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 同盟會
關燈
小
中
大
即陽曆8月20日)或其以前的日子加盟的,列表如左:
以上一共是一百九十九人,分屬于十五省,雲南、貴州兩省沒有一個人是在乙巳年陰曆七月二十日亦即陽曆8月20日以前加盟的,但是卻有人出席了成立大會。
雲南人加盟最早的,是九月九日的呂志伊,九月十九日的殷飛雲與張開儒,九月二十二日的張朝甲與楊振鴻,九月二十五日的張儒蘭,十月初一日的庾荷生。
貴州人加盟最早的,是八月二十一日的于德坤與平剛,顯然是在成立大會的次一天,便宣了誓,把宣誓書繳進“庶務部”。
由此例推,其他各省的留日學生,雖加盟在成立大會以後而出席了成立大會的,一定也不少。
有幾位很重要的會員,他們加盟也在成立大會之後,胡衍鴻(字展堂,其後改名漢民),和廖仲恺均在“九月一日”加盟。
這9月1日,是指的陽曆。
馮自由說,他們兩人是在成立大會以後的十天左右,才從廣州回到日本東京來,補填了宣誓書。
居正在名冊上寫作“居毓崧”,于乙巳年(1905年)十一月十八日加盟。
蔡元培是在乙巳年九月二十九日加盟,這日期是陽曆,還是陰曆,頗難查考。
章炳麟是在丙午年(1906年)五月十六日加盟。
所謂五月大概是陰曆五月。
于右任之加入中國同盟會,是在丙午年九月二十七日。
蔣中正之加入中國同盟會,是在戊申年(1908年)春天,當他在日本肄業于振武學校之時。
成立大會通過了會章,公舉了孫中山為總理,請總理指派執行部的各部幹事,也票選了司法與評議二部的職員。
執行部&mdash&mdash庶務部:黃興。
書記部:馬君武、陳天華。
内務部:朱炳麟。
外務部:程家柽、廖仲恺。
會計部:劉維焘。
經理部:谷思慎。
司法部&mdash&mdash判事長:鄧家彥。
判事:張繼、何天翰。
檢事:宋教仁。
評議部&mdash&mdash評議長:汪兆銘。
評議員:田桐、曹亞伯、馮自由、梁慕光、胡衍鴻、董修武、範樹煥、張樹枬、熊克武、周來蘇、但懋辛、朱大符、吳崑、胡瑛、康寶忠、吳鼎昌、于德坤、王琦。
這是馮自由所記下的名單。
宋教仁在《我之曆史》中說,司法部的職員有八個人,評議部的職員有二十人。
所缺的五個名字,現今我們已經無法查考。
鄒魯在《中國國民黨史稿》裡,說馬君武因為在京都(西京)工科大學讀書,不能常來東京,向孫中山表示不能就書記部幹事之職,孫就改派了田桐擔任,也加派了胡衍鴻、但焘、李肇甫。
因此之故,書記部的職員共有四人。
會計部的劉維焘,也因事未能就職,孫中山改派謝延譽。
其後謝延譽離開東京,他的職務便由何天炯繼任。
在鄒魯所列的評議員名單表,另有陳劍虹、吳永珊(玉章)、陳家鼎、秋瑾、孫毓筠、覃振(字理鳴)、王喜德、程克、黃複生(樹中)。
這幾位,可能是後來添上的。
庶務的地位很重要,是總理外出之時的代理人。
黃興後來回國,他的職務由朱炳麟、張繼、孫毓筠、劉揆一先後繼任。
在成立大會所産生的職員名單之中,頗有幾位在當時尚未宣誓加盟。
可見當時的革命同志,并未拘拘于此。
當然,這幾位不久也都補行了手續。
(在名冊之上,卻有不少被漏載了。
) 每一省的同志,于成立大會以後,分别集會推定了本省的“主盟人”。
例如,張繼被推為直隸省的主盟人,秋瑾被推為浙江省的主盟人。
秋瑾在名冊上的姓名,是“秋競雄”。
雲南人加盟最早的,是九月九日的呂志伊,九月十九日的殷飛雲與張開儒,九月二十二日的張朝甲與楊振鴻,九月二十五日的張儒蘭,十月初一日的庾荷生。
貴州人加盟最早的,是八月二十一日的于德坤與平剛,顯然是在成立大會的次一天,便宣了誓,把宣誓書繳進“庶務部”。
由此例推,其他各省的留日學生,雖加盟在成立大會以後而出席了成立大會的,一定也不少。
有幾位很重要的會員,他們加盟也在成立大會之後,胡衍鴻(字展堂,其後改名漢民),和廖仲恺均在“九月一日”加盟。
這9月1日,是指的陽曆。
馮自由說,他們兩人是在成立大會以後的十天左右,才從廣州回到日本東京來,補填了宣誓書。
居正在名冊上寫作“居毓崧”,于乙巳年(1905年)十一月十八日加盟。
蔡元培是在乙巳年九月二十九日加盟,這日期是陽曆,還是陰曆,頗難查考。
章炳麟是在丙午年(1906年)五月十六日加盟。
所謂五月大概是陰曆五月。
于右任之加入中國同盟會,是在丙午年九月二十七日。
蔣中正之加入中國同盟會,是在戊申年(1908年)春天,當他在日本肄業于振武學校之時。
成立大會通過了會章,公舉了孫中山為總理,請總理指派執行部的各部幹事,也票選了司法與評議二部的職員。
執行部&mdash&mdash庶務部:黃興。
書記部:馬君武、陳天華。
内務部:朱炳麟。
外務部:程家柽、廖仲恺。
會計部:劉維焘。
經理部:谷思慎。
司法部&mdash&mdash判事長:鄧家彥。
判事:張繼、何天翰。
檢事:宋教仁。
評議部&mdash&mdash評議長:汪兆銘。
評議員:田桐、曹亞伯、馮自由、梁慕光、胡衍鴻、董修武、範樹煥、張樹枬、熊克武、周來蘇、但懋辛、朱大符、吳崑、胡瑛、康寶忠、吳鼎昌、于德坤、王琦。
這是馮自由所記下的名單。
宋教仁在《我之曆史》中說,司法部的職員有八個人,評議部的職員有二十人。
所缺的五個名字,現今我們已經無法查考。
鄒魯在《中國國民黨史稿》裡,說馬君武因為在京都(西京)工科大學讀書,不能常來東京,向孫中山表示不能就書記部幹事之職,孫就改派了田桐擔任,也加派了胡衍鴻、但焘、李肇甫。
因此之故,書記部的職員共有四人。
會計部的劉維焘,也因事未能就職,孫中山改派謝延譽。
其後謝延譽離開東京,他的職務便由何天炯繼任。
在鄒魯所列的評議員名單表,另有陳劍虹、吳永珊(玉章)、陳家鼎、秋瑾、孫毓筠、覃振(字理鳴)、王喜德、程克、黃複生(樹中)。
這幾位,可能是後來添上的。
庶務的地位很重要,是總理外出之時的代理人。
黃興後來回國,他的職務由朱炳麟、張繼、孫毓筠、劉揆一先後繼任。
在成立大會所産生的職員名單之中,頗有幾位在當時尚未宣誓加盟。
可見當時的革命同志,并未拘拘于此。
當然,這幾位不久也都補行了手續。
(在名冊之上,卻有不少被漏載了。
) 每一省的同志,于成立大會以後,分别集會推定了本省的“主盟人”。
例如,張繼被推為直隸省的主盟人,秋瑾被推為浙江省的主盟人。
秋瑾在名冊上的姓名,是“秋競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