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家康
關燈
小
中
大
人注意,在宅内又惹家人起疑&hellip&hellip對了,甚七,去那裡!&rdquo
元康指指要去的方向,大步走在前面帶路。
他現在住的質子邸坐落在繞府中公館的大路小路中最寂靜的少将之宮町的一角。
從夯土牆後稍走走便是安倍河灘。
在元康還叫作竹千代、需要家臣背着出來玩的小時候,他經常到這個河灘上來玩。
數年來,靜靜流淌着的河水沒有變過模樣,河灘看起來也還是原來的樣子,對于元康來講,這裡承載了他的許多記憶。
&ldquo甚七,解下這個小舟。
&rdquo 元康指指岸邊的一個小舟,迅速登了上去。
看樣子是艘釣魚船或魚梁船。
甚七以槳支岸,小舟似竹葉般順水漂去。
&ldquo這樣就好了。
&rdquo 主從在小舟中終于遠離了他人,可以盡情說話了。
元康在一葉扁舟中,用了半刻時間便了解了甚七多年來遊曆各國所得到的知識。
除了這些見聞知識,元康還将更遠大的東西收入胸中。
&ldquo是嗎&hellip&hellip這些年織田家已不同于信秀時代,不怎麼攻打他國,隻專心内治了。
&rdquo &ldquo有二心的人,不管是族系,還是世襲重臣,一律該殺的殺,該驅逐的驅逐,基本上都從清洲清理掉了。
&rdquo &ldquo那信長,曾有陣子,人們都說他是少有的我行我素,是個傻瓜主公。
今川家也曾将他看作是笑柄。
&rdquo &ldquo沒有的事,根本不是傻瓜。
&rdquo &ldquo嗯,我也覺得那傳言未必可信。
因為有了先入為主的傳言,現在公館那邊提起織田,還說他是個怪人,不足以為敵。
&rdquo &ldquo尾張的士氣已和數年前大不相同。
&rdquo &ldquo出色的家臣都有哪些?&rdquo &ldquo平手中務已逝世,柴田權六、林佐渡、池田勝三郎信輝、佐久間大學、森三左衛門可成等,有不少人才。
尤其是最近,有位木下藤吉郎,很有名氣&hellip&hellip雖然出身低微,但做事很漂亮,城下的民衆經常提起他。
&rdquo &ldquo下面的民衆,他們對信長評價如何?&rdquo &ldquo可怕的正是這點。
不管是哪一國的首領,隻有傾力治國,民衆才會服從,并尊重國主&hellip&hellip可是覺得尾張卻不同。
&rdquo &ldquo怎麼不同?&rdquo 甚七想了想,并沒有直接了當地回答,&ldquo具體也說不出治理政策上的什麼不同,可是感覺那裡的以信長為中心的民衆并不擔憂明天。
就像隻要有這樣的主公在,就可以萬事安心一般,全然沒有把尾張的弱小、國主的貧苦放在心上,并不像其他大國的民衆那樣會擔憂戰亂和明天的生活,這點非常奇怪。
&rdquo &ldquo&hellip&hellip哦,為什麼呢?&rdquo &ldquo可能是因為信長本身就是個樂觀的性格吧,再怎麼陰天,在他的心中總有晴天。
今天是這樣,明天是那樣,他總是能夠給大家指出一個明确的方向,聚攏人心吧。
所以他手下的民衆并不是活在陰霾中。
從他們的祭典儀式就可以看出&hellip&hellip&rdquo 說着,甚七似乎是想起了什麼,頓了頓,苦笑了起來: &ldquo說起這個祭典,可真是失敗啊&hellip&hellip&rdquo 甚七将在清洲城下祭典之夜的巷中,意外地發現信長主從微服加入舞樂隊伍。
因立奇功心切,想趁機刺殺信長,結果反被捕一事講給了元康聽。
最後,甚七搔搔頭,&ldquo&hellip&hellip這件事,真是弄巧成拙!&rdquo 元康依舊是嚴肅的面孔,&ldquo你做事總是不思量好。
