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民的生活[1]
關燈
小
中
大
樣的謊言是被容許的。
但玄奘告訴我們說:&ldquo他們并未從事欺騙,并在道義上奉行了他們的誓言&hellip&hellip他們并未做出任何不對的事來,他們都是忍讓為先,公平收獲為次。
&rdquo阿布勒·法茲勒并非對印度有所偏袒,據他報道說:&ldquo16世紀的印度人都像是具有宗教的信念,殷勤溫和,朝氣蓬勃,熱愛公理,忍讓,勤奮,崇尚真理,愉快善良,忠實誠懇。
&rdquo凱爾·哈蒂(KeirHardie)認為:&ldquo他們的誠實已成了人所共知的事。
他們的借貸都是全憑口說,而債務的拒付是根本沒有的事。
&rdquo一位在印度的英國法官這樣說:&ldquo在我面前曾有過幾百件的訴訟事件是關于财産的,自由與生命都全憑他的一句謊言,但他又否定了他所說的。
&rdquo像這樣的話我們将如何去判斷這一糾纏不清的證據呢?實際上這也非常簡單,我們隻要知道有一些印度人是誠實的,而另一些并不是,這不就解決了這一疑問嗎? 另一方面來說,印度人非常殘酷,而同時又很溫和。
英文裡有一既短而又醜陋的詞是出之于這一奇特秘密的社會&mdash&mdash幾乎是一個階級。
這詞就是&ldquo黑镖客&rdquo(Thug),這是指在18、19世紀為了要獻犧牲予女神時母(Kali)而産生的成千上萬專取人性命的兇殘的劊子手。
文森特·史密斯對這些兇手(照字面的意思是欺詐)報道了一些與我們現代并不太相關的記述: 這一群暴徒很少有畏懼之心,且他們幾乎享有完全的豁免&hellip&hellip他們總是有權勢人物來加以曲意維護。
人們在道義上的感覺顯得相當地低沉,因為他們所犯的殘酷血腥的罪行,并沒有在一般的輿論上顯出有斥責的迹象來。
他們竟被認為是既成事實的一項必然的現象,直到這一秘密組織消失為止&hellip&hellip這也是經常很難得到相反的證據,甚至是最有名的兇手。
總而言之,在印度也有犯罪,以及一些暴行。
一般而言,印度人對怯懦的認識比較淡泊,過分地膜拜信仰神靈與崇尚善良,在征服者的鐵輪與外來的獨裁之下,長期忍受這樣的委曲求全,除非有舉世無雙的勇氣才能忍受這一痛苦,但他們甘願作為順民而不從事反抗。
他們最大的缺點可能是冷漠與懶惰成性,但在印度這不能算是過失而是因為氣候産生的适應性,就如拉丁民族有一句諺語dolcefarniente(生活優裕,不必勞作)。
與美國人在經濟上的繁榮下産生的優越感一樣,印度人是相當地敏感,重感情,易沖動,好幻想;因此他們最好是做藝術家、詩人,而不适合做統治者與執政者。
他們足可利用他們的優點啟發他們的國民成為遍及全球的企業家。
他們也充滿了無限的仁慈心,可以說是最殷勤好客的主人,甚至他們的敵人也承認他們是有禮貌的。
而一個出身高貴的英國人根據他長期的經驗,作了一個結論說,在加爾各答高階級裡才會出現光耀奪目的風采,對事情的洞悉與情感的穩定,以及原則性的保持,而這些都是世界各國所有的上流人士必須通曉、銘記在心以行諸事的必要特性。
印度的天才,在一個外人看來似乎是憂郁的,而印度人毫無疑問并不看重幽默。
釋迦的對話集裡提到很多種類的遊戲,有一個極似西洋象棋。
[10] 有關這一遊戲的來源,印度人說出了一個相當美妙的故事。
5世紀,一個印度君王觸犯了一貫贊助他的婆羅門祭師與武士階級,忽視他們的忠告建議,并忘記了民衆百姓的愛護才是王位唯一有力的支撐。
