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

關燈
(辛醜)七年清道光二十一年 春正月 1月1日 ○丁亥,以金左根爲吏曹參判,李應植爲三道水軍統制使兼慶尙右道水軍節度使。

     1月3日 ○己醜,以李淵祥爲司諫院大司諫。

     1月4日 ○庚寅,上詣仁政殿,親傳社稷祈穀大祭,香祝。

     1月6日 ○壬辰,賓廳啓言:「臣等際國家罕有之慶,稽祖宗已行之典,爰自撤簾命下之初,旣已發端於慈號之加隆矣,迺者前席,縷縷陳請,寔天理人情之不容已,八域含生之所顒祝也。

    泥金檢玉,備其禮也,摸日繪月,稱其文也,慈德因此而益闡,聖孝因此而益光,列朝在天之靈,因此而益有所悅豫焉。

    則臣等之齊聲仰籲,是豈可已而不已者乎?惟我太母殿下,德符任、姒,功兼勛華,履翟褕之位,贊龍飛之運,睢葛之頌,四十年如一日。

    保佑我聖考,啓迪我神孫,本支之衍,永基千億,則此又配美於思齊生民之盛者也。

    及當甲午崩坼之變,國勢綴旒,岌岌有莫可扶持之危,而勉禦簾帷,翊護沖辟,夙宵憂勤,不遑自寧。

    飢饉之惠恤則頻減正賦,服禦之儉約則先損上供,而蕩邪穢以明人彜,討亂逆以嚴天紀,首尾七年之間,凡維持而鞏固,依賴而涵育者,繫誰之賜也?今我聖上,誕撫鼎盛之籌,親摠萬幾,我太母光撤儀鸞之簾,頤養長樂,斷自慈衷,渙發慈敎,此誠從古後妃所未有之盛德大業也。

    其所以揚徽闡烈,報答洪休之方,以我殿下卓越之孝,固當靡不用極,而臣等之言,斷斷非無稽之文,則太母殿下,豈可徒執謙抑,俾彜章墜而縟儀缺也耶?且伏念太母戊戌躋五之齡,己亥望六之籌,曁今年母臨四紀之慶會。

