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給我們編了什麼夢? 吳思
關燈
小
中
大
盡情享受生活的自由權利的角色。
除了内心,沒有任何可以約束他的力量。
總之,武俠夢就是中國男人的改良皇帝夢。
我得承認,金庸對帝制頗為反感。
在他筆下,凡是有一統天下的野心的人,幾乎都是大号的反面角色。
但是,設身處地替皇上想一想,卧榻之畔豈容他人酣睡?一統天下正是追求社稷安全的合乎邏輯的行為。
大俠憑着獨步天下的武功不受任何威脅,皇上隻有剪除異己才能不受任何威脅。
在尋求絕對安全的意義上,追求絕頂武功的人,與追求天下一統的人,實屬一丘之貉。
其實,做改良的皇帝夢也沒有什麼不好。
我就很喜歡做。
皇帝夢中的許多東西,也是人類普遍的幻想和渴望。
譬如公正,強大,受人尊敬,衣食不愁,美女如雲,安全,有成就,匡扶正義,偷懶,不受管束和約束,不幹沒有意思的苦工,等等。
我們當然可以看出來,這些幻想不僅簡單幼稚,而且自相矛盾。
但我們願意夢想的恰恰是這種簡單幼稚和自相矛盾的東西。
真正的問題不在于願意不願意,而在于做得到還是做不到。
譬如皇上享受的一夫多妻制度,扣到女性頭上顯然不公道,當代男人也不敢再拿這種制度當真,于是金庸筆下就飄出了來自西方的一夫一妻制度的愛情氣息。
與幾百年前的《水浒》和《三俠五義》比起來,在金庸筆下,忠孝和義氣之類的許多說教消失了,殺人不眨眼的蠻橫減少了,西方的人道主義和自由主義色彩出現了。
經過這些調整,金庸編織的夢境就更對當代人的胃口,更容易通過具有當代口味的良知或超我的審查。
為什麼武俠幻想在中國格外流行?除了合乎我們的夢想之外,社會氣候和土壤似乎也格外适宜。
中國人從自己的悠久曆史中發現了核心秘密:槍杆子裡面出政權——出财富、出尊敬、出美女、出成就、出一切。
對武俠的幻想,其實就是對槍杆子的幻想,對擁有強大的傷害能力的幻想。
中國古典文學中并不缺少類似的先例。
孫悟空,梁山好漢,都是超強暴力的擁有者。
他們都是人們心目中的大英雄。
即使那些大魔頭,由于武功高強,也成為人們羨慕尊敬的對象。
隻有平民是不值得一提的。
在武林高手眼裡,平民不過是伺候人的店小二,或是用來出氣的店小二,或是供他搭救的芸芸衆生。
這正是皇帝眼中的百姓的功能。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假如換一個社會和時代,幻想的對象大概就不再是武俠,而是億萬富翁,似乎那才是西方男人的幻想中心。
體現這些幻想的作品有《百萬英鎊》、《基督山恩仇記》,還有那些暢銷的關于巨富的傳記。
西方男人的幻想可以集中在巨大的财富上,但中國的财富很缺乏自衛能力,不那麼值得幻想。
在一個缺乏安全和秩序的社會裡,對獲利能力的幻想,不如對加害能力的幻想那麼具有根本性,那麼肆無忌憚所向披靡。
這就是說,對加害能力和自衛能力的熱切幻想,對公平和正義的熱切幻想,反映了我們社會的缺陷。
中國的合法暴力控制者長期失職,因此公正問題格外嚴重。
我們營養不良,我們的社會有病,所以我們特别饞這些東西,在幻想中大口吞食這些東西。
在金庸筆下,男主人公最後總是赢了,清除了對自身和江湖的重大威脅,挾神仙美眷飄然而去。
不過在我看來,更普通因此也更深刻的問題此時剛剛出現:大俠赢了以後怎麼辦?大俠在逃避了追殺,赢得了美人心,清除了各種威脅之後,終于可以過正常生活了,就好像我們大多數人如今每天面對的問題一樣,那時候,他怎麼過?如何養家糊口供房子?當保镖?當武術教練?他不覺得口中寡淡嗎?如果這種問題不能提出來,如果解決這種問題的想象不能流行,那麼,這是否意味着還不到提出問題的時候呢?我們的民族還不成熟?我們還沒有走出童年?或者我們太老太懶太累太無能,隻好在裝嫩中嘗一點樂趣?