一個婆羅門祭師西薩(Sissa)為了要使這位年輕的國王張開他的眼睛,因而發明了一個遊戲。
在這遊戲裡代表國王的棋子,雖然位極尊貴,(但像在東方的戰争中)他必須單獨作戰,并多半是在無援助的狀況下。
象棋就這樣被發明出來了。
這位君王相當地喜愛這個遊戲,因而要西薩說出他所要求的獎勵。
西薩謙恭地要求賞賜一些米飯,飯粒的數量根據在棋盤上的64格裡第一格放的第一粒飯來決定,而後每放一格就加倍計算。
國王馬上答應,但不久就非常吃驚地發現他已經失去了他的王國。
西薩利用這個機會向他的君主說出一番道理,一個國君假若不重視他的謀臣的忠言,他是多麼容易迷失而誤入歧途。
但這些及而後不斷出現的都沒有西方遊戲所具有的活潑愉快與娛樂的價值。
阿克巴王在16世紀推廣馬球遊戲。
馬球顯然是來自波斯,後傳入中國與日本。
之後馬球進而演成雙骰遊戲,并在阿格拉四方形宮廷的道路面上畫成許多方塊形,并讓一些美貌的宮女當作活的棋子。
宗教的節會經常給民間的生活增添不少色彩。
其中最大的是難近母節(DurgaPuja),是為了尊崇最偉大的神母時母。
在這節日行将來到的幾個禮拜以前,印度人就開始宴會與歌唱。
這儀式的高潮是遊行隊伍,在這遊行裡每戶人家都帶着女神的偶像到恒河,并将它們一起投入河裡。
在返回的路程裡,要施舍放賬。
其次是灑紅節(Holt),是為了崇敬瓦薩提(Vasanti)女神,以一個農神節日狂歡的性質來舉行。
在遊行行列裡都帶着象征男性生殖器的徽章,以刺激性的欲望。
在焦達納格布爾(ChotaNagpur),豐收就是代表了一切的放縱。
男人可以不受任何傳統慣例的束縛,婦女獲得适可而止的自由,少女可獲得完全的自由。
在拉傑默哈爾(Rajmahal)山裡居住的農民階級,他們每年舉行一次農耕節會,在這一節會裡所有未婚的少女都被允許自由地與人發生性關系。
我們在這裡無疑又得到一些有關生育魔術的遺迹,以求能增進家庭與田間的多産。
比較端莊的是一些婚姻的節會,因為這是代表每一個印度人在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
很多父親為了要使他的兒女在婚嫁中出色,竟因這一大筆豪華奢侈的費用而破産。
在生活的另一個終點就是最後的儀式&mdash&mdash火葬。
在釋迦時代,祆教人士将屍體暴露野外,讓禽鳥來喙食擄掠,作為一種死别的方式。
一般顯貴人士則用火化,将屍體擺在火堆上,焚後的骨灰就放在塔或陵廟裡的神壇上。
後來火化才變成了每個人的權利。
在玄奘的時代,人在死後經常由他們的子女用船将屍體帶到恒河的中流,再投入所謂轉世的洪流中。
自殺在東方比西方容易接受。
在阿克巴王的法律裡,年老的人與患有不治之病的人,以及自願将自己的生命作為奉獻于神靈作犧牲的人們都可以自殺。
上千的印度人都曾活活地餓死,在雪地之下被活埋,或将自己埋在牛糞下放火燒死,或讓在恒河裡出沒的鳄魚去吞食,通過這些來實現他們作為最後供獻的意志。
在婆羅門教徒裡也有切腹自殺的方式,這種自殺是為了報複一項傷害或指出一項錯誤過失而行的。
當拉傑布達納王朝裡的一個國王在祭師階級裡征收了一些稅收時,幾個最富有的婆羅門教徒當場就手刃自殺,當即帶給國王一些被認為是出自一個行将死亡的祭師最恐怖與最靈驗的詛咒。
婆羅門教派的法律書籍裡規定,誰要決定手刃自殺,必須在前三天絕食;如他在企求自殺時沒有成功,他要遭受最嚴厲的懲罰。
