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 子 忽蘭忽失溫之血
關燈
小
中
大
诏在全國捕殺明教教衆,并嚴禁明教在中原發展。
嚴子喬繼任教主時,明教在中原的教會已經是百不存一,而且剩下的許多都已經改換門庭了,在西域也隻剩下光明頂這一小塊落腳之地,明教在中原的地盤,都已被中原武林的各名門大派瓜分殆盡。
胸懷大志的嚴子喬自然不會甘心,開始着手重整旗鼓,以圖恢複失地。
但因為明教已被朝廷明令禁止,雖然經過了艱苦卓絕的努力,教衆也已擴展到數萬,嚴子喬的向中原武林發展的雄心還是在中原武林各大門派及朝廷的雙重打擊下遭到了嚴重的挫折。
也就是在這個時侯,機會從天上掉下來了。
因為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駕崩"之後,繼位的是他的長孫朱允文,稱建文帝。
而建文帝登基不過一年,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燕王朱棣就上書以"清君側"、讨伐齊秦黃子澄為名,起兵靖難。
說是"清君側",其實誰都明白,燕王是想奪位,這真可以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要奪天下,僅靠燕王手裡那些已被削減得差不多了的兵權和兵力當然是不夠的,更何況燕王還必須考慮到自己奪位很有些名不正言不順,有失民心,招兵買馬已是頭等大事,另外,燕王還必須顧及到退進大漠後一直沒有馴服的殘元勢力,怕他們趁中原戰亂而進犯。
所以除了聯絡對建文帝不滿的諸王、招納手握兵權的邊将之外,燕王身邊的第一謀士道衍和尚就想起了一直蟄伏在西域的明教這支強大的力量。
于是,那時侯還沒有以"雲水"為号的雲水和尚奉命北上光明頂,與嚴子喬接上了頭。
燕王開出的條件也正是嚴子喬夢寐以求的──隻要嚴子喬能率領明教的力量助他靖難,聽其調遣,則靖難成功之後,明教在中原的發展将不再被禁止,隻不過不能再稱"明教"。
一拍即合。
燕王朱棣經過四年苦戰,奪取皇位之後,果然信守了當年許下的諾言,各地官府果然對改稱"聖火教"的明教在本地開香堂收教徒采取了不聞不問的态度,至于聖火教與中原武林發生的沖突,隻要沒有人來告狀,官府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數年之後,聖火教在中原已經站穩了腳跟,就在嚴子喬躊躇滿志、準備在中原武林大幹一場的時侯,楊溥楊大人也不知是怎麼了,偏偏想起了成立"健兒營"這麼個主意,皇帝當即想起了在他的"率土之濱"的千千萬萬的臣民中,還有嚴子喬這麼一個人。
于是嚴子喬隻好放下教中的一切事務,率領他教中的精銳,随軍北征。
一年之中,至少有八個月,他都被皇帝留在身邊,而聖火教在中原武林的發展計劃,也就因他無法分身而遲遲不能實現。
嚴子喬現在就在歎氣:"真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啊。
"皇帝會在衆将不知道的時侯派出自己的偵騎,嚴子喬也自有自己的一套與中原聯絡的方式,剛才就從中原傳來了不好的消息,繼洛陽分會、濟南分會失守之後,江南分會也在武林中另外的一個"魔教"白蓮教的圍攻下陷入了困境。
