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張翼德血戰奪方城 關雲長兵威震河北
關燈
小
中
大
且說劉玄德坐鎮成都,疊次接到孔明奪取南鄭,恢複關中,蕩平并地,按二連三的捷報,心中大喜。
又按到雲長大敗江東捷書,更兼喜到萬分。
眼見公仇私憾,均有報複之期,大發金帛,分遣差官,前去長安荊州兩處,犒勞将士;前敵有功諸将,各進一階,候削平許都,再授分茅之賞。
征調川中壯士,編集新軍,選将嚴行訓練,聽候指撥。
法正見軍勢已定,入見玄德道:“主公往者欲雪江東逼迫主母之恨,徒以漢中事急,姑且忍耐,今我北征之軍,一月三捷,曾未經年,蕩定三輔,東據潼關,北扼上黨,踞三秦之奧,扼天下之脊,形勢已定,将士得休,避可以戰,退可以守。
而孫權以聯曹之故,棄好崇仇,乘我不慮,犯我巴陵,賴主公威福,雲長元直,當機立斷,子龍季良,協心應敵,大敗吳軍。
今難端一發,未有已時,不如乘江東新敗之初,令雲長舉兵北向,以窺河洛,得尺則尺,得寸則寸,先取方城,進規宛葉,許都根本,必緻動搖。
曹操既有後顧之憂,将舍晉城以還許下,是我上黨之防,不緻吃緊,而潼關之兵,乘機可出,兩軍既合,兵勢自增。
孫權雖切報複之心,但令子龍遊弋巴陵江沔之間,增發駐成都之荊州兵五千人,令劉封率以東下,駐守公安,接應子龍,是荊州方面,可保無虞。
後有堅城,前無勁敵,大仇之複,無待蓍龜,願主公毅力進行,以成大業。
” 玄德喜道:“孝直燭照敵情,可謂明見萬裡,孤意決矣。
便請曉谕将士,整裝待發。
”法正領命出府,玄德自作手書,承制授雲長為骠騎将軍,出兵伐魏,進屯南陽。
令劉琦領荊州牧,馬良監荊州牧府事。
随令劉封赍了書信,領軍東下,出了川境,到了江陵,上得岸來,見過雲長,呈上書信。
雲長拜命已畢,即令劉封進駐公安,差人召回劉琦馬良,将荊州大小事情,盡行咐托。
劉琦馬良,敬謹受命。
雲長再令廖化前去子龍處,聽候調度,下流一帶前敵大小将官,文武水陸官吏,悉歸子龍節制,以一事權,廖化領令去了。
雲長選兵二萬,騎卒八千,同了軍師徐庶,即日起程,前赴襄陽,軍行迅速,五六日間,到了襄陽。
龐士元迎接入城。
雲長坐定,極力慰勞士元,士元遜謝不遑,又引見了向寵。
雲長甚為激賞,同士元元直二人商議,以荊州方面,須得良将,方資鎮撫,且可接應子龍,以固根本,不如令向将軍領本部三千人馬,回紮沔陽,為子龍臂助。
士元元直同聲贊成。
雲長下令向寵回紮沔陽,嚴防江東入寇,向寵領兵自赴防地。
雲長請士元前往南召,将翼德全軍移攻方城。
士元領命,辭别出府。
雲長檄調關索一軍,進屯武關,張苞一軍,移屯南召,從西面會攻方城;關興一軍,從泌陽南面會攻方城,盡聽張飛号令。
雲長分兵八千,調黃叙防守襄陽,自引步卒一萬二千,騎兵八千,進紮南陽,以為張飛聲援。
分撥已定,拔隊起程,浩浩蕩蕩,直向南陽進發。
消息傳入曹兵營中,守方城的乃是曹兵大将曹洪,奉了魏王令旨,領兵三萬,援助曹仁。
曹仁駐紮宛城,兩個相為犄角。
當下曹洪正與副将文聘商議軍事,忽聽細作報稱張飛領兵二萬,前來攻打方城,關雲長自領大軍,進屯南陽,接應張飛,聲勢十分浩大。
文聘主張火速派人至許昌求救。
曹洪道:“聖駕西征,軍情正急,為人臣子,不能分憂,今寇盜初臨,不謀禦敵之方,便爾張皇入奏,徒亂前敵軍心,你我臣僚,應不出此!且張飛之兵,僅有二萬,我兵三萬,足供戰守,但告宛城将軍,相為應援可耳!”文聘唯唯稱是。
到了次日,探馬報稱張飛人馬,離城十裡安營下寨。
曹洪與文聘商議道:“張飛人馬,遠來疲乏,我領兵二萬,出城迎擊,将軍小心保護城池。
”文聘應允。
曹洪提刀上馬,領兵出城,前來迎敵。
張飛令軍士分一半出戰,一半安營,龐士元指揮将士,憑山築壘,襄陽軍士,教練有素,器具齊備,工作敏捷,兩萬大軍的營寨,揮鞭立就。
那張飛自從駐紮襄陽以來,久未出戰,每每聽着馬超黃忠大敗曹兵,紅旗報捷,心中久已躍躍欲試,此番來到方城,迎着曹洪,并不通名道姓,挺起手中丈八蛇矛,飛馬上前,就是一矛。
曹洪久聞張飛大名,不敢怠慢,把刀架住。
兩個在戰場上,一來一往,戰到六十餘合。
