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年
關燈
小
中
大
(乙未)元年清道光十五年
春正月
1月3日
○癸亥,命蠲坡州舊還及癸巳甲午田稅大同。
以陵役勞民也。
1月5日 ○乙醜,中批,以趙寅永爲吏曹判書。
1月6日 ○丙寅,命大行大王世室應行儀節,依諸大臣議,卽爲擧行。
○勸講于景賢堂,講《小學》。
○召對于景賢堂。
1月7日 ○丁卯,勸講于景賢堂。
閣臣樸綺壽曰:「講筵規例,前受音則必掩卷而誦矣。
」上曰:「昨日大臣請讀前受音,故開卷讀之耳。
」綺壽曰:「臣自丙寅以後屢參大行朝經筵,而前受音則必掩卷而誦之。
講體,本自如是矣。
」 ○召對于景賢堂。
○備局,以貢市人詢瘼,覆啓,大王大妃敎曰:「因漁夫契貢人事而思之,此外各貢各廛,又必有掖屬及法司下隷輩,科外侵漁難堪之弊,而貢市人輩,不敢訴冤矣。
自廟堂,到底禁察,而若有犯者,這這草記重勘。
立廛市民之西關銀,本自正宗朝,特爲許貸之事也,到今爲五十餘年矣。
餘在三千兩,特爲蕩減,以體昔日各別軫念貢市人之聖意。
」 1月8日 ○戊辰,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召見黃海監司徐萬淳于興政堂,辭陛也。
大王大妃敎曰:「卿以世祿之臣,此時此任,職責尤別,凡所治民撫輯之方,應不待予言,而殫誠矣。
蓋方伯之職,按察一道,黜陟守令,生民休戚,關係至重。
而近來守令之不法者,雖至於浚民膏澤,爲方伯者,擧皆掩置,無所懲畏,其爲德於守令則固有矣。
其貽害於國家者,當如何?切勿以勢家巨族,拘於顔私,有所容庇,治否善惡,一一詳探,精白對揚,以副委寄之意也。
」 1月9日 ○己巳,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1月10日 ○庚午,上禦興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領議政沈象奎啓言:「頃伏奉盡祛浮文,以行實政不緊之事,勿煩酬應之慈敎。
又稽辛酉初元,亦有中外奏牒商確裁減之擧矣。
今當講筵日開,寸陰是惜之時,不宜以此閑漫例奏,或妨時敏之工,凡諸道狀啓中,傳謄舊例,逐月登聞之,可合省除者,令諸有司及知申,相議錄出,以爲經稟裁減之地。
」從之。
左議政洪奭周啓言:「繡衣,所以上裨聰明,下達幽隱,朝廷不可廢之大政也。
初元急務,莫先於詳察民情。
不必一時竝遣於諸道,隨其緩急,抽栍輪遣,而其有罪狀現發者,嚴施一切之法,則旣足以懲一勵百,雖不必入於栍邑者,亦當有悚息知警之效矣。
」 ○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以金在昌爲兵曹判書。
1月11日 ○辛未,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1月12日 ○壬申,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以徐憙淳爲司憲府大司憲,金興根爲全羅道觀察使。
1月13日 ○癸酉,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上親行殯殿朝奠及告由祭。
○大行大王,尊爲世室,告由于宗廟、永寧殿、景慕宮、文祜廟。
上禦崇政殿頒敎赦。
1月14日 ○甲戌,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敎曰: 頒赦時禮房承旨權敦仁加資,殯殿親行告由時代奠官興完君是應,大祝修撰洪鍾應,竝加資。
1月15日 ○乙亥,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大王大妃敎曰:「故判書金基厚停啓,尹行恁復官爵。
」 ○京各司各營,進甲午會計簿。
〈戶曹、餉廳、惠廳、兵曹、訓局、禁營、禦營、摠廳時在黃金一百六十五兩六錢七分,銀子三十四萬二千八百十六兩一錢零,錢文五十四萬八百六十三兩一錢二分,綿紬一百八十五同六疋三十尺,木一千八百八十四同十疋十一尺零,苧布一百同二十五疋六尺,布子六百六十五同二十九疋二十四尺零,米十萬三百十九石十鬥二升零,田米一萬二百二十七石六鬥八升零,太一萬五千三百八十五石四鬥零,皮雜穀三萬五百九十二石八鬥零。
〉 1月16日 ○丙子,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行都堂會圈,四點,沈啓錫、許晟、樸宗休、金龍洛、宋尙玉、李源益、洪在喆、金東健、李寅皐、權溭、金錫淳、尹緻秀、李謙在、李?、李明迪、韓鎭庭、嚴錫履、趙鶴年、韓宓履、洪羲錫、尹緻定、徐元淳、李公翼、趙秉恒、金在田、尹滋畊、金公鉉、趙得林、成原默、沈宜升取三十人。
1月17日 ○丁醜,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命李肇源罪名爻周,金基敍放送。
1月18日 ○戊寅,以金學淳爲司憲府大司憲,李禮延爲司諫院大司諫。
○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景賢堂。
1月19日 ○己卯,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1月20日 ○庚辰,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以李奎鉉爲吏曹參判。
