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猶太
關燈
小
中
大
應許之鄉
對于喜歡以地理做曆史注腳的史學家,如巴克爾(H.T.Buckle)及孟德斯鸠,巴勒斯坦可以說是最理想不過的題材了。
巴勒斯坦是一個很小的地方,從其北面的但(Dan)算到其南面的貝爾謝巴(Beersheba)為150英裡,從其西面的非利士算到其東面的叙利亞、阿拉米、亞扪、摩押及以東,寬處為25英裡,窄處為8英裡。
單從其面積來看,誰也不會相信它會在曆史上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事實上,它對後世的影響,不但巴比倫、亞述、波斯趕不上,甚至連埃及或希臘也趕不上。
說來也不知道是好運還是壞運,巴勒斯坦不偏不倚,正位于尼羅河各大都市與底格裡斯及幼發拉底河各大都市之間。
由于其位置沖要,商業固屬發達,戰争也難避免。
這塊地區,自古即成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一次又一次戰禍不斷向它襲來。
希伯來人周旋于諸大帝國之間,時而向這方面輸誠,時而向那方面納貢,時而被這方面征服,時而被那方面占領。
巴勒斯坦變成了美索不達米亞及埃及的磨心,這是一種折磨,也是一種熬煉。
通過《聖經》,透過聖詩,透過預言,我們不時可以聽到這一地區人民對上天作無可奈何的呻吟。
從氣候上來研究巴勒斯坦,我們可以看出文明總是多災多難的&mdash&mdash蠻族環伺周圍,幹旱随時可置其于死地。
巴勒斯坦一度是&ldquo奶與蜜流經之地&rdquo,一如《舊約》所說的。
100年,猶太史學家約瑟夫斯提到這塊地區,他仍這樣說:&ldquo這是一個優美的所在,空氣潮濕,适于農耕。
春天,有花有樹。
秋天,更有吃不盡的果品。
這些果品,有野生的,有人工培植的&hellip&hellip巴勒斯坦,無河流足資灌溉,雨量豐富,空氣潮濕,因此頗宜于農作物生長。
&rdquo古時候的巴勒斯坦,入春即雨水不斷。
水或儲于池,或儲于井。
整個巴勒斯坦,有着縱橫交錯的運河溝渠,農田需水,運河溝渠即可灌溉。
以上,可以說就是猶太文明誕生的物質基礎。
巴勒斯坦土壤肥沃。
農作物有大麥、小麥、谷物。
這個地區,平地盛産葡萄,坡地幾乎處處可見橄榄、棗及無花果。
巴勒斯坦的毀滅,第一因素為人禍,第二因素為天災。
戰争直接摧毀了适于耕作的土地,間接殺害或帶走了照料土地的居民。
人禍之後,天災來了。
當沙漠得寸進尺,吞沒了地上的樹木花草,旱魃即行就地稱王。
猶太人經過了18個世紀的流浪,今天又已重歸故土。
然而今天的巴勒斯坦,除少許綠洲外,大部分已屬不毛之地。
巴勒斯坦有着頗為悠久的曆史&mdash&mdash其悠久在厄謝爾(JamesUssher)主教想象之外。
加利利(Galilee)海附近出土的尼安德特人遺物,海法(Haifa)洞穴發現的五具尼安德特人遺骨,即已足夠證明公元前4萬年廣泛分布于歐洲的穆斯特文化,是起源于巴勒斯坦。
新石器時代的地闆及火爐在傑裡科(Jericho)出土,這一地區的曆史确定已可上溯至中青銅器時代。
在公元前2000至前1600年間,巴勒斯坦及叙利亞諸城市所儲積的财富,已多到足使埃及帝國忌妒。
在公元前15世紀時,傑裡科已發展成為一座很完備的城市。
有城牆,有王,王受埃及保護。
英國加斯頓(JohnGarstang)考古隊在傑裡科諸王陵墓中,曾發掘到成百的花瓶及其他殉葬物品。
從這些物品可以看出,這個城市在西克索統治時代,其農耕技術已相當發達,在哈特謝普蘇特及圖特摩斯三世時代,其文化之發展已極可觀。
就特勒·埃爾-阿馬納(Tell-el-Amarna)書信研究,對巴勒斯坦及叙利亞人的一般生活情況,可以得知大概。
這批書信制作時期,大概也就是猶太人進入尼羅河谷的時期。
信中所稱的&ldquoHabiru&rdquo,很有可能就是&ldquo希伯來&rdquo(Hebrews)。
[1] 猶太人相信,其始祖亞伯拉罕之先世,來自蘇美爾的烏爾。
該族定居于巴勒斯坦,約在摩西降生前1000年(約公元前2200年)。
他們征服迦南,是膺天命,因迦南為上帝對他們的應許之鄉。
《創世記》第14章第1節,所提到的示拿(Shinar,巴比倫的别稱)王阿瑪帕爾(Amraphael)時代,可能就是漢谟拉比的父親阿瑪帕爾(Amarpal)以及其後繼者在巴比倫稱王的時代。
關于猶太人出埃及及征服迦南,除下面一種間接參考資料外,找不到直接參考資料。
所謂間接參考資料,是法老邁爾奈普塔(Merneptah,約公元前1225年)所立的一塊石碑。
那塊碑上有着這樣的句子: 所有的王都被制伏了&hellip&hellip 提忽魯(Tehenu)已成荒野, 赫梯業已平定, 迦南剝得精光, 以色列已無地可耕, 巴勒斯坦願臣屬埃及, 所有地方都已平定, 凡造反作亂者,皆已被偉大的法老邁爾奈普塔所制伏。
不過這并不能證明邁爾奈普塔就是《出埃及記》中所說的那位法老。
但可确定的一點就是,埃及軍隊一度肆虐于巴勒斯坦。
關于猶太人進入埃及,我們既不知道時間,也不知道進入時的身份&mdash&mdash奴隸還是自由人。
[2]我們也許可以這樣推想,進入埃及的移民,人數本來不多,摩西之世,在埃及的猶太人之所以成千上萬,可能是生殖率高的結果&mdash&mdash猶太人的生殖和苦難常成正比:&ldquo折磨愈大,繁殖愈多,生長愈速。
&rdquo 猶太人在埃及受奴役,不堪其苦,這是他們之所以出埃及回亞洲的原因。