站在他面前的兩個年輕人,是他最得力也最信賴、同時也是教中職位最高的兩個人,臉上總是帶着迷人的微笑、輕袍緩帶、英俊潇灑那位是光明左使金不換,身材魁梧、氣宇軒昂的那位是光明右使慕容沖天。
金不換道:"教主倒也不必太在意,事在人為。
江南分會此時雖然很吃力,想必也還能堅持,隻要咱們能騰出手來,何愁沒有反攻倒算的日子。
"嚴子喬苦笑:"江南分會頂不住白蓮教的進攻的,這一點我自己心裡有數。
反攻倒算?你看咱們現在騰得出手嗎?" 金不換道:"教主何不跟皇帝請辭?" 嚴子喬歎道:"就算要走,也得打完了這一仗再說,前前後後至少也要幾個月的時間,那時侯,就算我們要回去,隻怕也隻能回光明頂老家了。
"慕容沖天沉聲道:"教主,屬下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嚴子喬苦笑道:"慕容,有話就說,咱們之間親似兄弟,何必如此。
"慕容沖天道:"屬下近來一直在想,皇帝什麼時侯才肯真正讓我聖火教自由發展,皇帝是否真的願意讓教主重新回到江湖上去。
教主率教中精銳為皇帝效命已經有好幾年了,可皇帝北征的行動一直就沒有停止過。
依屬下看,中原的局勢現在這麼亂,主要原因在于各分會缺乏能主事的人,教主和屬下等都在軍中,他們遇事無從請示,隻能倉皇應對,難免手足失措。
依屬下看,至少在最近幾十年内,朝廷對殘元勢力還無法完全放心,北征隻怕是斷不了的,而皇帝隻怕也很難就放教主走吧?教主何不派遣金左使和屬下等數人分赴各地分會主持一般事務,穩定局面,至于教中大事,自然要待教主回去時,再行定奪。
"嚴子喬不住颔首,沉吟道:"慕容此言甚是,我也早有此打算。
"帳外忽然人歡馬炸,亂了起來,号令之聲四起,好象遇到了什麼敵情,嚴子喬三人剛準備出帳看個究竟,雲水和尚就在這時侯鑽進帳内,長歎一聲道:"要壞事了。
" 金不換和慕容沖天都朝雲水和尚施禮,齊聲道:"大師好。
"雲水和尚又歎了口氣,道:"好什麼,大師一點都不好。
要壞事了。
"看見雲水和尚居然還有心思跑到這裡來,那就說明沒有敵情,嚴子喬就放心了,道:"你不是商議作戰方略去了嗎?什麼事情要壞了?"雲水和尚苦笑道:"要是不商議,事情可能就沒有這麼壞了。
聽見了沒有,聽見了沒有,聽聽這個亂乎勁兒,就是商議的結果。
你知不知道傍晚的時侯偵騎送來的是什麼消息?" 嚴子喬道:"我怎麼會知道?" 雲水和尚道:"據報,瓦剌王瑪哈木和各部族首領,象答裡巴啊,把秃勃羅啊,各率所部現在已經在忽蘭忽失溫集結起來了,總兵力果然在十萬左右,看樣子他們還不知道我們的大軍已經這麼快就到了三峽口。
"嚴子喬失笑道:"皇帝一直擔心師老無功,時間一長,糧草方面接濟不上,而且士氣必然低落,總希望能和瑪哈木的主力決戰,這明明是好消息,你怎麼說要壞事呢?" 雲水和尚頓足道:"嗨,你是不知道啊,皇帝決定丢下步兵和辎重糧草,還有神機營的火炮,明晨寅末起兵,輕騎出發,直撲忽蘭忽失溫。
"嚴子喬臉色頓時凝重起來:"此言當真?輕騎突進,雖說是不願失去戰機、攻敵不備的好辦法,可我們兵力畢竟不足啊!" 這是實情,明軍此次北征,雖說總兵力已達五十萬,但騎兵也不過十萬,這十萬騎兵中還包括劉江今天下午帶走的那兩萬人。
