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良謀難展 英雄無奈(1)

關燈
洛陽———洛水之陽也,意即位在洛水東方河邊。

     洛陽城是曆史上最有名的京城之一,又稱為東都,與關中的長安城遙相對應。

    它位于現在河南省西北方的伊洛盆地。

    海拔高度約一萬零四十五公尺,向南控制古軍事重地伊阙的龍門。

    北依邙山,東臨虎牢關,西面是進入關中平原必經關口的函谷關。

    伊洛盆地四面環山,氣候溫和,雨量豐沛,是伊、洛、灘、澗四條河川沖積而成的。

     公元前一一二二年,以周武王為盟主的西方部落聯軍,攻入商王朝京城朝歌,摧毀六百多年天下共主的殷商王朝,建立以家族天下為主的西周政權。

    由于新的天下共主政權重心在西方的鎬京,即現在的長安城附近,為了就近管理散布在廣大東半部領域的殷商王朝殘餘部落,特命令周公旦及召公,在洛水北方,建立東都洛陽,作為周王朝東方經略的根據地。

    此後,身為攝政的周公旦,便經常到這裡來會見諸侯,處理天下政務。

    洛陽城便成為中國政治和文化的重鎮。

     到周平王時,為逃避犬戎之亂,放棄鎬京,遷都雒邑(今洛陽)。

    東遷的周王室積弱不振,名存實亡,但是洛陽作為國都,文化及經濟更為興盛起來。

     一千多年以後,出身南陽地區的西漢王室後裔劉秀,在平定王莽新朝末年引發的亂局之後,以長安城曆經戰亂,市街破爛不堪,有待重建,乃決定遷都到經濟力量及水利設備比關中好些的洛陽。

    由于東周時的洛陽城也因早年戰亂,幾乎全毀,乃決定以原城為基礎,在其稍南地方重建新政府的京城,史稱之為東漢王朝。

    劉秀便是東漢的第一位皇帝———光武帝。

     新建的洛陽城,在邙山和洛水之間,地勢北高南低。

    南北長九裡,東西寬六裡,形态成長方形結構,又稱為“九六之城。

    ” 洛陽城内,共有南北縱走及東西橫走的廿四條大街道,兩旁植有柳樹及槐樹,街道及街道中間為居住的“裡”。

    主街道連貫各主要城門,寬約四十公尺,長五百公尺。

    城中間有條天子專用道路,稱為禦道。

    禦道的兩旁有高約一公尺半的長牆圍住。

    依照洛陽城原樣,東漢武帝重建了“南宮”,辦公居住都在這裡。

    南宮的東邊,設有司徒府、司空府及太尉府。

    東漢明帝時又在南宮的西北增建“北宮”,專為皇帝及皇族居家使用。

    北宮設有四個大門,名稱和南宮完全一樣,設有朱雀(南)、蒼龍(東)、白虎(西)、玄武(北)四個大門。

    為了皇帝每天來往于兩宮的安全性,在兩宮之間建有上下兩層的複道,上層便是皇帝的專用通道。

     北宮的主殿為德陽殿,重要慶典常在這裡舉行,皇帝也常常在這裡的朱雀阙會見重要大臣。

    德陽殿周圍則由含德、章台、天祿、宣明等八大宮殿環繞。

    在洛陽城的東北隅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