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吞熱鐵

關燈
家康。

    若是他人,這次的慘痛事件絕對無法像喝熱茶般如此輕易咽下。

    &rdquo 正因為是自己令其吞下熱鐵,所以秀吉非常明白對方的心情。

    他不自覺地想,如果自己是家康的話,不知是否也能做到如此。

     這幾日就這樣過去了,這期間一直無所憂慮的便是信雄。

    自矢田川原會面以來,他完全變成了秀吉的籠中之物,不管做何事都會考慮&ldquo築前是如何想的?若不先問築前定然不好,先咨詢一下築前&rdquo,就如此前全身心地依靠家康一般,如今一是秀吉,二也是秀吉,一味地隻擔心着他的一颦一笑。

    而議和條件的實行也如秀吉之意順利進行,城池分割、質子和誓約書的交付都無一遺漏。

     &ldquo總之先告一段落。

    &rdquo至此秀吉的心弦略微松緩了下來。

    但想到滞留繩生的陣營無論如何都需等到跨年之後,于是便向留守大阪城的衆人送去消息,準備好過冬事宜。

     不用說,秀吉的對手從一開始便不是信雄,而是家康。

    在與家康的對抗還未解決之前,局勢就不能說業已平定,而他的目标想必也還處于半途之中。

     &ldquo近日來殿下身體可好?&rdquo 一日秀吉去桑名拜訪,閑話之後如此問道。

     &ldquo哦,很健康。

    如今也沒有任何不開心的事,征戰的疲勞也已恢複,心裡真是無比輕松啊。

    &rdquo 信雄開朗地笑道。

    秀吉像将親近自己的孩子抱在膝頭般,不斷地點頭。

     &ldquo嗯,嗯,殿下本就不曾想過的一時之戰,想必讓您勞心不少。

    不過,還留有一些費心之事。

    &rdquo &ldquo哦&hellip&hellip是何事,築前?&rdquo &ldquo如果就此放任德川大人不管,說不定什麼時候又會來打擾殿下。

    &rdquo &ldquo會嗎&hellip&hellip不過此前他也有派伯耆守前來恭祝和睦一事。

    &rdquo &ldquo他總不至于憤怒地違逆殿下之意,此事原本就是擡出殿下您才開始的。

    &rdquo &ldquo的确如此。

    &rdquo &ldquo由此,還必須殿下您親自開口問問。

    德川大人很明顯心中是很想與我秀吉議和的,可是若由自己提出未免有失面子。

    雖說如此,但也沒有理由再與我對抗&hellip&hellip真難辦啊,還請殿下伸出援手予以幫助。

    &rdquo 出身名門者多是自我主義者,這來源于他們總有一種身邊的人皆是為自己而存在的錯覺。

    他們從來不會想着去為他人盡心盡力。

    可是讓秀吉這麼一說,信雄也意識到不可就此放任家康不管,而且這樣也有可能對自己不利。

     于是數日後,信雄提出要作為秀吉和家康的中間人。

    這本來是他義務該做之事,但卻在秀吉暗示之後才開始動身去做。

     &ldquo若是能接受這邊的條件,便可寬恕德川大人的罪過。

    &rdquo話由信雄說出口,秀吉便取得了勝利者的立場。

     而條件則是: 将家康的親生子于義丸過繼給秀吉做養子;交出石川數正之子勝千代、本多重次之子仙千代等人作為質子;除了此前與信雄協定的堡壘摧毀和領土分割外,不對德川方的現狀作出其他要求。

     &ldquo對于德川大人秀吉心中仍有遺憾,不過看在殿下的面子上,這些便先行容忍下了。

    對方是否接受條件拖得太久的話也頗為頭疼。

    還請盡快向岡崎派遣使者。

    &rdquo 信雄被如此囑咐後,即日便派兩名重臣代表自己前往了岡崎。

     條件雖說不上苛刻,但要接受下來,對家康而言才真的是需要極大的容忍。

     于義丸說是養子,實際上就是人質,世人也會如此看。

    此外,将德川家的重要老臣的兒子作為質子送到大阪,這很明顯就是戰敗的契約。

     藩内争論再度僵化。

    但家康卻很平靜,在清洲時也是如此,看起來像是個不懂激動的人一般,将所有的罪名都歸到自己身上,答複使者:&ldquo條款已明,勞煩貴使安排處理。

    &rdquo 數次往返之後,十一月二十一日,秀吉方面派遣正使福田知信、副使津田信勝二人作為議和使節來到了岡崎。

    泷川雄利作為信雄的代理人也前來見證和約簽署。

     就這樣,秀吉與家康之間也締結了和睦,信雄松了口氣。

     &ldquo好了,就此先告一段落。

    &rdquo 十二月十二日,家康之子于義丸從浜松城出發被送到了大阪,石川數正之子勝千代、本多重次之子仙千代也一道同行。

    岡崎将士們沿路站着目送質子一行人,全都哭泣不止。

     讓天下震驚一時的小牧之戰就此結束。

    總之從形式上而言暫且結束了。

    信雄于年末十四日來到岡崎,一直滞留到迫近年關的二十五日。

    家康沒有吐露一句不悅之言,招待了這位前路盡知的善人十日,然後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