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
關燈
小
中
大
(壬寅)八年清道光二十二年
春正月
1月1日
○庚戌,以徐憙淳爲兵曹判書。
1月2日 ○辛亥,以李憲球爲刑曹判書,樸永元爲漢城府判尹。
1月4日 ○癸醜,中批,以金左根爲吏曹判書。
○給晉州牧渰死人,恤典。
1月7日 ○丙辰,復拜趙寅永爲領議政,以金蘭淳爲議政府右參贊。
1月10日 ○己未,以徐箕淳爲全羅道觀察使。
1月15日 ○甲子,以趙鶴年爲弘文館副提學。
○京各司各營,進辛醜會計簿。
〈戶曹、餉廳、惠廳、兵曹、訓局、禁營、禦營、摠廳,時在黃金一百四十六兩一錢三分,銀子二十二萬一千五百九十八兩一錢,錢文七十六萬二千八百七十三兩二錢,綿紬一百三十五同二十四尺,木二千三百同四十一疋三十四尺零,苧布一百七同九疋一尺,布子九百六十七同二疋二十二尺零,米十八萬七千二百七十二石三鬥一升零,田米五千三十二石十二鬥一升零,太二萬五千六百七十四石十三鬥二升零,皮雜穀三萬七千五百三石七鬥四升零。
〉 1月16日 ○乙醜,召見鹹鏡監司趙冀永于熙政堂,辭陛也。
1月19日 ○戊辰,召對于熙政堂。
1月20日 ○己巳,上禦熙政堂,行藥院入診,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1月22日 ○辛未,命重臣金箕殷回卺,宴需衣資輸送。
1月24日 ○癸酉,以金學性爲弘文館副提學。
1月25日 ○甲戌,以金遇明爲司諫院大司諫。
1月27日 ○丙子,上詣太廟展拜,春謁也。
○以金輔根爲弘文館副提學。
二月 2月2日 ○辛巳,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景慕宮春享香祝。
2月3日 ○壬午,上展拜于景慕宮,春謁也。
2月4日 ○癸未,行弘文錄,四點,成好謙、金??、金炳奎、柳興奎、李晉祥、金鎭右、兪錫煥、徐相敎、洪在龍、趙然昌、李濟達、成容默、樸商壽、鄭基世、沈宜冕、金益文、申泰運、沈敬澤、趙龜夏、李玄功,取二十人。
2月7日 ○丙戌,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文廟釋奠香祝。
2月8日 ○丁亥,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社稷春享南壇祭香祝。
2月9日 ○戊子,設人日製于泮宮。
2月11日 ○庚寅,敎曰:「秋議之疏論繡衣,事涉贓汚,不可不一番覈實,故所以有問啓之擧矣,今其所陳,不過自明而已。
設令繡衣眞有可論,臺閣風聞,不患無人,則繡勘守令之若是反詈,非但於古無聞,實有關於後日無窮之弊,刑曹參議閔緻文,施以刊削之典。
」 2月12日 ○辛卯,上禦仁政殿,親受朝食堂,行春到記,講居首鄭基稷,製述表居首金世鎬,幷直赴殿試。
○以洪鍾應爲吏曹參議。
2月13日 ○壬辰,召見全羅監司徐箕淳于熙政堂,辭陛也。
2月15日 ○甲午,以洪在喆爲吏曹參判。
2月16日 ○乙未,以李景在爲慶尙道觀察使。
2月18日 ○丁酉,上禦仁政殿,行文臣製述及日次儒生殿講,居首李裕膺,直赴殿試。
○領議政趙寅永啓言:「臣以殿最事,屢煩提稟矣。
昨冬殿最,至於關北湖西,則無一人居中下者,此可曰綜名核實之道,而通一路俱爲善治,實未敢必也。
兩道道臣俱宜請勘,而鹹鏡前監司閔緻成,方在竄配,忠淸前監司金英淳,施以罷職之典。
」從之。
2月19日 ○戊戌,召見入格儒生于熙政堂。