他們的行為,當然是一種反抗及逃避,最後造成了民族大遷徙。
《聖經》對這方面的記載,一遵東方史的慣例,神話、事實兼而有之。
摩西這個人,其存在不容否定,不過他的出現頗為突然。
因為像先知如阿摩司及以賽亞,對他居然一字未提。
這似不合《聖經》慣例。
按《聖經》慣例,凡重要的記載,如主要人物出現及重大變故,大都會引用先知神話作為根據。
[3] 摩西領導猶太人所走的從埃及到西奈的路線,就是在距他1000年前埃及人追求綠玉所走的路線。
猶太人在沙漠中轉來轉去,消磨了40年的時光,就現在看來似乎很不可能。
但是,當我們知道他們在傳統上是一個遊牧民族時,便不會感到奇怪了。
猶太人征服迦南的事例,在近東可算是家常便飯&mdash&mdash一個又饑又渴的遊牧部族,向一個比較富足的農耕地區突襲。
他們盡可能把當地人殺死,對于能夠幸免的,便和他們結婚。
當時殺人似乎毫無限制。
在殺人者方面,心理上毫無愧疚,因為他們認為這是替天行道。
猶太人的英雄基甸(Gideon),連奪兩城,殺人12萬!這樣嗜殺,可以說是亞述曆史的重演。
在近東,人口被消滅得所剩無幾之後,曆史學家便這樣說:&ldquo現在天下太平了。
&rdquo在猶太人中,摩西與約書亞是兩個典型的領導者。
摩西是一個耐心的政治家,約書亞是一個爽直的戰士。
摩西的統治是溫和的,約書亞的統治是專橫的。
摩西假神意以行統治,約書亞憑武力以行統治。
這兩種領導都有效,猶太人便靠着這兩種典型的領導獲得了他們的應許之鄉。
光輝燦爛的所羅門 關于猶太人的本源,我們隻約略知道他們屬于閃米特。
至于他們和西亞其他閃米特有何不同,便說不上來了。
猶太人之所以成為猶太人,可以說不是人種的緣故,而是曆史使然。
從祖先開始,猶太人就已是若幹種族的混血兒。
在成千種族交錯的近東,若是說有一個可以稱為&ldquo純種&rdquo的種族存在,是不可思議的。
不過,我們可以大體上說,以猶太人和其他種族相比,他們的混血程度,不如其他種族那麼嚴重。
理由基于此種傳統:猶太人除非萬不得已,不願與外族通婚。
對于這項傳統,他們保持得相當謹嚴,故雖經過埃及、亞述的雜居,至今在藝術家筆下,猶太人的形象仍是:一個長而帶鈎的鼻子,[4]兩塊突出的顴骨,卷曲的發須,瘦高而結實的身體。
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顆剛愎而富于計算的心。
在剛征服迦南的時候,猶太人衣着極其簡陋。
他們穿着緊身衣,頭戴平頂帽,腳踏便草鞋。
定居下來後,财富增加了,于是草鞋換成了皮鞋,緊身衣換成了鑲邊系帶長衫。
猶太的太太小姐,也漂亮起來。
她們塗脂抹粉,畫眼圈,戴首飾。
她們的打扮,就是以當時名都巴比倫、尼尼微、大馬士革及泰爾所最流行的式樣為标準。
[5] 猶太人說的是希伯來語。
這種語言可以說是地球上音調最為铿锵的語言。
不錯,它也有喉音,不過它的喉音聽起來令人毫無粗粝之感。
法國語言學家勒南對希伯來語很推崇:&ldquo如滿弓之弦,如銅笛之音,清脆有力,悅耳動人。
&rdquo猶太人所采用的字母,和腓尼基人所用的非常相似。
很多學者認為,猶太人的字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猶太人在書寫字母時,總不厭煩寫出其母音,即使現在仍是如此。
其實,這些母音除輔助子音發音外已全無用處。
雖然征服了迦南,可是猶太人并未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
在一段很長的時間中,他們以大約12個不相統屬的部落的形态而存在。
統治部落的,不是王而是相當于家長的酋長。
大體上說,他們以家族為單位。
每一家族中年高德劭者,共同組成長老會。
長老會在全部落中就是最後的裁決者。
平常各部落自行管理,唯有遇到緊急事故,各部落酋長才集會。
家庭不但是猶太人的社會單位,而且是經濟單位。
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
家庭成了他們力量的源泉、權威的象征、政治的基礎。
其後,猶太人采用了家族共産制。
這一制度的采行,對猶太人影響深遠。
因為這削弱了家長權威,喚醒了個人獨立意識。
個人意識的覺醒,經由市鎮工業興起而強化,于是便形成了所羅門統治的基礎。
士師常為猶太各部落所信服。
不過在猶太人眼中,他們并不是執法首長,而隻是酋長和戰士&mdash&mdash在當時士師也就是祭師。
&ldquo以色列人在那個時代,沒有王,他們每一個人,隻有朝着自己認為對的方向去做。
&rdquo不過,這種群龍無首的局面,一有戰争便不能繼續存在。
非利士人的威脅,使猶太各部落覺得非在一個王領導之下團結起來不可。
可是,即使在這種情形下,他們還考慮過任由一人統治的不利。
希伯來士師兼先知撒母耳,即作過下列警告: 撒母耳将耶和華的話,都傳給求他立王的百姓說,管轄你們的王必這樣行。
他必派你們的兒子為他趕車,跟馬,奔走在車前,又派他們作千夫長、五十夫長,為他耕種田地,收割莊稼,打造軍器和車上的器械。
必取你們的女兒為他制造香膏,作飯烤餅。
也必取你們最好的田地、葡萄園、橄榄園,賜給他的臣仆。
你們的糧食和葡萄園所出的,他必取十分之一給他的太監和臣仆。
又必取你們的仆人、婢女、健壯的少年人和你們的驢,供他差役。
你們的羊群他必取十分之一,你們也必作他的仆人。
那時你們必因所選的王哀求耶和華,耶和華卻不應允你們。
百姓竟不肯聽撒母耳的話,說:&ldquo不,我們定要一個王治理我們,使我們象列國一樣。
