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時間,京都大阪一帶的人們都在傳言,說大阪軍和德川軍之間即将有一場大戰。

    與此同時,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衆多浪人,他們頻繁往來于大阪和京都之間,一些人投向大阪,另一些則投靠京都,其中還有一些十人甚至二十人組成的小團體。

    這樣一來,越發顯得這紛紛擾擾的傳言真實可信了。

    在此局勢之下,大阪城下的居民們都惶恐不已,每天都有人帶着身家财物逃往郊外。

     這些流言是真是假恐怕隻有茶茶和家康知道。

    家康深知,如今大阪軍至多能聚集一萬軍力。

    而茶茶則更加心知肚明,一旦在京都駐紮的十萬大軍禀雷霆之勢而下,不到半刻時間大阪城便會被攻破。

     五月十日,上總介忠輝作為将軍家的名代[12],來到大阪城參見秀賴,遂了茶茶的心願。

     将軍家派名代來的那天,茶茶感到久違的身心舒暢。

    此次不是秀賴前往京都,而是将軍家派使者來拜見,她覺得這說明秀賴的威勢依然存在,對于未來,她似乎看到了一絲曙光。

    名代上總介辭别秀賴後,當天便返回伏見城。

     可一到傍晚,茶茶的心情又起伏不定起來,她感覺不到那種勝利後的快感。

    雖然這一回合是讓将軍家向她低了頭,可也就僅此而已,對于秀賴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

    茶茶讓涼風吹入屋内,在微涼的風中,她對自己和秀賴的未來失去了信心。

    想來,這次上總介來大阪一定是家康的主意,估計新将軍秀忠根本不知道此事。

     六月中旬,茶茶從京極局處得知,改嫁給萬裡小路充房的加賀局故去,享年三十四歲。

    雖然一直以來茶茶對她都沒有好感,可聞得她死訊後,茶茶回憶起往事種種,覺得自己和加賀局緣分匪淺。

    當年同為秀吉的側室,二人一直是死對頭。

    如今秀吉故去,從前那種針鋒相對勢不兩立的日子反而讓人懷念。

    若說美貌,恐怕秀吉的衆多側室中無人能出加賀局之右。

    尤其是醍醐賞花那次,摩阿跟在北政所身後,悠然地漫步于醍醐山的山坡之上,那絢爛華美的姿态仍然曆曆在目。

    後來,她在秀吉死後不久便改嫁給萬裡小路充房,雖然被世人诟病,可也正是一般人都不能企及的榮華。

     雖然摩阿有些唯利是圖,可這種不執着不強求的性格也有她的有趣之處。

    她雖然嫁給秀吉為妾,也常會争風吃醋,但恐怕她心裡對秀吉既沒有愛慕也沒有尊敬,所以才會在秀吉去後不顧衆人之口,輕松地選擇了自己一介女流最适宜的道路。

    加賀局作為前田利家之女,顯赫的門第和高貴的出身決定了她為人處世的方式。

     茶茶派人前往加賀局遺骸的安葬處紫野大德寺,以表她吊唁之意。

    她還決定下次再去京都時,要親自前去憑吊一番。

     秀忠成為将軍之後,德川氏的霸權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穩固。

    就在秀忠成為将軍的第二年,即慶長十一年,江戶城的修築工程緊鑼密鼓地啟動了,此次工程的規模遠遠超過兩年前西國諸位大名負責修築的伏見城,勞師動衆地雲集了全國各地的木匠和石匠,還派出三千艘運石船,将石材從伊豆國運至江戶。

    據說等到竣工那日,連秀吉修建的天下第一的大阪城也要相形見绌。

     德川家築城的腳步并沒有停留在伏見和江戶兩城。

    慶長十三年,修築駿府城的計劃對外公布,次年十四年,丹波筱山城[13]的築城工事啟動,到了十五年二月,尾州名古屋城也開始修建。

     家康将将軍之位讓給秀忠後,先在江戶的西之丸住了一段時日,十二年搬至駿府,從此江戶和駿府兩城成為政治的中心,天下的政令無一不出自江戶,相比之下,京都和大阪似乎完全成了地方城市。

