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
關燈
小
中
大
明之才,不但華國之文采而已,先朝之所簡拔也,寡人之所倚重也。
向因醫官之啓,雖知證形沈綿,平日精力,尙有所恃,今見逝單,不勝愴衋,卒判府事樸宗薰喪隱卒之典,依例擧行,成服日,遣承旨緻祭,祿俸,限三年輸送,其子待闋服調用。
」宗薰,有文學名,而生平不著述,其工拙,人所不知也。
爲人精密,有才諝,屢歷要膴,遂至台司。
8月9日 ○庚寅,召對于熙政堂。
8月14日 ○乙未,以李光正爲漢城府判尹。
8月15日 ○丙申,上詣明陵,親祭,仍詣翼陵、弘陵展謁。
○敎曰:「洪翼靖公墓,遣地方官緻祭。
」 8月18日 ○己亥,以沈有祖爲忠淸道兵馬節度使。
8月20日 ○辛醜,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領議政趙寅永啓言:「人臣不祧之禮,自有國典,雖名賢碩輔之表著一代者,至於此事,則本不得擬議於格外。
而近來多有殉節被禍人之特施者,如辛壬被禍之四大臣,卽其已例也。
故相臣文忠公金壽恒之道學勳庸,固不待更煩闡揚,而若其乙卯之秉執,己巳之樹立,判死生於一身,扶綱常於萬世。
竟罹慘搆,遂被酷禍,則伊後褒忠之典,非不至矣盡矣,惟不祧之命,未及有施,親盡而遷,亦多年所,誠朝家之未遑,士林之齎鬱。
故敢達焉。
」從之。
又啓言:「我朝專尙文治,武力不競,故中經南冠北患,而其能敵王愾而奏膚功者,無幾。
惟故都元帥臣權慄幸州之捷,爲最也,恩奬至發於皇朝,功烈昭載於國乘,然而俎豆芬苾,尙無一所。
是年,卽聖朝勘勳之年也,是地,卽聖上臨趾之地也,若於是年是地,特命建祠,仍宣恩額,則恐於鼓鼙之思,旂常之典,有所風勵。
而營造之費,令三軍門,量宜區劃似好,故敢達矣。
」從之。
左議政金弘根啓言:「今番幸行時,新作峴,輦路之誤由於啓下傳關之外者,萬萬驚悚。
振旅肅紀,責在本兵,請兵曹判書徐憙淳罷職。
」從之。
○敎曰:「今日,卽我英廟陞儲之再回甲也。
予小子羹墻之慕,曷敢不敬遵我正廟已施之典乎?四大臣及慶恩府院君祠版,竝遣承旨緻祭,若在外道,則道內守令,差定祭官事,分付。
」 8月21日 ○壬寅,召對于熙政堂。
○以洪敬謨爲兵曹判書。
8月30日 ○辛亥,命吉州牧偸出軍器私鑄錢之樸仲道、金宗珏、安士義,不待時斬,同謀分利之李元水,主接之許天,待時絞。
「 九月 9月3日 ○甲寅,上禦仁政殿,行秋到記,講居首尹顯岐,製述表居首韓敬源,竝直赴殿試。
9月4日 ○乙卯,召對于熙政堂,召見入格儒生。
○領議政趙寅永,疏辭相職,許之。
○以李奎鉉爲吏曹參判,李圭祊爲吏曹參議。
9月7日 ○戊午,備局啓言:「慶州民人等,以本邑逋還事,屢百爲群,敢抱狀叫閽。
狀頭三人,爲先嚴刑一次,押送本道,施以當律,隨從民人,曉喩還送。
雖以還弊言之,旣曰『吏逋,則何與於民?』而有若闔境莫保,緻此無前之擧,亦應有所以然者。
令該道臣,詳査根委,條列登聞,以爲照律用法之地。
」允之。
9月9日 ○庚申,召對于熙政堂。
○設九日製于泮宮。
9月12日 ○癸亥,備局啓言:「卽見鹹鏡監司閔緻成狀啓,則以爲『明川府竄配物故罪人李止淵返柩也,北兵使尹禹鉉,發關各邑,諸般節次,有若應行,稱以判府事者,法綱蔑如,其罪狀,請令廟堂稟處矣。
