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昂,羅讷河及阿維尼翁女妖
關燈
小
中
大
的記憶裡,如同那牆上的血迹,至今仍曆曆在目。
難道說在這裡幹下的殘酷的行徑,即是懲罰大陰謀的一部分嗎?!暴行與暴戾的制度,多少年來一直起着改變人們的本性的作用,這些暴行與暴戾的制度的一部分,最後竟然會憑借着人們要發洩其獸性的狂怒這一現成手段來誘惑他們去殘殺!竟然會使他們在盛怒之下的所作所為,與一個偉大、莊嚴、合法的機構全盛時期的所作所為相比,并不見得遜色!毫不遜色!而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些難道也是大懲罰的一部分嗎?!他們利用這遺忘者之塔,用的是自由的名義&mdash&mdash他們的所謂自由;那是塵世之産兒,它植根于巴士底獄護城河與牢房的黑土中,難免留下這種自由不健康成長的種種痕迹&mdash&mdash然而,宗教法庭利用那遺忘者之塔,則是用了天主的名義。
女妖伸出手指向我們示意;她又悄然無聲地走到外面,進了宗教法庭的祈禱間。
她走了幾步就在一處停住了腳。
她就要發表高見了。
她等人們一個個都走進屋來。
突然,她朝那正指手畫腳說着什麼的有膽量的旅遊從仆沖了過去,用一把最大的鑰匙&ldquo笃&rdquo地敲了一下他的帽子,叫他不要做聲。
她把我們都喊到一起,讓大家圍着地闆上的圓得像墳墓似的一扇活動門。
&ldquoVoilà![14]&rdquo她迅速拉住活動門的門環,&ldquo嘩啦&rdquo一聲把門打開了,顯得那樣輕松,盡管那活動門并不輕。
&ldquoVoilàlesoubliettes![15]Voilàlesoubliettes!那地下室!真駭人!黑洞洞的!真可怕!像陰間一般!Lesoubliettesdel&rsquoInquisition![16]&rdquo 我看看那女妖,又朝下面看看那地下室,身上的血液都凝固了。
那些被遺忘的人關在這地下室裡,心中惦念着外面的世界,惦念着妻子,朋友,孩子,兄弟。
這些人一個個都餓死在地下室裡,四壁的石頭回響着他們徒勞的呻吟。
可是,當我望着底下那已經頹敗倒塌的可惡的四壁,望着透過牆洞照進來的陽光,我心頭一陣激動,仿佛有一種戰勝邪惡之感。
我無比喜悅,心頭充滿了引為驕傲的欣喜:在這堕落的時代裡能活到親眼目睹這勝利的今天,仿佛我自己是一位成就了大業的英雄!透進悲涼的地下室的陽光象征着把以天主的名義進行的種種迫害暴露在世人面前。
然而,那陽光還不是正午的陽光!剛剛重見光明的盲人眼中的陽光也不如一個泰然而威嚴,将那地獄般的深坑裡的黑暗踩在腳底的旅遊者現在看見的陽光那麼明媚。
*** [1]指倫敦圖梭太太(MadameTussaud)的名人蠟像展覽。
[2]西敏寺(WestminsterAbbey)為倫敦一教堂,自一二四五年後由英王亨利三世與愛德華一世所重建,是英國名人的墓地。
[3]加百列(Gabriel)是《聖經》中的七大天使之一,是上帝傳達好消息給人們的使者。
[4]湯姆·諾迪(TomNoddy)在英語裡是&ldquo傻瓜&rdquo的代名詞。
[5]立利帕特(Lilliput)是英國作家斯威夫特(JonathanSwift,1667&mdash1745)小說《格列佛遊記》中的小人國,那裡的人僅六英寸左右高。
[6]一七八五年九月,拿破侖(當時十六歲)被委任為前往&ldquo拉費爾炮兵團&rdquo服役的少尉,該團當時的駐地是法國南部羅讷河(theRhone)上的小城瓦朗斯(Vallence)。
[7]見《一千零一夜》中的&ldquo腳夫和巴格達三個女人的故事&rdquo。
[8]拉丁文:奉獻物。
[9]法文:教皇邸宅看門人。
[10]裡恩齊(Rienzi,1313?&mdash1354),意大利愛國者。
[11]見《聖經·路加福音》第十章第三十三節。
[12]法文:刑訊房! [13]即法國資産階級革命。
狄更斯在他的《雙城記》裡對法國大革命作了生動描寫。
[14]法文:那裡! [15]法文:那是地牢! [16]法文:宗教裁判所的地牢!
