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盧爾德
關燈
小
中
大
我從小就熱愛音樂。
小時候,我在收音機旁一坐就是很久,聽着不知是什麼類型但十分吸引我的音樂。
慢慢地我學會了分辨,我喜歡的音樂是全家人都讨厭并且絕對不會聽的那種&mdash&mdash後來我才知道那是&ldquo古典樂&rdquo。
随着我長大,我越來越沉浸在這種音樂中,每當母親看到我坐在那裡入迷地聽着交響樂會或一些歌劇,她都會翻個白眼,嘟囔着: &ldquo你和你這要命的音樂啊!&rdquo 而我真正領略到音樂之美,是有一天,我正在樓上寫作,隐隐聽到樓下收音機裡飄來的旋律。
我立刻從床上跳下來,幾乎是沖到樓下,以最快的速度爬到廚房裡。
我在那裡聽着這音樂,仿佛靈魂出竅一般,它徐緩、莊嚴、高雅,簡直是美妙絕倫。
它似乎沉浸入我的身體,輕扣着我内心最深處的那根弦,讓我的整個靈魂因狂喜而震顫。
我坐在那裡,失神于這個被音樂充滿的世界,直到最後一縷旋律散去。
我安靜地坐了許久,慢慢地才回過神來。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亨德爾的《廣闆》[1],這段經曆我始終難忘。
音樂為我打開了另一個嶄新的世界。
一個明亮而美麗的世界,它有時也輕快、喧鬧,但更多的時候深沉而哀傷。
在我的生活裡,從沒有機會去現場聽一次歌劇或交響樂,我聽到的所有音樂都來自那台收音機,但即便如此,我還是很快就熟悉了所有偉大的作曲家和他們的樂曲。
肖邦成了我的最愛:隻要有時間,我可以坐在那裡一整天都在聽他的鋼琴曲。
當我沉浸在音樂裡的時候,常常感覺生活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樣沉悶、無意義。
我似乎看到一切在一點點就緒,宛如一張巨幅拼圖,随着碎片被一片片歸位,它的輪廓慢慢顯現。
我仿佛感覺到,在我聽音樂的時候,有一股情緒的暗流在給我帶來平靜和希望,随之而來的還有一種微弱的預示或信号:有什麼要到來了。
但隻有和音樂相伴的時候,我才會産生這樣的感覺。
就像是在門窗再次關緊之前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瞧見一眼天空。
我沒有其他事可做,隻能回到我的鉛筆和便簽本前。
我看着兄弟姐妹們長大,從少年成長為男人和女人。
縱使有音樂,這幢房子還是宛如一座監牢,我被囚禁在四牆之内。
我想和失敗的感覺作鬥争,我憎恨那種被擊敗的感覺。
但這種微弱的意願剛一升起來,很快又會消散。
我開始厭倦新的一天的到來。
最糟糕的是,我開始感覺我遭受的這一切折磨背後,充斥的隻是愚蠢、殘酷,和虛無。
有時我也會想起上帝,但也是帶着一種憎恨之情。
每個晚上我都會和大家一起祈禱,但隻是機械地這樣做,我念禱告詞的時候,也不會投入任何真誠的想法。
而随着我長大,上帝似乎也離我遠去了。
一天,馬圭爾夫人來看我時問:&ldquo克裡斯蒂,你想不想到盧爾德[2]去?&rdquo 我總是聽人們談起盧爾德,自然非常想去,一方面旅行令我興奮,另一方面,盡管我對宗教沒什麼興趣,但在我的心底還潛藏着一點希望,我從不敢說出來,甚至自己都不敢面對,那就是,或許奇迹會在我身上發生呢。
&ldquo想。
&rdquo我說,&ldquo但&hellip&hellip錢怎麼辦?&rdquo 母親買東西回來的時候,我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她,她高興極了。
然後我們就開始計劃,整個行程大約要花三十四英鎊。
這次朝聖之旅的組織者是盧爾德委員會,他們資助了我十英鎊,第二天母親又向我一位年邁的姑姑借了五英鎊,我們最多也隻能湊到這些了。
&ldquo放心吧,&rdquo馬圭爾夫人說,&ldquo我會湊夠剩下的錢。
我叫我所有的朋友都來打橋牌,賭注下得大些,比如五先令一百分,等他們都輸了,赢的錢就足夠送你去盧爾德了。
&rdquo她露出了自信的笑容,我知道一定沒問題。
而事實正是如此。
動身前幾個小時,我十分忐忑。
這是我第一次出國,更糟糕的是,我要獨自旅行&mdash&mdash換句話說,沒有熟悉的人同行。
這讓我有些害怕。
人們聽得懂我在說什麼嗎?我怎麼吃飯?怎麼穿衣洗漱,上床睡覺?盡管已經十八歲了,我還是需要有人喂我,幫我穿衣服、洗澡,一直是父親照料我這一切。
我幾乎無法自理&mdash&mdash隻有左腳可以行動。
母親和馬圭爾夫婦送我去機場,開車的是馬圭爾先生。
