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
關燈
小
中
大
排布置,勉強作爲。
故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則,率之則爲順天,悖之則爲逆天。
』凡所以奉天而事上帝者,豈有出於四端五倫之外哉?嗚呼!粵自羲、農、堯、舜,繼天立極,其寅畏而祗承,惇敍而敬敷者,惟此而已。
亦粵我夫子,祖述憲章之後,至于有宋群賢,其明天理淑人心者,惟此而已。
毫釐有差,猶謂之異端,況乎陰沴荒誕,怪詭不經之外道乎?國有常刑,必殺無赦,此所謂辟以止辟也。
嗚呼!我東處文明之鄕,襲仁賢之化,美風善敎,厥惟久矣。
洪惟我聖朝,受天明命,肇造區宇,明彜倫以立人紀,崇道擧以正國俗,聖子神孫,儆戒不怠,丕克對越于天,而休運永孚,儒賢輩出,上自公卿大夫,下逮閭巷匹庶,戶服洙泗之行,家誦洛閩之書,男以忠孝爲本,女以貞烈爲重,寇昏喪祭,必遵乎禮,士農工商,各遂其業,式至今胥匡以生,國家賴焉。
矧惟我正宗大王,挻天縱之聖,紹百王之統,聲明文物,粲然具備,而不幸有兇賊承薰者,購來西洋之書,號爲天主之學,非先王之法言,而潛相誑誘,非聖人之正道,而馴緻耽惑,駸駸然入於夷狄禽獸之域。
於是乎正廟憂其久而愈熾也,治其魁宥其餘。
克推欲生之念,俾開自新之路,恩莫厚矣,德莫盛矣。
雖豚魚之頑,梟獍之兇,亦當有所感悟,而本性旣喪,舊習不悛,以至辛酉討邪之獄而極矣,其薄有才藝者,艶其新而倡之,矇無知覺者,樂其誕而從之,身處卿宰,自作窩窟,家傳詩禮,亦有染汚。
而文謨則變薙制敢行都市,嗣永則裁帛書欲招海舶,匈圖逆節,於斯爲急。
苟非我純宗大王曁我貞純大妃,悉燭魑魅之奸,大振斧鉞之威,廓闢而痛鋤之,則國之爲國,人之爲人,有未可知也。
嗚呼!今距辛酉,四十年所,禁網寖疏,邪敎又盛,虺蜮匿影,稂莠易種,逆竪變姓而出沒,妖譯齎貨而交通,潛募洋人至於再三,而聲氣接於異域,脈絡遍於同黨,比諸辛酉,殆有浮焉。
肆予小子,謹遵皇祖之謨,恭奉慈聖之命,不敢不行天之罰。
雖其迷昏而莫之返,淪沒而莫之拯,駢首連肩,自底大戮,而予惟爲民父母,其能無哀痛惻怛之心,戚戚于中哉?嗚呼!予聞不敎而刑,謂之殃民,予當以邪敎源委,逐條卞析,用播告于爾在廷臣隣及我八方士女,俾各曉然,爾尙欽哉。
嗚呼!彼爲天主之學者,曰『是學也,乃敬天也,尊天也。
』天固可敬可尊,而彼所以敬且尊者,不過如滌罪邀寵之諸鄙事,自歸於慢天褻天也。
吾所以敬且尊者,卽向所謂四端五倫之昭天命順皇降,而日用事爲之當於理也,邪正之分,不待兩言。
且彼耶穌雲者,不知其是人是鬼,是眞是假,而其徒之言,以爲『始以天主下降,死復上作天主,爲萬物民生之大父母。
』天也者,無聲無臭,人也者,有軀有殼,斷不可相混。
而今以天謂之降而爲人,以人謂之上而爲天,是有何依俙可惑之端,而若是之矯誣也?爾試思之。
往古來今,有是理耶?嗚呼!匪父何生,匪母何育?欲報之德,昊天罔極,而生民以來,凘滅他不得之大本也。
彼乃以生我者爲肉身父母,天主者爲靈魂父母,親愛崇奉,在於彼不在於此,以自絶其父母,是果血氣之倫所可忍乎?祭祀之禮,所以追遠報本,而孝子之不忍死其親也,神理人情,不得不然。
而彼乃毀主廢祭,謂死者不知。
苟如是也,彼所謂靈魂,又何所依靠?首尾橫決,不成倫脊。