    禮合進號,每授舊例,而慈敎懇摰,終靳允兪。

    玆猶事屬慈躬,容可以自附將順之義,雖不得不齎鬱而退。

    而今者仰請之禮,非徒爲鋪張賁開之具也,自有先後之故事,已成我家之恒典。

    昔我純祖之所嘗準請於貞純大妃者,今不能得之於我太母,則非所以善繼也,我貞純大妃之所嘗勉循於純祖者,今不以許之於我殿下,則非所以止慈也。

    我太母殿下,倘或念及於此,則又豈待臣等之屢懇乎?伏乞積誠仰稟,亟擧盛禮。

    」批曰:「卿等之有此賓啓,誠爲得當,而以此屢稟慈衷,尙未勉回,尤用切悶。

    」 ○以李敦榮爲全羅道觀察使,金宅基爲慶尙左道兵馬節度使,任泰瑛爲慶尙左道水軍節度使。

     1月7日 ○癸巳,賓廳再啓,批曰:「予於昨今,連陳不可不勉循之意,而慈衷愈邈,不知如何爲當矣。

    」 ○賓廳三啓,批曰:「非但卿等之言愈切,予小子仰懇,亦旣屢矣,而尙未能仰格慈意,隻以誠淺爲愧矣。

    」 1月8日 ○甲午,中批,以金左根爲工曹判書。

     ○時原任大臣率百官庭請初啓,批曰:「自筵奏而賓啓,自賓啓而庭籲,益見卿等大同之意,而慈聽尙靳,職由予小子未能積誠耳。

    」 ○再啓批曰:「今始得蒙慈敎允從,誠萬萬慶幸矣。

    」 ○以沈宜臣爲吏曹參判,金興根爲弘文館副提學,李圭徹爲慶尙左道水軍節度使。

     1月10日 ○丙申,上禦仁政門,行朝參。

    領府事李相璜啓言:「臣於月前筵席,伏見慈敎下者,有以敬天愛民,勤學親賢四條,誨諭我聖上,此實祖宗朝相傳之心法,古聖王爲治之大經也。

    伊後竊覵我殿下政令施措之間,其仰體慈誨,勵政圖理之聖衷,有可仰認。

    政院公事之親啓,卽克勤于政,天工無曠之聖意,敬天之本,其端得不在是乎?遞來藩臣之晉接,蓋將爲窮蔀幽隱,畢達於階前也,愛民之仁,其幾得不在是乎?至於召對之課日,將以講討啓沃,開廣聰明,勤學之源,其漸得不在是乎?參製之儒生,許令入侍,雖不過一時奏名而退,然其進趨應對之間,亦自有儀象之著見者,然則其才不才,自莫逃於淵鑑之下,籲俊招乂,以須維楨之用,聖念庶其有親賢之道,其始得不在是乎?循玆軌轍,觸類而長,勉勉終始,無時豫怠,此殿下所以服膺我太母,丁寧詔敎之至意,夫何有於措天下之事哉?然無其實則徒名而已,怠於終則便同無始,此經訓所以愼仞簣之功,而揭權輿之戒也。

    惟殿下,懋哉懋哉。

    」批曰:「所陳好矣,當體念矣。

    」 ○三司諸臣,各有陳勉,賜批。

     ○敎曰:「予於李鶴秀事,有洞諭者矣。

    其罪關惎搆,慈聖之燭悉,而予有承聆於平日者,尙此假息,特包涵之大德也。

    在今日立天經定邦紀之道,不容不明示予意,李鶴秀施以楸子島薦棘之典。

    」 ○右議政趙寅永啓言:「今年,卽我英廟建儲之再回甲也,伊時誣獄之慘,自開國未有也。

    惟太學生尹志述,以捲堂所懷中,肅廟誌文事,爲兇徒所搆,首被慘刑,在於是年。

    蓋其秉執之嚴,樹立之正,足以明先王之志事,扶義理於千秋,而腏享雖復於泮祠,貤贈隻止於臺職,後承零替,香火不繼。

    此實忠志之士,尙今掩抑者,而百年之間,士氣摧沮,駸駸然莫可振起,誠非細憂也。

    曾在正廟辛醜,有冤死諸臣遍宥之擧,此當從後更稟。

    而先從贈持平尹志述,加贈正卿,施以節惠,仍錄祀孫,以示褒奬憫恤之意。

    似此明白之事,不必待狀而議諡,請以此分付瀛館。

    」從之。

    又啓言:「正廟辛醜,有四忠以下諸臣錄後之擧矣,今見忠獻公金昌集,忠文公李頤命,忠翼公趙泰采祀孫,皆有職名,而惟忠愍公李健命祀孫,屢經初仕,輒皆作散,尙未甄復,官享久闕雲。

    在今年軫念之方,合有特施之典,令該曹,六品職待窠調用。

    忠肅公李晩成,忠簡公趙聖復,忠獻公李廷熽奉祀孫,一體錄用,而如有年限未及者,幷勿拘事,請分付。

    」從之。

    又啓言:「臣聞養民之政,莫先於奬廉。

    我列祖以來、皆有淸白吏之選,生者進秩,死者錄後,今令應薦諸臣,各薦可薦之人,更加考核,以備添錄,實繫勸奬風勵之道。

    」從之。

     ○擢江原監司李光正,行護軍李若愚、李憲球,爲正卿。

     ○右議政趙寅永啓言:「臣於削科人李維謙事,竊有區區愚見矣。

    維謙之赴擧時,其父罪名,尙在丹書則以此削科,固爲當然而其父之爵秩旣復,其子之科名仍削,非但其家之呼冤,抑亦公議之稱屈,特爲復科事,請分付。

    」從之。

    又啓言:「儒賢賜諡,載在法典,而故贊善宋穉圭、吳熙常,俱是應諡者也,第熙常生前,爵秩隻爲三品,特贈正卿,幷爲議諡,而在前儒賢之臣,或有不待諡狀之例,依此施行事,請分付。

