矜嫚部第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以示人,曰:&ldquo予決非久于世者。
&rdquo人問其故。
祥正曰:&ldquo予近詩有&lsquo欲尋鐵索排橋處,隻有楊花慘客愁&rsquo之句,非予平日所能到,忽得之,不祥。
&rdquo不逾月,果死。
李端叔聞而笑曰:&ldquo不知杜少陵如何活得許久?&rdquo 《六合賦》 劉孔昭晝緝綴一賦,以《六合》為名,自謂絕倫。
曾以呈魏收而不拜,收忿謂曰:&ldquo賦名《六合》,已是大愚;文又愚于《六合》;君四體又愚于文。
&rdquo劉不勝忿,以示邢子才。
子才曰:&ldquo君此賦,正似疥駱駝,伏而無妩媚。
&rdquo 文胖 茂苑文氏皆聰穎,尤工書,獨一人号文胖者,亦諸生,文與書并拙。
遇歲試,俞華麓力勸勿往。
驚問何故。
乃曰:&ldquo如子之文,雖有衡山之書亦無用;即王守溪文,而子書之,人亦懶看矣!恐黜不盡辜,是以憂之。
&rdquo 賈島 賈島為僧時,居法乾寺。
一日宣宗微行至寺,聞鐘樓上有吟聲,遂登樓,于島案上取詩覽之。
島攘臂睨之,曰:&ldquo郎君何會此?&rdquo遂奪取詩卷。
帝慚,下樓去。
既而島知之,亟謝罪。
乃賜禦劄,除長江簿。
柳三變 柳耆卿為屯田員外郎,初名三變。
自作詞雲:&ldquo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rdquo後有薦于朝者,仁宗曰:&ldquo此人風前月下且去填詞!&rdquo由是不得志,無複檢率,自稱&ldquo奉聖旨填詞柳三變&rdquo。
按柳永死日,家無餘财,群妓合金葬之郊外,每春月上冢,謂之&ldquo吊柳七&rdquo。
子猶曰:&ldquo生雖白衣賤,死得紅裙憐。
北邙冢累累,白楊風滿天。
卿相代有作,誰複追黃泉。
嗚乎柳三變,風流至今傳。
&rdquo 羅隐 羅隐曾與韋贻範同舟。
舟人告隐雲:&ldquo此有朝官。
&rdquo羅曰:&ldquo是何朝官?我腳夾筆,可以敵得數輩。
&rdquo韋宣之朝,由是不複召用。
杜審言 杜審言将死,語宋之問、武平一曰:&ldquo吾在,久壓公等。
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見替人。
&rdquo登封中,蘇味道為天官侍郎,審言預選試。
判訖,謂人曰:&ldquo味道必死矣!&rdquo人問其故,曰:&ldquo見吾判自當羞死!&rdquo 王稚欽 黃岡(舊版做崗)王廷陳,字稚欽,少負奇才,然好逐街市童兒之戲。
父母挾撲之,辄呼曰:&ldquo大人奈何虐海内名士!&rdquo 王稚欽為翰林庶吉士。
故事:學士二人教習,體甚嚴重。
稚欽獨心易之,時登院署中樹上,窺學士過,故作聲驚之。
學士大恚。
後出為給事中,以建言補裕州守,益驕甚。
台省監司過州,不出迎,亦無所托疾。
人或勸之,怒曰:&ldquo龌龊諸盲官,受廷陳迎,當不愧死耶?&rdquo 桑悅 海虞桑悅,字民怿,十九舉鄉試。
春闱策有&ldquo胸中有長劍,一日幾回磨&rdquo等語,為吳學士汝賢所黜。
又《學以至聖人之道論》雲:&ldquo堯以是傳之舜&rdquo,雲雲&ldquo夫子傳之孟柯,孟柯傳之我&rdquo,為丘學士仲深所黜。