雲水和尚道:"我也是這麼說的,楊溥也這麼說,可其他将領求戰心切,都認為不可遺誤戰機,皇帝原先還想穩穩推進,後來也被鼓動起來了,說是如果不輕騎疾進,瑪哈木等人一定又會四散遁走,我軍就再也很難找到與他們決戰的機會了。
" 嚴子喬道:"如果瑪哈木集結大軍的目的,正是要與我軍決戰呢?瑪哈木為什麼将兵力完全集中在忽蘭忽失溫?忽蘭忽失溫是阿魯渾河、斡難河、圖拉河三水交彙之地,三面環水,最最險惡,瑪哈木是久經征戰之人,很會用兵,他将主力放置在此處,用意應該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背水一戰啊!"雲水和尚道:"我也是這麼說的呀!我說,如果瑪哈木也有決戰之心,我軍還是應該徐徐推進,以絕對優勢兵力,對其形成合圍之勢。
瓦剌人自幼馬背上長大,騎射之術之精湛,非我軍騎兵可比,再說,我軍長途奔襲至忽蘭忽失溫,體力上也不利于激戰。
可皇帝根本聽不進去,反而笑我不懂在沙漠作戰的戰術,他已經下令将神機營拉紅衣大将軍火炮的馬匹、辎重營的馬匹等等全都調集起來,以補戰馬之不足,将一部步兵改為騎兵。
你說這是什麼事情嘛!"很顯然,皇帝是被下午劉江的勝利以及生怕丢失戰機的心理左右了,才作出了如此輕率的決定,他實在是高估了明軍的戰鬥力。
即使将所有的馬匹全都調集起來,明軍騎兵的總數也不會超過十五萬,而十五萬明軍騎兵,是絕對無法與十萬瓦剌騎兵相抗衡的。
雲水和尚長歎道:"就怕輕騎突襲不成,留在這裡的步兵反倒會被瓦剌人截下來,那時侯可就首尾難顧,相救不及,難以兩全了。
想不倒,随軍征戰多年,我們也要死在軍中,死在這大沙漠上了。
" 嚴子喬本來在思索着什麼,聽雲水這麼一說,不禁失笑:"大師是出家之人,而且還是天下名僧,怎麼還看不開生死呢?" 雲水和尚愁眉苦臉地道:"我不是看不開生死,實實在在是現在死不得啊,我還有許多事情沒有辦呢!" 金不換道:"教主,大師,現在形勢未必不可挽回。
大師何不再去見皇帝,建議在輕騎突進的同時,大軍随後,那麼雖然可能晚幾個時辰到達忽蘭忽失溫,卻也能起到一舉扭轉戰局的作用。
" 雲水和尚苦笑道:"這個想法我們也商議過了,可此去忽蘭忽失溫,足有百裡之遙,若步兵拔寨而行,則必遭沿途瓦剌騎兵隊的襲擊,沒有騎兵保護的大隊步兵是很容易潰散的。
所以這一建議被否決了,皇帝留下楊溥楊大人監軍,自己親領騎兵臨敵。
" 慕容沖天道:"紅衣大将軍火炮是對付瓦剌大軍的最有利的武器,臨敵之際,若不能用上,實在是一大失策,應該想辦法将大炮送上去才是。
"嚴子喬點頭道:"不錯,可馬匹都已經,我看這樣,咱們可以留下健兒營的六百人馬,負責運送大炮和彈藥,還有炮手。
少了這六百人馬,皇帝一時是看不出來的。
神機營總共有二十四門大炮,四匹馬拉一門炮,速度應該還可以,雖跟不上大隊騎兵,卻也不至于被拉下太多,在大隊騎兵到達忽蘭忽失溫的一個時辰之後,炮隊應該能趕到。
" 雲水和尚大喜道:"此計大妙,妙啊!你想啊,咱們的騎兵有十五萬左右,瓦剌的騎兵戰鬥力再強,也畢竟隻有十萬不到,這十萬裡,還包括了撒木帖兒的萬人隊,如果撒木帖兒不能及時趕到忽蘭忽失溫,他們也就隻有九萬人馬,咱們怎麼着也該能支撐得住一兩個時辰吧。
