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1]
關燈
小
中
大
囤積者(Accapareur)
囤積居奇者(大都指實際和被認為的糧食囤積者)。
革命軍(Arméerévolutionaire) 1793年秋天在各中心地區成立的民兵,一般認為由可靠的無套褲黨人組成。
成立革命軍的主要目的在于強迫農業生産者以其産品供應巴黎和其他城市。
1794年春&ldquo艾貝爾派&rdquo傾覆後,革命軍旋即因喪失信譽而被解散。
指券(Assignat) 革命政府發行的,1791年夏季以後通用的紙币。
祖國之壇(AuteldelaPatrie) 建立在馬爾斯教場中央、獻給祖國的市民祭壇。
關卡(Barrièrs) 革命爆發前不久由總包稅人圍繞巴黎城設立的稅卡。
資産階級(Bourgeoisie) 這裡作為一般名詞使用,多少和&ldquo都市中等階級&rdquo&mdash&mdash銀行家、股票經紀人、商人、大制造商和各種專門職業者&mdash&mdash同義。
嗜血鬼(Buveurdesang) 共和國第二年熱月後泛指雅各賓派和專指羅伯斯庇爾派的誣蔑性名稱。
這類誣蔑性名稱還有&ldquo恐怖分子&rdquo或&ldquo九月兇手&rdquo等。
陳情表(Cahiersdedoléances) 由特别召開的城鄉居民和三個等級的代表大會起草的陳述各種不滿的文件,是為1789年的三級會議準備的。
馬爾斯教場(ChampdeMars) 位于河東岸(今埃菲爾鐵塔所在地),原為本城主要的軍事檢閱場。
革命時期是市民用以慶祝節日和舉行盛會(例如7月14日的結盟節和主宰節)的中心,也是群衆起草請願書的中心(例如1791年7月16&mdash17日和1792年8月6日)。
民政委員會(Comitécivil) 區級的政治或行政委員會。
革命委員會(Comitérévolutionnaire) 原為監察委員會,熱月後改為行政區委員會。
屬于區的地方性委員會,負責警務和内部安全。
檢查囤積委員(Commissairesauxaccaparement) 各區任命的官員,負責保證在本地貫徹最高限價法,并調查關于囤積食物和飲料的控告。
治安委員會(CommitteeofGeneralSecurity) 政府的兩個主要委員會之一,共和國第二年成為雅各賓專政掌握政權的機關,特别負責警務和内部安全。
公安委員會(CommitteeofPublicSafety) 共和國第二年兩個主要政府委員會中更為重要的一個,既管内政又負責外交,它在警務和司法方面的權力和治安委員會重疊。
公社(Commune) 這一個充滿傳統和革命含義的名稱,指攻克巴士底後出現的巴黎本地政府。
熱月事變後不久消失,在1848和1871年又重新(短期地)出現。
貴族陰謀(Complotaristocratique) 宮廷派在1789年夏季,企圖陳兵威吓巴黎,解散新成立的國民議會,當時群衆就稱這種企圖為&ldquo貴族陰謀&rdquo。
後來,對于其他真實的或被懷疑的反革命陰謀,也應用了這一名稱。
君主立憲派(ConstitutionalMonarchists) &ldquo英國派&rdquo(他們贊成國王有絕對否決權和議會中有第二院)在十月&ldquo騷動&rdquo中被擊敗和崩潰後,國民(和制憲)議會中出現了新的多數,這裡的&ldquo君主立憲派&rdquo一詞即随便應用在他們身上的名稱。
他們在議會中的領袖是巴那夫、杜波爾和拉默兄弟,在巴黎政權機關中是貝野和拉斐德。
哥德利埃俱樂郡(CordeliersClub) 革命時期巴黎兩大俱樂部中更加&ldquo平民化&rdquo的俱樂部,設在左岸的法國劇院區,收取的會費比雅各賓俱樂部還要低,一般采取的都是比較進步的政策(例如在1791年7月和1794年春)。
該俱樂部最有名的領袖是丹敦、馬拉、艾貝爾和隆撒。
反革命分子(Counter-revolutionary) 在本書中使用時的意義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指在任何革命階段中反對革命的人。
宮廷派(CourtParty) 本書中使用的這一名詞,具體說來,專指1789年夏季以亞多瓦伯爵為首的集團,就比較廣泛的意義而言
