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望小拾,每次都會特别留意侍奉小拾的侍女們的行為。

    倘若小拾身上衣衫略有單薄,秀吉便會苛責近侍之人。

    若發現小拾不太舒服,便立即派人調查是否有照顧不周之處。

    隻要涉及到小拾,秀吉就成了一個愛找麻煩且難以對付的老人。

     在留宿伏見城的這段日子裡,秀吉不斷接到關于關白秀次的彙報,有政務也有私事,茶茶都看在眼裡。

     每接到彙報,秀吉都被氣得容色大變,雙手顫抖,目光狠狠地瞪着京都方向,似乎秀次是自己的仇敵一般。

    他站起身時,這個衰老的當權者朽木一般老去的身體仿佛随時都會被折斷,令人擔心地微微顫抖着。

     關于秀次的彙報内容形形色色。

    文祿二年正月五日,正親町上皇駕崩,在所有人都清修齋戒期間,一月十六日,秀次晚飯吃了仙鶴。

    而守靈期還未過,秀次便去近郊遊玩。

    六月八日奏樂行樂,七月十八日在聚樂第觀看相撲表演。

    更有甚者,于九月十一日,在齋戒之地比叡山行獵。

     除此之外,秀次還從諸位大名處收斂财寶古董,側室的數量更是多得吓人。

     茶茶每天都通過貼身侍者打探秀吉收到報告的内容。

    她必須了解事情的進展,雖然她無從想象這些事實會導緻怎樣的結果,但和秀吉一樣,她對秀次的憎惡也與日俱增。

    這種對秀次不知從何而起亦不知如何排遣的憎恨,讓茶茶自己也有些茫然失措。

     然而,在秀吉面前,茶茶絕口不提秀次的事,秀吉也不對茶茶說起任何關于秀次的事,可能他也意識到自己對秀次的憤怒有些變了味。

     三月二日,為祝賀小拾平安搬至伏見城,朝廷派來敕使,賜給小拾佩劍與馬匹。

    早在二月末,為了迎接敕使來城,伏見城上下忙作一團。

    茶茶當日恰好偶感風寒卧病在床,不能親自迎接,也不能親眼看到小拾風光榮耀的場面。

    茶茶端坐在屋内地闆上獨自陶醉,想到自己懷胎十月生下的孩子,如今剛滿三歲便被榮耀之光籠罩。

    她暢想着小拾成為豐臣家繼承人,成為号令天下的大人物的那一天,那将是更大的榮耀。

    為此她願意做任何事,她覺得自己便是為這個目的而生,也是為此而繼續活下去。

    她先後從小谷城和北之莊的大火中逃生出來,活到今日的意義就是要将小拾撫養到出人頭地的那一天。

    在微寒的房間裡坐着,茶茶突然下定了決心,臉上泛着蠟燭一般蒼白的光芒。

     一進入六月,關白秀次的周圍便籠罩着可怕的陰影。

    秀吉任命石田治部少輔[1]等五人為使者,前去調查秀次是否對太閣有反意。

    這個消息不胫而走,傳遍城池的每個角落,城外的坊間巷裡也議論紛紛。

     雖然當面一問秀吉便知謠言真假,但茶茶見到秀吉時從不提此事,秀吉也一樣對茶茶緘口不言。

    不知從何時起,二人之間達到這樣一種默契,互相都在極力避免談及秀次。

     聽說傳言後十日左右,茶茶從石田治部少輔處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這個三十五六歲的武将眉目清秀、沉默寡言,在來到城中拜見茶茶和小拾時,漫不經心地講出了自己作為使者前往聚樂第的事實。

    一路同行的除他以外,還有四位使者:增田右衛門[2]、富田左近[3]、長束大藏[4]和德善院[5]。

     七月八日一早,秀吉突然派使者前往聚樂第,傳喚秀次到伏見城中相見。

    這件事立刻傳進了茶茶的耳朵。

    她雖然沒辦法推測出秀吉下一步的行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秀吉和秀次的關系不斷惡化,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那是個酷熱無風的日子,茶茶覺得城内到處都籠罩着一種異樣而可怕的氛圍,隻有樹上的蟬,像是含着某種執念一般聒噪地鳴叫着。