生命的來臨,人人相同,但它的出路并不止一條。
*** 注釋 [1]以下的分析,大部分适用于《吠陀經》以後與英國統治前的印度。
讀者必須記住印度也是在不斷地變動的,因此一度曾被視為他們的特質,諸如制度、倫理與生活态度等可能在今天已不存在了。
[2]克萊武(RobertClive,1725&mdash1774年),曾任孟加拉總督。
&mdash&mdash譯者注 [3]這是描述納西爾烏德丁如何去毒害他的父親吉亞斯烏德丁的一個故事。
當時他是德裡的領地統領(Sultan),時間為1501年,并說明了當時這不過是一個以和平方式來承繼王位的方法。
賈汗季王也曾盡了他的所能去廢除他父親阿克巴王的王位,他說出以下的故事: &ldquo此後我就到那棟有哈爾吉蘇丹陵墓的大廈。
納西爾烏德丁的墓也在那裡,他的臉孔被塗成黑色。
他毒害他父親的卑鄙行為已是盡人皆知的事。
他曾毒害過他父親兩次,而他父親也曾兩次使用其臂上附帶的護身符發生解毒作用來驅散毒性的侵入。
第三次他兒子将毒劑混倒在一杯冷凍的果子汁裡,并親自端到他父親面前。
當父親察覺了兒子的用心時,他立即将手臂上的護身符解下來擲在他面前,再轉身過來以謙卑的态度面向造物主的神座祈禱說:&lsquo啊!統主,我的年紀已高達80,我也曾經過了極豐盛與快活的時代,而這些空前的盛況是沒有一個皇帝曾經得到過的。
現在如果就是我的末日到來,我求你不要因我兒子謀害我而将他逮捕,就當作我的死是命中注定的事,更不要去報複他。
&rsquo當他講完了這些話,他将這杯下了毒的果汁一口喝下,并将靈魂投向造物主。
&rdquo &ldquo當我到納西爾烏德丁的陵墓之前,我竟忍不住地用腳去踢他的墓石好幾下。
&rdquo賈汗季激動地說。
[4]雖然迪布瓦對印度不表同情,但他一貫是真實的,他将古代裁判法在他那個時代(1820年)使用的情形告訴了我們。
他說:還有幾種其他的判定法,也是依據古代裁判的判定。
一種是在沸騰的油鍋裡混合牛糞,被告的人必須将手臂浸入油裡,深達肘部;另一種是蛇,将極毒的蛇關閉在一隻籃子裡,在籃裡投入一個小環,或是一枚銅錢,被告将兩眼蒙住,伸手入籃内去尋摸圓環或銅錢,到手後将它拿出。
若在前一例被告未被燙傷,後一例被告拿出了環或錢來而未被咬傷,則他就不是罪犯,應宣告無罪釋放。
[5]一些有關性欲的賞賜似乎也屬于一些婆羅門的集團。
在納姆布迪裡(Nambudri)地方的婆羅門教徒采行一種封建統地裡的初夜權,在他們的領地内所有的新娘都逃不過這初夜的奉獻;在孟買某個地方的祭師也保有此項特權,一直遂行到現今。
如我們相信迪布瓦的報道,在印度東南部蒂魯伯蒂(Tirupati)廟宇裡的祭師所稱的能治療不生育的石女,而所有未生育過的婦女都要在他們的廟裡住宿一夜,自不難想見個中的道理。
[6]在這裡必須加以說明,甘地否認所謂印度的早熟具有生理上的基礎。
他曾這樣寫着:&ldquo我厭惡并痛恨子女們的早婚,我不忍眼見一個幼兒般的寡婦,我從未聽說過有許多的迷信來渲染了這些問題,據我所知道的,這僅是由于印度地區性的氣候促使了性的早熟。
唯一帶來不合時宜的青春萌發期是由于心理與倫理道德的氣氛一直環繞在家庭生活周遭。
&rdquo [7]希臘曆史學家斯特拉博附和阿裡斯托布魯斯(Aristobulus)的說法,并且寫道:&ldquo在塔克西拉的一些小說與異常的風俗習慣中,凡是為了财産與金錢都不能将他的女兒嫁出去,做父親的經常都帶領他的女兒到市場,用打鼓吹号聲音的大小将她們的年歲表明出來。