○命禁衛大將李完植,施以譴罷之典,以南壇失火也。
2月22日 ○辛醜,上詣景祐宮展拜。
○中批,以趙秉龜爲禁衛大將,尋疏遞。
三月 3月1日 ○庚戌,以樸綺壽爲奎章閣提學。
3月8日 ○丁巳,以張敎根爲江原道觀察使。
3月10日 ○己未,上詣坡州牧行宮經宿。
3月11日 ○庚申,上展拜于長陵、仁陵,行酌獻禮。
○敎曰:「祗謁仙寢,親伸愴慕,而沿路民邑之弊,不可不念。
楊、高、坡、交四邑今年城餉,特令除減。
」 ○命坡州牧使金景善,禮房承旨李圭祊加資。
○設三邑儒生應製于行宮,賦居首南履輪、姜鳳煥,幷直赴殿試。
3月12日 ○辛酉,還宮。
○長陵、仁陵,親祭時亞獻官以下施賞有差,執禮修撰李正履,大祝副校理趙秉恒,執禮副司果李孝淳,大祝應敎尹敎成,幷加資。
3月13日 ○壬戌,以金輔根爲奎章閣直提學,金始淵爲直閣,李裕元爲待敎。
3月16日 ○乙醜,京兆獻庚子式民數,五部及八道都元戶,一百五十五萬九千六百五十三戶,人口男女幷六百六十二萬五千五百四十八口,濟州等三邑都元戶一萬八百二十戶,男女幷七萬六千八十一口。
3月21日 ○庚午,上詣慕華館閱武,仍行犒饋,兼行瑞蔥臺試射。
○命三營哨官中,各二員,永作取才窠。
3月23日 ○壬申,上詣仁政殿月臺,行太廟夏享誓戒。
3月24日 ○癸酉,以樸蓍會爲鹹鏡北道兵馬水軍節度使,沈樂臣爲慶尙左道兵馬節度使。
3月25日 ○甲戌,命京畿旱田還起條六百四結,限五年減稅。
○命江陵大同免稅布,自明年限三年代錢上納。
夏四月 4月1日 ○己卯,上詣太廟齋宿。
4月2日 ○庚辰,行太廟夏享。
○召見江原監司張敎根,慶尙監司李景在于熙政堂,辭陛也。
4月3日 ○辛巳,以李若愚爲漢城府判尹。
4月4日 ○壬午,召見回還冬至三使臣于熙政堂。
4月6日 ○甲申,以李若愚,爲京畿觀察使,洪敬謨爲漢城府判尹。
4月8日 ○
1月2日 ○辛亥,以李憲球爲刑曹判書,樸永元爲漢城府判尹。
1月4日 ○癸醜,中批,以金左根爲吏曹判書。
○給晉州牧渰死人,恤典。
1月7日 ○丙辰,復拜趙寅永爲領議政,以金蘭淳爲議政府右參贊。
1月10日 ○己未,以徐箕淳爲全羅道觀察使。
1月15日 ○甲子,以趙鶴年爲弘文館副提學。
○京各司各營,進辛醜會計簿。
〈戶曹、餉廳、惠廳、兵曹、訓局、禁營、禦營、摠廳,時在黃金一百四十六兩一錢三分,銀子二十二萬一千五百九十八兩一錢,錢文七十六萬二千八百七十三兩二錢,綿紬一百三十五同二十四尺,木二千三百同四十一疋三十四尺零,苧布一百七同九疋一尺,布子九百六十七同二疋二十二尺零,米十八萬七千二百七十二石三鬥一升零,田米五千三十二石十二鬥一升零,太二萬五千六百七十四石十三鬥二升零,皮雜穀三萬七千五百三石七鬥四升零。
〉 1月16日 ○乙醜,召見鹹鏡監司趙冀永于熙政堂,辭陛也。
1月19日 ○戊辰,召對于熙政堂。
1月20日 ○己巳,上禦熙政堂,行藥院入診,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1月22日 ○辛未,命重臣金箕殷回卺,宴需衣資輸送。
1月24日 ○癸酉,以金學性爲弘文館副提學。
1月25日 ○甲戌,以金遇明爲司諫院大司諫。
1月27日 ○丙子,上詣太廟展拜,春謁也。
○以金輔根爲弘文館副提學。
二月 2月2日 ○辛巳,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景慕宮春享香祝。
2月3日 ○壬午,上展拜于景慕宮,春謁也。