虎狼惡獸也,尙有父子之情,豺獺,微物也,尙有祭祀之義,則彼雖圓顱方趾,曾虎狼豺獺之不若,人之無良,胡至此極?嗚呼!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而彼乃以敎皇、敎主,作爲稱號,不啻如戎狄之酋長,賊盜之渠率,是欲攘司牧之權,使政化無所底,命令無所施也,禍首亂本,孰有甚焉?嗚呼!有陰陽必有夫婦,不易之理也,彼乃以不嫁不娶,妄托貞德,其下焉者,男女混處,穢亂風敎,由前則人之類滅矣,由後則人之倫瀆矣。
無父無君,卽至於此,夫婦之際,又何可論?至若聖母、神父、領洗、堅振等種種名色,愈出愈幻,要之爲狐魔巫覡,符水詛呪之惑世者也,粗具見識,寧或疑眩?而最是天堂地獄之說,易哄蚩蠢。
然此釋氏之陳腐也,前人之辨,已無餘蘊,不足更事劈破,而是曾孰見而孰傳之也?蔽一言曰,謊說也。
彼亦均受天賦,竝充人類,而乃欲斁棄五常,滅絶三綱,以求其身後之福於慌惚茫昧之地者,不亦惑之甚哉?求福之道,誠有之矣,《詩》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又曰:『豈弟君子,求福不回。
』配命者,合於理也,不回者,不爲回邪之行,以要之也,如是則福自至,不如是則欲求福而反取禍也。
予聞耶穌,兇死之?酷者也,其學之爲福爲禍,於此可驗。
而不惟不爲之視以爲懲,乃以刑死爲樂地,刀鋸桁楊,民不知畏,如醉如顚,莫可提醒,非愚則妄,籲可哀矣。
嗚呼!此若爲光明正大之敎,則何必講授於昏夜密室之中,嘯聚於深山窮谷之間,而廢種錮孼,失志怨國之徒,下流至愚,騙財誨淫之輩,互稱敎友,各設邪號,藏頭隱尾,打成一片也哉?卽此形跡,已判其至兇至妖,而究竟爲計,不出於黃巾白蓮之包蓄耳。
彼豈非生長於此邦,食息於此邦者乎?此邦之俗,隻是四端之擴充,五倫之培植,而父祖之所相沿,師友之所相資,皆在於是,則何故捨此邦所共由之坦路,甘心於幾萬裡外異類之邪說,以自就罟擭乎?嗚呼!彼浸漬之深錮者,盤覈之畢露者,固已鹹伏厥辜,而其未及現發者,又不知紏結如何,滋蔓如何?死者雖不足恤,生者猶可丕變。
彼皆吾赤子耳,忍使之一向沈蠱,不思所以牖昏嚮明之方乎?今予敷示心腹,非予言也,乃惟天之經人之維,古昔群聖之訓也,嗟!爾臣黎,欽哉欽哉。
父詔其子,兄詔其弟,其所訛誤者,必思所以開導焉,其未陷溺者,必思所以勸戒焉。
又或有開導勸戒,而終不率者,必思所以殄殪而懲創焉,俾此一種,毋敢更容,則豈不休哉,豈不休哉?孟子曰:『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矣。
』爲今之道,其惟敦行誼,以修其孝悌忠信,篤經術,以習其詩、書、易、禮,而勿以趨尙放縱,背前聖之規矩,勿以考據細瑣,侮先賢之訓詁,使我章甫衿紳,粹然一出於天德天彜自然之則,則吾道不期扶而扶,異學不期斥而斥,彼感發而自奮,警惕而自悔者,庸詎無去邪歸正之理哉?嗚呼!《書》不雲乎:『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今玆邪敎之橫肆,職由予寡昧,不能導率之咎,反躬自責。
若恫在已,而載念爾一寒一煗,一飢一飽之節,罔非予小子夙宵憧憧,則其於爾性命之所關係,倫彜之所維持,爲人爲獸之所界限剖判者,予又安得不重言復言?哀痛而諭之也。
〈檢校提學趙寅永製。
〉 ○晝講于熙政堂。
10月19日 ○辛巳,進講于熙政堂。
10月20日 ○壬午,晝講于熙政堂。
10月21日 ○癸未,進講于熙政堂。