除了内心,沒有任何可以約束他的力量。
總之,武俠夢就是中國男人的改良皇帝夢。
我得承認,金庸對帝制頗為反感。
在他筆下,凡是有一統天下的野心的人,幾乎都是大号的反面角色。
但是,設身處地替皇上想一想,卧榻之畔豈容他人酣睡?一統天下正是追求社稷安全的合乎邏輯的行為。
大俠憑着獨步天下的武功不受任何威脅,皇上隻有剪除異己才能不受任何威脅。
在尋求絕對安全的意義上,追求絕頂武功的人,與追求天下一統的人,實屬一丘之貉。
其實,做改良的皇帝夢也沒有什麼不好。
我就很喜歡做。
皇帝夢中的許多東西,也是人類普遍的幻想和渴望。
譬如公正,強大,受人尊敬,衣食不愁,美女如雲,安全,有成就,匡扶正義,偷懶,不受管束和約束,不幹沒有意思的苦工,等等。
我們當然可以看出來,這些幻想不僅簡單幼稚,而且自相矛盾。
但我們願意夢想的恰恰是這種簡單幼稚和自相矛盾的東西。
真正的問題不在于願意不願意,而在于做得到還是做不到。
譬如皇上享受的一夫多妻制度,扣到女性頭上顯然不公道,當代男人也不敢再拿這種制度當真,于是金庸筆下就飄出了來自西方的一夫一妻制度的愛情氣息。
與幾百年前的《水浒》和《三俠五義》比起來,在金庸筆下,忠孝和義氣之類的許多說教消失了,殺人不眨眼的蠻橫減少了,西方的人道主義和自由主義色彩出現了。
經過這些調整,金庸編織的夢境就更對當代人的胃口,更容易通過具有當代口味的良知或超我的審查。
為什麼武俠幻想在中國格外流行?除了合乎我們的夢想之外,社會氣候和土壤似乎也格外适宜。
中國人從自己的悠久曆史中發現了核心秘密:槍杆子裡面出政權——出财富、出尊敬、出美女、出成就、出一切。
對武俠的幻想,其實就是對槍杆子的幻想,對擁有強大的傷害能力的幻想。
中國古典文學中并不缺少類似的先例。
孫悟空,梁山好漢,都是超強暴力的擁有者。
他們都是人們心目中的大英雄。
即使那些大魔頭,由于武功高強,也成為人們羨慕尊敬的對象。
隻有平民是不值得一提的。
在武林高手眼裡,平民不過是伺候人的店小二,或是用來出氣的店小二,或是供他搭救的芸芸衆生。
這正是皇帝眼中的百姓的功能。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假如換一個社會和時代,幻想的對象大概就不再是武俠,而是億萬富翁,似乎那才是西方男人的幻想中心。
體現這些幻想的作品有《百萬英鎊》、《基督山恩仇記》,還有那些暢銷的關于巨富的傳記。
西方男人的幻想可以集中在巨大的财富上,但中國的财富很缺乏自衛能力,不那麼值得幻想。
在一個缺乏安全和秩序的社會裡,對獲利能力的幻想,不如對加害能力的幻想那麼具有根本性,那麼肆無忌憚所向披靡。
這就是說,對加害能力和自衛能力的熱切幻想,對公平和正義的熱切幻想,反映了我們社會的缺陷。
中國的合法暴力控制者長期失職,因此公正問題格外嚴重。
我們營養不良,我們的社會有病,所以我們特别饞這些東西,在幻想中大口吞食這些東西。
在金庸筆下,男主人公最後總是赢了,清除了對自身和江湖的重大威脅,挾神仙美眷飄然而去。
不過在我看來,更普通因此也更深刻的問題此時剛剛出現:大俠赢了以後怎麼辦?大俠在逃避了追殺,赢得了美人心,清除了各種威脅之後,終于可以過正常生活了,就好像我們大多數人如今每天面對的問題一樣,那時候,他怎麼過?如何養家糊口供房子?當保镖?當武術教練?他不覺得口中寡淡嗎?如果這種問題不能提出來,如果解決這種問題的想象不能流行,那麼,這是否意味着還不到提出問題的時候呢?我們的民族還不成熟?我們還沒有走出童年?或者我們太老太懶太累太無能,隻好在裝嫩中嘗一點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