    茶茶聽說,關白秀次于中午時分來到伏見城,卻未進城,直接來到木下大膳亮的居所。

    又聽說他即刻被剃去頭發,在百餘人的陪同下被送往高野山。

     翌日,秀吉離開伏見城前往京都,看上去抑郁而沉默,不像是茶茶認識的那個秀吉。

    秀次事件讓京都上下一片嘩然,秀吉剛到京都,便直接前往失去主人的聚樂第,商量此事的善後之法。

    他任命前田利家為小拾的監護人,前往伏見城赴任。

    同時,以增田右衛門、石田治部少輔的名義,向諸位大名傳達遞交誓約書的旨意,要求各大名在誓約書中保證對小拾的忠誠。

    他規定第一條誓約内容為:&ldquo忠心侍奉小拾殿下,絕不存二心。

    為殿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rdquo,第二條内容為&ldquo無論大小事宜,都嚴格遵守太閣殿下制定的法度法規&rdquo。

     第二天,茶茶也聽說了誓約書一事。

    過了兩日,又聽說秀次已被賜死,在高野山的青嚴寺中自盡。

    他的死距他被秀吉傳喚到伏見城不過七日光景。

     兩三天以後,秀吉來到茶茶寝殿,僅喝了幾杯茶就離開了,其間,秀吉僅說了一句: &ldquo秀次娶了三十多個姬妾。

    &rdquo 茶茶一時反應不過來秀吉此話的意圖,思索了半刻,才意識到秀吉可能是在詢問自己的意見。

    她也僅回答了一句: &ldquo要讓她們對幼主沒有絲毫記恨。

    &rdquo 秀吉聽後瞪大眼珠看着茶茶,他可能覺得茶茶現在的想法太過殘忍。

    可比起适才茶茶所說,秀吉迄今為止做過的事情更加殘酷無情。

     八月二日,秀次的三十多名姬妾被綁到三條河原,統統斬首示衆。

    當日趕到刑場觀看行刑的人數衆多,看到那些無辜的女人孩子哭喊着奔赴黃泉的殘忍場面,旁觀衆人不斷有人暈倒,也不斷有人跳出來咒罵行刑之人。

     當夜,京都各個路口的牆上都出現了一段造反的标語,也不知是何人所為。

    内容如下:&ldquo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今日之暴行實非為政之道,此乃逆天行徑。

    &rdquo并另附小詩一首:&ldquo世間因果循環,報應不爽,諸惡諸善,皆有後果。

    &rdquo 文祿四年對茶茶來說是個忐忑不安的多事之年。

    一直到八月,秀次自盡,其姬妾衆人皆被處決,這前半年的時間簡直是噩夢連連。

     茶茶曾因關白秀次成為豐臣家繼承人一事耿耿于懷,甚至記恨過他,但她隻盼着他讓位于愛子小拾即可,從沒想過要将他逼到如此悲慘的境地。

    可事情發展至此,不僅秀次,連他的三十多個姬妾都被處以斬刑,想想都覺得血腥殘酷。

     在噩夢不斷的文祿四年的前半年間,還發生了一件撼動茶茶的大事,那就是被封賞會津九十二萬石的蒲生氏鄉之死。

    今年二月七日,身在京都的氏鄉突然胃腸出血,不治而亡。

    他曾在文祿元年離開任地會津,參加攻打朝鮮的戰役,在名護屋運籌帷幄。

    聽說他當年就已發病,并于次年回到任地。

    文祿三年春,為了養病氏鄉再次上京,不想到了秋季,病情愈加嚴重,終于在過年後不久,在剛滿四十歲的年紀便英年早逝了。

     氏鄉離世的噩耗立即傳入茶茶耳中,可恰逢朝廷派來敕使祝賀小拾喬遷伏見城之喜,城内為迎接敕使的到來,接連數日忙得不可開交。

     茶茶一聽說氏鄉的死訊,首先是無論如何都不敢相信,其次也并無閑暇來感受悲傷。

    直到八月秀次事件終于落下帷幕,氏鄉之死的悲痛才重新湧上茶茶心頭。

    擋在小拾未來之路上的障礙物被一掃而盡,茶茶終于能長舒一口氣,可氏鄉之死,又讓她感到無法挽回的悲哀。

     回想起來,茶茶能夠走到今天,多半是因為每每遇到人生重要節點時她都詢問并遵從了氏鄉的意見。

    當初她聽從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