○右議政李止淵,陳疏辭相職,許之。
○大王大妃,命知事趙寅永拜相。
10月22日 ○甲申,晝講于熙政堂。
○以洪穉圭爲吏曹參判。
10月23日 ○乙酉,晝講于熙政堂。
10月24日 ○丙戌,召見冬至三使臣于熙政堂。
〈正使李嘉愚,副使李魯秉,書狀官李正履。
〉辭陛也。
10月25日 ○丁亥,以金英淳爲忠淸道觀察使,金大根爲成均館大司成。
10月26日 ○戊子,敎曰:「聞別軍職金見臣身死,念其軍功,不勝惻然。
客地治喪,遠道運柩,不可不念,自戶曹錢木,量宜賻助。
」 10月28日 ○庚寅,晝講于熙政堂。
十一月 11月10日 ○壬寅,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右議政趙寅永啓言:「臣於向者斥邪綸音撰進時,以明正學爲闢異端之本者,此如中州盛則戎羯不敢侮,元氣實則疾疢不能侵也。
至於表章先賢,風勵人士之方,實爲此時之先務。
各道書院中,如關西之仁賢,海西之紹賢,松京之崧陽,畿輔之道峯,湖南之竹林,嶺南之玉山陶山,湖西之華陽黔潭諸處,皆係道統腏享,而我聖上禦極後,未遑緻意之地也。
今若有一例侑典,則足可補崇儒之治,示尙德之義。
而臣又有因言端繼陳者,前此經行別薦,固已多得其人,而山澤林樊之間,或有守善而見漏,則恐非野無遺賢之道也。
且明春爲式年應薦之時,另飭各道,益加搜訪,必以篤學力行之士,從實入薦,而有其人則不必拘於多寡,無其人則又不可苟然充數。
要之務得其人,以爲次次試用之道,似好,故敢達矣。
」大王大妃,敎以「正學明然後,邪敎可闢,書院緻侑之擧,從速擧行。
經行別薦之奏,亦甚好,依此爲之。
」 ○召對于熙政堂。
11月15日 ○丁未,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右議政趙寅永,以四條陳勉,曰愛親,曰法祖,曰敬天,曰恤民,大王大妃嘉納,命玉堂官謄納一通。
寅永又啓言:「譏詗之方,雖平常無事之時,不宜放過,況如此歉年乎?此荒政十二,戢盜居一者也,另加提飭,刻日督捕。
而此亦由巡綽不嚴,坐更不明之緻,竝爲分付於各營各部,一遵舊規擧行。
」從之。
寅永又啓言:「法講之宗臣入參,自是古規,而近日專事懸頉,喉院亦不察飭。
此後則申飭輪進,無或闕參。
」從之。
11月19日 ○辛亥,晝講于熙政堂。
11月21日 ○癸醜,晝講于熙政堂。
11月23日 ○乙卯,晝講于熙政堂。
○以李寅皐爲吏曹參議。
11月24日 ○丙辰,誅邪學罪人崔昌洽、丁女、情惠等七人。
○給衣薄軍兵及流丐,恤典。
11月26日 ○戊午,以樸綺壽爲漢城府判尹。
11月29日 ○辛酉,晝講于熙政堂。
11月30日 ○壬戌,設柑製于泮宮,賦居首趙鳳夏,直赴殿試。
十二月 12月8日 ○庚午,命北兵使李存敬拏處,以都試雜亂也。
12月9日 ○辛未,以尹禹鉉爲鹹鏡北道兵馬水軍節度使。
12月10日 ○壬申,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右議政趙寅永啓言:「蔭武前銜,一斥不復,其中最可矜者,卽未經外職,在任遭喪之參上與初仕耳。
自今每都政,吏兵曹,各以參上一窠,初仕一窠,作爲在任遭喪者懸注撿擬之地。
」從之。
寅永請申嚴屠牛之禁,大王大妃敎曰:「牛禁本是國典,近來蕩然,實爲可悶。
雖不藏牌,多有歲時潛屠之弊,故或有不得不藏牌之時矣。
事關農作,以此預加申飭,無或如前泛忽。