得乞榜,年才二十三,籍誤以&ldquo二&rdquo為&ldquo六&rdquo,用新例不許辭,遂有泰和訓導之命。
按察視學者行部抵邑,不見悅,乃使吏往召之。
悅曰:&ldquo連宵旦雨氵?,傳舍圮,守妻子無暇,何暇候若!&rdquo按察久不能待,更兩吏促之。
悅益怒,曰:&ldquo若真無耳者!即按察力能屈博士,安能屈桑先生!為若期三日,先生來,不然,不來矣。
&rdquo按察先受丘濬之囑,竟不之罪。
丘學士慕桑悅名,令觀所為文,绐以他人所撰。
悅心知之,曰:&ldquo明公謂悅不怯穢乎?奈何令悅觀此?&rdquo丘不之憾而反為先容,殆今人所難矣。
故事:禦史出按郡邑,博士侍左右立竟日。
桑悅請曰:&ldquo有犬馬疾,願假借之,使得坐談。
&rdquo禦史素聞悅名,令坐,說詩。
少休,悅除襪,跣而爬足垢。
禦史不能堪,令出。
尋複薦之,遷長沙倅,再調柳州。
悅意不樂往。
人問之,辄曰:&ldquo宗元小生擅此州名久,吾一旦往,掩奪其上,不安耳。
&rdquo, 袁嘏 齊諸暨令袁嘏,詩平平耳。
嘗自雲:&ldquo我詩有生氣,須人捉着,不爾,便飛去。
&rdquo《詩品》 殷、婁狂語 殷安嘗謂人曰:&ldquo自古聖賢不數出。
伏羲以八卦窮天地之旨,一也。
&rdquo乃屈一指。
&ldquo神農植百谷、濟萬民,二也。
&rdquo乃屈二指。
&ldquo周公制禮作樂,百代常行,三也。
&rdquo乃屈三指。
&ldquo孔子出類拔萃,四也。
&rdquo乃屈四指。
&ldquo自是之後,無複屈得吾指者。
&rdquo良久,曰:&ldquo并安才五耳!&rdquo 黃帝、堯、舜諸公,還求發一續案。
上饒婁諒過姑蘇,泊舟楓橋,因和唐人詩,有&ldquo獨起占星夜不眠&rd
&rdquo人問其故。
祥正曰:&ldquo予近詩有&lsquo欲尋鐵索排橋處,隻有楊花慘客愁&rsquo之句,非予平日所能到,忽得之,不祥。
&rdquo不逾月,果死。
李端叔聞而笑曰:&ldquo不知杜少陵如何活得許久?&rdquo 《六合賦》 劉孔昭晝緝綴一賦,以《六合》為名,自謂絕倫。
曾以呈魏收而不拜,收忿謂曰:&ldquo賦名《六合》,已是大愚;文又愚于《六合》;君四體又愚于文。
&rdquo劉不勝忿,以示邢子才。
子才曰:&ldquo君此賦,正似疥駱駝,伏而無妩媚。
&rdquo 文胖 茂苑文氏皆聰穎,尤工書,獨一人号文胖者,亦諸生,文與書并拙。
遇歲試,俞華麓力勸勿往。
驚問何故。
乃曰:&ldquo如子之文,雖有衡山之書亦無用;即王守溪文,而子書之,人亦懶看矣!恐黜不盡辜,是以憂之。
&rdquo 賈島 賈島為僧時,居法乾寺。
一日宣宗微行至寺,聞鐘樓上有吟聲,遂登樓,于島案上取詩覽之。
島攘臂睨之,曰:&ldquo郎君何會此?&rdquo遂奪取詩卷。
帝慚,下樓去。
既而島知之,亟謝罪。
乃賜禦劄,除長江簿。
柳三變 柳耆卿為屯田員外郎,初名三變。
自作詞雲:&ldquo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rdquo後有薦于朝者,仁宗曰:&ldquo此人風前月下且去填詞!&rdquo由是不得志,無複檢率,自稱&ldquo奉聖旨填詞柳三變&rdquo。
按柳永死日,家無餘财,群妓合金葬之郊外,每春月上冢,謂之&ldquo吊柳七&rdquo。
子猶曰:&ldquo生雖白衣賤,死得紅裙憐。