有王治理我們,統領我們,為我們争戰。
&rdquo 于是,猶太人的第一任王掃羅即位了。
他做了不少好事,也做了不少壞事。
他率領猶太人和非利士人作戰異常英勇,他的生活非常簡樸,可是對年輕的大衛,他不但加以迫害,而且想置他于死地。
由于從《聖經》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證據,因此關于掃羅、約拿單[6]及大衛的故事,我們隻能根據《聖經》來說。
不過,我們得聲明一點,這是傳奇不是曆史。
[7] 繼掃羅為王者為大衛。
他是擊殺歌利亞(Goliath)[8]的英雄,以容貌俊美深獲約拿單及無數美女的愛慕。
他不但能歌善舞,而且處理國家大事更是精明能幹。
從文學作品角度看,大衛這個人創造得相當成功。
即使現在讀起來,也足以令人感到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
基于他所處的時代,所出身的種族,所信奉的神,一方面他是最殘忍的,一方面他又是最寬厚的。
他像許多亞述君主所做的那樣,大批坑殺戰俘;他诏示其子所羅門,把咒罵他多年的老頭子希梅(Shimei)處死;他為謀奪臣子烏利亞(Uriah)之妻,而借刀殺死烏利亞;他對先知拿單(Nathan)的指責表示接受,可是始終不肯放走美人拔示巴[9]。
以上是一方面,但在另一方面,掃羅千方百計要殺他,他卻一再加以原諒&mdash&mdash一次,他本有機會殺死掃羅,可是他隻割下了對方的一塊衣襟;他對米非波設(Mephibosheth),一位對他王位的潛在威脅者,大示仁慈;他為起兵叛逆之子阿布薩隆(Absalon)的死而哀哭&mdash&mdash&ldquo我兒阿布薩隆啊!我兒,我兒阿布薩隆!我恨不得替你死。
阿布薩隆啊!我兒,我兒。
&rdquo 所羅門王登基之前,頭腦異常冷靜,把他的政敵一個一個加以肅清。
這樣做,據說奉的是耶和華之命。
他自稱是神的寵兒,耶和華曾賜給他智慧,要他超越前人和後人。
所羅門也許真的聰明過人。
他是一位英明之主,确保内外和平,發展猶太工商業,使人民恪守法律秩序。
他享盡人間富貴,留下了許多值得後人傳誦的東西。
[10] 終所羅門一生,其境遇恰與其名相符。
[11]在他統治下的耶路撒冷,和平富足達到極點。
耶路撒冷是大衛王所建之都,本來是一座小村莊,村中有一口井,村民環井而居,後以其居高臨下改築為城砦,又以其恰為埃及與兩河平原交通樞紐,而迅速發展成為一極盡繁華的近東罕見的商業都市。
[12] 所羅門使耶路撒冷與泰爾保持着大衛王與希蘭建立起來的親密關系。
他鼓勵腓尼基人商隊到巴勒斯坦貿易。
他令猶太人将剩餘農産品,與往來商隊交換從泰爾及西頓運來的商品。
為進一步發展商業,所羅門組成商運船隊,經由紅海與阿拉伯及非洲貿易。
他更慷慨提供這條路給腓尼基人使用。
腓尼基人過去與阿拉伯及非洲貿易,差不多都是取道埃及,但自此之後,他們便都轉向巴勒斯坦了。
所羅門有許多黃金和寶石。
這些黃金和寶石不知是他派人去阿拉伯開采的,還是阿拉伯女王示巴(Sheba)由于有求于他而送給他的。
有記載:&ldquo某年一年内,所羅門收到的黃金,即達666塔倫。
&rdquo這批黃金,雖不能與巴比倫、尼尼微及泰爾所擁有的相比,但就巴勒斯坦一地而言,所羅門之富也就值得驕傲了。
[13] 飽暖思淫欲,所羅門亦不例外。
他&ldquo共立了700個皇後,300個貴妃&rdquo&mdash&mdash盡管史學家都認為,後不過60人,妃不過80人,但為數也很可觀了。
他之所以要這麼多女人,也許有的是出于所謂&ldquo政治&rdquo婚姻,目的在于加強巴勒斯坦與埃及和腓尼基等國的聯系;有的是出于&ldquo優生&rdquo觀念,像拉美西斯二世,目的在于盡量把他的&ldquo好種&rdquo留傳下來。
所羅門的财富,用以強化其統治,美化其都城者為數不少。
他在全國各戰略要點大修城堡。
他準許全國分成12個行政區域&mdash&mdash劃分時,盡可能破除部落疆界,以利國家統一。
為了充裕政府财源,他派人四處采礦;他派人從遠處買進奢侈品,例如&ldquo象牙、猿猴、孔雀&rdquo,高價出售給人;他向經過巴勒斯坦的商隊抽稅;他命國人繳納人頭稅及田賦;他規定&ldquo紗、馬及馬車&rdquo為政府專賣物品。
約瑟夫斯曾經說:&ldquo所羅門聚集在耶路撒冷的銀子,簡直和街上的石頭一樣多。
&rdquo 如何裝點耶路撒冷?所羅門的看法是,修築富麗堂皇的神廟和宮殿。
多年流浪的猶太人從前一直都沒有神廟,耶路撒冷沒有,其他地區也沒有。
猶太人敬拜耶和華,或在陋巷的聖所,或在山上的神龛。
所羅門修神廟,對猶太人而言,可以說是破天荒之舉。
據說,有一天所羅門把城中有權有勢的長老傳來,向他們宣稱,他希望為耶和華修築一所聖殿。
他說:&ldquo修建聖殿所需金、銀、銅、鐵、珠寶、木料,大緻皆已齊備。
但敬神是大家的事,因此也歡迎大家随意樂捐。
&rdquo修建聖殿用了多少錢?下面是史學家留下的一筆賬:5000塔倫的黃金,1萬塔倫的白銀,&ldquo珠寶盡其所有&rdquo,銅鐵木料不計其數。
聖殿所在地為一山頭。
殿之四周,高牆壁立,遠望若峰。
[14]這座聖殿的形式,由腓尼基建築師采自埃及,其裝潢一部分是巴比倫情調,一部分是亞述情調。
聖殿格局和今天的教堂完全不同,是由若幹建築物所圍成的一個四方院子。
