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

關燈
(丙午)十二年清道光二十六年 春正月 1月1日 ○丁巳,上禦春塘臺,行歲首犒饋。

     ○以金鍵爲鹹鏡北道兵馬水軍節度使。

     1月4日 ○庚申,上詣社稷齋宿。

     1月5日 ○辛酉,行社稷祈穀大祭。

     ○誅樸龍壽、劉漢源,以安山郡殿牌作變也。

     1月6日 ○壬戌,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宗廟永寧殿春享香祝。

     1月9日 ○乙醜,上展拜于宗廟、景慕宮,春謁也。

     1月11日 ○丁卯,以金東健爲司憲府大司憲。

     1月14日 ○庚午,上禦重熙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領議政權敦仁曰:「昨伏聞武監輩,成群起鬧於大內咫尺之地。

    國綱雖曰無復餘地,十百爲群,發喊作挐於閤門之外,此實前古所未有之變怪也。

    若不窮覈嚴治,國不可爲國。

    亦不無肘腋意外之慮,豈不大可懼哉?」上曰:「誠然矣。

    昨日已付訓局,使之査實矣。

    」敦仁曰:「李源豐,聞是內營執事,而本事起鬧,由於此人雲,渠安得免召亂之罪乎?兵曹判書及三營將臣,使之合坐于外兵曹,武監輩及李源豐,嚴査得情,窮覈首從何如?」從之。

    敦仁曰:「臣有區區愚悃,今因言端,敢此仰達矣。

    國家設置三營門與摠戎廳,是皆殿下之親兵也,而設置內營,大非古人不畜內兵之訓,中外之憂歎深矣。

    臣於日前動駕時,仰瞻大駕,前後咫尺,有班次外陪扈之人,聞是內營執事雲。

    《書》曰:『不作無益害有益。

    』凡人君,若有私物之設置者,則人心自不浹洽。

    今此各營,乃殿下緩急所恃也,一自內營之設,各營軍心,無不解體。

    以無益之制,反有害於緩急所恃之地,此豈不悶然哉?況內營校屬,如非營門行伍發身者,卽是閭巷閑雜無賴也。

    此輩出入近密,日夕左右,殿下之動靜語默,無不傳播於外,恃寵驕恣,跳踉無憚,日漸滋長,而宮禁之不嚴,莫近日若,如是而何以成國體乎?臣意則趁今革罷,而內營所屬,一竝出送,無或更近於左右,則宮禁自可淸肅矣。

    」上曰:「予亦有此意,而但今番事出之後,故趑趄矣。

    卿言好矣,當允從矣。

    」敦仁曰:「臣當拭目恭俟矣。

    殿下昨冬以來,日開講筵,孜孜勤政,外方之人,多有齎糧冒寒而上來,爲探所聞,京外衆心之歡欣相慶,可推而知。

    民心之仰望於殿下者果何如?向來臨講,自上禦木綿氅衣雲,臣亦得聞,而閭巷之民聞此,皆曰『吾輩當更不着紬衣』雲,上行下效之盛,固如是矣。

    此際若有內營革罷之命,則自朝廷,以至八方民情,當復如何,聖德光輝,又當如何哉。

    」上曰:「木綿氅衣,曾一着矣。

    」 1月15日 ○辛未,召對于重熙堂。

     ○以李羲肇爲司憲府大司憲,李玄緖爲司諫院大司諫。

     ○京各司各營,進乙巳會計簿。

    〈戶曹、餉廳、惠廳、兵曹、訓局、禁營、禦廳、摠廳時在銀子,二十二萬三千二百一兩四錢一分,錢文八十三萬三千八十一兩五錢六分,綿紬四十二同十四疋六尺,木四千二十三同四十五疋一尺,苧布十九同三十七疋二十一尺,布子七百二十同三十四疋十二尺,米二十五萬八千三百六十二石十四鬥二升零,太一萬八千四百四十九石十鬥零,田米九千九百四十六石一鬥二升零,皮雜穀一萬九千二百八十石一鬥八升零。