因而聚集了不少的人,每一個走近過來的人都先看她後背部分,直到肩部為止,其次再看前面部分。
如果他接受了她的外貌,就允許他倆單獨交談直到相互期許,他就可以娶她。
這說明了婚嫁是與金錢買賣無關的。
&rdquo [8]在考慮到外國的風俗習慣時,我們必須不斷地保持警惕,因為不能以我們自己的道德規範來斷定外國的一切實際運作。
托德說:&ldquo這位僅就表面的觀察家,他竟采用他自己的标準去衡量所有國家的風俗習慣,用情感的博愛心情去同情印度婦女的低賤狀況。
在這種情形之下,他必将發現她們的意思與他的想法絕少聯系在一起。
&rdquo [9]一個印度的偉人拉奇普特·雷依(LajpatRai)提醒歐洲人說:&ldquo在歐洲人知道衛生與認識牙刷、每日沐浴的價值以前,印度人在這方面早已成為生活的習慣了。
20年前,倫敦的商店尚無浴缸,而牙刷還算是奢侈品呢!&rdquo [10]西洋象棋是相當地古老,在古代半數的國家都說是他們最先發明。
據考古學家的觀點,這一種遊戲源自印度。
我們也确實地發現了這一最古老而不必争執的一項事實。
Chess這一詞是來自波斯的Shas,也就是國王;而&ldquo将死&rdquo這一詞原意是Shahmat,即&ldquo國王死&rdquo。
在波斯叫它作Shatranj,是包含了這一詞與這一遊戲兩者。
從印度再經阿拉伯,在印度又叫它Chaturanga,或是&ldquo四個角&rdquo&mdash&mdash象、馬、戰車與步卒。
在阿拉伯仍叫它主教(alfil),即象(來自alephhind,阿拉伯語的意思是&ldquo印度的牛&rdquo)。
但玄奘告訴我們說:&ldquo他們并未從事欺騙,并在道義上奉行了他們的誓言&hellip&hellip他們并未做出任何不對的事來,他們都是忍讓為先,公平收獲為次。
&rdquo阿布勒·法茲勒并非對印度有所偏袒,據他報道說:&ldquo16世紀的印度人都像是具有宗教的信念,殷勤溫和,朝氣蓬勃,熱愛公理,忍讓,勤奮,崇尚真理,愉快善良,忠實誠懇。
&rdquo凱爾·哈蒂(KeirHardie)認為:&ldquo他們的誠實已成了人所共知的事。
他們的借貸都是全憑口說,而債務的拒付是根本沒有的事。
&rdquo一位在印度的英國法官這樣說:&ldquo在我面前曾有過幾百件的訴訟事件是關于财産的,自由與生命都全憑他的一句謊言,但他又否定了他所說的。
&rdquo像這樣的話我們将如何去判斷這一糾纏不清的證據呢?實際上這也非常簡單,我們隻要知道有一些印度人是誠實的,而另一些并不是,這不就解決了這一疑問嗎? 另一方面來說,印度人非常殘酷,而同時又很溫和。
英文裡有一既短而又醜陋的詞是出之于這一奇特秘密的社會&mdash&mdash幾乎是一個階級。
這詞就是&ldquo黑镖客&rdquo(Thug),這是指在18、19世紀為了要獻犧牲予女神時母(Kali)而産生的成千上萬專取人性命的兇殘的劊子手。
文森特·史密斯對這些兇手(照字面的意思是欺詐)報道了一些與我們現代并不太相關的記述: 這一群暴徒很少有畏懼之心,且他們幾乎享有完全的豁免&hellip&hellip他們總是有權勢人物來加以曲意維護。
人們在道義上的感覺顯得相當地低沉,因為他們所犯的殘酷血腥的罪行,并沒有在一般的輿論上顯出有斥責的迹象來。