主要建築并不宏偉&mdash&mdash長僅124英尺,寬僅55英尺,高僅52英尺&mdash&mdash就其長與希臘雅典女神之神殿相比,僅及一半,與沙特爾大教堂(ChartresCathedral)相比,僅及1/4。
關于聖殿的建築,所有猶太人皆有所捐獻。
聖殿建成後,前來禮拜的猶太人,無不驚為奇迹。
對于沒有見過底比斯、巴比倫及尼尼微神廟的人來說,這的确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了。
正殿之前,有一&ldquo門廊&rdquo。
此門廊高約180英尺,金碧輝煌,華麗無比。
如果記載可信,聖殿之梁、柱、門、窗、牆壁、燈台,都是金裱的,另外還有100個純金盒子。
進入聖殿,四處珠光閃閃。
最引人注目的是約櫃上兩個由純金鑄成的天使。
建築聖殿之木石,一律都是特選的。
天花闆、門框、台柱所用之木,有的是香柏,有的是橄榄樹。
四周牆壁所用的石頭,不但大小一緻,而且每塊都是方方正正的。
任何一項建築,均離不了材料人工。
聖殿所需材料人工,除次要者就地征發外,其餘工料均由腓尼基、泰爾及西頓等名都挑選而來。
據記載,因修聖殿所動員的民夫,即達15萬之衆。
修聖殿,所羅門費了7年工夫。
這座聖殿足足給耶和華住了400多年。
繼聖殿之後,所羅門又開始建造他的宮殿。
由于宮殿比聖殿規模更大,因此工作時間也花得更多。
據記載,所羅門修宮殿整整費了13年。
所羅門宮殿,即世所豔稱的&ldquo黎巴嫩林宮&rdquo。
這座宮單以一角而言,即較聖殿大了4倍。
正殿之牆全以巨石砌成,這些巨石每方均長達15英尺。
宮殿四壁全為亞述式的裝潢,其中雕刻繪畫皆精緻無比。
宮殿由無數堂閣組成。
這所宮殿除供所羅門自己及其後妃所住外,尚有貴賓室及兵工廠。
據記載,這座宮殿千門萬戶極盡繁華,可是歲月無情,今天到耶路撒冷的人,不但見不到一方巨石,就是宮址何在,也已無人可以指出确切地點。
有了黃金、美人,有了宮室台榭,又值天下太平無事,所羅門當然可以坐下來享福了。
據稱,所羅門晚年,到寝宮的日子漸多,到聖殿的日子漸少,寫《聖經》的人為此曾對他表示不滿,說他&ldquo寵愛外邦女子&rdquo,并順從外邦女子的心去&ldquo順從别的神&rdquo。
猶太人敬仰所羅門的智慧,卻懷疑他對神的虔敬。
所羅門大興土木,已耗費猶太人不少血汗,宮廷靡費需錢更多。
需錢就得征稅,任何一位君主,征稅太多總是不受歡迎的。
所羅門死後,猶太已民窮财盡。
由于沒有工作,無法生活,窮苦百姓的信仰也起了根本的改變。
他們這時所崇拜的目标,已不是威嚴赫赫的耶和華,而是一位像衆先知所描述的,專以仁愛為懷的救世主。
衆神 對猶太人來說,築聖殿僅次于宣布&ldquo律例&rdquo。
因為聖殿&mdash&mdash耶和華之家築成後,長期流浪的猶太人,在精神上才算有了依托。
聖殿标舉耶和華為猶太唯一之神,對宗教發展來說,這是一樁值得重視的大事,因為這确定了猶太人的教已由多神教進入了一神教。
猶太人最初登上曆史舞台的時候,是一個終年流浪的遊牧民族。
和其他遊牧民族一樣,他們也是見着什麼都下拜,拜天、拜地、拜石頭、拜山、拜洞、拜牛、拜羊。
在所有崇拜事物中,猶太人特别崇拜的是公牛、羊和羊羔。
埃及人也崇拜牛,猶太人住在埃及時,自然更加深了對牛的崇拜。
這就是摩西一再告誡猶太人勿崇拜邪神,而他們還是要崇拜&ldquo金牛&rdquo的原因。
《出埃及記》第32章,有着這樣的記載:摩西看見猶太人裸體在金牛前舞拜,因而大為震怒。
于是,便令利未(Levite)的子孫&mdash&mdash即祭師集團&mdash&mdash殺了3000人,以作為崇拜邪神的懲罰。
[15] 在猶太古史中,記載猶太人對蛇的崇拜更是屢見不鮮,摩西鑄有黃銅蛇杖。
公元前720年,希西家(Hezekiah)時代,人們可公然在聖殿中拜蛇。
猶太廢墟中,經常可以發掘到蛇的雕像。
若幹崇拜蛇的民族,似乎都比不上猶太人對蛇這麼崇敬。
人們之所以崇拜蛇,理由可能是:一、蛇為陽具的象征,拜蛇是一種變相的陽具崇拜;二、蛇首尾可以相接,故用以代表智慧、巧妙及永恒。
有些猶太部族崇拜巴力。
代表巴力的,是一塊圓錐形的直立巨石。
和印度人所崇拜的林迦(linga)一樣,巴力顯然也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
猶太人相信,他是一位使萬物從大地滋生的神。
猶太人即使在很晚的年代,仍然相信宇宙中有天使、家神的存在。
這可以說就是多神教殘存的遺迹。
在猶太人觀念中,魔術與神道密不可分,魔術師必能和神道交往。
摩西及亞倫之所以能扮演《出埃及記》的主要角色,顯然得益于魔術師的身份。
古猶太人常以打卦來求神指示。
打卦在猶太史上持續了一段很長的時間。
求神指示,不靠打卦,而靠上供、禱告和奉獻,乃是很多祭師長期努力的結果。
信耶和華為唯一真神的觀念,在猶太是慢慢形成的。
和美索不達米亞其他民族一樣,猶太人的宗教最初也是多神教。
耶和華原為迦南土著民族所信神道之一,這位神,迦南人稱之為雅胡(Yahu)。
[16]猶太人征服迦南後,雅胡也接受了改造,于是便成耶和華。
在猶太人的想象中,耶和華是一位好勇鬥狠、秉性倔強、威靈赫赫的神道。
他具有不少缺點,但這些缺點都很可愛。
他并不說&ldquo我無所不知&rdquo&mdash&mdash一次他告訴猶太人:&ldquo我要殺死所有埃及人的頭生子,你們每一家趕快把羔羊血灑在門上以便識别。
因為唯有這樣,才可免被波及。
&rdquo他有時也會犯錯誤。
他自認第一大錯是&ldquo造人&rdquo。
他創造了亞當,然後又感到後悔。