" 可要完成這個計策,關鍵在于不能讓皇帝發現嚴子喬留下了健兒營的六百聖火教人馬,這就需要皇帝身邊最重要的将領、統領禦營兵馬和神機營的安遠侯柳升的幫助。
當然了,也必須征得楊溥的同意。
"不換,你去找柳升柳侯爺,把咱們的計劃告訴他,一定要說服他,然後去找楊溥楊大人。
慕容,你去營裡按排一下,挑出六百人馬留下,留下的馬匹,一定要挑最好的。
你們兩個人都要小心些,動作要快,要趁着現在正亂的機會把事情辦完,一旦大軍安靜下來之後,就不要再動了,以免驚動了其他人。
"金不換和慕容沖天齊聲答應,朝嚴子喬和雲水和尚行禮之後,一轉身就從帳中消失了,雲水和尚苦笑道:"你派金不換去說服柳升,隻怕未必能成功吧?要不,還是我親自跑一趟?你也知道,柳升此人一向固執,是個認死理的人,沒什麼頭腦。
我記得有一次皇帝和我閑聊,說起柳升時,用了'有勇無謀'四個字。
金不換勸得動他?" 嚴子喬微笑不語,似乎已吃定了柳升會被金不換說服。
果然,不大工夫,金不換就回來了: "教主,大師,柳将軍和楊大人都已經同意了。
""慕容那邊呢?" "該留下的兄弟都已經挑選出來,等柳将軍令牌送到,就可以行動了。
"夜已深,除了間或響起的一兩聲刁鬥之外,整個明軍大營都已沉浸在濃濃的夜色之中。
嚴子喬和雲水和尚都沒有睡,他們根本就睡不着。
睡不着,當然要聊天,兩個老朋友之間,可聊的事情就很多了,雖說是一老一少,一僧一俗,可他們聊天的話題卻是百無禁忌。
不知怎麼的,話頭轉到了金不換和慕容沖天身上。
雲水和尚道:'我就想不通,柳升這個人,向來是生怕走錯一步路的人,金不換怎麼能說服他呢?"嚴子喬道:"這就是他的本事。
依你之見,他們兩個人,誰來接替我這個教主之
嚴子喬繼任教主時,明教在中原的教會已經是百不存一,而且剩下的許多都已經改換門庭了,在西域也隻剩下光明頂這一小塊落腳之地,明教在中原的地盤,都已被中原武林的各名門大派瓜分殆盡。
胸懷大志的嚴子喬自然不會甘心,開始着手重整旗鼓,以圖恢複失地。
但因為明教已被朝廷明令禁止,雖然經過了艱苦卓絕的努力,教衆也已擴展到數萬,嚴子喬的向中原武林發展的雄心還是在中原武林各大門派及朝廷的雙重打擊下遭到了嚴重的挫折。
也就是在這個時侯,機會從天上掉下來了。
因為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駕崩"之後,繼位的是他的長孫朱允文,稱建文帝。
而建文帝登基不過一年,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燕王朱棣就上書以"清君側"、讨伐齊秦黃子澄為名,起兵靖難。
說是"清君側",其實誰都明白,燕王是想奪位,這真可以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要奪天下,僅靠燕王手裡那些已被削減得差不多了的兵權和兵力當然是不夠的,更何況燕王還必須考慮到自己奪位很有些名不正言不順,有失民心,招兵買馬已是頭等大事,另外,燕王還必須顧及到退進大漠後一直沒有馴服的殘元勢力,怕他們趁中原戰亂而進犯。
所以除了聯絡對建文帝不滿的諸王、招納手握兵權的邊将之外,燕王身邊的第一謀士道衍和尚就想起了一直蟄伏在西域的明教這支強大的力量。