&rdquo &ldquo以後&hellip&hellip&rdquo甚七低下頭,後悔自己說了多餘的事。
同時他不自覺地在心中比較着二十六歲的信長和十八歲的元康。
感覺元康比信長更有成人的感覺,在元康身上看不到絲毫的稚氣。
信長和元康都是從小在坎坷中成長起來、曆經艱辛的人。
可是元康六歲就被交予他人,成為敵國質子,受盡人世間的冷眼、殘酷。
元康所經曆的那種艱辛是信長無法比的。
六歲離開故國,成為織田家的俘虜,八歲又再次成為駿河的質子,到了十五歲,終于在今川義元那裡受到了人的待遇,被獲許參拜祖先墓,為亡父舉辦法事。
時隔多年,再次回岡崎故國時,元康安排下了自己知天下事的出口。
他回到祖先之地岡崎,發現自己故鄉的主城堡被今川家家臣山田新右衛門守衛着。
基本上都已隸屬于今川家,艱難求生存的三河世襲家臣們無比高興、惋惜地歡迎幼主回國。
&ldquo不管怎麼說,主城堡還讓今川家的家臣守衛的話&hellip&hellip&rdquo 三河家臣們商量着要交涉讓今川家的家臣退出守衛。
聽說了這件事的竹千代說道:&ldquo不,我還年輕,守城的是老人。
諸事得聽從老人的指示。
主城堡就保持這個狀态。
&rdquo 他并于滞留期間,在第二城堡操辦了父親的法事等事宜。
據說義元随後知道了這件事,曾生了些許的憐憫之情,自語說:&ldquo真是有份不符于年齡的誠摯啊!&rdquo 可是,當時,還有一件事是不為義元所知的。
有位名叫鳥居伊賀守忠吉的老人,是從竹千代的父親廣忠時起便出仕的一位三河武士,已年逾八十。
竹千代在岡崎停留的一天夜晚,這位老人悄悄拖着年邁的身軀前來相見,并向幼主說了以下肺腑之言:&ldquo老頭子我這十年來無異于今川家的一個差人,牛馬一般地做着征收賦稅的工作。
不過,我偷偷留心,瞞過今川家家臣的眼睛,在庫内積蓄了一些糧米和金錢。
還
他現在住的質子邸坐落在繞府中公館的大路小路中最寂靜的少将之宮町的一角。
從夯土牆後稍走走便是安倍河灘。
在元康還叫作竹千代、需要家臣背着出來玩的小時候,他經常到這個河灘上來玩。
數年來,靜靜流淌着的河水沒有變過模樣,河灘看起來也還是原來的樣子,對于元康來講,這裡承載了他的許多記憶。
&ldquo甚七,解下這個小舟。
&rdquo 元康指指岸邊的一個小舟,迅速登了上去。
看樣子是艘釣魚船或魚梁船。
甚七以槳支岸,小舟似竹葉般順水漂去。
&ldquo這樣就好了。
&rdquo 主從在小舟中終于遠離了他人,可以盡情說話了。
元康在一葉扁舟中,用了半刻時間便了解了甚七多年來遊曆各國所得到的知識。
除了這些見聞知識,元康還将更遠大的東西收入胸中。
&ldquo是嗎&hellip&hellip這些年織田家已不同于信秀時代,不怎麼攻打他國,隻專心内治了。
&rdquo &ldquo有二心的人,不管是族系,還是世襲重臣,一律該殺的殺,該驅逐的驅逐,基本上都從清洲清理掉了。
&rdquo &ldquo那信長,曾有陣子,人們都說他是少有的我行我素,是個傻瓜主公。
今川家也曾将他看作是笑柄。
&rdquo &ldquo沒有的事,根本不是傻瓜。
&rdquo &ldquo嗯,我也覺得那傳言未必可信。
因為有了先入為主的傳言,現在公館那邊提起織田,還說他是個怪人,不足以為敵。
&rdquo &ldquo尾張的士氣已和數年前大不相同。
&rdquo &ldquo出色的家臣都有哪些?&rdquo &ldquo平手中務已逝世,柴田權六、林佐渡、池田勝三郎信輝、佐久間大學、森三左衛門可成等,有不少人才。
