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大五”
關燈
小
中
大
七月下旬,秀吉按照事先約定,将領地長浜劃給了柴田。
柴田一方也滿足了秀吉的條件,将此地封給了勝家的養子柴田勝豐。
勝豐遵從養父之命從越前坂井城遷往長浜。
至于秀吉為何在清洲會議中提出&ldquo如果是給勝豐,他便願意奉送長浜&rdquo,勝家絲毫沒有在意。
不止勝家,就連其左右及世人也未曾察覺到秀吉的用意。
柴田家的有心之士對此憂心忡忡。
&ldquo養父同養子的關系如此冷淡,就連柴田家的小兒子也擔心不已。
&rdquo 勝家還有一個十六歲的養子,名喚柴田權六勝敏。
無論情愛還是平素的感情,勝家都是個容易偏頗的人,他嘴上也說:&ldquo勝豐優柔寡斷,不夠灑脫,與我不像父子。
相反勝敏天性純良,倒是與我有幾分相像。
&rdquo 但與其中意的勝敏相比,勝家更偏愛外甥玄蕃允。
他對玄蕃允的愛完全超越了舅甥父子之愛。
勝家覺得&ldquo外甥乃是家族的至寶&rdquo,甚至有些沉湎于此種情懷。
因為偏愛玄蕃允,勝家也就比較關照玄蕃允的弟弟久右衛門安政及左衛門勝政,雖然他們隻是二十五六歲的小子,卻已各自擁有城池。
在勝家鐘愛的一衆親臣中,唯獨養子勝豐倍受養父嫌棄、兄弟冷落。
傳言某年正月,各親臣齊聚一堂,與勝家共慶歲首,勝家最先舉杯,勝豐以為勝家在敬自己,趕忙恭恭敬敬湊上前來道:&ldquo承蒙敬酒,不勝榮幸!&rdquo哪料勝家竟默然轉過手去,說道:&ldquo并非敬你,玄蕃允,幹!&rdquo故意先敬了玄蕃允酒,卻将勝豐冷落在身後。
傳言勝豐對此事極為不滿。
别國的探子對此也有所耳聞,秀吉那邊自然也都知曉。
為了将長浜讓給柴田勝豐,秀吉不得不事先将久居于此的老母及甯子等家室老幼遷往他處。
&ldquo暫時先去姬路城吧,那裡冬季溫潤,且能吃到内海的魚。
&rdquo依照秀吉吩咐,他的母親及妻子舉家遷往播磨的持城。
而他則留在山崎,主持改建山崎寶寺城,片刻也不得清閑。
此地本是山崎合戰時光秀的牙城,之所以不将家人搬遷至此也是出于種種考慮。
秀吉在山崎監督寶寺城改建,隔日又會上京處理朝務,如此反複往來于寶寺城及京都之間。
無論皇城守衛、市政建設、地方治理,事無巨細,他都親力親為。
原本在清洲會議上決議由柴田、丹羽、池田、羽柴四人共同擔任京都政治所閣臣,主持各項事務,秀吉本不能獨占鳌頭,但其他三位閣臣中,柴田身處遠方,且專注于糾集地方勢力,與岐阜、伊勢及神戶信孝密謀某事。
丹羽雖在坂本附近,但已全然将各項事務委任于秀吉。
池田勝入則認為庶政及籠絡朝臣并非自己所長,雖有着閣臣的頭銜,卻從不理政。
而對于理政,秀吉的确有才能。
他生來便精通于治國之道,直至今日,世人也并未将其視為武将。
用兵原本并非秀吉所長,但他深知用兵布陣乃理政之左膀右臂,無論有多大志向,若是敗于戰場,則治國之策便無從發揮,因此他每戰無不孤注一擲。
京都雖隻是位于盆地之中的彈丸之地,但卻是整個日本的政治中心,也是聯絡民間思想的重要基地,曆代大家無不紮根于此。
秀吉雖隻是一介仆從,但他十分享受每日在京都政治所處理政務,甚至越忙越開心。
他曾向左右吐露心聲:&ldquo我築前也有出頭之日,終于可以真正施展才能。
你們也要盡心。
&rdquo同時秀吉還督促各位側臣勤于政務。
追随他的部下在京都也是嚴于律己,沒有半點逾越之舉,事事秉公守法,一個個都勝似&ldquo小秀吉&rdquo,尤其是守衛皇宮之人更是恪盡職守。
朝廷為獎賞秀吉功勳,特封他為右近衛中将。
秀吉以寸功汗顔為由辭謝了朝廷。
于是朝廷又給了他更為優厚的封賞,授予他從五位下,左近衛少将之職。
所謂樹大招風,勤于做事之人總會被懶散者指指點點,這是世間常事,更何況這動蕩的亂世可謂是魚龍混雜。
&ldquo秀吉這麼快就露出尾巴了,就連部下也掌權啦!&rdquo &ldquo他撇開柴田殿下,當其他奉公人是擺設。
&rdquo &ldquo從現在的陣勢來看,好像築前才是信長的繼承人一樣。
&rdquo 所有人都将矛頭對準了秀吉。
這種情況,自然難以找出始作俑者。
無論聽到或是沒聽到,秀吉全然不放在心上。
這類非難在他看來根本不值一提,因為他要忙于國事。
六月,信長去世,六月中旬山崎會戰,七月清洲會議,七月下旬撤離長浜,遷移家室至姬路城,八月開始