」 ○大王大妃命故參判柳畊,錦陽君樸齊聞妻林氏施旌閭之典,畊,以孝,林氏,以烈也。
12月12日 ○甲戌,召見忠淸監司金英淳于熙政堂,辭陛也。
大王大妃敎曰:「本道今年農形,比兩西雖雲稍勝,而亦未免歉荒,民情實爲矜悶矣。
卿必詳聞列邑之事,下去後,須思懷保奠接之策。
」 12月15日 ○丁醜,命景慕宮入直官樸孝聞,守門將李麟九拏處,當夜四更,本宮奉安閣燼,各室禦眞,移奉於移安廳。
大王大妃敎曰:「常時不飭之景慕宮提調金履載,施以罷職之典。
」 12月22日 ○甲申,都政下批,以李翊會爲司憲府大司憲,尹命圭爲司諫院大司諫。
12月23日 ○乙酉,召見守令邊將初仕人于熙政堂。
○大王大妃敎曰:「兩西年形之歉荒,已聞之,而近來所聞,尤爲遑急。
賑政何以經紀,而實爲憧憧,寢食靡甘,特下內帑銀一千五百兩,丹木二千斤,白礬二千斤,自廟堂,量宜分送。
」 12月24日 ○丙戌,上詣景慕宮展拜。
12月26日 ○戊子,命平壤人權處祜,施以暴屍律。
處祜狂易,乘醉弑其母,旋自斃也。
12月27日 ○己醜,獻納任百能疏略曰: 今玆吏判事,有不勝慨惋者。
彼以白首垂死之年,承此委毗之眷,罔念物情之不葉,竟乃淟涊而蹲冒,大政纔過,聽聞益駭,悖子之操縱納賂,妖妾之慫慂暗囑,傳說聒聒,衆口莫掩。
臣謂吏曹判書宋冕載,施以譴罷之典,斷不可已也。
批曰:「爾言得無過乎?勿辭察職。
」 ○以金弘根爲吏曹判書。
12月28日 ○庚寅,誅邪學罪人洪永周等三人。
12月29日 ○辛卯,京兆獻民數,五部及八道都元戶,一百五十七萬五千八百二十四戶,男三百三十四萬七千五百三十三口,女三百三十四萬五千四百七十三口。
是歲,京畿湖西關東北饑,海西關西大無。
〈憲宗經文緯武明仁哲孝大王實錄卷之六
故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則,率之則爲順天,悖之則爲逆天。
』凡所以奉天而事上帝者,豈有出於四端五倫之外哉?嗚呼!粵自羲、農、堯、舜,繼天立極,其寅畏而祗承,惇敍而敬敷者,惟此而已。
亦粵我夫子,祖述憲章之後,至于有宋群賢,其明天理淑人心者,惟此而已。
毫釐有差,猶謂之異端,況乎陰沴荒誕,怪詭不經之外道乎?國有常刑,必殺無赦,此所謂辟以止辟也。
嗚呼!我東處文明之鄕,襲仁賢之化,美風善敎,厥惟久矣。
洪惟我聖朝,受天明命,肇造區宇,明彜倫以立人紀,崇道擧以正國俗,聖子神孫,儆戒不怠,丕克對越于天,而休運永孚,儒賢輩出,上自公卿大夫,下逮閭巷匹庶,戶服洙泗之行,家誦洛閩之書,男以忠孝爲本,女以貞烈爲重,寇昏喪祭,必遵乎禮,士農工商,各遂其業,式至今胥匡以生,國家賴焉。
矧惟我正宗大王,挻天縱之聖,紹百王之統,聲明文物,粲然具備,而不幸有兇賊承薰者,購來西洋之書,號爲天主之學,非先王之法言,而潛相誑誘,非聖人之正道,而馴緻耽惑,駸駸然入於夷狄禽獸之域。
於是乎正廟憂其久而愈熾也,治其魁宥其餘。
克推欲生之念,俾開自新之路,恩莫厚矣,德莫盛矣。
雖豚魚之頑,梟獍之兇,亦當有所感悟,而本性旣喪,舊習不悛,以至辛酉討邪之獄而極矣,其薄有才藝者,艶其新而倡之,矇無知覺者,樂其誕而從之,身處卿宰,自作窩窟,家傳詩禮,亦有染汚。
而文謨則變薙制敢行都市,嗣永則裁帛書欲招海舶,匈圖逆節,於斯爲急。
苟非我純宗大王曁我貞純大妃,悉燭魑魅之奸,大振斧鉞之威,廓闢而痛鋤之,則國之爲國,人之爲人,有未可知也。