革命軍(Arméerévolutionaire) 1793年秋天在各中心地區成立的民兵,一般認為由可靠的無套褲黨人組成。
成立革命軍的主要目的在于強迫農業生産者以其産品供應巴黎和其他城市。
1794年春&ldquo艾貝爾派&rdquo傾覆後,革命軍旋即因喪失信譽而被解散。
指券(Assignat) 革命政府發行的,1791年夏季以後通用的紙币。
祖國之壇(AuteldelaPatrie) 建立在馬爾斯教場中央、獻給祖國的市民祭壇。
關卡(Barrièrs) 革命爆發前不久由總包稅人圍繞巴黎城設立的稅卡。
資産階級(Bourgeoisie) 這裡作為一般名詞使用,多少和&ldquo都市中等階級&rdquo&mdash&mdash銀行家、股票經紀人、商人、大制造商和各種專門職業者&mdash&mdash同義。
嗜血鬼(Buveurdesang) 共和國第二年熱月後泛指雅各賓派和專指羅伯斯庇爾派的誣蔑性名稱。
這類誣蔑性名稱還有&ldquo恐怖分子&rdquo或&ldquo九月兇手&rdquo等。
陳情表(Cahiersdedoléances) 由特别召開的城鄉居民和三個等級的代表大會起草的陳述各種不滿的文件,是為1789年的三級會議準備的。
馬爾斯教場(ChampdeMars) 位于河東岸(今埃菲爾鐵塔所在地),原為本城主要的軍事檢閱場。
革命時期是市民用以慶祝節日和舉行盛會(例如7月14日的結盟節和主宰節)的中心,也是群衆起草請願書的中心(例如1791年7月16&mdash17日和1792年8月6日)。
民政委員會(Comitécivil) 區級的政治或行政委員會。
革命委員會(Comitérévolutionnaire) 原為監察委員會,熱月後改為行政區委員會。
屬于區的地方性委員會,負責警務和内部安全。
檢查囤積委員(Commissairesauxaccaparement) 各區任命的官員,負責保證在本地貫徹最高限價法,并調查關于囤積食物和飲料的控告。
治安委員會(CommitteeofGeneralSecurity) 政府的兩個主要委員會之一,共和國第二年成為雅各賓專政掌握政權的機關,特别負責警務和内部安全。
公安委員會(CommitteeofPublicSafety) 共和國第二年兩個主要政府委員會中更為重要的一個,既管内政又負責外交,它在警務和司法方面的權力和治安委員會重疊。
公社(Commune) 這一個充滿傳統和革命含義的名稱,指攻克巴士底後出現的巴黎本地政府。
熱月事變後不久消失,在1848和1871年又重新(短期地)出現。
貴族陰謀(Complotaristocratique) 宮廷派在1789年夏季,企圖陳兵威吓巴黎,解散新成立的國民議會,當時群衆就稱這種企圖為&ldquo貴族陰謀&rdquo。
後來,對于其他真實的或被懷疑的反革命陰謀,也應用了這一名稱。
君主立憲派(ConstitutionalMonarchists) &ldquo英國派&rdquo(他們贊成國王有絕對否決權和議會中有第二院)在十月&ldquo騷動&rdquo中被擊敗和崩潰後,國民(和制憲)議會中出現了新的多數,這裡的&ldquo君主立憲派&rdquo一詞即随便應用在他們身上的名稱。
他們在議會中的領袖是巴那夫、杜波爾和拉默兄弟,在巴黎政權機關中是貝野和拉斐德。
哥德利埃俱樂郡(CordeliersClub) 革命時期巴黎兩大俱樂部中更加&ldquo平民化&rdquo的俱樂部,設在左岸的法國劇院區,收取的會費比雅各賓俱樂部還要低,一般采取的都是比較進步的政策(例如在1791年7月和1794年春)。
該俱樂部最有名的領袖是丹敦、馬拉、艾貝爾和隆撒。
反革命分子(Counter-revolutionary) 在本書中使用時的意義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指在任何革命階段中反對革命的人。
宮廷派(CourtParty) 本書中使用的這一名詞,具體說來,專指1789年夏季以亞多瓦伯爵為首的集團,就比較廣泛的意義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