2月4日 ○癸未,行弘文錄,四點,成好謙、金??、金炳奎、柳興奎、李晉祥、金鎭右、兪錫煥、徐相敎、洪在龍、趙然昌、李濟達、成容默、樸商壽、鄭基世、沈宜冕、金益文、申泰運、沈敬澤、趙龜夏、李玄功,取二十人。
2月7日 ○丙戌,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文廟釋奠香祝。
2月8日 ○丁亥,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社稷春享南壇祭香祝。
2月9日 ○戊子,設人日製于泮宮。
2月11日 ○庚寅,敎曰:「秋議之疏論繡衣,事涉贓汚,不可不一番覈實,故所以有問啓之擧矣,今其所陳,不過自明而已。
設令繡衣眞有可論,臺閣風聞,不患無人,則繡勘守令之若是反詈,非但於古無聞,實有關於後日無窮之弊,刑曹參議閔緻文,施以刊削之典。
」 2月12日 ○辛卯,上禦仁政殿,親受朝食堂,行春到記,講居首鄭基稷,製述表居首金世鎬,幷直赴殿試。
○以洪鍾應爲吏曹參議。
2月13日 ○壬辰,召見全羅監司徐箕淳于熙政堂,辭陛也。
2月15日 ○甲午,以洪在喆爲吏曹參判。
2月16日 ○乙未,以李景在爲慶尙道觀察使。
2月18日 ○丁酉,上禦仁政殿,行文臣製述及日次儒生殿講,居首李裕膺,直赴殿試。
○領議政趙寅永啓言:「臣以殿最事,屢煩提稟矣。
昨冬殿最,至於關北湖西,則無一人居中下者,此可曰綜名核實之道,而通一路俱爲善治,實未敢必也。
兩道道臣俱宜請勘,而鹹鏡前監司閔緻成,方在竄配,忠淸前監司金英淳,施以罷職之典。
」從之。
2月19日 ○戊戌,召見入格儒生于熙政堂。
○命禁衛大將李完植,施以譴罷之典,以南壇失火也。
2月22日 ○辛醜,上詣景祐宮展拜。
○中批,以趙秉龜爲禁衛大將,尋疏遞。
三月 3月1日 ○庚戌,以樸綺壽爲奎章閣提學。
3月8日 ○丁巳,以張敎根爲江原道觀察使。
3月10日 ○己未,上詣坡州牧行宮經宿。
3月11日 ○庚申,上展拜于長陵、仁陵,行酌獻禮。
○敎曰:「祗謁仙寢,親伸愴慕,而沿路民邑之弊,不可不念。
楊、高、坡、交四邑今年城餉,特令除減。
」 ○命坡州牧使金景善,禮房承旨李圭祊加資。
○設三邑儒生應製于行宮,賦居首南履輪、姜鳳煥,幷直赴殿試。
3月12日 ○辛酉,還宮。
○長陵、仁陵,親祭時亞獻官以下施賞有差,執禮修撰李正履,大祝副校理趙秉恒,執禮副司果李孝淳,大祝應敎尹敎成,幷加資。
3月13日 ○壬戌,以金輔根爲奎章閣直提學,金始淵爲直閣,李裕元爲待敎。
3月16日 ○乙醜,京兆獻庚子式民數,五部及八道都元戶,一百五十五萬九千六百五十三戶,人口男女幷六百六十二萬五千五百四十八口,濟州等三邑都元戶一萬八百二十戶,男女幷七萬六千八十一口。
3月21日 ○庚午,上詣慕華館閱武,仍行犒饋,兼行瑞蔥臺試射。
○命三營哨官中,各二員,永作取才窠。
3月23日 ○壬申,上詣仁政殿月臺,行太廟夏享誓戒。
3月24日 ○癸酉,以樸蓍會爲鹹鏡北道兵馬水軍節度使,沈樂臣爲慶尙左道兵馬節度使。
3月25日 ○甲戌,命京畿旱田還起條六百四結,限五年減稅。
○命江陵大同免稅布,自明年限三年代錢上納。
夏四月 4月1日 ○己卯,上詣太廟齋宿。
4月2日 ○庚辰,行太廟夏享。
○召見江原監司張敎根,慶尙監司李景在于熙政堂,辭陛也。
4月3日 ○辛巳,以李若愚爲漢城府判尹。
4月4日 ○壬午,召見回還冬至三使臣于熙政堂。
4月6日 ○甲申,以李若愚,爲京畿觀察使,洪敬謨爲漢城府判尹。
4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