嗚呼!今距辛酉,四十年所,禁網寖疏,邪敎又盛,虺蜮匿影,稂莠易種,逆竪變姓而出沒,妖譯齎貨而交通,潛募洋人至於再三,而聲氣接於異域,脈絡遍於同黨,比諸辛酉,殆有浮焉。
肆予小子,謹遵皇祖之謨,恭奉慈聖之命,不敢不行天之罰。
雖其迷昏而莫之返,淪沒而莫之拯,駢首連肩,自底大戮,而予惟爲民父母,其能無哀痛惻怛之心,戚戚于中哉?嗚呼!予聞不敎而刑,謂之殃民,予當以邪敎源委,逐條卞析,用播告于爾在廷臣隣及我八方士女,俾各曉然,爾尙欽哉。
嗚呼!彼爲天主之學者,曰『是學也,乃敬天也,尊天也。
』天固可敬可尊,而彼所以敬且尊者,不過如滌罪邀寵之諸鄙事,自歸於慢天褻天也。
吾所以敬且尊者,卽向所謂四端五倫之昭天命順皇降,而日用事爲之當於理也,邪正之分,不待兩言。
且彼耶穌雲者,不知其是人是鬼,是眞是假,而其徒之言,以爲『始以天主下降,死復上作天主,爲萬物民生之大父母。
』天也者,無聲無臭,人也者,有軀有殼,斷不可相混。
而今以天謂之降而爲人,以人謂之上而爲天,是有何依俙可惑之端,而若是之矯誣也?爾試思之。
往古來今,有是理耶?嗚呼!匪父何生,匪母何育?欲報之德,昊天罔極,而生民以來,凘滅他不得之大本也。
彼乃以生我者爲肉身父母,天主者爲靈魂父母,親愛崇奉,在於彼不在於此,以自絶其父母,是果血氣之倫所可忍乎?祭祀之禮,所以追遠報本,而孝子之不忍死其親也,神理人情,不得不然。
而彼乃毀主廢祭,謂死者不知。
苟如是也,彼所謂靈魂,又何所依靠?首尾橫決,不成倫脊。
虎狼惡獸也,尙有父子之情,豺獺,微物也,尙有祭祀之義,則彼雖圓顱方趾,曾虎狼豺獺之不若,人之無良,胡至此極?嗚呼!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而彼乃以敎皇、敎主,作爲稱號,不啻如戎狄之酋長,賊盜之渠率,是欲攘司牧之權,使政化無所底,命令無所施也,禍首亂本,孰有甚焉?嗚呼!有陰陽必有夫婦,不易之理也,彼乃以不嫁不娶,妄托貞德,其下焉者,男女混處,穢亂風敎,由前則人之類滅矣,由後則人之倫瀆矣。
無父無君,卽至於此,夫婦之際,又何可論?至若聖母、神父、領洗、堅振等種種名色,愈出愈幻,要之爲狐魔巫覡,符水詛呪之惑世者也,粗具見識,寧或疑眩?而最是天堂地獄之說,易哄蚩蠢。
然此釋氏之陳腐也,前人之辨,已無餘蘊,不足更事劈破,而是曾孰見而孰傳之也?蔽一言曰,謊說也。
彼亦均受天賦,竝充人類,而乃欲斁棄五常,滅絶三綱,以求其身後之福於慌惚茫昧之地者,不亦惑之甚哉?求福之道,誠有之矣,《詩》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又曰:『豈弟君子,求福不回。
』配命者,合於理也,不回者,不爲回邪之行,以要之也,如是則福自至,不如是則欲求福而反取禍也。
予聞耶穌,兇死之?酷者也,其學之爲福爲禍,於此可驗。
而不惟不爲之視以爲懲,乃以刑死爲樂地,刀鋸桁楊,民不知畏,如醉如顚,莫可提醒,非愚則妄,籲可哀矣。
嗚呼!此若爲光明正大之敎,則何必講授於昏夜密室之中,嘯聚於深山窮谷之間,而廢種錮孼,失志怨國之徒,下流至愚,騙財誨淫之輩,互稱敎友,各設邪號,藏頭隱尾,打成一片也哉?卽此形跡,已判其至兇至妖,而究竟爲計,不出於黃巾白蓮之包蓄耳。
彼豈非生長於此邦,食息於此邦者乎?此邦之俗,隻是四端之擴充,五倫之培植,而父祖之所相沿,師友之所相資,皆在於是,則何故捨此邦所共由之坦路,甘心於幾萬裡外異類之邪說,以自就罟擭乎?嗚呼!彼浸漬之深錮者,盤覈之畢露者,固已鹹伏厥辜,而其未及現發者,又不知紏結如何,滋蔓如何?死者雖不足恤,生者猶可丕變。