    〉 1月16日 ○壬申,召對于重熙堂。

     1月17日 ○癸酉,召對于迎春軒。

     ○敎曰: 「今番武監事,大是無前之變怪,首倡之施以一律,斷不可已,而予所屢回思量者存焉。

    所謂頭目兩漢,旣與統長有異,又無造謀之跡,則斷以首惡之律,有所難愼。

    特貸一律,李完根、權得成,出付軍門,回示嚴棍後,移送秋曹,嚴刑三次,遠惡島限己身爲奴。

    崔緻璧等五漢及李源豐,竝依草記施行,其餘諸漢,分送三營,嚴棍三十度後,仍充苦役軍。

     1月18日 ○甲戌,召對于迎春軒。

     ○以閔緻成爲司憲府大司憲。

     1月19日 ○乙亥,召對于迎春軒。

     1月20日 ○丙子,上詣永禧殿展謁,仍詣徽定殿展拜。

     1月21日 ○丁醜,召對于迎春軒。

     1月22日 ○戊寅,召對于迎春軒。

     ○獻納鄭錫麟疏略曰:「糶糴者,兵荒之備,而生民大命也,而精實盡入於吏逋,空殼都歸於民戶,哀彼農民,終歲勤苦,糴納不足,重之以吏逋族徵,流離不絶,戶口漸縮。

    周人之言曰:『囊漏貯橐』,此言蓄積之不在上則在下,民足而國不足者,未之有也。

    臣謂減其數而精其品,大無過萬石,小無過七千,而必折半留置,以資不時之需用,國有實效,民得以紓力。

    我朝人材,多由科目中進身,而近日士習不古,內自學校,外至鄕,遂讀書者幾希,試券一出,多失士望,豈皆有司之不明,至如臨場雜遝,捷徑紛競,良可慨歎,寧欲無言?臣謂略倣卿貢之例,自其邑必選講製俱備之擧子,錄送于春曹,以爲憑據黜罰之資,無論大小科,無講者不得赴焉,則倖門自杜,冒入可止。

    我東衣食素饒,侈靡成習,使價一卓之廚供,豪富一身之服開,將爲中人幾家之産,燕貨之錦繡珠貝,非無申禁之令甲,而依舊自如,豈勝駭歎?守令之貪汚,生民之困悴,罔非侈風之使然也。

    臣謂先自大內,一切節儉,以至朝士品服,亦用土産紬紵。

    臣之鄕楊州,有前北評事臣李玄文誤犯殺人之辜,以簪筆侍從之臣,鄕獄經年,景色愁慘。

    就其本事言之,常賤之詬辱士民,罪固罔赦,奉使之行,旣入風聞,略施紏治,容或無怪,初非有心於必殺,而不幸死者之命數有限,適然因病緻斃,則謂之眚災,亦可也。

    臣與此罪囚,初不識面,而聽之傳說,參以事體,不能無怵然動心,敢暴實狀。

    請令王府,拏緻勘斷,以存貴賤之別焉。

    」批令「廟堂稟處」,尋因相臣奏格不行。

     1月23日 ○己卯,召對于迎春軒。

     1月24日 ○庚辰,召對于迎春軒。

     1月25日 ○辛巳,上禦重熙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1月26日 ○壬午,上詣景祐宮展拜。