』此罪人負犯至重,懲討極嚴而該帥臣之眼無邦憲,敢書職名,公行文牒,肆意私護,事未前有,極涉無嚴。
北兵使尹禹鉉,爲先罷黜,請令該府,拿問定罪。
」允之。
9月13日 ○甲子,以許棨爲鹹鏡北道兵馬水軍節度使,徐憙淳爲刑曹判書。
9月19日 ○庚午,以李啓朝爲司諫院大司諫。
9月20日 ○辛未,召對于熙政堂。
9月23日 ○甲戌,召對于熙政堂。
9月24日 ○乙亥,慶尙監司洪在喆,以七月初九日之雨,大丘等十邑,民家漂頹四百七十五戶,人命渰死五名,馳啓。
9月25日 ○丙子,召對于熙政堂。
9月27日 ○戊寅,召對于熙政堂。
冬十月 10月1日 ○辛巳,慶基殿神褥席,因點火有燻黑處,因道臣啓聞,命自本道修改,殿官汰拏,道臣,越俸五等。
10月5日 ○乙酉,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10月6日 ○丙戌,朝講于熙政堂。
右議政鄭元容曰:「昨筵,臣等以講學事,仰奏而退,卽有朝講之命,臣不勝欽仰頌祝矣。
今旣開講,仰想課日繼行,而臣於戊戌五月,講《詩傳》第一卷第一章時,臣以閣臣陪講,其年冬,已至三卷,臣等以爲翌年則必爲訖講矣。
今於三年之後,始爲登筵,則今尙講第五卷,如是則訖工當在何時乎?列聖朝常行常參經筵,日以爲常,近未見三講之行矣。
三講亦爲行之,而朝晝夕中,連爲輪回不撤,以爲歲前後訖講之地好矣。
」上曰:「當如是矣。
」 10月7日 ○丁亥,晝講于熙政堂。
○以趙鬥淳爲吏曹參判,李祖榮爲司諫院大司諫,洪鍾應爲成均館大司成,金鼎均爲忠淸道觀察使。
10月11日 ○辛卯,設專經文臣殿講于仁政殿。
10月18日 ○戊戌,設漢學文臣專經武臣殿講于仁政殿。
10月24日 ○甲辰,召見冬至三使臣于熙政堂。
〈正使李若愚,副使金東健,書狀官韓宓履。
〉辭陛也。
十一月 11月1日 ○辛亥,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景慕宮冬享香祝。
11月6日 ○丙辰,以樸容壽爲成均館大司成。
11月7日 ○丁巳,給安邊等邑渰死人,恤典。
11月14日 ○甲子,以金胤根爲司諫院大司諫。
11月17日 ○丁卯,設翰林召試于仁政殿,取金世均、李裕元、趙秉駿。
11月23日 ○癸酉,召對于熙政堂。
○以柳緻明爲司諫院大司諫。
11月25日 ○乙亥,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宗廟提調金蘭淳啓言:「宗廟儀軌之有事添錄,自有定式矣,自庚辰以後,至于今二十二年,年例奉審,增修之外,世室祔廟尊號,許多儀節,尙未修定。
今將經紀始役,日記考出,各司進排等節,依已例擧行之意,敢達矣。
」從之。
十二月 12月1日 ○辛巳,給歙谷縣燒戶,恤典。
12月6日 ○丙戌,召見時原任大臣于熙政堂。
上曰:「近聞閭巷間,運氣大熾雲,信然否?」判府事趙寅永曰:「此病自西關而來,都下方熾雲矣。
」上曰:「??咭利國,近得討平雲,幸也。
」寅永曰:「箕伯與灣尹狀辭,已爲登徹,沿海夷船,去來無常,其的報則姑難詳探矣。