○召見山陵都監堂上于興政堂,〈提調徐耕輔、李勉昇、金敎根。
〉辭陛也。
1月21日 ○辛巳,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以任聖皐爲三道統制使兼慶尙右道水軍節度使。
1月22日 ○壬午,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1月23日 ○癸未,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1月27日 ○丁亥,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1月28日 ○戊子,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1月29日 ○己醜,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二月 2月1日 ○庚寅,上親行殯殿朔奠。
○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2日 ○辛卯,勸講于景賢堂。
2月3日 ○壬辰,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4日 ○癸巳,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5日 ○甲午,上禦興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以權敦仁爲刑曹判書,李濟和爲忠淸道兵馬節度使,樸蓍會爲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
2月6日 ○乙未,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7日 ○丙申,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8日 ○丁酉,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9日 ○戊戌,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10日 ○己亥,勸講于景賢堂。
○命義州等被災戶捐助人等,竝施褒賞之典。
2月11日 ○庚子,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12日 ○辛醜,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13日 ○壬寅,勸講于景賢堂。
2月14日 ○癸卯,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15日 ○甲辰,上親行望奠于魂殿。
○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以宋穉圭爲司憲府大司憲。
2月16日 ○乙巳,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17日 ○丙午,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18日 ○丁未,勸講于景賢堂,講《小學》。
上曰:「宰相,何官也?」閣臣鄭基善曰:「我朝二品以上,稱宰相矣。
」上曰:「二品以上,何等官也?」基善曰:「自參判爲從二品矣。
」上曰:「判書亦宰相,而正一品從二品之秩耶?」基善曰:「參判爲從二品,判書爲正二品。
崇政崇祿則從一品,大臣與輔國,爲正一品矣。
」基善曰:「此章中立身二字,爲綱領。
孝悌之道,雖急遽之時,必恐懼戒謹,戰兢自持,則驕易之心,不得生矣。
」上曰:「戰字,何義也?」基善曰:「此雲戰戰者,恐懼之貌,而本旨則兵刃相接之事也。
」上曰:「兵刃相接,何事也?」基善曰:「諸侯相伐曰戰,以今俗言之,則閭巷愚蠢之民,或以血氣之憤,互相爭鬪,此亦曰戰也。
」 2月19日 ○戊申,上親行晝茶禮于殯殿。
○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20日 ○己酉,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21日 ○庚戌,勸講于景賢堂。
○以洪命周爲陳賀兼謝恩正使,尹聲大爲副使,趙鶴年爲書狀官。
以皇後冊封皇太後加上徽號也。
2月29日 ○戊午,大王大妃敎曰:「山陵土色未洽,腦石有破傷之慮雲,役事卽爲停止。
摠護使以下,更爲看審吉地。
」又敎曰:「相地官李時復具格拏來囚。
」 2月30日 ○己未,三司聯箚請亟斬李時復,賜批。
三月 3月1日 ○庚申,以李應植爲鹹鏡北道兵馬水軍節度使。
3月2日 ○辛酉,以尹義儉爲鹹鏡南道兵馬節度使,李熙輔爲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
3月6日 ○乙醜,召見全羅監司金興根于興政堂,辭陛也。
大王大妃敎曰: 下去善爲之。
善與不善,九重雖深邃,自有入聞之道。
操束守令,撫恤民生,無使民怨,及於朝家,則是乃酬國厚恩之道,惕念爲之。