彼皆吾赤子耳,忍使之一向沈蠱,不思所以牖昏嚮明之方乎?今予敷示心腹,非予言也,乃惟天之經人之維,古昔群聖之訓也,嗟!爾臣黎,欽哉欽哉。
父詔其子,兄詔其弟,其所訛誤者,必思所以開導焉,其未陷溺者,必思所以勸戒焉。
又或有開導勸戒,而終不率者,必思所以殄殪而懲創焉,俾此一種,毋敢更容,則豈不休哉,豈不休哉?孟子曰:『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矣。
』爲今之道,其惟敦行誼,以修其孝悌忠信,篤經術,以習其詩、書、易、禮,而勿以趨尙放縱,背前聖之規矩,勿以考據細瑣,侮先賢之訓詁,使我章甫衿紳,粹然一出於天德天彜自然之則,則吾道不期扶而扶,異學不期斥而斥,彼感發而自奮,警惕而自悔者,庸詎無去邪歸正之理哉?嗚呼!《書》不雲乎:『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今玆邪敎之橫肆,職由予寡昧,不能導率之咎,反躬自責。
若恫在已,而載念爾一寒一煗,一飢一飽之節,罔非予小子夙宵憧憧,則其於爾性命之所關係,倫彜之所維持,爲人爲獸之所界限剖判者,予又安得不重言復言?哀痛而諭之也。
〈檢校提學趙寅永製。
〉 ○晝講于熙政堂。
10月19日 ○辛巳,進講于熙政堂。
10月20日 ○壬午,晝講于熙政堂。
10月21日 ○癸未,進講于熙政堂。
○右議政李止淵,陳疏辭相職,許之。
○大王大妃,命知事趙寅永拜相。
10月22日 ○甲申,晝講于熙政堂。
○以洪穉圭爲吏曹參判。
10月23日 ○乙酉,晝講于熙政堂。
10月24日 ○丙戌,召見冬至三使臣于熙政堂。
〈正使李嘉愚,副使李魯秉,書狀官李正履。
〉辭陛也。
10月25日 ○丁亥,以金英淳爲忠淸道觀察使,金大根爲成均館大司成。
10月26日 ○戊子,敎曰:「聞別軍職金見臣身死,念其軍功,不勝惻然。
客地治喪,遠道運柩,不可不念,自戶曹錢木,量宜賻助。
」 10月28日 ○庚寅,晝講于熙政堂。
十一月 11月10日 ○壬寅,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右議政趙寅永啓言:「臣於向者斥邪綸音撰進時,以明正學爲闢異端之本者,此如中州盛則戎羯不敢侮,元氣實則疾疢不能侵也。
至於表章先賢,風勵人士之方,實爲此時之先務。
各道書院中,如關西之仁賢,海西之紹賢,松京之崧陽,畿輔之道峯,湖南之竹林,嶺南之玉山陶山,湖西之華陽黔潭諸處,皆係道統腏享,而我聖上禦極後,未遑緻意之地也。
今若有一例侑典,則足可補崇儒之治,示尙德之義。
而臣又有因言端繼陳者,前此經行別薦,固已多得其人,而山澤林樊之間,或有守善而見漏,則恐非野無遺賢之道也。
且明春爲式年應薦之時,另飭各道,益加搜訪,必以篤學力行之士,從實入薦,而有其人則不必拘於多寡,無其人則又不可苟然充數。
要之務得其人,以爲次次試用之道,似好,故敢達矣。
」大王大妃,敎以「正學明然後,邪敎可闢,書院緻侑之擧,從速擧行。
經行別薦之奏,亦甚好,依此爲之。
」 ○召對于熙政堂。
11月15日 ○丁未,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右議政趙寅永,以四條陳勉,曰愛親,曰法祖,曰敬天,曰恤民,大王大妃嘉納,命玉堂官謄納一通。