     ○召見時、原任大臣于景祐宮齋室。

    上曰:「予以綏陵遷奉事,常憧憧在懷,而局勢散漫,心常不安,亦有外間物議,故已稟于兩慈殿,旣承允當之下敎。

    今日欲與卿等,議此事也,卿等之意何如?」領府事趙寅永曰:「此事至重至大,固不可決定於倉卒之間。

    見今相地官,已經國役者數三人,或在京或在鄕,卽爲知委於觀象監,使之斯速上來,方外地師,亦爲廣求,先聞議論,詢謀僉同,然後殿下亦爲親審完定恐好矣。

    」上曰:「然矣。

    」 1月28日 ○甲申,京兆以濟州等邑乙巳年民數啓,三邑都元戶,一萬八百九十六戶,人口男女竝七萬六千七百一口。

     1月30日 ○丙戌,上詣仁政殿,親傳釋奠祭香祝。

     二月 2月1日 ○丁亥,上詣仁政殿,親傳社稷祭香祝。

     ○以宋持養爲司諫院大司諫。

     2月2日 ○戊子,上詣仁政殿,親傳南壇祭香祝。

     2月5日 ○辛卯,上詣仁政殿,親傳景慕宮春享香祝。

     2月6日 ○壬辰,召對于迎春軒。

     2月7日 ○癸巳,召對于迎春軒。

     2月8日 ○甲午,召對于重熙堂。

     2月9日 ○乙未,召對于迎春軒,講《國朝寶鑑》。

    玉堂沈敦永曰:「適因言端,玆敢不揆僭妄,略陳區區之懷焉。

    臣向伏聞大僚,以內營事仰請撤罷,聖批有開納之意,而筵說旣秘,上下酬酢,未敢的知,而大抵內營設施之擧,臣愚死罪,竊以爲未可者有三焉。

    以言乎軍制,則外有三營,以言乎使令,則內有掖隷,至於組練之事,擧行之節,自當奉承之不暇,而今玆別立營制,漸至張大,有違不畜私兵之戒,此其未可者一也。

    宮禁之內,極爲邃嚴,內言不出,外言不入,此是朱夫子之言。

    而內營所屬,出入近密,易至於伺上動靜,傳播外間,則先事之慮,不可不念,此其未可者二也。

    以我殿下之明聖,嚴於操束,不少假借,則此輩固當謹畏,而第其卑微之類,久漸解弛,不睹不聞之中,或不無生弊閭裡之端設。

    有犯科之事,有司難以推治,將來之憂,有不可勝言矣。

    此其未可者三也,雖以月前武監事言之,大內咫尺之地,有此無前之變怪。

    殿下聖姿天縱,聰明有臨,上所陳三者,卽過計之憂,而帝王家一事一政,無非後世監法之資,則在聖人慮遠之道,亦當謹之於始矣。

    伏願聖明,亟允大臣之請,卽命罷之,使一國臣民,曉然知聖上作爲,出尋常萬萬。

    則書之史冊,有光聖德,當與成廟朝,卽罷鷹坊之事,同揆於後,而有光於繼述之聖孝矣。

    」 2月12日 ○戊戌,上詣仁政殿,親傳先農壇節祭香祝。

     2月13日 ○己亥,上詣綏陵展謁,敎曰: 綏陵遷奉之議已久,亦爲親審,而事體至重,不可不十分難愼,博議而處之。

    時原任大臣二品以上,待明朝來會賓廳,收議以入。

     2月14日 ○庚子,敎曰: 綏陵遷奉之議,已爲仰稟于兩慈殿,親爲奉審,而堪輿之言,朝廷之論,可謂詢謀僉同,予志亦已大定,諸凡儀節,卽速擧行。

     2月20日 ○丙午,上詣華城行宮經宿。

     2月21日 ○丁未,仍詣健陵、顯隆園展謁親祭,敎曰: 境內朝官士庶年七十以上,令留守,分等賜米。

     2月22日 ○戊申,設儒生應製于校宮。

     ○上詣華寧殿,行酌獻禮。

     ○上詣東將臺,行夜操。

     2月23日 ○己酉,還宮。

     2月25日 ○辛亥,上禦春塘臺,行文武庭試別試,文取張龍逵等七人,武取李經權等二百二十三人。

     2月26日 ○壬子,以趙鶴年爲禮曹判書。

     2月27日 ○癸醜,上禦重熙堂,召見輪對官。

     ○以趙秉鉉爲奎章閣提學,金蘭淳爲漢城府判尹,鄭宅善爲忠淸道水軍節度使。

     2月28日 ○甲寅,設人日製于泮宮。

     ○上禦重熙堂,親受生進謝恩。

    敎曰: 生進中八十歲以上,竝五衛將加設,口傳單付。

     三月 3月1日 ○丙辰,雨雹,狀如小豆。

     3月2日 ○丁巳,上禦重熙堂,召見看山大臣以下。

    敎曰: 山陵定於龍馬峯下,三看審後,仍爲封標。

    「 3月3日 ○戊午,上禦春塘臺,行隨駕軍校試射。

     3月5日 ○庚申,召對于迎春軒。

     ○水原府境內武士試取,林觀鎭等二十二人,直赴殿試。

     3月7日 ○壬戌,命拜峰牧場革罷,還各穀四千九百石零,竝蕩減,屯土自本寺句管收稅,馬畜案付五百餘疋,擇其可合使用者,收入本寺,分排出給於各營門,以備軍馬餘數,許令發賣,以爲從長區處之地,該牧員役等屬,旣失聊賴,合有存?,令本寺,量宜措處。

    馬祖壇移設他所。

    以新陵局內也。

     3月10日 ○乙醜,敎曰: 遷奉之擧,卽積年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