難道說在這裡幹下的殘酷的行徑,即是懲罰大陰謀的一部分嗎?!暴行與暴戾的制度,多少年來一直起着改變人們的本性的作用,這些暴行與暴戾的制度的一部分,最後竟然會憑借着人們要發洩其獸性的狂怒這一現成手段來誘惑他們去殘殺!竟然會使他們在盛怒之下的所作所為,與一個偉大、莊嚴、合法的機構全盛時期的所作所為相比,并不見得遜色!毫不遜色!而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些難道也是大懲罰的一部分嗎?!他們利用這遺忘者之塔,用的是自由的名義&mdash&mdash他們的所謂自由;那是塵世之産兒,它植根于巴士底獄護城河與牢房的黑土中,難免留下這種自由不健康成長的種種痕迹&mdash&mdash然而,宗教法庭利用那遺忘者之塔,則是用了天主的名義。
女妖伸出手指向我們示意;她又悄然無聲地走到外面,進了宗教法庭的祈禱間。
她走了幾步就在一處停住了腳。
她就要發表高見了。
她等人們一個個都走進屋來。
突然,她朝那正指手畫腳說着什麼的有膽量的旅遊從仆沖了過去,用一把最大的鑰匙&ldquo笃&rdquo地敲了一下他的帽子,叫他不要做聲。
她把我們都喊到一起,讓大家圍着地闆上的圓得像墳墓似的一扇活動門。
&ldquoVoilà![14]&rdquo她迅速拉住活動門的門環,&ldquo嘩啦&rdquo一聲把門打開了,顯得那樣輕松,盡管那活動門并不輕。
&ldquoVoilàlesoubliettes![15]Voilàlesoubliettes!那地下室!真駭人!黑洞洞的!真可怕!像陰間一般!Lesoubliettesdel&rsquoInquisition![16]&rdquo 我看看那女妖,又朝下面看看那地下室,身上的血液都凝固了。
那些被遺忘的人關在這地下室裡,心中惦念着外面的世界,惦念着妻子,朋友,孩子,兄弟。
這些人一個個都餓死在地下室裡,四壁的石頭回響着他們徒勞的呻吟。
可是,當我望着底下那已經頹敗倒塌的可惡的四壁,望着透過牆洞照進來的陽光,我心頭一陣激動,仿佛有一種戰勝邪惡之感。
我無比喜悅,心頭充滿了引為驕傲的欣喜:在這堕落的時代裡能活到親眼目睹這勝利的今天,仿佛我自己是一位成就了大業的英雄!透進悲涼的地下室的陽光象征着把以天主的名義進行的種種迫害暴露在世人面前。
然而,那陽光還不是正午的陽光!剛剛重見光明的盲人眼中的陽光也不如一個泰然而威嚴,将那地獄般的深坑裡的黑暗踩在腳底的旅遊者現在看見的陽光那麼明媚。
*** [1]指倫敦圖梭太太(MadameTussaud)的名人蠟像展覽。
[2]西敏寺(WestminsterAbbey)為倫敦一教堂,自一二四五年後由英王亨利三世與愛德華一世所重建,是英國名人的墓地。
[3]加百列(Gabriel)是《聖經》中的七大天使之一,是上帝傳達好消息給人們的使者。
[4]湯姆·諾迪(TomNoddy)在英語裡是&ldquo傻瓜&rdquo的代名詞。
[5]立利帕特(Lilliput)是英國作家斯威夫特(JonathanSwift,1667&mdash1745)小說《格列佛遊記》中的小人國,那裡的人僅六英寸左右高。
[6]一七八五年九月,拿破侖(當時十六歲)被委任為前往&ldquo拉費爾炮兵團&rdquo服役的少尉,該團當時的駐地是法國南部羅讷河(theRhone)上的小城瓦朗斯(Vallence)。
[7]見《一千零一夜》中的&ldquo腳夫和巴格達三個女人的故事&rdquo。
[8]拉丁文:奉獻物。
[9]法文:教皇邸宅看門人。
[10]裡恩齊(Rienzi,1313?&mdash1354),意大利愛國者。
[11]見《聖經·路加福音》第十章第三十三節。
[12]法文:刑訊房! [13]即法國資産階級革命。
狄更斯在他的《雙城記》裡對法國大革命作了生動描寫。
[14]法文:那裡! [15]法文:那是地牢! [16]法文:宗教裁判所的地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