3月7日 ○丙寅,大王大妃命山陵移蔔於交河長陵局內。
3月9日
以陵役勞民也。
1月5日 ○乙醜,中批,以趙寅永爲吏曹判書。
1月6日 ○丙寅,命大行大王世室應行儀節,依諸大臣議,卽爲擧行。
○勸講于景賢堂,講《小學》。
○召對于景賢堂。
1月7日 ○丁卯,勸講于景賢堂。
閣臣樸綺壽曰:「講筵規例,前受音則必掩卷而誦矣。
」上曰:「昨日大臣請讀前受音,故開卷讀之耳。
」綺壽曰:「臣自丙寅以後屢參大行朝經筵,而前受音則必掩卷而誦之。
講體,本自如是矣。
」 ○召對于景賢堂。
○備局,以貢市人詢瘼,覆啓,大王大妃敎曰:「因漁夫契貢人事而思之,此外各貢各廛,又必有掖屬及法司下隷輩,科外侵漁難堪之弊,而貢市人輩,不敢訴冤矣。
自廟堂,到底禁察,而若有犯者,這這草記重勘。
立廛市民之西關銀,本自正宗朝,特爲許貸之事也,到今爲五十餘年矣。
餘在三千兩,特爲蕩減,以體昔日各別軫念貢市人之聖意。
」 1月8日 ○戊辰,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召見黃海監司徐萬淳于興政堂,辭陛也。
大王大妃敎曰:「卿以世祿之臣,此時此任,職責尤別,凡所治民撫輯之方,應不待予言,而殫誠矣。
蓋方伯之職,按察一道,黜陟守令,生民休戚,關係至重。
而近來守令之不法者,雖至於浚民膏澤,爲方伯者,擧皆掩置,無所懲畏,其爲德於守令則固有矣。
其貽害於國家者,當如何?切勿以勢家巨族,拘於顔私,有所容庇,治否善惡,一一詳探,精白對揚,以副委寄之意也。
」 1月9日 ○己巳,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1月10日 ○庚午,上禦興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領議政沈象奎啓言:「頃伏奉盡祛浮文,以行實政不緊之事,勿煩酬應之慈敎。
又稽辛酉初元,亦有中外奏牒商確裁減之擧矣。
今當講筵日開,寸陰是惜之時,不宜以此閑漫例奏,或妨時敏之工,凡諸道狀啓中,傳謄舊例,逐月登聞之,可合省除者,令諸有司及知申,相議錄出,以爲經稟裁減之地。
」從之。
左議政洪奭周啓言:「繡衣,所以上裨聰明,下達幽隱,朝廷不可廢之大政也。
初元急務,莫先於詳察民情。
不必一時竝遣於諸道,隨其緩急,抽栍輪遣,而其有罪狀現發者,嚴施一切之法,則旣足以懲一勵百,雖不必入於栍邑者,亦當有悚息知警之效矣。
」 ○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以金在昌爲兵曹判書。
1月11日 ○辛未,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1月12日 ○壬申,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以徐憙淳爲司憲府大司憲,金興根爲全羅道觀察使。
1月13日 ○癸酉,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上親行殯殿朝奠及告由祭。
○大行大王,尊爲世室,告由于宗廟、永寧殿、景慕宮、文祜廟。
上禦崇政殿頒敎赦。
1月14日 ○甲戌,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敎曰: 頒赦時禮房承旨權敦仁加資,殯殿親行告由時代奠官興完君是應,大祝修撰洪鍾應,竝加資。
1月15日 ○乙亥,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大王大妃敎曰:「故判書金基厚停啓,尹行恁復官爵。
」 ○京各司各營,進甲午會計簿。
〈戶曹、餉廳、惠廳、兵曹、訓局、禁營、禦營、摠廳時在黃金一百六十五兩六錢七分,銀子三十四萬二千八百十六兩一錢零,錢文五十四萬八百六十三兩一錢二分,綿紬一百八十五同六疋三十尺,木一千八百八十四同十疋十一尺零,苧布一百同二十五疋六尺,布子六百六十五同二十九疋二十四尺零,米十萬三百十九石十鬥二升零,田米一萬二百二十七石六鬥八升零,太一萬五千三百八十五石四鬥零,皮雜穀三萬五百九十二石八鬥零。
〉 1月16日 ○丙子,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行都堂會圈,四點,沈啓錫、許晟、樸宗休、金龍洛、宋尙玉、李源益、洪在喆、金東健、李寅皐、權溭、金錫淳、尹緻秀、李謙在、李?、李明迪、韓鎭庭、嚴錫履、趙鶴年、韓宓履、洪羲錫、尹緻定、徐元淳、李公翼、趙秉恒、金在田、尹滋畊、金公鉉、趙得林、成原默、沈宜升取三十人。
1月17日 ○丁醜,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命李肇源罪名爻周,金基敍放送。
1月18日 ○戊寅,以金學淳爲司憲府大司憲,李禮延爲司諫院大司諫。
○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景賢堂。
1月19日 ○己卯,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1月20日 ○庚辰,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以李奎鉉爲吏曹參判。
○召見山陵都監堂上于興政堂,〈提調徐耕輔、李勉昇、金敎根。