」上曰:「早晩間,將送禦史矣,抄啓以入可也。
」左議政金弘根曰:「今日民生困瘁,不可但以倒懸言也,政宜分遣廉察。
無憚大吏彊禦,實是朝家恤民之意也,西北、畿湖,比年有直指之行,而他道則多年闕然。
際承聖敎,審將以早晩分遣,爲生民憂勤之盛,實爲目下急先之務。
謹當退出,議抄以入,而雖於抄外,特旨命送,亦多已例矣。
」 12月10日 ○庚寅,召見忠淸監司金鼎均于熙政堂,辭陛也。
12月14日 ○甲午,上詣仁政殿,親傳社稷宗廟景慕宮臘享香祝。
○以趙冀永爲鹹鏡道觀察使。
12月15日 ○乙未,召見在院承旨于熙政堂,開坼京外殿最。
12月16日 ○丙申,月有食之。
12月18日 ○戊戌,設柑製于泮宮,表居首尹定鉉,直赴殿試。
12月25日 ○乙巳,都政下批,以宋冕載爲司憲府大司憲,李鎭華爲司諫院大司諫,李憲球爲漢城府判尹,徐戴淳爲成均館大司成。
12月26日 ○丙午,召見守令邊將初仕人于熙政堂。
○大匡輔國崇祿大夫領中樞府事李相璜卒。
敎曰:「領府事又逝矣。
周歲之間,元老耆舊之次第凋零,不勝驚廓,況此大臣端重之姿,明剴之識,逮三朝躋八耋,巋然爲師保蓍龜,予所敬信,而朝野之所倚重者乎?重爲之愴衋不已。
卒領府事隱卒之典,依例擧行,東園副器一部輸送,成服日,遣承旨緻祭,祿俸限三年輸送,嗣孫待闋服調用。
」相璜,蚤登科處中書最久,沈簡詳密,疏奏敷暢,明剴可讀。
家素貧,中晩以後,頗封殖,幾與貲産家捋焉。
諡文翼。
後辛亥,配享上之廟庭。
12月29日 ○己酉,京兆獻民數,五部及八道都元戶一百五十六萬八千一百七十六戶,男三百三十一萬五千九百二十五口,女三百三十一萬二十八口。
〈憲宗經文緯武明仁哲孝大王實錄卷之八
向因醫官之啓,雖知證形沈綿,平日精力,尙有所恃,今見逝單,不勝愴衋,卒判府事樸宗薰喪隱卒之典,依例擧行,成服日,遣承旨緻祭,祿俸,限三年輸送,其子待闋服調用。
」宗薰,有文學名,而生平不著述,其工拙,人所不知也。
爲人精密,有才諝,屢歷要膴,遂至台司。
8月9日 ○庚寅,召對于熙政堂。
8月14日 ○乙未,以李光正爲漢城府判尹。
8月15日 ○丙申,上詣明陵,親祭,仍詣翼陵、弘陵展謁。
○敎曰:「洪翼靖公墓,遣地方官緻祭。
」 8月18日 ○己亥,以沈有祖爲忠淸道兵馬節度使。
8月20日 ○辛醜,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領議政趙寅永啓言:「人臣不祧之禮,自有國典,雖名賢碩輔之表著一代者,至於此事,則本不得擬議於格外。
而近來多有殉節被禍人之特施者,如辛壬被禍之四大臣,卽其已例也。
故相臣文忠公金壽恒之道學勳庸,固不待更煩闡揚,而若其乙卯之秉執,己巳之樹立,判死生於一身,扶綱常於萬世。
竟罹慘搆,遂被酷禍,則伊後褒忠之典,非不至矣盡矣,惟不祧之命,未及有施,親盡而遷,亦多年所,誠朝家之未遑,士林之齎鬱。
故敢達焉。
」從之。
又啓言:「我朝專尙文治,武力不競,故中經南冠北患,而其能敵王愾而奏膚功者,無幾。
惟故都元帥臣權慄幸州之捷,爲最也,恩奬至發於皇朝,功烈昭載於國乘,然而俎豆芬苾,尙無一所。
是年,卽聖朝勘勳之年也,是地,卽聖上臨趾之地也,若於是年是地,特命建祠,仍宣恩額,則恐於鼓鼙之思,旂常之典,有所風勵。
