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發慈悲

關燈
的事。

    況且,對那些無論如何也改正不了自己惡行的惡徒執行死刑,是我秀吉大發慈悲。

    &rdquo他又馬上補充道。

     在這樣大聲呵斥的時候,秀吉會滿臉通紅,那紅色都蔓延到了眼睛和瞳孔中,像是馬上要哭出來似的。

    這還是在長浜時候的事。

    武藏卻突然想起了這一幕。

     &ldquo大發慈悲。

    &rdquo武藏想起秀吉說的這句話。

     若是做得到這點,若是成為菩薩的化身,那麼與民同心的領導者就能從無數百姓的心泉中汲取無窮的力量。

     再者,像是蒙古入侵、國家危難的時候,更需要時代的先行者去親身體會百姓的諸多憤怒,手握羅刹的皮鞭來鞭笞萬民中的那些懦弱膽怯之人。

     即便覺醒的人士把他們斬首示衆,上天也不會因此變得殘忍。

     隻是這一切,真的,不是我能辦到的,不是在這權力紊亂的時空中能辦到的,必須在那些與民同心、具有慈悲之心的人的領導之下才能做到。

     &ldquo&hellip&hellip辦不到。

    正因為大部分人都辦不到所以能辦到的人才備受尊崇。

    因此,當這樣的人出現時,他就成為世人的陽光、萬民的師父。

    &rdquo 武藏這樣反省着,還回顧了一下在留守時秀吉叮囑的一些城中政事。

     &ldquo完全沒有做到呀!&rdquo武藏感到萬分羞愧。

     像這樣盤着腿大家一起閑聊的晚上真的很少。

    現在已經四更天了,周圍沒有衆臣,隻有自己的家人在,察覺到老夫人和甯子的困惑,他吐露了上面的心聲,又繼續向秀吉發問。

     &ldquo剛才你說過,用人,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

    處理政事也好,打仗殺敵也好,都仰仗用人。

    你秀吉也是凡夫俗子,與萬民一樣。

    那麼,你所看到的表層東西就是你說的那些凡夫俗子的真性嗎?還是在最裡層的善美是他們的真性?哪一個會确确實實地成為人們的本性?&rdquo &ldquo要明确規定,這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源泉啊!姐夫。

    &rdquo秀吉真摯地說,&ldquo所有人,他的體型是一樣的,但心性是不同的。

    人的本性有善有惡。

    秀吉的本性中有愚蠢的一面也有聰明的一面,何況普通人。

    隻是我們要努力在這污濁的大海中汲取他們的真,讓美的飛沫四處飛濺。

    &rdquo &ldquo是嗎?&rdquo &ldquo命才是重要的。

    若不是生命力旺盛的百姓,即便你努力求了也汲取不到。

    同時,生命力越是旺盛的人,也越是不怕死。

    秀吉曾在年輕一輩的武士中親眼看到這個。

    不過,隻要是人就一定想要活下去。

    所以我們的目标是這些百姓。

    這些何等寡欲、何等可憐的百姓。

    我們這些武士盡管朝着百險百戰前行,也希望讓婦女、老人、孩子都活得開開心心的,帶着他們一起向前。

    &rdquo &ldquo所有人都這麼想。

    &rdquo &ldquo就是這片領地,某一天也可能變成修羅之巷。

    若真是這樣,就更慘了。

    所謂人的生命就是生育後代、吃飯、打仗。

    據說佛門所說的愛欲即是道、飲食即是道、鬥争即是道,這三條就涵蓋了一切。

    而且這三條也是修煉成佛的業障。

    打仗就讓我們上。

    即便命令百姓睜大眼睛好好看,大部分的百姓也都不忍目睹。

    這是百姓的天性。

    當這場戰鬥打得越來越激烈的時候,請一定要保證百姓吃飯、生存,隻這兩件事不能被剝奪。

    &rdquo &ldquo&hellip&hellip&rdquo &ldquo同時,也不要過于保護百姓了。

    據說政治上保護得太嚴密的話,百姓就失去了自己的創意,反而會削弱百姓自身的力量。

    &rdquo &ldquo那時的大慈悲是?&rdquo &ldquo憤怒的不動明王。

    &rdquo &ldquo不動明王是?&rdquo &ldquo不動明王和觀世音菩薩,看起來是兩位,其實他們是同一位佛。

    是代表表裡如一的大愛的佛&hellip&hellip嗯,嗯,把它賜給你吧!甯子,你房間裡是不是有一尊小小的金色觀音像啊?明天把那個送給姐夫當作他的護身佛像吧!&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