他們竟被認為是既成事實的一項必然的現象,直到這一秘密組織消失為止&hellip&hellip這也是經常很難得到相反的證據,甚至是最有名的兇手。
總而言之,在印度也有犯罪,以及一些暴行。
一般而言,印度人對怯懦的認識比較淡泊,過分地膜拜信仰神靈與崇尚善良,在征服者的鐵輪與外來的獨裁之下,長期忍受這樣的委曲求全,除非有舉世無雙的勇氣才能忍受這一痛苦,但他們甘願作為順民而不從事反抗。
他們最大的缺點可能是冷漠與懶惰成性,但在印度這不能算是過失而是因為氣候産生的适應性,就如拉丁民族有一句諺語dolcefarniente(生活優裕,不必勞作)。
與美國人在經濟上的繁榮下産生的優越感一樣,印度人是相當地敏感,重感情,易沖動,好幻想;因此他們最好是做藝術家、詩人,而不适合做統治者與執政者。
他們足可利用他們的優點啟發他們的國民成為遍及全球的企業家。
他們也充滿了無限的仁慈心,可以說是最殷勤好客的主人,甚至他們的敵人也承認他們是有禮貌的。
而一個出身高貴的英國人根據他長期的經驗,作了一個結論說,在加爾各答高階級裡才會出現光耀奪目的風采,對事情的洞悉與情感的穩定,以及原則性的保持,而這些都是世界各國所有的上流人士必須通曉、銘記在心以行諸事的必要特性。
印度的天才,在一個外人看來似乎是憂郁的,而印度人毫無疑問并不看重幽默。
釋迦的對話集裡提到很多種類的遊戲,有一個極似西洋象棋。
[10] 有關這一遊戲的來源,印度人說出了一個相當美妙的故事。
5世紀,一個印度君王觸犯了一貫贊助他的婆羅門祭師與武士階級,忽視他們的忠告建議,并忘記了民衆百姓的愛護才是王位唯一有力的支撐。
一個婆羅門祭師西薩(Sissa)為了要使這位年輕的國王張開他的眼睛,因而發明了一個遊戲。
在這遊戲裡代表國王的棋子,雖然位極尊貴,(但像在東方的戰争中)他必須單獨作戰,并多半是在無援助的狀況下。
象棋就這樣被發明出來了。
這位君王相當地喜愛這個遊戲,因而要西薩說出他所要求的獎勵。
西薩謙恭地要求賞賜一些米飯,飯粒的數量根據在棋盤上的64格裡第一格放的第一粒飯來決定,而後每放一格就加倍計算。
國王馬上答應,但不久就非常吃驚地發現他已經失去了他的王國。
西薩利用這個機會向他的君主說出一番道理,一個國君假若不重視他的謀臣的忠言,他是多麼容易迷失而誤入歧途。
但這些及而後不斷出現的都沒有西方遊戲所具有的活潑愉快與娛樂的價值。
阿克巴王在16世紀推廣馬球遊戲。
馬球顯然是來自波斯,後傳入中國與日本。
之後馬球進而演成雙骰遊戲,并在阿格拉四方形宮廷的道路面上畫成許多方塊形,并讓一些美貌的宮女當作活的棋子。
宗教的節會經常給民間的生活增添不少色彩。
其中最大的是難近母節(DurgaPuja),是為了尊崇最偉大的神母時母。
在這節日行将來到的幾個禮拜以前,印度人就開始宴會與歌唱。
這儀式的高潮是遊行隊伍,在這遊行裡每戶人家都帶着女神的偶像到恒河,并将它們一起投入河裡。
在返回的路程裡,要施舍放賬。
其次是灑紅節(Holt),是為了崇敬瓦薩提(Vasanti)女神,以一個農神節日狂歡的性質來舉行。
在遊行行列裡都帶着象征男性生殖器的徽章,以刺激性的欲望。
在焦達納格布爾(ChotaNagpur),豐收就是代表了一切的放縱。
男人可以不受任何傳統慣例的束縛,婦女獲得适可而止的自由,少女可獲得完全的自由。
在拉傑默哈爾(Rajmahal)山裡居住的農民階級,他們每年舉行一次農耕節會,在這一節會裡所有未婚的少女都被允許自由地與人發生性關系。
