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謁先師上升文華殿 晤顏帝又到文範宮

關燈
位賢士高姓大名,弟子有禮。

    」其一人答道:「不敢,有禮相還。

    我名展雄」,又一人說道:「我名公伯寮。

    」 〈【聖賢心跡,以字表之。

    聖賢道統,以字傳之。

    故敬字、即敬聖賢,惜字、即愛道統。

    新學小子,不加愛惜,天其不降劫運可乎?】〉 精一聞公伯寮在此,深為詫異,因問:「賢士何以在此侍衛?」那人道:「說來慚愧,因我在生一時冒昧,愬子路於季孫,兼有他種過咎,緻遭墮落多年。

    幸蒙先師開恩,將我提拔上升,罰在宮門侍衛,立功贖罪。

    故屏我於門外,尚未得與於弟子之列也。

    辱承下問,不敢隱諱,謹以表明。

    未知善士何方人氏?到此何事?還要請教。

    」精一道:「我乃滇西、洱源縣,紹善大壇弟子,姓趙名精一,蒙柳帝君引我到此,侍來謁見先師,望二位賢士,煩為轉稟是荷。

    」二人未及回答,忽見門內走出一人,二人說道:「好機會了就請這位大賢,引爾師徒進宮可也。

    」 〈【公伯寮愬子路,而見斥於夫子,今日之士,其不為夫子所斥者,幾希。

    】〉 精一連忙上前行禮,請問姓名?那人道:「小弟姓冉名雍。

    」精一悚然道:「原來仲弓夫子,弟子久仰賢名,未瞻雅範,今夕得晤,甚慰平生。

    未識先師可在宮中否?柳帝君領弟子至此,專為拜謁先師。

    煩勞夫子代為轉稟,不勝感激之至。

    」仲弓夫子道:「今夕元陽帝君領善士到此,某早已知之,是以出宮歡迎,但日問先師赴兜率宮道君處議事,此時尚未歸來,且請進內小憩片刻,先師不久回宮也。

    」真君喜笑而前,向仲弓夫子拱揖說道:「有勞大賢了。

    」仲弓夫子道:「還是有勞帝君。

    」當下仲弓夫子上前引導,二人隨後,進了杏壇宮門,不數步又見前面高立一門,上書「櫺星門」三箇大字,相與歷階而上,進了此門,環顧左右,乃是東西兩廡,房舍新潔,淨幾明窗,比櫛相連,如僧家方丈一般,內中之人,俱是峨冠博帶,章甫逢掖,有伏案作字者,有倚檻吟哦者,有彈琴鼓瑟者,絃誦鼓歌之聲,不絕於耳。

    見仲弓夫子領著二人進來,大家不言微微而笑。

    精一叩問:「此兩 廉中人,是何許人?」仲弓夫子道:「此乃漢、唐、宋、元、明、清累朝之名儒也。

    」〈(歷朝儒生,到此者,能幾有人。

    )〉 〈【置身此地,絃誦歌吟。

    不亦樂乎?】〉 言話間,不覺又歷了第二、三、四、五、六幾重,其情形亦大略相似,精一又問:「此數重內,又是何等人?」仲弓夫子道:「此即吾黨三千弟子所居也。

    」少焉,又到了第七、八重,房屋之華美,似覺過之,精一又問。

    仲弓夫子道:「此即吾七十二賢藏修肄業之所也。

    」比到了第九重,乃是正殿九楹,第見大廈高樓,規模壯麗,簷牙藻繪,丹漆輝煌,臺階九級,上圍以白玉欄杆,天井亦極其宏敞,殿之當中,立一直匾,上書:「大成殿」三個大字,下立一橫匾,乃是「萬世師表」四字,篆體描金,光輝燦爛,左右有聯雲: 道統溯淵源,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而傳夫子。

     聖功欽作述,在詩書易象春秋禮樂,以迄群經。

     此外匾額甚多,忙中不及細閱,專注意於題聯,見左楹有聯雲: 三教以儒門為正宗,曲學異端,皆所排斥。

     萬殊之繁賾歸一貫,天人性命,從此研求。

     右楹柱亦有一聯雲: 弟子集三千斯文未墜, 心傳沿十六精一執中。

     精一把對聯讀畢,轉面又看兩宮殿,見左邊有兩宮,上書曰:「復聖宮」、「述聖宮」,右邊亦有兩宮,曰:「宗聖宮」、「亞聖宮」。

    精一問道:「怎麼這四宮中未見有人出入,是何原因?」仲弓夫子道:「因先師赴兜率宮,故四配夫子,亦從駕去也。

    」〈(未得承顏接詞可惜可惜)〉精一問曰:「既先師未回宮,弟子擬欲踅回七十二賢在處,與各大賢會一面,談敘談敘,也不枉弟子來走一遭,未識夫子與仙師允準否?」〈(精一慕賢之心亦頗誠篤)〉真君道:「準爾就是,隻好看個大概,尤恐師弟造次,待吾柳領爾去來。

    」說畢,仍踅轉出外一層內,精一先走向左邊,直抵紗窗之下,隻見鐙光熒熒,榻上的人都睡熟了。

    〈(異哉其皆宰予乎?)〉精一呼喚道:「內中各位大賢,起來。

    弟子待來拜謁。

    」連呼數聲,無人答應,精一詫異道:「今夕不過三更天氣,怎麼這幾位大賢,不用心看經閱史,倘先師歸來知覺,能不見責嗎?」〈(精一此言,亦是揆情度理,體行忠恕,並非癡語。

    )〉 我精一想來,不如率性進了門,將他們推醒,以便認識幾個,與他們接洽談心,說著,將門推開,走進榻前,用手推喚道:「大賢速醒,速醒。

    」誰知左推右搖,他越加鼻息如雷,如如不動。

    又走到別榻,連推數人,無有醒者,精一無可奈何,隻好出門,又到右邊排闥直人,連聲呼喚,又推了十餘人亦是如是,精一不勝詫異,猜想其中理由,不得其解,說道:「真真奇怪了,〈(聖門弟子,箇箇熟睡,我亦著驚。

    )〉怎麼他們箇箇如元神出竅一般,又如魂魄離身一般,莫非是他們有貴恙嗎?抑或是他們日間用心過度,夜裏神倦嗎?」〈(真令人猜摸不著。

    )〉正在揣度問,隻見仲弓夫子,與真君在外邊暗笑。

    〈(這箇笑中有多少天機在內哩。

    )〉 忽聽真君呼喚道:「精一師弟,快快出來,此時各位大賢,是喚不醒的,切莫攪擾他們的華胥清夢。

    〈(這一夢呀要到幾時纔醒哩)〉如將他們驚醒,獲罪不淺。

    」精一聞呼,隻得出來,問真君道:「怎麼這七十二賢,盡皆睡著,弟子實在不解,〈(這個疑團解得開時天下平矣。

    )〉望乞指明。

    」真君道:「此中有天機祕密,師弟焉能得知,吾師亦不便言明不出十年,師弟自然知道了。

    」精一仍是懷著一箇疑團,不敢再問,說道:「弟子還想去各處遊覽一番,未知夫子與仙師允否?」真君道:「遊覽卻可,須要慎重。

    不然先師回宮斥責,便負罪不淺矣。

    」精一道:「弟子知之。

    」仲弓夫子指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