他立掃羅為王,然後又自認不當。
他經常貪得無厭,性情暴躁,殘忍
巴勒斯坦是一個很小的地方,從其北面的但(Dan)算到其南面的貝爾謝巴(Beersheba)為150英裡,從其西面的非利士算到其東面的叙利亞、阿拉米、亞扪、摩押及以東,寬處為25英裡,窄處為8英裡。
單從其面積來看,誰也不會相信它會在曆史上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事實上,它對後世的影響,不但巴比倫、亞述、波斯趕不上,甚至連埃及或希臘也趕不上。
說來也不知道是好運還是壞運,巴勒斯坦不偏不倚,正位于尼羅河各大都市與底格裡斯及幼發拉底河各大都市之間。
由于其位置沖要,商業固屬發達,戰争也難避免。
這塊地區,自古即成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一次又一次戰禍不斷向它襲來。
希伯來人周旋于諸大帝國之間,時而向這方面輸誠,時而向那方面納貢,時而被這方面征服,時而被那方面占領。
巴勒斯坦變成了美索不達米亞及埃及的磨心,這是一種折磨,也是一種熬煉。
通過《聖經》,透過聖詩,透過預言,我們不時可以聽到這一地區人民對上天作無可奈何的呻吟。
從氣候上來研究巴勒斯坦,我們可以看出文明總是多災多難的&mdash&mdash蠻族環伺周圍,幹旱随時可置其于死地。
巴勒斯坦一度是&ldquo奶與蜜流經之地&rdquo,一如《舊約》所說的。
100年,猶太史學家約瑟夫斯提到這塊地區,他仍這樣說:&ldquo這是一個優美的所在,空氣潮濕,适于農耕。
春天,有花有樹。
秋天,更有吃不盡的果品。
這些果品,有野生的,有人工培植的&hellip&hellip巴勒斯坦,無河流足資灌溉,雨量豐富,空氣潮濕,因此頗宜于農作物生長。
&rdquo古時候的巴勒斯坦,入春即雨水不斷。
水或儲于池,或儲于井。
整個巴勒斯坦,有着縱橫交錯的運河溝渠,農田需水,運河溝渠即可灌溉。
以上,可以說就是猶太文明誕生的物質基礎。
巴勒斯坦土壤肥沃。
農作物有大麥、小麥、谷物。
這個地區,平地盛産葡萄,坡地幾乎處處可見橄榄、棗及無花果。
巴勒斯坦的毀滅,第一因素為人禍,第二因素為天災。
戰争直接摧毀了适于耕作的土地,間接殺害或帶走了照料土地的居民。
人禍之後,天災來了。
當沙漠得寸進尺,吞沒了地上的樹木花草,旱魃即行就地稱王。
猶太人經過了18個世紀的流浪,今天又已重歸故土。
然而今天的巴勒斯坦,除少許綠洲外,大部分已屬不毛之地。
巴勒斯坦有着頗為悠久的曆史&mdash&mdash其悠久在厄謝爾(JamesUssher)主教想象之外。
加利利(Galilee)海附近出土的尼安德特人遺物,海法(Haifa)洞穴發現的五具尼安德特人遺骨,即已足夠證明公元前4萬年廣泛分布于歐洲的穆斯特文化,是起源于巴勒斯坦。
新石器時代的地闆及火爐在傑裡科(Jericho)出土,這一地區的曆史确定已可上溯至中青銅器時代。
在公元前2000至前1600年間,巴勒斯坦及叙利亞諸城市所儲積的财富,已多到足使埃及帝國忌妒。
在公元前15世紀時,傑裡科已發展成為一座很完備的城市。
有城牆,有王,王受埃及保護。
英國加斯頓(JohnGarstang)考古隊在傑裡科諸王陵墓中,曾發掘到成百的花瓶及其他殉葬物品。
從這些物品可以看出,這個城市在西克索統治時代,其農耕技術已相當發達,在哈特謝普蘇特及圖特摩斯三世時代,其文化之發展已極可觀。
就特勒·埃爾-阿馬納(Tell-el-Amarna)書信研究,對巴勒斯坦及叙利亞人的一般生活情況,可以得知大概。
這批書信制作時期,大概也就是猶太人進入尼羅河谷的時期。
信中所稱的&ldquoHabiru&rdquo,很有可能就是&ldquo希伯來&rdquo(Hebrews)。
[1] 猶太人相信,其始祖亞伯拉罕之先世,來自蘇美爾的烏爾。
該族定居于巴勒斯坦,約在摩西降生前1000年(約公元前2200年)。
他們征服迦南,是膺天命,因迦南為上帝對他們的應許之鄉。
《創世記》第14章第1節,所提到的示拿(Shinar,巴比倫的别稱)王阿瑪帕爾(Amraphael)時代,可能就是漢谟拉比的父親阿瑪帕爾(Amarpal)以及其後繼者在巴比倫稱王的時代。
關于猶太人出埃及及征服迦南,除下面一種間接參考資料外,找不到直接參考資料。
所謂間接參考資料,是法老邁爾奈普塔(Merneptah,約公元前1225年)所立的一塊石碑。
那塊碑上有着這樣的句子: 所有的王都被制伏了&hellip&hellip 提忽魯(Tehenu)已成荒野, 赫梯業已平定, 迦南剝得精光, 以色列已無地可耕, 巴勒斯坦願臣屬埃及, 所有地方都已平定, 凡造反作亂者,皆已被偉大的法老邁爾奈普塔所制伏。
不過這并不能證明邁爾奈普塔就是《出埃及記》中所說的那位法老。
但可确定的一點就是,埃及軍隊一度肆虐于巴勒斯坦。
關于猶太人進入埃及,我們既不知道時間,也不知道進入時的身份&mdash&mdash奴隸還是自由人。
[2]我們也許可以這樣推想,進入埃及的移民,人數本來不多,摩西之世,在埃及的猶太人之所以成千上萬,可能是生殖率高的結果&mdash&mdash猶太人的生殖和苦難常成正比:&ldquo折磨愈大,繁殖愈多,生長愈速。
&rdquo 猶太人在埃及受奴役,不堪其苦,這是他們之所以出埃及回亞洲的原因。
他們的行為,當然是一種反抗及逃避,最後造成了民族大遷徙。
《聖經》對這方面的記載,一遵東方史的慣例,神話、事實兼而有之。
摩西這個人,其存在不容否定,不過他的出現頗為突然。