我們在這裡無疑又得到一些有關生育魔術的遺迹,以求能增進家庭與田間的多産。
比較端莊的是一些婚姻的節會,因為這是代表每一個印度人在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
很多父親為了要使他的兒女在婚嫁中出色,竟因這一大筆豪華奢侈的費用而破産。
在生活的另一個終點就是最後的儀式&mdash&mdash火葬。
在釋迦時代,祆教人士将屍體暴露野外,讓禽鳥來喙食擄掠,作為一種死别的方式。
一般顯貴人士則用火化,将屍體擺在火堆上,焚後的骨灰就放在塔或陵廟裡的神壇上。
後來火化才變成了每個人的權利。
在玄奘的時代,人在死後經常由他們的子女用船将屍體帶到恒河的中流,再投入所謂轉世的洪流中。
自殺在東方比西方容易接受。
在阿克巴王的法律裡,年老的人與患有不治之病的人,以及自願将自己的生命作為奉獻于神靈作犧牲的人們都可以自殺。
上千的印度人都曾活活地餓死,在雪地之下被活埋,或将自己埋在牛糞下放火燒死,或讓在恒河裡出沒的鳄魚去吞食,通過這些來實現他們作為最後供獻的意志。
在婆羅門教徒裡也有切腹自殺的方式,這種自殺是為了報複一項傷害或指出一項錯誤過失而行的。
當拉傑布達納王朝裡的一個國王在祭師階級裡征收了一些稅收時,幾個最富有的婆羅門教徒當場就手刃自殺,當即帶給國王一些被認為是出自一個行将死亡的祭師最恐怖與最靈驗的詛咒。
婆羅門教派的法律書籍裡規定,誰要決定手刃自殺,必須在前三天絕食;如他在企求自殺時沒有成功,他要遭受最嚴厲的懲罰。
生命的來臨,人人相同,但它的出路并不止一條。
*** 注釋 [1]以下的分析,大部分适用于《吠陀經》以後與英國統治前的印度。
讀者必須記住印度也是在不斷地變動的,因此一度曾被視為他們的特質,諸如制度、倫理與生活态度等可能在今天已不存在了。
[2]克萊武(RobertClive,1725&mdash1774年),曾任孟加拉總督。
&mdash&mdash譯者注 [3]這是描述納西爾烏德丁如何去毒害他的父親吉亞斯烏德丁的一個故事。
當時他是德裡的領地統領(Sultan),時間為1501年,并說明了當時這不過是一個以和平方式來承繼王位的方法。
賈汗季王也曾盡了他的所能去廢除他父親阿克巴王的王位,他說出以下的故事: &ldquo此後我就到那棟有哈爾吉蘇丹陵墓的大廈。
納西爾烏德丁的墓也在那裡,他的臉孔被塗成黑色。
他毒害他父親的卑鄙行為已是盡人皆知的事。
他曾毒害過他父親兩次,而他父親也曾兩次使用其臂上附帶的護身符發生解毒作用來驅散毒性的侵入。
第三次他兒子将毒劑混倒在一杯冷凍的果子汁裡,并親自端到他父親面前。
當父親察覺了兒子的用心時,他立即将手臂上的護身符解下來擲在他面前,再轉身過來以謙卑的态度面向造物主的神座祈禱說:&lsquo啊!統主,我的年紀已高達80,我也曾經過了極豐盛與快活的時代,而這些空前的盛況是沒有一個皇帝曾經得到過的。
現在如果就是我的末日到來,我求你不要因我兒子謀害我而将他逮捕,就當作我的死是命中注定的事,更不要去報複他。
&rsquo當他講完了這些話,他将這杯下了毒的果汁一口喝下,并将靈魂投向造物主。
&rdquo &ldquo當我到納西爾烏德丁的陵墓之前,我竟忍不住地用腳去踢他的墓石好幾下。
&rdquo賈汗季激動地說。
[4]雖然迪布瓦對印度不表同情,但他一貫是真實的,他将古代裁判法在他那個時代(1820年)使用的情形告訴了我們。