淩晨三點,我們就動身出
小時候,我在收音機旁一坐就是很久,聽着不知是什麼類型但十分吸引我的音樂。
慢慢地我學會了分辨,我喜歡的音樂是全家人都讨厭并且絕對不會聽的那種&mdash&mdash後來我才知道那是&ldquo古典樂&rdquo。
随着我長大,我越來越沉浸在這種音樂中,每當母親看到我坐在那裡入迷地聽着交響樂會或一些歌劇,她都會翻個白眼,嘟囔着: &ldquo你和你這要命的音樂啊!&rdquo 而我真正領略到音樂之美,是有一天,我正在樓上寫作,隐隐聽到樓下收音機裡飄來的旋律。
我立刻從床上跳下來,幾乎是沖到樓下,以最快的速度爬到廚房裡。
我在那裡聽着這音樂,仿佛靈魂出竅一般,它徐緩、莊嚴、高雅,簡直是美妙絕倫。
它似乎沉浸入我的身體,輕扣着我内心最深處的那根弦,讓我的整個靈魂因狂喜而震顫。
我坐在那裡,失神于這個被音樂充滿的世界,直到最後一縷旋律散去。
我安靜地坐了許久,慢慢地才回過神來。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亨德爾的《廣闆》[1],這段經曆我始終難忘。
音樂為我打開了另一個嶄新的世界。
一個明亮而美麗的世界,它有時也輕快、喧鬧,但更多的時候深沉而哀傷。
在我的生活裡,從沒有機會去現場聽一次歌劇或交響樂,我聽到的所有音樂都來自那台收音機,但即便如此,我還是很快就熟悉了所有偉大的作曲家和他們的樂曲。
肖邦成了我的最愛:隻要有時間,我可以坐在那裡一整天都在聽他的鋼琴曲。
當我沉浸在音樂裡的時候,常常感覺生活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樣沉悶、無意義。
我似乎看到一切在一點點就緒,宛如一張巨幅拼圖,随着碎片被一片片歸位,它的輪廓慢慢顯現。
我仿佛感覺到,在我聽音樂的時候,有一股情緒的暗流在給我帶來平靜和希望,随之而來的還有一種微弱的預示或信号:有什麼要到來了。
但隻有和音樂相伴的時候,我才會産生這樣的感覺。
就像是在門窗再次關緊之前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瞧見一眼天空。
我沒有其他事可做,隻能回到我的鉛筆和便簽本前。
我看着兄弟姐妹們長大,從少年成長為男人和女人。
縱使有音樂,這幢房子還是宛如一座監牢,我被囚禁在四牆之内。
我想和失敗的感覺作鬥争,我憎恨那種被擊敗的感覺。
但這種微弱的意願剛一升起來,很快又會消散。
我開始厭倦新的一天的到來。
最糟糕的是,我開始感覺我遭受的這一切折磨背後,充斥的隻是愚蠢、殘酷,和虛無。
有時我也會想起上帝,但也是帶着一種憎恨之情。
每個晚上我都會和大家一起祈禱,但隻是機械地這樣做,我念禱告詞的時候,也不會投入任何真誠的想法。
而随着我長大,上帝似乎也離我遠去了。
一天,馬圭爾夫人來看我時問:&ldquo克裡斯蒂,你想不想到盧爾德[2]去?&rdquo 我總是聽人們談起盧爾德,自然非常想去,一方面旅行令我興奮,另一方面,盡管我對宗教沒什麼興趣,但在我的心底還潛藏着一點希望,我從不敢說出來,甚至自己都不敢面對,那就是,或許奇迹會在我身上發生呢。
&ldquo想。
&rdquo我說,&ldquo但&hellip&hellip錢怎麼辦?&rdquo 母親買東西回來的時候,我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她,她高興極了。
然後我們就開始計劃,整個行程大約要花三十四英鎊。
這次朝聖之旅的組織者是盧爾德委員會,他們資助了我十英鎊,第二天母親又向我一位年邁的姑姑借了五英鎊,我們最多也隻能湊到這些了。
&ldquo放心吧,&rdquo馬圭爾夫人說,&ldquo我會湊夠剩下的錢。
我叫我所有的朋友都來打橋牌,賭注下得大些,比如五先令一百分,等他們都輸了,赢的錢就足夠送你去盧爾德了。
&rdquo她露出了自信的笑容,我知道一定沒問題。
而事實正是如此。
動身前幾個小時,我十分忐忑。
這是我第一次出國,更糟糕的是,我要獨自旅行&mdash&mdash換句話說,沒有熟悉的人同行。
這讓我有些害怕。
人們聽得懂我在說什麼嗎?我怎麼吃飯?怎麼穿衣洗漱,上床睡覺?盡管已經十八歲了,我還是需要有人喂我,幫我穿衣服、洗澡,一直是父親照料我這一切。
我幾乎無法自理&mdash&mdash隻有左腳可以行動。
母親和馬圭爾夫婦送我去機場,開車的是馬圭爾先生。
淩晨三點,我們就動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