個傍河的縣城,他那時住在一條小巷深處一所舒适的灰磚房裡,緊挨着于都北門。
他和二十四歲的妻子賀子珍住在一起。
這時,賀子珍已是第四次懷孕了,預産期是第二年的二月份。
當時傳說毛澤東在于都受到了軟禁。
他雖是政治局委員,但不能前往瑞金同政治局磋商,他同軍事和政治領導人之間的一切聯系都被切斷了。
多年來,一直流傳着這種說法。
但看來,他顯然未被軟禁。
與本書作者交談過的長征時期所有重要的幸存者和當代中國黨史學家及檔案管理人員都肯定了這一點。
但是,在決定撤離中央蘇區并執行這一決定的日子裡卻要把毛派往于都,這種主意至少是難以被人理解的。
毛也不可能那麼急切地需要親自去于都搞他的&ldquo調查研究&rdquo。
當時擔任翻譯因而了解内情的伍修權将軍認為,有些人可不想讓毛參加長征。
&ldquo毛是被人有意排斥在外的,&rdquo伍說,&ldquo去于都調查,這隻不過是不讓他參加的一個借口罷了。
&rdquo 一九三四年春天就有人要把毛澤東轉到蘇聯去&ldquo治病&rdquo。
博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