柴田一方也滿足了秀吉的條件,将此地封給了勝家的養子柴田勝豐。
勝豐遵從養父之命從越前坂井城遷往長浜。
至于秀吉為何在清洲會議中提出&ldquo如果是給勝豐,他便願意奉送長浜&rdquo,勝家絲毫沒有在意。
不止勝家,就連其左右及世人也未曾察覺到秀吉的用意。
柴田家的有心之士對此憂心忡忡。
&ldquo養父同養子的關系如此冷淡,就連柴田家的小兒子也擔心不已。
&rdquo 勝家還有一個十六歲的養子,名喚柴田權六勝敏。
無論情愛還是平素的感情,勝家都是個容易偏頗的人,他嘴上也說:&ldquo勝豐優柔寡斷,不夠灑脫,與我不像父子。
相反勝敏天性純良,倒是與我有幾分相像。
&rdquo 但與其中意的勝敏相比,勝家更偏愛外甥玄蕃允。
他對玄蕃允的愛完全超越了舅甥父子之愛。
勝家覺得&ldquo外甥乃是家族的至寶&rdquo,甚至有些沉湎于此種情懷。
因為偏愛玄蕃允,勝家也就比較關照玄蕃允的弟弟久右衛門安政及左衛門勝政,雖然他們隻是二十五六歲的小子,卻已各自擁有城池。
在勝家鐘愛的一衆親臣中,唯獨養子勝豐倍受養父嫌棄、兄弟冷落。
傳言某年正月,各親臣齊聚一堂,與勝家共慶歲首,勝家最先舉杯,勝豐以為勝家在敬自己,趕忙恭恭敬敬湊上前來道:&ldquo承蒙敬酒,不勝榮幸!&rdquo哪料勝家竟默然轉過手去,說道:&ldquo并非敬你,玄蕃允,幹!&rdquo故意先敬了玄蕃允酒,卻将勝豐冷落在身後。
傳言勝豐對此事極為不滿。
别國的探子對此也有所耳聞,秀吉那邊自然也都知曉。
為了将長浜讓給柴田勝豐,秀吉不得不事先将久居于此的老母及甯子等家室老幼遷往他處。
&ldquo暫時先去姬路城吧,那裡冬季溫潤,且能吃到内海的魚。
&rdquo依照秀吉吩咐,他的母親及妻子舉家遷往播磨的持城。
而他則留在山崎,主持改建山崎寶寺城,片刻也不得清閑。
此地本是山崎合戰時光秀的牙城,之所以不将家人搬遷至此也是出于種種考慮。
秀吉在山崎監督寶寺城改建,隔日又會上京處理朝務,如此反複往來于寶寺城及京都之間。
無論皇城守衛、市政建設、地方治理,事無巨細,他都親力親為。
原本在清洲會議上決議由柴田、丹羽、池田、羽柴四人共同擔任京都政治所閣臣,主持各項事務,秀吉本不能獨占鳌頭,但其他三位閣臣中,柴田身處遠方,且專注于糾集地方勢力,與岐阜、伊勢及神戶信孝密謀某事。
丹羽雖在坂本附近,但已全然将各項事務委任于秀吉。
池田勝入則認為庶政及籠絡朝臣并非自己所長,雖有着閣臣的頭銜,卻從不理政。
而對于理政,秀吉的确有才能。
他生來便精通于治國之道,直至今日,世人也并未将其視為武将。
用兵原本并非秀吉所長,但他深知用兵布陣乃理政之左膀右臂,無論有多大志向,若是敗于戰場,則治國之策便無從發揮,因此他每戰無不孤注一擲。
京都雖隻是位于盆地之中的彈丸之地,但卻是整個日本的政治中心,也是聯絡民間思想的重要基地,曆代大家無不紮根于此。
秀吉雖隻是一介仆從,但他十分享受每日在京都政治所處理政務,甚至越忙越開心。
他曾向左右吐露心聲:&ldquo我築前也有出頭之日,終于可以真正施展才能。
你們也要盡心。
&rdquo同時秀吉還督促各位側臣勤于政務。
追随他的部下在京都也是嚴于律己,沒有半點逾越之舉,事事秉公守法,一個個都勝似&ldquo小秀吉&rdquo,尤其是守衛皇宮之人更是恪盡職守。
朝廷為獎賞秀吉功勳,特封他為右近衛中将。
秀吉以寸功汗顔為由辭謝了朝廷。
于是朝廷又給了他更為優厚的封賞,授予他從五位下,左近衛少将之職。
所謂樹大招風,勤于做事之人總會被懶散者指指點點,這是世間常事,更何況這動蕩的亂世可謂是魚龍混雜。
&ldquo秀吉這麼快就露出尾巴了,就連部下也掌權啦!&rdquo &ldquo他撇開柴田殿下,當其他奉公人是擺設。
&rdquo &ldquo從現在的陣勢來看,好像築前才是信長的繼承人一樣。
&rdquo 所有人都将矛頭對準了秀吉。
這種情況,自然難以找出始作俑者。
無論聽到或是沒聽到,秀吉全然不放在心上。
這類非難在他看來根本不值一提,因為他要忙于國事。
六月,信長去世,六月中旬山崎會戰,七月清洲會議,七月下旬撤離長浜,遷移家室至姬路城,八月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