    」從之。

     ○敎曰:「祭酒宋啓榦以三朝禮遇之臣,年旣大耋,合施優典,正卿陞擢。

    」 ○以趙鬥淳爲弘文館副提學,宋啓榦爲漢城府判尹。

     ○右議政趙寅永,上袖箚曰: 今日,卽殿下親摠萬幾之初,《書》,所謂『罔不在厥初生者也。

    』頃於太母殿下撤簾之日,若曰:『敬天愛民勤學親賢,主上其勉之。

    』大哉言乎!凡爲人主禦世之絜矩,爲治之綱領,鹹具於此,而亦我列祖以來相傳之心法,雖堯授舜舜授禹,其又何以加之?自古聖人成己之要,不出於咨訪我聖朝月六之對,日三之講,以至常參輪對,無非咨訪治道。

    第其咨訪之道,貴在兼聽,必使上下之情,有所相孚,疎逖之蹤,亦得自達,其要又在於容諫諍而恢聽納。

    然則三者之中,尤以聽納爲重,此所謂非知之艱,行之惟艱者也。

    今欲承祖宗艱大之業,迓天地靈長之運,以阜兆民,以靖四方,則凡繫爲治之具,更僕難數,而撮其最急最要,而不可緩者,則莫先於咨訪也,諫諍也聽納也。

     批曰:「三條陳勉益見卿惓惓憂愛。

    予雖否德,可不銘紳而服膺?」 1月11日 ○丁酉,敎曰:「儒賢招延事,已有儒臣之批矣,四山林處,令政院措辭別諭,遣地方官敦飭,使之從速上來。

    」 ○大司憲樸永元,執義李殷相,應敎趙秉恒,副應敎金在根,持平洪在重,校理李正履、林肯洙,副校理申錫愚、沈承澤,正言李魯確,修撰兪象煥、李考淳,副修撰李垿、洪翼燮,合辭,以爲:「亂賊從古何限,而豈有如鶴秀之至兇絶憯者哉?世守龜祿之悖論,背馳國是。

    及其偏蒙恩造,歷踐華膴,則患得之在心,而轉成驕濫,貪權之不足,而愈益跳踉,此在渠猶是薄物細故,至以惎搆之憯計,敢試於莫嚴莫重之地,幹紀斁倫。

    惟我殿下,夙承慈聖之敎,詔久有淵衷之燭,悉乃於一初首歲,立經定紀之會,洞諭罪犯,正大嚴截,久屈之王章將伸,積菀之輿憤庶洩。

    而不爲設鞫而窮覈,遽從惟輕而島置,國有典憲,寧有是哉?伏乞聖明,夬允鞫覈之請,得情正刑。

    」批曰:「已諭於前批,勿煩。

    」 1月12日 ○戊戌,以金胤根爲司諫院大司諫,李若愚爲漢城府判尹。

     ○諭宋啓榦曰:「予聞周公之訓曰:『耉造德遲任之言曰:「人惟求舊。

    」此古昔盛際,代天工而興化理者,必於親賢敬老而先之者也。

    卿以三朝禮遇之隆,處一世師表之尊,士林之所矜式,朝野之所倚望,垂四十有餘年于玆矣。

    予自嗣服之初,徯卿幡然朂予而迪予,不啻若飢渴于中,而誠禮淺薄,嘉遯莫廻,再三敦勉,歸於應文備具而止,可勝愧歎?今玆晉擢,非曰吾與爾縻之直,由予小子尊賢衛道,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