而營造之費,令三軍門,量宜區劃似好,故敢達矣。
」從之。
左議政金弘根啓言:「今番幸行時,新作峴,輦路之誤由於啓下傳關之外者,萬萬驚悚。
振旅肅紀,責在本兵,請兵曹判書徐憙淳罷職。
」從之。
○敎曰:「今日,卽我英廟陞儲之再回甲也。
予小子羹墻之慕,曷敢不敬遵我正廟已施之典乎?四大臣及慶恩府院君祠版,竝遣承旨緻祭,若在外道,則道內守令,差定祭官事,分付。
」 8月21日 ○壬寅,召對于熙政堂。
○以洪敬謨爲兵曹判書。
8月30日 ○辛亥,命吉州牧偸出軍器私鑄錢之樸仲道、金宗珏、安士義,不待時斬,同謀分利之李元水,主接之許天,待時絞。
「 九月 9月3日 ○甲寅,上禦仁政殿,行秋到記,講居首尹顯岐,製述表居首韓敬源,竝直赴殿試。
9月4日 ○乙卯,召對于熙政堂,召見入格儒生。
○領議政趙寅永,疏辭相職,許之。
○以李奎鉉爲吏曹參判,李圭祊爲吏曹參議。
9月7日 ○戊午,備局啓言:「慶州民人等,以本邑逋還事,屢百爲群,敢抱狀叫閽。
狀頭三人,爲先嚴刑一次,押送本道,施以當律,隨從民人,曉喩還送。
雖以還弊言之,旣曰『吏逋,則何與於民?』而有若闔境莫保,緻此無前之擧,亦應有所以然者。
令該道臣,詳査根委,條列登聞,以爲照律用法之地。
」允之。
9月9日 ○庚申,召對于熙政堂。
○設九日製于泮宮。
9月12日 ○癸亥,備局啓言:「卽見鹹鏡監司閔緻成狀啓,則以爲『明川府竄配物故罪人李止淵返柩也,北兵使尹禹鉉,發關各邑,諸般節次,有若應行,稱以判府事者,法綱蔑如,其罪狀,請令廟堂稟處矣。
』此罪人負犯至重,懲討極嚴而該帥臣之眼無邦憲,敢書職名,公行文牒,肆意私護,事未前有,極涉無嚴。
北兵使尹禹鉉,爲先罷黜,請令該府,拿問定罪。
」允之。
9月13日 ○甲子,以許棨爲鹹鏡北道兵馬水軍節度使,徐憙淳爲刑曹判書。
9月19日 ○庚午,以李啓朝爲司諫院大司諫。
9月20日 ○辛未,召對于熙政堂。
9月23日 ○甲戌,召對于熙政堂。
9月24日 ○乙亥,慶尙監司洪在喆,以七月初九日之雨,大丘等十邑,民家漂頹四百七十五戶,人命渰死五名,馳啓。
9月25日 ○丙子,召對于熙政堂。
9月27日 ○戊寅,召對于熙政堂。
冬十月 10月1日 ○辛巳,慶基殿神褥席,因點火有燻黑處,因道臣啓聞,命自本道修改,殿官汰拏,道臣,越俸五等。
10月5日 ○乙酉,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10月6日 ○丙戌,朝講于熙政堂。
右議政鄭元容曰:「昨筵,臣等以講學事,仰奏而退,卽有朝講之命,臣不勝欽仰頌祝矣。
今旣開講,仰想課日繼行,而臣於戊戌五月,講《詩傳》第一卷第一章時,臣以閣臣陪講,其年冬,已至三卷,臣等以爲翌年則必爲訖講矣。
今於三年之後,始爲登筵,則今尙講第五卷,如是則訖工當在何時乎?列聖朝常行常參經筵,日以爲常,近未見三講之行矣。
三講亦爲行之,而朝晝夕中,連爲輪回不撤,以爲歲前後訖講之地好矣。
」上曰:「當如是矣。
」 10月7日 ○丁亥,晝講于熙政堂。
○以趙鬥淳爲吏曹參判,李祖榮爲司諫院大司諫,洪鍾應爲成均館大司成,金鼎均爲忠淸道觀察使。
10月11日 ○辛卯,設專經文臣殿講于仁政殿。
10月18日 ○戊戌,設漢學文臣專經武臣殿講于仁政殿。