尤其是最近,有位木下藤吉郎,很有名氣&hellip&hellip雖然出身低微,但做事很漂亮,城下的民衆經常提起他。
&rdquo &ldquo下面的民衆,他們對信長評價如何?&rdquo &ldquo可怕的正是這點。
不管是哪一國的首領,隻有傾力治國,民衆才會服從,并尊重國主&hellip&hellip可是覺得尾張卻不同。
&rdquo &ldquo怎麼不同?&rdquo 甚七想了想,并沒有直接了當地回答,&ldquo具體也說不出治理政策上的什麼不同,可是感覺那裡的以信長為中心的民衆并不擔憂明天。
就像隻要有這樣的主公在,就可以萬事安心一般,全然沒有把尾張的弱小、國主的貧苦放在心上,并不像其他大國的民衆那樣會擔憂戰亂和明天的生活,這點非常奇怪。
&rdquo &ldquo&hellip&hellip哦,為什麼呢?&rdquo &ldquo可能是因為信長本身就是個樂觀的性格吧,再怎麼陰天,在他的心中總有晴天。
今天是這樣,明天是那樣,他總是能夠給大家指出一個明确的方向,聚攏人心吧。
所以他手下的民衆并不是活在陰霾中。
從他們的祭典儀式就可以看出&hellip&hellip&rdquo 說着,甚七似乎是想起了什麼,頓了頓,苦笑了起來: &ldquo說起這個祭典,可真是失敗啊&hellip&hellip&rdquo 甚七将在清洲城下祭典之夜的巷中,意外地發現信長主從微服加入舞樂隊伍。
因立奇功心切,想趁機刺殺信長,結果反被捕一事講給了元康聽。
最後,甚七搔搔頭,&ldquo&hellip&hellip這件事,真是弄巧成拙!&rdquo 元康依舊是嚴肅的面孔,&ldquo你做事總是不思量好。
&rdquo &ldquo以後&hellip&hellip&rdquo甚七低下頭,後悔自己說了多餘的事。
同時他不自覺地在心中比較着二十六歲的信長和十八歲的元康。
感覺元康比信長更有成人的感覺,在元康身上看不到絲毫的稚氣。
信長和元康都是從小在坎坷中成長起來、曆經艱辛的人。
可是元康六歲就被交予他人,成為敵國質子,受盡人世間的冷眼、殘酷。
元康所經曆的那種艱辛是信長無法比的。
六歲離開故國,成為織田家的俘虜,八歲又再次成為駿河的質子,到了十五歲,終于在今川義元那裡受到了人的待遇,被獲許參拜祖先墓,為亡父舉辦法事。
時隔多年,再次回岡崎故國時,元康安排下了自己知天下事的出口。
他回到祖先之地岡崎,發現自己故鄉的主城堡被今川家家臣山田新右衛門守衛着。
基本上都已隸屬于今川家,艱難求生存的三河世襲家臣們無比高興、惋惜地歡迎幼主回國。
&ldquo不管怎麼說,主城堡還讓今川家的家臣守衛的話&hellip&hellip&rdquo 三河家臣們商量着要交涉讓今川家的家臣退出守衛。
聽說了這件事的竹千代說道:&ldquo不,我還年輕,守城的是老人。
諸事得聽從老人的指示。
主城堡就保持這個狀态。
&rdquo 他并于滞留期間,在第二城堡操辦了父親的法事等事宜。
據說義元随後知道了這件事,曾生了些許的憐憫之情,自語說:&ldquo真是有份不符于年齡的誠摯啊!&rdquo 可是,當時,還有一件事是不為義元所知的。
有位名叫鳥居伊賀守忠吉的老人,是從竹千代的父親廣忠時起便出仕的一位三河武士,已年逾八十。
竹千代在岡崎停留的一天夜晚,這位老人悄悄拖着年邁的身軀前來相見,并向幼主說了以下肺腑之言:&ldquo老頭子我這十年來無異于今川家的一個差人,牛馬一般地做着征收賦稅的工作。
不過,我偷偷留心,瞞過今川家家臣的眼睛,在庫内積蓄了一些糧米和金錢。
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