于是,那時侯還沒有以"雲水"為号的雲水和尚奉命北上光明頂,與嚴子喬接上了頭。
燕王開出的條件也正是嚴子喬夢寐以求的──隻要嚴子喬能率領明教的力量助他靖難,聽其調遣,則靖難成功之後,明教在中原的發展将不再被禁止,隻不過不能再稱"明教"。
一拍即合。
燕王朱棣經過四年苦戰,奪取皇位之後,果然信守了當年許下的諾言,各地官府果然對改稱"聖火教"的明教在本地開香堂收教徒采取了不聞不問的态度,至于聖火教與中原武林發生的沖突,隻要沒有人來告狀,官府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數年之後,聖火教在中原已經站穩了腳跟,就在嚴子喬躊躇滿志、準備在中原武林大幹一場的時侯,楊溥楊大人也不知是怎麼了,偏偏想起了成立"健兒營"這麼個主意,皇帝當即想起了在他的"率土之濱"的千千萬萬的臣民中,還有嚴子喬這麼一個人。
于是嚴子喬隻好放下教中的一切事務,率領他教中的精銳,随軍北征。
一年之中,至少有八個月,他都被皇帝留在身邊,而聖火教在中原武林的發展計劃,也就因他無法分身而遲遲不能實現。
嚴子喬現在就在歎氣:"真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啊。
"皇帝會在衆将不知道的時侯派出自己的偵騎,嚴子喬也自有自己的一套與中原聯絡的方式,剛才就從中原傳來了不好的消息,繼洛陽分會、濟南分會失守之後,江南分會也在武林中另外的一個"魔教"白蓮教的圍攻下陷入了困境。
站在他面前的兩個年輕人,是他最得力也最信賴、同時也是教中職位最高的兩個人,臉上總是帶着迷人的微笑、輕袍緩帶、英俊潇灑那位是光明左使金不換,身材魁梧、氣宇軒昂的那位是光明右使慕容沖天。
金不換道:"教主倒也不必太在意,事在人為。
江南分會此時雖然很吃力,想必也還能堅持,隻要咱們能騰出手來,何愁沒有反攻倒算的日子。
"嚴子喬苦笑:"江南分會頂不住白蓮教的進攻的,這一點我自己心裡有數。
反攻倒算?你看咱們現在騰得出手嗎?" 金不換道:"教主何不跟皇帝請辭?" 嚴子喬歎道:"就算要走,也得打完了這一仗再說,前前後後至少也要幾個月的時間,那時侯,就算我們要回去,隻怕也隻能回光明頂老家了。
"慕容沖天沉聲道:"教主,屬下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嚴子喬苦笑道:"慕容,有話就說,咱們之間親似兄弟,何必如此。
"慕容沖天道:"屬下近來一直在想,皇帝什麼時侯才肯真正讓我聖火教自由發展,皇帝是否真的願意讓教主重新回到江湖上去。
教主率教中精銳為皇帝效命已經有好幾年了,可皇帝北征的行動一直就沒有停止過。
依屬下看,中原的局勢現在這麼亂,主要原因在于各分會缺乏能主事的人,教主和屬下等都在軍中,他們遇事無從請示,隻能倉皇應對,難免手足失措。
依屬下看,至少在最近幾十年内,朝廷對殘元勢力還無法完全放心,北征隻怕是斷不了的,而皇帝隻怕也很難就放教主走吧?教主何不派遣金左使和屬下等數人分赴各地分會主持一般事務,穩定局面,至于教中大事,自然要待教主回去時,再行定奪。
"嚴子喬不住颔首,沉吟道:"慕容此言甚是,我也早有此打算。
