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家康
關燈
小
中
大
駿河的人不稱自己那裡為駿府,而稱為府中。
上從義元到今川一族,下至町人百姓,認為自己所處的國是海道一府,是&ldquo大國都府&rdquo。
城也不叫城,叫公館或小城堡。
全部是公卿風,臣民風雅。
府中的街頭風貌與尾州的清洲、那古屋一帶完全不同,路人的行走速度、神色、語調都有很大差别,那裡似乎顯得更沉穩大氣。
衣服的華美程度彰顯着每個人的地位,總可見以扇子掩唇、作态行走的人。
歌舞升平,連歌師也是大有人在。
每一張面孔都像春意盎然的藤原氏一世時一般,悠閑甯靜。
天晴時,可以看見富士山;霧霭缭繞時,可以隔着松原望見碧波蕩漾的大海。
得天獨厚,兵強馬壯。
松平氏所在的三河也相當于府中的屬國。
&ldquo留着松平家的血的我卻在這裡。
苦苦支撐着走向滅亡的城池的臣下們在岡崎。
國還在,主從已分離。
&rdquo元康暗自在心中低語,不能釋懷。
這樣的心情,這種無法表達的心情,朝朝暮暮萦繞在元康的心中。
&ldquo可憐的家臣們&hellip&hellip&rdquo 偶爾望望自己,&ldquo還好好地活着。
&rdquo 德川藏人元康,不用說,就是之後的德川家康,今年十八歲,已經有了孩子。
在義元的授意下,娶了義元族人關口親永的女兒。
當時他正值十五歲,在舉行婚禮的同時舉行了成人儀式。
孩子是今年春天生的,才隻有半歲。
時不時地有嬰兒的啼哭聲傳到他放有桌椅的居室來。
由于産後恢複不好,妻子仍在産室中,嬰兒也伴在妻子身旁。
這嬰兒的哭聲是他的首個骨肉的聲音,聽起來讓人疼惜。
可是元康很少去裡屋産室。
他也不了解别人常說的孩童的可愛之處。
想想自己的這份愛情總覺得哪裡少了些什麼。
這樣的自己居然成了父親,對孩子,對妻子,他都有一種歉意。
&ldquo&hellip&hellip可憐的人。
&rdquo 這份凄涼的心情,并不是來自于自己那啼哭的骨肉,而是因為想起了身在岡崎城、多年來忍受貧窮和屈辱的家臣們。
即使勉強想起孩子,他想到的也是:&ldquo他也要和我一樣來這世上走一遭困苦、艱難的人生之旅嗎?&rdquo 在自己還叫竹千代的幼年時代便被迫和父親分離,六歲成了敵國的質子,直到今日,一直過着流離艱難的日子,想到這些,他就不由得擔心自己的孩子也會經曆風雨慘淡的人生。
不過不管元康怎麼想,現在,表面上,至少在外人看來,他已經和府中榮耀的今川家融為一家,享受着同樣的身份地位,被幸福包圍着。
&ldquo咦,什麼聲音?&rdquo 元康走出居室,站在了檐下。
有人正從外面向下拽着夯土牆上爬繞的日本天劍的藤蔓。
爬山虎、日本天劍的藤蔓從夯土牆一直長到庭院中的樹木上來。
此刻在牽力的帶動下,一片片藤蔓瑟瑟發着抖。
&ldquo是誰?&rdquo元康站在廊檐處,問道。
若是惡作劇的話,該跑了。
可是,他并沒有聽到逃離的腳步聲。
穿上草鞋,元康打開夯土牆上設的後門,走了出去。
有一個男人已經等在了那裡,元康一出門,這個人便放下笈和手杖走上去握住了元康的手。
&ldquo是甚七啊!&rdquo &ldquo好久不見!&rdquo 四年前,元康終于得到義元的允許,得以回岡崎為先祖掃墓,這個人便是在陪元康回岡崎時,中途不見了蹤影的家臣,鹈殿甚七。
望着眼前甚七的裝束及笈和手杖,元康關切地問:&ldquo成了修行者嗎?&rdquo &ldquo是的,行走諸國,這樣一身行頭是最方便不過的。
&rdquo &ldquo什麼時候回來的?回府中?&rdquo &ldquo剛剛,還要去别處。