北邙冢累累,白楊風滿天。
卿相代有作,誰複追黃泉。
嗚乎柳三變,風流至今傳。
&rdquo 羅隐 羅隐曾與韋贻範同舟。
舟人告隐雲:&ldquo此有朝官。
&rdquo羅曰:&ldquo是何朝官?我腳夾筆,可以敵得數輩。
&rdquo韋宣之朝,由是不複召用。
杜審言 杜審言将死,語宋之問、武平一曰:&ldquo吾在,久壓公等。
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見替人。
&rdquo登封中,蘇味道為天官侍郎,審言預選試。
判訖,謂人曰:&ldquo味道必死矣!&rdquo人問其故,曰:&ldquo見吾判自當羞死!&rdquo 王稚欽 黃岡(舊版做崗)王廷陳,字稚欽,少負奇才,然好逐街市童兒之戲。
父母挾撲之,辄呼曰:&ldquo大人奈何虐海内名士!&rdquo 王稚欽為翰林庶吉士。
故事:學士二人教習,體甚嚴重。
稚欽獨心易之,時登院署中樹上,窺學士過,故作聲驚之。
學士大恚。
後出為給事中,以建言補裕州守,益驕甚。
台省監司過州,不出迎,亦無所托疾。
人或勸之,怒曰:&ldquo龌龊諸盲官,受廷陳迎,當不愧死耶?&rdquo 桑悅 海虞桑悅,字民怿,十九舉鄉試。
春闱策有&ldquo胸中有長劍,一日幾回磨&rdquo等語,為吳學士汝賢所黜。
又《學以至聖人之道論》雲:&ldquo堯以是傳之舜&rdquo,雲雲&ldquo夫子傳之孟柯,孟柯傳之我&rdquo,為丘學士仲深所黜。
得乞榜,年才二十三,籍誤以&ldquo二&rdquo為&ldquo六&rdquo,用新例不許辭,遂有泰和訓導之命。
按察視學者行部抵邑,不見悅,乃使吏往召之。
悅曰:&ldquo連宵旦雨氵?,傳舍圮,守妻子無暇,何暇候若!&rdquo按察久不能待,更兩吏促之。
悅益怒,曰:&ldquo若真無耳者!即按察力能屈博士,安能屈桑先生!為若期三日,先生來,不然,不來矣。
&rdquo按察先受丘濬之囑,竟不之罪。
丘學士慕桑悅名,令觀所為文,绐以他人所撰。
悅心知之,曰:&ldquo明公謂悅不怯穢乎?奈何令悅觀此?&rdquo丘不之憾而反為先容,殆今人所難矣。
故事:禦史出按郡邑,博士侍左右立竟日。
桑悅請曰:&ldquo有犬馬疾,願假借之,使得坐談。
&rdquo禦史素聞悅名,令坐,說詩。
少休,悅除襪,跣而爬足垢。
禦史不能堪,令出。
尋複薦之,遷長沙倅,再調柳州。
悅意不樂往。
人問之,辄曰:&ldquo宗元小生擅此州名久,吾一旦往,掩奪其上,不安耳。
&rdquo, 袁嘏 齊諸暨令袁嘏,詩平平耳。
嘗自雲:&ldquo我詩有生氣,須人捉着,不爾,便飛去。
&rdquo《詩品》 殷、婁狂語 殷安嘗謂人曰:&ldquo自古聖賢不數出。
伏羲以八卦窮天地之旨,一也。
&rdquo乃屈一指。
&ldquo神農植百谷、濟萬民,二也。
&rdquo乃屈二指。
&ldquo周公制禮作樂,百代常行,三也。
&rdquo乃屈三指。
&ldquo孔子出類拔萃,四也。
&rdquo乃屈四指。
&ldquo自是之後,無複屈得吾指者。
&rdquo良久,曰:&ldquo并安才五耳!&rdquo 黃帝、堯、舜諸公,還求發一續案。
上饒婁諒過姑蘇,泊舟楓橋,因和唐人詩,有&ldquo獨起占星夜不眠&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