     慶長十三年夏天,茶茶在大阪城中迎來了京極高次這位稀客。

    自從慶長三年在秀吉葬禮上見過一面後,茶茶已經十年沒見過高次了。

    其間又有關原一戰,由于高次當時投靠了德川一方,從此以後二人的立場發生轉變,便也沒什麼再見的契機。

    不過,每年正月或者夏冬時節,高次都會一絲不苟地寄來問候的書信及禮品,茶茶也會立即寫一封簡單的回信,派人送給高次。

     如今的高次已經四十五歲,是個上了年紀的武将。

    雖然他既不是外樣[14]也不是譜代[15],但憑借着他高貴的出身,家康對他也是青眼有加。

    茶茶能夠再見到高次還是感到很欣慰,關原一戰時她很生高次的氣,可倘若當時高次投向大阪一方,即便不是戰死沙場,也會落得個死罪難逃的下場,不可能安然無恙地站在這裡。

     茶茶留高次一起用了晚膳,雖然兩人都有一肚子話,卻都不怎麼開口。

    高次一改年輕時的剛烈性子,語氣平靜而沉穩,成了名成熟的男子,不過,也因此失去了年輕時的風趣。

     茶茶一開始不明白高次特意來到大阪城的用意何在,随着談話的進行,才知道高次此次是特意來告訴她,如果将來家康或者秀忠要求秀賴上洛,一定要順從他們的意思。

    從高次的口氣中可以聽出,他認為從上次茶茶拒絕上洛到現在,局勢早已是今非昔比,所以沒有必要為了沒用的面子而做出遺恨千載的蠢事。

     &ldquo我明白了。

    難為你挂心。

    我會聽從你的意見的。

    &rdquo茶茶坦率地回答道。

     高次又說:&ldquo我了解您的個性,估計真到那個時候,您不會乖乖順從的。

    不過請切記,忍字為上。

    &rdquo &ldquo忍字為上&rdquo這種話,放在年輕時候的高次是絕對說不出來的。

     同樣的,茶茶也難以想象自己年輕時竟然會愛慕高次。

    也不知是她變了,還是高次變了。

    不過,時隔多年難得再次和舊相識聊天,她仍是備感愉悅。

    高次當晚住在大阪城裡,第二天再次去茶茶的住處緻意後方才離開,分别之前,他苦口婆心地将昨晚的話又說了一遍。

     第二年,也就是慶長十四年,京極高次去世,享年四十六歲。

    高次的死雖然也讓茶茶有所動容,但她并沒有因此受到太大的打擊。

    倘若一年前沒有和高次見上一面,那麼高次的死訊可能會讓她感到一種特殊而複雜的傷感。

    這個臨死前特意趕來告誡她&ldquo忍字為上&rdquo的武将走了,茶茶以對妹夫之死的惋惜之情,給妹妹阿初寫了一封哀悼信。

     現在茶茶真的是孤身一人了。

    秀吉、氏鄉、高次都走了,對于十七歲的秀賴來說,她是其母,也是至愛,還是一個随時可以為他赴死的忠仆。

    茶茶不隻要&ldquo忍字為上&rdquo,還要和那些企圖傷害秀賴威權的人以死相拼、戰鬥到底。

    此時此刻,她的這個決心變得更加強烈了。

     *** [1]大津宰相:京極高次的别名。

    文祿四年(1595)高次加封近江大津城6萬石,同時官拜從四位左近衛少将。

    次年,再次升至從三位參議(宰相)。

     [2]真田昌幸:(1547&mdash1611)日本古代著名軍事家、政治家、謀略家,戰國時期得享盛名的智将。

    天正三年(1575)長筱之戰,兩兄一同戰死,始回真田家繼任家督。

    關原會戰以西軍敗北作結,昌幸賴歸屬東軍的長子真田信幸向德川家康求情,免去一死而和次子信繁被流放至高野山山麓的九度山,後在當地病殁。

    官位是從五位下安房守。

     [3]七手組:由豐臣秀吉創建的護衛隊。

    秀吉生前将一萬精銳部隊整編成七個部隊,擔任秀吉的貼身護衛或參加朝廷的典禮。

     [4]權大納言:太政官官職。

    相當于四等次官,官位為正三位。

     [5]右大臣:太政官官職。

    與左大臣并屬于太政官中掌握實權的長官,其位僅次于左大臣,負責主持朝政。

    官位相當于正或從二品。

     [6]征夷大将軍:原是古代鎮撫蝦夷的遠征軍指揮官,屬于令外官。

    鐮倉時代以來,成為幕府主宰者的職位,是武家社會最高的權威,簡稱作&ldquo将軍&rdquo。

     [7]牛車兵仗:牛車指出入宮禁時的辇車,兵仗指随帶侍從出入宮禁,都是與攝政相同的待遇。

     [8]大手橋:大手門前的橋。

     [9]賴朝:指源賴朝(1147&mdash1199),日本鐮倉幕府首任征夷大将軍,也是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

    他是平安時代末期河内源氏的源義朝的第三子。

    著名的武将源義經是他的同父異母弟。

     [10]右近衛大将:屬于令外官近衛尉府官職,大将各設左右兩名,屬于近衛府長官。

    相當于正三位官位。

     [11]内大臣:屬于令外官,地位僅次于左大臣、右大臣。

    官位相當于正或從二位。

     [12]名代:代理的意思。

     [13]丹波筱山城:今兵庫縣中部。

     [14]外樣:指外樣大名。

    &ldquo外樣&rdquo與&ldquo譜代&rdquo對應,指與主家不存在真正意義的主仆關系,不參與主家的政務,隻在軍事動員時響應主家号令。

    同時,主家滅亡時背叛主家也不會遭受非議。

     [15]譜代:指譜代大名。

    世世代代侍奉主家,參與主家政務的家臣。

    與主家結成牢固的君臣關系,一旦在主家滅亡後叛變,将遭受世間激烈的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