"帳外忽然人歡馬炸,亂了起來,号令之聲四起,好象遇到了什麼敵情,嚴子喬三人剛準備出帳看個究竟,雲水和尚就在這時侯鑽進帳内,長歎一聲道:"要壞事了。
" 金不換和慕容沖天都朝雲水和尚施禮,齊聲道:"大師好。
"雲水和尚又歎了口氣,道:"好什麼,大師一點都不好。
要壞事了。
"看見雲水和尚居然還有心思跑到這裡來,那就說明沒有敵情,嚴子喬就放心了,道:"你不是商議作戰方略去了嗎?什麼事情要壞了?"雲水和尚苦笑道:"要是不商議,事情可能就沒有這麼壞了。
聽見了沒有,聽見了沒有,聽聽這個亂乎勁兒,就是商議的結果。
你知不知道傍晚的時侯偵騎送來的是什麼消息?" 嚴子喬道:"我怎麼會知道?" 雲水和尚道:"據報,瓦剌王瑪哈木和各部族首領,象答裡巴啊,把秃勃羅啊,各率所部現在已經在忽蘭忽失溫集結起來了,總兵力果然在十萬左右,看樣子他們還不知道我們的大軍已經這麼快就到了三峽口。
"嚴子喬失笑道:"皇帝一直擔心師老無功,時間一長,糧草方面接濟不上,而且士氣必然低落,總希望能和瑪哈木的主力決戰,這明明是好消息,你怎麼說要壞事呢?" 雲水和尚頓足道:"嗨,你是不知道啊,皇帝決定丢下步兵和辎重糧草,還有神機營的火炮,明晨寅末起兵,輕騎出發,直撲忽蘭忽失溫。
"嚴子喬臉色頓時凝重起來:"此言當真?輕騎突進,雖說是不願失去戰機、攻敵不備的好辦法,可我們兵力畢竟不足啊!" 這是實情,明軍此次北征,雖說總兵力已達五十萬,但騎兵也不過十萬,這十萬騎兵中還包括劉江今天下午帶走的那兩萬人。
雲水和尚道:"我也是這麼說的,楊溥也這麼說,可其他将領求戰心切,都認為不可遺誤戰機,皇帝原先還想穩穩推進,後來也被鼓動起來了,說是如果不輕騎疾進,瑪哈木等人一定又會四散遁走,我軍就再也很難找到與他們決戰的機會了。
" 嚴子喬道:"如果瑪哈木集結大軍的目的,正是要與我軍決戰呢?瑪哈木為什麼将兵力完全集中在忽蘭忽失溫?忽蘭忽失溫是阿魯渾河、斡難河、圖拉河三水交彙之地,三面環水,最最險惡,瑪哈木是久經征戰之人,很會用兵,他将主力放置在此處,用意應該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背水一戰啊!"雲水和尚道:"我也是這麼說的呀!我說,如果瑪哈木也有決戰之心,我軍還是應該徐徐推進,以絕對優勢兵力,對其形成合圍之勢。
瓦剌人自幼馬背上長大,騎射之術之精湛,非我軍騎兵可比,再說,我軍長途奔襲至忽蘭忽失溫,體力上也不利于激戰。
可皇帝根本聽不進去,反而笑我不懂在沙漠作戰的戰術,他已經下令将神機營拉紅衣大将軍火炮的馬匹、辎重營的馬匹等等全都調集起來,以補戰馬之不足,将一部步兵改為騎兵。
你說這是什麼事情嘛!"很顯然,皇帝是被下午劉江的勝利以及生怕丢失戰機的心理左右了,才作出了如此輕率的決定,他實在是高估了明軍的戰鬥力。
即使将所有的馬匹全都調集起來,明軍騎兵的總數也不會超過十五萬,而十五萬明軍騎兵,是絕對無法與十萬瓦剌騎兵相抗衡的。
雲水和尚長歎道:"就怕輕騎突襲不成,留在這裡的步兵反倒會被瓦剌人截下來,那時侯可就首尾難顧,相救不及,難以兩全了。
想不倒,随軍征戰多年,我們也要死在軍中,死在這大沙漠上了。