因為像先知如阿摩司及以賽亞,對他居然一字未提。
這似不合《聖經》慣例。
按《聖經》慣例,凡重要的記載,如主要人物出現及重大變故,大都會引用先知神話作為根據。
[3] 摩西領導猶太人所走的從埃及到西奈的路線,就是在距他1000年前埃及人追求綠玉所走的路線。
猶太人在沙漠中轉來轉去,消磨了40年的時光,就現在看來似乎很不可能。
但是,當我們知道他們在傳統上是一個遊牧民族時,便不會感到奇怪了。
猶太人征服迦南的事例,在近東可算是家常便飯&mdash&mdash一個又饑又渴的遊牧部族,向一個比較富足的農耕地區突襲。
他們盡可能把當地人殺死,對于能夠幸免的,便和他們結婚。
當時殺人似乎毫無限制。
在殺人者方面,心理上毫無愧疚,因為他們認為這是替天行道。
猶太人的英雄基甸(Gideon),連奪兩城,殺人12萬!這樣嗜殺,可以說是亞述曆史的重演。
在近東,人口被消滅得所剩無幾之後,曆史學家便這樣說:&ldquo現在天下太平了。
&rdquo在猶太人中,摩西與約書亞是兩個典型的領導者。
摩西是一個耐心的政治家,約書亞是一個爽直的戰士。
摩西的統治是溫和的,約書亞的統治是專橫的。
摩西假神意以行統治,約書亞憑武力以行統治。
這兩種領導都有效,猶太人便靠着這兩種典型的領導獲得了他們的應許之鄉。
光輝燦爛的所羅門 關于猶太人的本源,我們隻約略知道他們屬于閃米特。
至于他們和西亞其他閃米特有何不同,便說不上來了。
猶太人之所以成為猶太人,可以說不是人種的緣故,而是曆史使然。
從祖先開始,猶太人就已是若幹種族的混血兒。
在成千種族交錯的近東,若是說有一個可以稱為&ldquo純種&rdquo的種族存在,是不可思議的。
不過,我們可以大體上說,以猶太人和其他種族相比,他們的混血程度,不如其他種族那麼嚴重。
理由基于此種傳統:猶太人除非萬不得已,不願與外族通婚。
對于這項傳統,他們保持得相當謹嚴,故雖經過埃及、亞述的雜居,至今在藝術家筆下,猶太人的形象仍是:一個長而帶鈎的鼻子,[4]兩塊突出的顴骨,卷曲的發須,瘦高而結實的身體。
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顆剛愎而富于計算的心。
在剛征服迦南的時候,猶太人衣着極其簡陋。
他們穿着緊身衣,頭戴平頂帽,腳踏便草鞋。
定居下來後,财富增加了,于是草鞋換成了皮鞋,緊身衣換成了鑲邊系帶長衫。
猶太的太太小姐,也漂亮起來。
她們塗脂抹粉,畫眼圈,戴首飾。
她們的打扮,就是以當時名都巴比倫、尼尼微、大馬士革及泰爾所最流行的式樣為标準。
[5] 猶太人說的是希伯來語。
這種語言可以說是地球上音調最為铿锵的語言。
不錯,它也有喉音,不過它的喉音聽起來令人毫無粗粝之感。
法國語言學家勒南對希伯來語很推崇:&ldquo如滿弓之弦,如銅笛之音,清脆有力,悅耳動人。
&rdquo猶太人所采用的字母,和腓尼基人所用的非常相似。
很多學者認為,猶太人的字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猶太人在書寫字母時,總不厭煩寫出其母音,即使現在仍是如此。
其實,這些母音除輔助子音發音外已全無用處。
雖然征服了迦南,可是猶太人并未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
在一段很長的時間中,他們以大約12個不相統屬的部落的形态而存在。
統治部落的,不是王而是相當于家長的酋長。
大體上說,他們以家族為單位。
每一家族中年高德劭者,共同組成長老會。
長老會在全部落中就是最後的裁決者。
平常各部落自行管理,唯有遇到緊急事故,各部落酋長才集會。
家庭不但是猶太人的社會單位,而且是經濟單位。
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
家庭成了他們力量的源泉、權威的象征、政治的基礎。
其後,猶太人采用了家族共産制。
這一制度的采行,對猶太人影響深遠。
因為這削弱了家長權威,喚醒了個人獨立意識。
個人意識的覺醒,經由市鎮工業興起而強化,于是便形成了所羅門統治的基礎。
士師常為猶太各部落所信服。
不過在猶太人眼中,他們并不是執法首長,而隻是酋長和戰士&mdash&mdash在當時士師也就是祭師。
&ldquo以色列人在那個時代,沒有王,他們每一個人,隻有朝着自己認為對的方向去做。
&rdquo不過,這種群龍無首的局面,一有戰争便不能繼續存在。
非利士人的威脅,使猶太各部落覺得非在一個王領導之下團結起來不可。
可是,即使在這種情形下,他們還考慮過任由一人統治的不利。
希伯來士師兼先知撒母耳,即作過下列警告: 撒母耳将耶和華的話,都傳給求他立王的百姓說,管轄你們的王必這樣行。
他必派你們的兒子為他趕車,跟馬,奔走在車前,又派他們作千夫長、五十夫長,為他耕種田地,收割莊稼,打造軍器和車上的器械。
必取你們的女兒為他制造香膏,作飯烤餅。
也必取你們最好的田地、葡萄園、橄榄園,賜給他的臣仆。
你們的糧食和葡萄園所出的,他必取十分之一給他的太監和臣仆。
又必取你們的仆人、婢女、健壯的少年人和你們的驢,供他差役。
你們的羊群他必取十分之一,你們也必作他的仆人。
那時你們必因所選的王哀求耶和華,耶和華卻不應允你們。
百姓竟不肯聽撒母耳的話,說:&ldquo不,我們定要一個王治理我們,使我們象列國一樣。
有王治理我們,統領我們,為我們争戰。
&rdquo 于是,猶太人的第一任王掃羅即位了。
他做了不少好事,也做了不少壞事。