寅永又啓言:「譏詗之方,雖平常無事之時,不宜放過,況如此歉年乎?此荒政十二,戢盜居一者也,另加提飭,刻日督捕。
而此亦由巡綽不嚴,坐更不明之緻,竝爲分付於各營各部,一遵舊規擧行。
」從之。
寅永又啓言:「法講之宗臣入參,自是古規,而近日專事懸頉,喉院亦不察飭。
此後則申飭輪進,無或闕參。
」從之。
11月19日 ○辛亥,晝講于熙政堂。
11月21日 ○癸醜,晝講于熙政堂。
11月23日 ○乙卯,晝講于熙政堂。
○以李寅皐爲吏曹參議。
11月24日 ○丙辰,誅邪學罪人崔昌洽、丁女、情惠等七人。
○給衣薄軍兵及流丐,恤典。
11月26日 ○戊午,以樸綺壽爲漢城府判尹。
11月29日 ○辛酉,晝講于熙政堂。
11月30日 ○壬戌,設柑製于泮宮,賦居首趙鳳夏,直赴殿試。
十二月 12月8日 ○庚午,命北兵使李存敬拏處,以都試雜亂也。
12月9日 ○辛未,以尹禹鉉爲鹹鏡北道兵馬水軍節度使。
12月10日 ○壬申,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右議政趙寅永啓言:「蔭武前銜,一斥不復,其中最可矜者,卽未經外職,在任遭喪之參上與初仕耳。
自今每都政,吏兵曹,各以參上一窠,初仕一窠,作爲在任遭喪者懸注撿擬之地。
」從之。
寅永請申嚴屠牛之禁,大王大妃敎曰:「牛禁本是國典,近來蕩然,實爲可悶。
雖不藏牌,多有歲時潛屠之弊,故或有不得不藏牌之時矣。
事關農作,以此預加申飭,無或如前泛忽。
」 ○大王大妃命故參判柳畊,錦陽君樸齊聞妻林氏施旌閭之典,畊,以孝,林氏,以烈也。
12月12日 ○甲戌,召見忠淸監司金英淳于熙政堂,辭陛也。
大王大妃敎曰:「本道今年農形,比兩西雖雲稍勝,而亦未免歉荒,民情實爲矜悶矣。
卿必詳聞列邑之事,下去後,須思懷保奠接之策。
」 12月15日 ○丁醜,命景慕宮入直官樸孝聞,守門將李麟九拏處,當夜四更,本宮奉安閣燼,各室禦眞,移奉於移安廳。
大王大妃敎曰:「常時不飭之景慕宮提調金履載,施以罷職之典。
」 12月22日 ○甲申,都政下批,以李翊會爲司憲府大司憲,尹命圭爲司諫院大司諫。
12月23日 ○乙酉,召見守令邊將初仕人于熙政堂。
○大王大妃敎曰:「兩西年形之歉荒,已聞之,而近來所聞,尤爲遑急。
賑政何以經紀,而實爲憧憧,寢食靡甘,特下內帑銀一千五百兩,丹木二千斤,白礬二千斤,自廟堂,量宜分送。
」 12月24日 ○丙戌,上詣景慕宮展拜。
12月26日 ○戊子,命平壤人權處祜,施以暴屍律。
處祜狂易,乘醉弑其母,旋自斃也。
12月27日 ○己醜,獻納任百能疏略曰: 今玆吏判事,有不勝慨惋者。
彼以白首垂死之年,承此委毗之眷,罔念物情之不葉,竟乃淟涊而蹲冒,大政纔過,聽聞益駭,悖子之操縱納賂,妖妾之慫慂暗囑,傳說聒聒,衆口莫掩。
臣謂吏曹判書宋冕載,施以譴罷之典,斷不可已也。
批曰:「爾言得無過乎?勿辭察職。
」 ○以金弘根爲吏曹判書。
12月28日 ○庚寅,誅邪學罪人洪永周等三人。
12月29日 ○辛卯,京兆獻民數,五部及八道都元戶,一百五十七萬五千八百二十四戶,男三百三十四萬七千五百三十三口,女三百三十四萬五千四百七十三口。
是歲,京畿湖西關東北饑,海西關西大無。
〈憲宗經文緯武明仁哲孝大王實錄卷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