回到了這裡,怎麼也要和親近的人打個招呼。
&rdquo &ldquo&hellip&hellip唉,四年時光已經過去了。
&rdquo &ldquo是啊。
&rdquo &ldquo你每到一國便會寫信給我,告訴我詳細見聞。
可是從美濃開始,便不再有你的音信了,很擔心你。
&rdquo &ldquo因為趕上了美濃内亂,他們關卡更嚴,驿遞方面的調查也變得煩瑣。
&rdquo &ldquo那段時間你在美濃啊,真是趕上了好時候。
&rdquo &ldquo我在稻葉山城下潛伏了一年多,觀望形勢。
就像您知道的,後來齋藤道三秀龍戰敗而亡,義龍統治了美濃一帶,形勢稍稍穩定,我這才脫身。
之後我又上了京,去了越前,繞北國路一周,前幾天還到了尾州。
&rdquo &ldquo去了清洲嗎?&rdquo &ldquo去了&hellip&hellip&rdquo &ldquo那裡怎麼樣了?目前,美濃的将來,即使身在府中,也能預見得了。
可是,不好把握的是織田的現狀。
&rdquo &ldquo我還詳細寫好,就是半夜也會給您悄悄送來的。
&rdquo &ldquo不,寫的話&hellip&hellip&rdquo 元康回望後門門口一下,在想着什麼。
甚七就是他的眼睛,是使他知天下事的耳朵。
六歲起,從織田家到今川家,他的少年時代在輾轉敵國的漂泊中度過,沒有過自由。
時至今日,也依然是束縛之身。
眼睛、耳朵、思想都被阻塞了。
就算渾渾噩噩地度日,也不會有人責罵他或鼓勵他。
可偏偏他有強于常人一倍的志向、欲望。
也許因為幼小時,外力太過壓制他那正處于成長時期的目、耳、行動、思想了,以至于産生了反作用力。
四年前,他便放随從鹈殿甚七奔走各國,作為他的耳目,讓他坐知諸州的動靜,為實現他日理想所做的萌芽準備可見一斑。
&ldquo怎麼辦?在這裡容易惹
上從義元到今川一族,下至町人百姓,認為自己所處的國是海道一府,是&ldquo大國都府&rdquo。
城也不叫城,叫公館或小城堡。
全部是公卿風,臣民風雅。
府中的街頭風貌與尾州的清洲、那古屋一帶完全不同,路人的行走速度、神色、語調都有很大差别,那裡似乎顯得更沉穩大氣。
衣服的華美程度彰顯着每個人的地位,總可見以扇子掩唇、作态行走的人。
歌舞升平,連歌師也是大有人在。
每一張面孔都像春意盎然的藤原氏一世時一般,悠閑甯靜。
天晴時,可以看見富士山;霧霭缭繞時,可以隔着松原望見碧波蕩漾的大海。
得天獨厚,兵強馬壯。
松平氏所在的三河也相當于府中的屬國。
&ldquo留着松平家的血的我卻在這裡。
苦苦支撐着走向滅亡的城池的臣下們在岡崎。
國還在,主從已分離。
&rdquo元康暗自在心中低語,不能釋懷。
這樣的心情,這種無法表達的心情,朝朝暮暮萦繞在元康的心中。
&ldquo可憐的家臣們&hellip&hellip&rdquo 偶爾望望自己,&ldquo還好好地活着。
&rdquo 德川藏人元康,不用說,就是之後的德川家康,今年十八歲,已經有了孩子。
在義元的授意下,娶了義元族人關口親永的女兒。
當時他正值十五歲,在舉行婚禮的同時舉行了成人儀式。
孩子是今年春天生的,才隻有半歲。
時不時地有嬰兒的啼哭聲傳到他放有桌椅的居室來。
由于産後恢複不好,妻子仍在産室中,嬰兒也伴在妻子身旁。
這嬰兒的哭聲是他的首個骨肉的聲音,聽起來讓人疼惜。
可是元康很少去裡屋産室。
他也不了解别人常說的孩童的可愛之處。
想想自己的這份愛情總覺得哪裡少了些什麼。
這樣的自己居然成了父親,對孩子,對妻子,他都有一種歉意。
&ldquo&hellip&hellip可憐的人。