" 嚴子喬本來在思索着什麼,聽雲水這麼一說,不禁失笑:"大師是出家之人,而且還是天下名僧,怎麼還看不開生死呢?" 雲水和尚愁眉苦臉地道:"我不是看不開生死,實實在在是現在死不得啊,我還有許多事情沒有辦呢!" 金不換道:"教主,大師,現在形勢未必不可挽回。
大師何不再去見皇帝,建議在輕騎突進的同時,大軍随後,那麼雖然可能晚幾個時辰到達忽蘭忽失溫,卻也能起到一舉扭轉戰局的作用。
" 雲水和尚苦笑道:"這個想法我們也商議過了,可此去忽蘭忽失溫,足有百裡之遙,若步兵拔寨而行,則必遭沿途瓦剌騎兵隊的襲擊,沒有騎兵保護的大隊步兵是很容易潰散的。
所以這一建議被否決了,皇帝留下楊溥楊大人監軍,自己親領騎兵臨敵。
" 慕容沖天道:"紅衣大将軍火炮是對付瓦剌大軍的最有利的武器,臨敵之際,若不能用上,實在是一大失策,應該想辦法将大炮送上去才是。
"嚴子喬點頭道:"不錯,可馬匹都已經,我看這樣,咱們可以留下健兒營的六百人馬,負責運送大炮和彈藥,還有炮手。
少了這六百人馬,皇帝一時是看不出來的。
神機營總共有二十四門大炮,四匹馬拉一門炮,速度應該還可以,雖跟不上大隊騎兵,卻也不至于被拉下太多,在大隊騎兵到達忽蘭忽失溫的一個時辰之後,炮隊應該能趕到。
" 雲水和尚大喜道:"此計大妙,妙啊!你想啊,咱們的騎兵有十五萬左右,瓦剌的騎兵戰鬥力再強,也畢竟隻有十萬不到,這十萬裡,還包括了撒木帖兒的萬人隊,如果撒木帖兒不能及時趕到忽蘭忽失溫,他們也就隻有九萬人馬,咱們怎麼着也該能支撐得住一兩個時辰吧。
" 可要完成這個計策,關鍵在于不能讓皇帝發現嚴子喬留下了健兒營的六百聖火教人馬,這就需要皇帝身邊最重要的将領、統領禦營兵馬和神機營的安遠侯柳升的幫助。
當然了,也必須征得楊溥的同意。
"不換,你去找柳升柳侯爺,把咱們的計劃告訴他,一定要說服他,然後去找楊溥楊大人。
慕容,你去營裡按排一下,挑出六百人馬留下,留下的馬匹,一定要挑最好的。
你們兩個人都要小心些,動作要快,要趁着現在正亂的機會把事情辦完,一旦大軍安靜下來之後,就不要再動了,以免驚動了其他人。
"金不換和慕容沖天齊聲答應,朝嚴子喬和雲水和尚行禮之後,一轉身就從帳中消失了,雲水和尚苦笑道:"你派金不換去說服柳升,隻怕未必能成功吧?要不,還是我親自跑一趟?你也知道,柳升此人一向固執,是個認死理的人,沒什麼頭腦。
我記得有一次皇帝和我閑聊,說起柳升時,用了'有勇無謀'四個字。
金不換勸得動他?" 嚴子喬微笑不語,似乎已吃定了柳升會被金不換說服。
果然,不大工夫,金不換就回來了: "教主,大師,柳将軍和楊大人都已經同意了。
""慕容那邊呢?" "該留下的兄弟都已經挑選出來,等柳将軍令牌送到,就可以行動了。
"夜已深,除了間或響起的一兩聲刁鬥之外,整個明軍大營都已沉浸在濃濃的夜色之中。
嚴子喬和雲水和尚都沒有睡,他們根本就睡不着。
睡不着,當然要聊天,兩個老朋友之間,可聊的事情就很多了,雖說是一老一少,一僧一俗,可他們聊天的話題卻是百無禁忌。
不知怎麼的,話頭轉到了金不換和慕容沖天身上。
雲水和尚道:'我就想不通,柳升這個人,向來是生怕走錯一步路的人,金不換怎麼能說服他呢?"嚴子喬道:"這就是他的本事。
依你之見,他們兩個人,誰來接替我這個教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