他率領猶太人和非利士人作戰異常英勇,他的生活非常簡樸,可是對年輕的大衛,他不但加以迫害,而且想置他于死地。
由于從《聖經》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證據,因此關于掃羅、約拿單[6]及大衛的故事,我們隻能根據《聖經》來說。
不過,我們得聲明一點,這是傳奇不是曆史。
[7] 繼掃羅為王者為大衛。
他是擊殺歌利亞(Goliath)[8]的英雄,以容貌俊美深獲約拿單及無數美女的愛慕。
他不但能歌善舞,而且處理國家大事更是精明能幹。
從文學作品角度看,大衛這個人創造得相當成功。
即使現在讀起來,也足以令人感到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
基于他所處的時代,所出身的種族,所信奉的神,一方面他是最殘忍的,一方面他又是最寬厚的。
他像許多亞述君主所做的那樣,大批坑殺戰俘;他诏示其子所羅門,把咒罵他多年的老頭子希梅(Shimei)處死;他為謀奪臣子烏利亞(Uriah)之妻,而借刀殺死烏利亞;他對先知拿單(Nathan)的指責表示接受,可是始終不肯放走美人拔示巴[9]。
以上是一方面,但在另一方面,掃羅千方百計要殺他,他卻一再加以原諒&mdash&mdash一次,他本有機會殺死掃羅,可是他隻割下了對方的一塊衣襟;他對米非波設(Mephibosheth),一位對他王位的潛在威脅者,大示仁慈;他為起兵叛逆之子阿布薩隆(Absalon)的死而哀哭&mdash&mdash&ldquo我兒阿布薩隆啊!我兒,我兒阿布薩隆!我恨不得替你死。
阿布薩隆啊!我兒,我兒。
&rdquo 所羅門王登基之前,頭腦異常冷靜,把他的政敵一個一個加以肅清。
這樣做,據說奉的是耶和華之命。
他自稱是神的寵兒,耶和華曾賜給他智慧,要他超越前人和後人。
所羅門也許真的聰明過人。
他是一位英明之主,确保内外和平,發展猶太工商業,使人民恪守法律秩序。
他享盡人間富貴,留下了許多值得後人傳誦的東西。
[10] 終所羅門一生,其境遇恰與其名相符。
[11]在他統治下的耶路撒冷,和平富足達到極點。
耶路撒冷是大衛王所建之都,本來是一座小村莊,村中有一口井,村民環井而居,後以其居高臨下改築為城砦,又以其恰為埃及與兩河平原交通樞紐,而迅速發展成為一極盡繁華的近東罕見的商業都市。
[12] 所羅門使耶路撒冷與泰爾保持着大衛王與希蘭建立起來的親密關系。
他鼓勵腓尼基人商隊到巴勒斯坦貿易。
他令猶太人将剩餘農産品,與往來商隊交換從泰爾及西頓運來的商品。
為進一步發展商業,所羅門組成商運船隊,經由紅海與阿拉伯及非洲貿易。
他更慷慨提供這條路給腓尼基人使用。
腓尼基人過去與阿拉伯及非洲貿易,差不多都是取道埃及,但自此之後,他們便都轉向巴勒斯坦了。
所羅門有許多黃金和寶石。
這些黃金和寶石不知是他派人去阿拉伯開采的,還是阿拉伯女王示巴(Sheba)由于有求于他而送給他的。
有記載:&ldquo某年一年内,所羅門收到的黃金,即達666塔倫。
&rdquo這批黃金,雖不能與巴比倫、尼尼微及泰爾所擁有的相比,但就巴勒斯坦一地而言,所羅門之富也就值得驕傲了。
[13] 飽暖思淫欲,所羅門亦不例外。
他&ldquo共立了700個皇後,300個貴妃&rdquo&mdash&mdash盡管史學家都認為,後不過60人,妃不過80人,但為數也很可觀了。
他之所以要這麼多女人,也許有的是出于所謂&ldquo政治&rdquo婚姻,目的在于加強巴勒斯坦與埃及和腓尼基等國的聯系;有的是出于&ldquo優生&rdquo觀念,像拉美西斯二世,目的在于盡量把他的&ldquo好種&rdquo留傳下來。
所羅門的财富,用以強化其統治,美化其都城者為數不少。
他在全國各戰略要點大修城堡。
他準許全國分成12個行政區域&mdash&mdash劃分時,盡可能破除部落疆界,以利國家統一。
為了充裕政府财源,他派人四處采礦;他派人從遠處買進奢侈品,例如&ldquo象牙、猿猴、孔雀&rdquo,高價出售給人;他向經過巴勒斯坦的商隊抽稅;他命國人繳納人頭稅及田賦;他規定&ldquo紗、馬及馬車&rdquo為政府專賣物品。
約瑟夫斯曾經說:&ldquo所羅門聚集在耶路撒冷的銀子,簡直和街上的石頭一樣多。
&rdquo 如何裝點耶路撒冷?所羅門的看法是,修築富麗堂皇的神廟和宮殿。
多年流浪的猶太人從前一直都沒有神廟,耶路撒冷沒有,其他地區也沒有。
猶太人敬拜耶和華,或在陋巷的聖所,或在山上的神龛。
所羅門修神廟,對猶太人而言,可以說是破天荒之舉。
據說,有一天所羅門把城中有權有勢的長老傳來,向他們宣稱,他希望為耶和華修築一所聖殿。
他說:&ldquo修建聖殿所需金、銀、銅、鐵、珠寶、木料,大緻皆已齊備。
但敬神是大家的事,因此也歡迎大家随意樂捐。
&rdquo修建聖殿用了多少錢?下面是史學家留下的一筆賬:5000塔倫的黃金,1萬塔倫的白銀,&ldquo珠寶盡其所有&rdquo,銅鐵木料不計其數。
聖殿所在地為一山頭。
殿之四周,高牆壁立,遠望若峰。
[14]這座聖殿的形式,由腓尼基建築師采自埃及,其裝潢一部分是巴比倫情調,一部分是亞述情調。
聖殿格局和今天的教堂完全不同,是由若幹建築物所圍成的一個四方院子。
主要建築并不宏偉&mdash&mdash長僅124英尺,寬僅55英尺,高僅52英尺&mdash&mdash就其長與希臘雅典女神之神殿相比,僅及一半,與沙特爾大教堂(ChartresCathedral)相比,僅及1/4。
關于聖殿的建築,所有猶太人皆有所捐獻。