&rdquo 這份凄涼的心情,并不是來自于自己那啼哭的骨肉,而是因為想起了身在岡崎城、多年來忍受貧窮和屈辱的家臣們。
即使勉強想起孩子,他想到的也是:&ldquo他也要和我一樣來這世上走一遭困苦、艱難的人生之旅嗎?&rdquo 在自己還叫竹千代的幼年時代便被迫和父親分離,六歲成了敵國的質子,直到今日,一直過着流離艱難的日子,想到這些,他就不由得擔心自己的孩子也會經曆風雨慘淡的人生。
不過不管元康怎麼想,現在,表面上,至少在外人看來,他已經和府中榮耀的今川家融為一家,享受着同樣的身份地位,被幸福包圍着。
&ldquo咦,什麼聲音?&rdquo 元康走出居室,站在了檐下。
有人正從外面向下拽着夯土牆上爬繞的日本天劍的藤蔓。
爬山虎、日本天劍的藤蔓從夯土牆一直長到庭院中的樹木上來。
此刻在牽力的帶動下,一片片藤蔓瑟瑟發着抖。
&ldquo是誰?&rdquo元康站在廊檐處,問道。
若是惡作劇的話,該跑了。
可是,他并沒有聽到逃離的腳步聲。
穿上草鞋,元康打開夯土牆上設的後門,走了出去。
有一個男人已經等在了那裡,元康一出門,這個人便放下笈和手杖走上去握住了元康的手。
&ldquo是甚七啊!&rdquo &ldquo好久不見!&rdquo 四年前,元康終于得到義元的允許,得以回岡崎為先祖掃墓,這個人便是在陪元康回岡崎時,中途不見了蹤影的家臣,鹈殿甚七。
望着眼前甚七的裝束及笈和手杖,元康關切地問:&ldquo成了修行者嗎?&rdquo &ldquo是的,行走諸國,這樣一身行頭是最方便不過的。
&rdquo &ldquo什麼時候回來的?回府中?&rdquo &ldquo剛剛,還要去别處。
回到了這裡,怎麼也要和親近的人打個招呼。
&rdquo &ldquo&hellip&hellip唉,四年時光已經過去了。
&rdquo &ldquo是啊。
&rdquo &ldquo你每到一國便會寫信給我,告訴我詳細見聞。
可是從美濃開始,便不再有你的音信了,很擔心你。
&rdquo &ldquo因為趕上了美濃内亂,他們關卡更嚴,驿遞方面的調查也變得煩瑣。
&rdquo &ldquo那段時間你在美濃啊,真是趕上了好時候。
&rdquo &ldquo我在稻葉山城下潛伏了一年多,觀望形勢。
就像您知道的,後來齋藤道三秀龍戰敗而亡,義龍統治了美濃一帶,形勢稍稍穩定,我這才脫身。
之後我又上了京,去了越前,繞北國路一周,前幾天還到了尾州。
&rdquo &ldquo去了清洲嗎?&rdquo &ldquo去了&hellip&hellip&rdquo &ldquo那裡怎麼樣了?目前,美濃的将來,即使身在府中,也能預見得了。
可是,不好把握的是織田的現狀。
&rdquo &ldquo我還詳細寫好,就是半夜也會給您悄悄送來的。
&rdquo &ldquo不,寫的話&hellip&hellip&rdquo 元康回望後門門口一下,在想着什麼。
甚七就是他的眼睛,是使他知天下事的耳朵。
六歲起,從織田家到今川家,他的少年時代在輾轉敵國的漂泊中度過,沒有過自由。
時至今日,也依然是束縛之身。
眼睛、耳朵、思想都被阻塞了。
就算渾渾噩噩地度日,也不會有人責罵他或鼓勵他。
可偏偏他有強于常人一倍的志向、欲望。
也許因為幼小時,外力太過壓制他那正處于成長時期的目、耳、行動、思想了,以至于産生了反作用力。
四年前,他便放随從鹈殿甚七奔走各國,作為他的耳目,讓他坐知諸州的動靜,為實現他日理想所做的萌芽準備可見一斑。
&ldquo怎麼辦?在這裡容易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