城上文聘,惟恐曹洪有失,鳴金收軍。
張飛回到本陣,入營休息,與龐
又按到雲長大敗江東捷書,更兼喜到萬分。
眼見公仇私憾,均有報複之期,大發金帛,分遣差官,前去長安荊州兩處,犒勞将士;前敵有功諸将,各進一階,候削平許都,再授分茅之賞。
征調川中壯士,編集新軍,選将嚴行訓練,聽候指撥。
法正見軍勢已定,入見玄德道:“主公往者欲雪江東逼迫主母之恨,徒以漢中事急,姑且忍耐,今我北征之軍,一月三捷,曾未經年,蕩定三輔,東據潼關,北扼上黨,踞三秦之奧,扼天下之脊,形勢已定,将士得休,避可以戰,退可以守。
而孫權以聯曹之故,棄好崇仇,乘我不慮,犯我巴陵,賴主公威福,雲長元直,當機立斷,子龍季良,協心應敵,大敗吳軍。
今難端一發,未有已時,不如乘江東新敗之初,令雲長舉兵北向,以窺河洛,得尺則尺,得寸則寸,先取方城,進規宛葉,許都根本,必緻動搖。
曹操既有後顧之憂,将舍晉城以還許下,是我上黨之防,不緻吃緊,而潼關之兵,乘機可出,兩軍既合,兵勢自增。
孫權雖切報複之心,但令子龍遊弋巴陵江沔之間,增發駐成都之荊州兵五千人,令劉封率以東下,駐守公安,接應子龍,是荊州方面,可保無虞。
後有堅城,前無勁敵,大仇之複,無待蓍龜,願主公毅力進行,以成大業。
” 玄德喜道:“孝直燭照敵情,可謂明見萬裡,孤意決矣。
便請曉谕将士,整裝待發。
”法正領命出府,玄德自作手書,承制授雲長為骠騎将軍,出兵伐魏,進屯南陽。
令劉琦領荊州牧,馬良監荊州牧府事。
随令劉封赍了書信,領軍東下,出了川境,到了江陵,上得岸來,見過雲長,呈上書信。
雲長拜命已畢,即令劉封進駐公安,差人召回劉琦馬良,将荊州大小事情,盡行咐托。
劉琦馬良,敬謹受命。
雲長再令廖化前去子龍處,聽候調度,下流一帶前敵大小将官,文武水陸官吏,悉歸子龍節制,以一事權,廖化領令去了。
雲長選兵二萬,騎卒八千,同了軍師徐庶,即日起程,前赴襄陽,軍行迅速,五六日間,到了襄陽。
龐士元迎接入城。
雲長坐定,極力慰勞士元,士元遜謝不遑,又引見了向寵。
雲長甚為激賞,同士元元直二人商議,以荊州方面,須得良将,方資鎮撫,且可接應子龍,以固根本,不如令向将軍領本部三千人馬,回紮沔陽,為子龍臂助。
士元元直同聲贊成。
雲長下令向寵回紮沔陽,嚴防江東入寇,向寵領兵自赴防地。
雲長請士元前往南召,将翼德全軍移攻方城。
士元領命,辭别出府。
雲長檄調關索一軍,進屯武關,張苞一軍,移屯南召,從西面會攻方城;關興一軍,從泌陽南面會攻方城,盡聽張飛号令。
雲長分兵八千,調黃叙防守襄陽,自引步卒一萬二千,騎兵八千,進紮南陽,以為張飛聲援。
分撥已定,拔隊起程,浩浩蕩蕩,直向南陽進發。
消息傳入曹兵營中,守方城的乃是曹兵大将曹洪,奉了魏王令旨,領兵三萬,援助曹仁。
曹仁駐紮宛城,兩個相為犄角。
當下曹洪正與副将文聘商議軍事,忽聽細作報稱張飛領兵二萬,前來攻打方城,關雲長自領大軍,進屯南陽,接應張飛,聲勢十分浩大。
文聘主張火速派人至許昌求救。
曹洪道:“聖駕西征,軍情正急,為人臣子,不能分憂,今寇盜初臨,不謀禦敵之方,便爾張皇入奏,徒亂前敵軍心,你我臣僚,應不出此!且張飛之兵,僅有二萬,我兵三萬,足供戰守,但告宛城将軍,相為應援可耳!”文聘唯唯稱是。
到了次日,探馬報稱張飛人馬,離城十裡安營下寨。
曹洪與文聘商議道:“張飛人馬,遠來疲乏,我領兵二萬,出城迎擊,将軍小心保護城池。
”文聘應允。
曹洪提刀上馬,領兵出城,前來迎敵。
張飛令軍士分一半出戰,一半安營,龐士元指揮将士,憑山築壘,襄陽軍士,教練有素,器具齊備,工作敏捷,兩萬大軍的營寨,揮鞭立就。
那張飛自從駐紮襄陽以來,久未出戰,每每聽着馬超黃忠大敗曹兵,紅旗報捷,心中久已躍躍欲試,此番來到方城,迎着曹洪,并不通名道姓,挺起手中丈八蛇矛,飛馬上前,就是一矛。
曹洪久聞張飛大名,不敢怠慢,把刀架住。
兩個在戰場上,一來一往,戰到六十餘合。
城上文聘,惟恐曹洪有失,鳴金收軍。
張飛回到本陣,入營休息,與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