聖殿建成後,前來禮拜的猶太人,無不驚為奇迹。
對于沒有見過底比斯、巴比倫及尼尼微神廟的人來說,這的确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了。
正殿之前,有一&ldquo門廊&rdquo。
此門廊高約180英尺,金碧輝煌,華麗無比。
如果記載可信,聖殿之梁、柱、門、窗、牆壁、燈台,都是金裱的,另外還有100個純金盒子。
進入聖殿,四處珠光閃閃。
最引人注目的是約櫃上兩個由純金鑄成的天使。
建築聖殿之木石,一律都是特選的。
天花闆、門框、台柱所用之木,有的是香柏,有的是橄榄樹。
四周牆壁所用的石頭,不但大小一緻,而且每塊都是方方正正的。
任何一項建築,均離不了材料人工。
聖殿所需材料人工,除次要者就地征發外,其餘工料均由腓尼基、泰爾及西頓等名都挑選而來。
據記載,因修聖殿所動員的民夫,即達15萬之衆。
修聖殿,所羅門費了7年工夫。
這座聖殿足足給耶和華住了400多年。
繼聖殿之後,所羅門又開始建造他的宮殿。
由于宮殿比聖殿規模更大,因此工作時間也花得更多。
據記載,所羅門修宮殿整整費了13年。
所羅門宮殿,即世所豔稱的&ldquo黎巴嫩林宮&rdquo。
這座宮單以一角而言,即較聖殿大了4倍。
正殿之牆全以巨石砌成,這些巨石每方均長達15英尺。
宮殿四壁全為亞述式的裝潢,其中雕刻繪畫皆精緻無比。
宮殿由無數堂閣組成。
這所宮殿除供所羅門自己及其後妃所住外,尚有貴賓室及兵工廠。
據記載,這座宮殿千門萬戶極盡繁華,可是歲月無情,今天到耶路撒冷的人,不但見不到一方巨石,就是宮址何在,也已無人可以指出确切地點。
有了黃金、美人,有了宮室台榭,又值天下太平無事,所羅門當然可以坐下來享福了。
據稱,所羅門晚年,到寝宮的日子漸多,到聖殿的日子漸少,寫《聖經》的人為此曾對他表示不滿,說他&ldquo寵愛外邦女子&rdquo,并順從外邦女子的心去&ldquo順從别的神&rdquo。
猶太人敬仰所羅門的智慧,卻懷疑他對神的虔敬。
所羅門大興土木,已耗費猶太人不少血汗,宮廷靡費需錢更多。
需錢就得征稅,任何一位君主,征稅太多總是不受歡迎的。
所羅門死後,猶太已民窮财盡。
由于沒有工作,無法生活,窮苦百姓的信仰也起了根本的改變。
他們這時所崇拜的目标,已不是威嚴赫赫的耶和華,而是一位像衆先知所描述的,專以仁愛為懷的救世主。
衆神 對猶太人來說,築聖殿僅次于宣布&ldquo律例&rdquo。
因為聖殿&mdash&mdash耶和華之家築成後,長期流浪的猶太人,在精神上才算有了依托。
聖殿标舉耶和華為猶太唯一之神,對宗教發展來說,這是一樁值得重視的大事,因為這确定了猶太人的教已由多神教進入了一神教。
猶太人最初登上曆史舞台的時候,是一個終年流浪的遊牧民族。
和其他遊牧民族一樣,他們也是見着什麼都下拜,拜天、拜地、拜石頭、拜山、拜洞、拜牛、拜羊。
在所有崇拜事物中,猶太人特别崇拜的是公牛、羊和羊羔。
埃及人也崇拜牛,猶太人住在埃及時,自然更加深了對牛的崇拜。
這就是摩西一再告誡猶太人勿崇拜邪神,而他們還是要崇拜&ldquo金牛&rdquo的原因。
《出埃及記》第32章,有着這樣的記載:摩西看見猶太人裸體在金牛前舞拜,因而大為震怒。
于是,便令利未(Levite)的子孫&mdash&mdash即祭師集團&mdash&mdash殺了3000人,以作為崇拜邪神的懲罰。
[15] 在猶太古史中,記載猶太人對蛇的崇拜更是屢見不鮮,摩西鑄有黃銅蛇杖。
公元前720年,希西家(Hezekiah)時代,人們可公然在聖殿中拜蛇。
猶太廢墟中,經常可以發掘到蛇的雕像。
若幹崇拜蛇的民族,似乎都比不上猶太人對蛇這麼崇敬。
人們之所以崇拜蛇,理由可能是:一、蛇為陽具的象征,拜蛇是一種變相的陽具崇拜;二、蛇首尾可以相接,故用以代表智慧、巧妙及永恒。
有些猶太部族崇拜巴力。
代表巴力的,是一塊圓錐形的直立巨石。
和印度人所崇拜的林迦(linga)一樣,巴力顯然也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
猶太人相信,他是一位使萬物從大地滋生的神。
猶太人即使在很晚的年代,仍然相信宇宙中有天使、家神的存在。
這可以說就是多神教殘存的遺迹。
在猶太人觀念中,魔術與神道密不可分,魔術師必能和神道交往。
摩西及亞倫之所以能扮演《出埃及記》的主要角色,顯然得益于魔術師的身份。
古猶太人常以打卦來求神指示。
打卦在猶太史上持續了一段很長的時間。
求神指示,不靠打卦,而靠上供、禱告和奉獻,乃是很多祭師長期努力的結果。
信耶和華為唯一真神的觀念,在猶太是慢慢形成的。
和美索不達米亞其他民族一樣,猶太人的宗教最初也是多神教。
耶和華原為迦南土著民族所信神道之一,這位神,迦南人稱之為雅胡(Yahu)。
[16]猶太人征服迦南後,雅胡也接受了改造,于是便成耶和華。
在猶太人的想象中,耶和華是一位好勇鬥狠、秉性倔強、威靈赫赫的神道。
他具有不少缺點,但這些缺點都很可愛。
他并不說&ldquo我無所不知&rdquo&mdash&mdash一次他告訴猶太人:&ldquo我要殺死所有埃及人的頭生子,你們每一家趕快把羔羊血灑在門上以便識别。
因為唯有這樣,才可免被波及。
&rdquo他有時也會犯錯誤。
他自認第一大錯是&ldquo造人&rdquo。
他創造了亞當,然後又感到後悔。
他立掃羅為王,然後又自認不當。
他經常貪得無厭,性情暴躁,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