他說:還有幾種其他的判定法,也是依據古代裁判的判定。
一種是在沸騰的油鍋裡混合牛糞,被告的人必須将手臂浸入油裡,深達肘部;另一種是蛇,将極毒的蛇關閉在一隻籃子裡,在籃裡投入一個小環,或是一枚銅錢,被告将兩眼蒙住,伸手入籃内去尋摸圓環或銅錢,到手後将它拿出。
若在前一例被告未被燙傷,後一例被告拿出了環或錢來而未被咬傷,則他就不是罪犯,應宣告無罪釋放。
[5]一些有關性欲的賞賜似乎也屬于一些婆羅門的集團。
在納姆布迪裡(Nambudri)地方的婆羅門教徒采行一種封建統地裡的初夜權,在他們的領地内所有的新娘都逃不過這初夜的奉獻;在孟買某個地方的祭師也保有此項特權,一直遂行到現今。
如我們相信迪布瓦的報道,在印度東南部蒂魯伯蒂(Tirupati)廟宇裡的祭師所稱的能治療不生育的石女,而所有未生育過的婦女都要在他們的廟裡住宿一夜,自不難想見個中的道理。
[6]在這裡必須加以說明,甘地否認所謂印度的早熟具有生理上的基礎。
他曾這樣寫着:&ldquo我厭惡并痛恨子女們的早婚,我不忍眼見一個幼兒般的寡婦,我從未聽說過有許多的迷信來渲染了這些問題,據我所知道的,這僅是由于印度地區性的氣候促使了性的早熟。
唯一帶來不合時宜的青春萌發期是由于心理與倫理道德的氣氛一直環繞在家庭生活周遭。
&rdquo [7]希臘曆史學家斯特拉博附和阿裡斯托布魯斯(Aristobulus)的說法,并且寫道:&ldquo在塔克西拉的一些小說與異常的風俗習慣中,凡是為了财産與金錢都不能将他的女兒嫁出去,做父親的經常都帶領他的女兒到市場,用打鼓吹号聲音的大小将她們的年歲表明出來。
因而聚集了不少的人,每一個走近過來的人都先看她後背部分,直到肩部為止,其次再看前面部分。
如果他接受了她的外貌,就允許他倆單獨交談直到相互期許,他就可以娶她。
這說明了婚嫁是與金錢買賣無關的。
&rdquo [8]在考慮到外國的風俗習慣時,我們必須不斷地保持警惕,因為不能以我們自己的道德規範來斷定外國的一切實際運作。
托德說:&ldquo這位僅就表面的觀察家,他竟采用他自己的标準去衡量所有國家的風俗習慣,用情感的博愛心情去同情印度婦女的低賤狀況。
在這種情形之下,他必将發現她們的意思與他的想法絕少聯系在一起。
&rdquo [9]一個印度的偉人拉奇普特·雷依(LajpatRai)提醒歐洲人說:&ldquo在歐洲人知道衛生與認識牙刷、每日沐浴的價值以前,印度人在這方面早已成為生活的習慣了。
20年前,倫敦的商店尚無浴缸,而牙刷還算是奢侈品呢!&rdquo [10]西洋象棋是相當地古老,在古代半數的國家都說是他們最先發明。
據考古學家的觀點,這一種遊戲源自印度。
我們也确實地發現了這一最古老而不必争執的一項事實。
Chess這一詞是來自波斯的Shas,也就是國王;而&ldquo将死&rdquo這一詞原意是Shahmat,即&ldquo國王死&rdquo。
在波斯叫它作Shatranj,是包含了這一詞與這一遊戲兩者。
從印度再經阿拉伯,在印度又叫它Chaturanga,或是&ldquo四個角&rdquo&mdash&mdash象、馬、戰車與步卒。
在阿拉伯仍叫它主教(alfil),即象(來自alephhind,阿拉伯語的意思是&ldquo印度的牛&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