10月24日 ○甲辰,召見冬至三使臣于熙政堂。
〈正使李若愚,副使金東健,書狀官韓宓履。
〉辭陛也。
十一月 11月1日 ○辛亥,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景慕宮冬享香祝。
11月6日 ○丙辰,以樸容壽爲成均館大司成。
11月7日 ○丁巳,給安邊等邑渰死人,恤典。
11月14日 ○甲子,以金胤根爲司諫院大司諫。
11月17日 ○丁卯,設翰林召試于仁政殿,取金世均、李裕元、趙秉駿。
11月23日 ○癸酉,召對于熙政堂。
○以柳緻明爲司諫院大司諫。
11月25日 ○乙亥,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宗廟提調金蘭淳啓言:「宗廟儀軌之有事添錄,自有定式矣,自庚辰以後,至于今二十二年,年例奉審,增修之外,世室祔廟尊號,許多儀節,尙未修定。
今將經紀始役,日記考出,各司進排等節,依已例擧行之意,敢達矣。
」從之。
十二月 12月1日 ○辛巳,給歙谷縣燒戶,恤典。
12月6日 ○丙戌,召見時原任大臣于熙政堂。
上曰:「近聞閭巷間,運氣大熾雲,信然否?」判府事趙寅永曰:「此病自西關而來,都下方熾雲矣。
」上曰:「??咭利國,近得討平雲,幸也。
」寅永曰:「箕伯與灣尹狀辭,已爲登徹,沿海夷船,去來無常,其的報則姑難詳探矣。
」上曰:「早晩間,將送禦史矣,抄啓以入可也。
」左議政金弘根曰:「今日民生困瘁,不可但以倒懸言也,政宜分遣廉察。
無憚大吏彊禦,實是朝家恤民之意也,西北、畿湖,比年有直指之行,而他道則多年闕然。
際承聖敎,審將以早晩分遣,爲生民憂勤之盛,實爲目下急先之務。
謹當退出,議抄以入,而雖於抄外,特旨命送,亦多已例矣。
」 12月10日 ○庚寅,召見忠淸監司金鼎均于熙政堂,辭陛也。
12月14日 ○甲午,上詣仁政殿,親傳社稷宗廟景慕宮臘享香祝。
○以趙冀永爲鹹鏡道觀察使。
12月15日 ○乙未,召見在院承旨于熙政堂,開坼京外殿最。
12月16日 ○丙申,月有食之。
12月18日 ○戊戌,設柑製于泮宮,表居首尹定鉉,直赴殿試。
12月25日 ○乙巳,都政下批,以宋冕載爲司憲府大司憲,李鎭華爲司諫院大司諫,李憲球爲漢城府判尹,徐戴淳爲成均館大司成。
12月26日 ○丙午,召見守令邊將初仕人于熙政堂。
○大匡輔國崇祿大夫領中樞府事李相璜卒。
敎曰:「領府事又逝矣。
周歲之間,元老耆舊之次第凋零,不勝驚廓,況此大臣端重之姿,明剴之識,逮三朝躋八耋,巋然爲師保蓍龜,予所敬信,而朝野之所倚重者乎?重爲之愴衋不已。
卒領府事隱卒之典,依例擧行,東園副器一部輸送,成服日,遣承旨緻祭,祿俸限三年輸送,嗣孫待闋服調用。
」相璜,蚤登科處中書最久,沈簡詳密,疏奏敷暢,明剴可讀。
家素貧,中晩以後,頗封殖,幾與貲産家捋焉。
諡文翼。
後辛亥,配享上之廟庭。
12月29日 ○己酉,京兆獻民數,五部及八道都元戶一百五十六萬八千一百七十六戶,男三百三十一萬五千九百二十五口,女三百三十一萬二十八口。
〈憲宗經文緯武明仁哲孝大王實錄卷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