〉辭陛也。
1月21日 ○辛巳,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以任聖皐爲三道統制使兼慶尙右道水軍節度使。
1月22日 ○壬午,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1月23日 ○癸未,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1月27日 ○丁亥,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1月28日 ○戊子,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1月29日 ○己醜,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二月 2月1日 ○庚寅,上親行殯殿朔奠。
○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2日 ○辛卯,勸講于景賢堂。
2月3日 ○壬辰,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4日 ○癸巳,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5日 ○甲午,上禦興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以權敦仁爲刑曹判書,李濟和爲忠淸道兵馬節度使,樸蓍會爲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
2月6日 ○乙未,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7日 ○丙申,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8日 ○丁酉,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9日 ○戊戌,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10日 ○己亥,勸講于景賢堂。
○命義州等被災戶捐助人等,竝施褒賞之典。
2月11日 ○庚子,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12日 ○辛醜,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13日 ○壬寅,勸講于景賢堂。
2月14日 ○癸卯,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15日 ○甲辰,上親行望奠于魂殿。
○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以宋穉圭爲司憲府大司憲。
2月16日 ○乙巳,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17日 ○丙午,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18日 ○丁未,勸講于景賢堂,講《小學》。
上曰:「宰相,何官也?」閣臣鄭基善曰:「我朝二品以上,稱宰相矣。
」上曰:「二品以上,何等官也?」基善曰:「自參判爲從二品矣。
」上曰:「判書亦宰相,而正一品從二品之秩耶?」基善曰:「參判爲從二品,判書爲正二品。
崇政崇祿則從一品,大臣與輔國,爲正一品矣。
」基善曰:「此章中立身二字,爲綱領。
孝悌之道,雖急遽之時,必恐懼戒謹,戰兢自持,則驕易之心,不得生矣。
」上曰:「戰字,何義也?」基善曰:「此雲戰戰者,恐懼之貌,而本旨則兵刃相接之事也。
」上曰:「兵刃相接,何事也?」基善曰:「諸侯相伐曰戰,以今俗言之,則閭巷愚蠢之民,或以血氣之憤,互相爭鬪,此亦曰戰也。
」 2月19日 ○戊申,上親行晝茶禮于殯殿。
○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20日 ○己酉,勸講于景賢堂。
○召對于景賢堂。
2月21日 ○庚戌,勸講于景賢堂。
○以洪命周爲陳賀兼謝恩正使,尹聲大爲副使,趙鶴年爲書狀官。
以皇後冊封皇太後加上徽號也。
2月29日 ○戊午,大王大妃敎曰:「山陵土色未洽,腦石有破傷之慮雲,役事卽爲停止。
摠護使以下,更爲看審吉地。
」又敎曰:「相地官李時復具格拏來囚。
」 2月30日 ○己未,三司聯箚請亟斬李時復,賜批。
三月 3月1日 ○庚申,以李應植爲鹹鏡北道兵馬水軍節度使。
3月2日 ○辛酉,以尹義儉爲鹹鏡南道兵馬節度使,李熙輔爲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
3月6日 ○乙醜,召見全羅監司金興根于興政堂,辭陛也。
大王大妃敎曰: 下去善爲之。
善與不善,九重雖深邃,自有入聞之道。
操束守令,撫恤民生,無使民怨,及於朝家,則是乃酬國厚恩之道,惕念爲之。
3月7日 ○丙寅,大王大妃命山陵移蔔於交河長陵局內。
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