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十九回 狄招讨一征羅浮

關燈
曰:“先督臣力禦外侮,賈平章款和誤國。

    先君知事不可為,樊城未陷,縱酒飲恨而卒。

     我等嘯聚山林,别無他意,不願服事蒙古耳。

    今遇殿下,英雄有用武之地,名義所在,我等之志舒矣。

    ”涪陵斂容謝曰:“諸君猶努力王室,願複神州,晟獨不能枕戈待旦乎!但混一區宇,勢難動搖,螳臂當車,其如石卵不敵何?”皇甫-曰:“不然,堯舜揖讓,湯武征誅,同屬應天順人,自後得天下者或以德或以功,逆取而必順守,始得人心。

    人心既堅,根本自固,所謂衆志成城也。

    蒙古功德不聞,而兇惡日甚,自謂滅天毀聖,崇奉西僧,足以恐吓天下也。

    不知天下久欲荷戈逐之矣。

    曲直之分,勝負已定,請殿下勿疑。

    ”涪陵喜曰:“先生開陳大略,使晟釋疑。

    但在江南号召天下,或易為力耳。

    ”馬遇樂曰:“金陵王氣盡矣,紹興中且不能挽回,何有今日?”劉-曰:“近來江淮已被群賊蚤擾不堪,楊鎮龍敗死,秦寇稱尊,自謂不日席卷東南,其志不小。

    ”涪陵曰:“志大才疏,焉能成事? 竅據壽春,毒痛生民,不日當自斃矣。

    某等作恢複大舉,總以得人心為本。

    皇甫先生,金石之言,信不誣矣。

    事之成敗,尚賴諸君翼贊耳。

    ”馬遇陽曰:“我等竭力保戴,何愁大事不成? 但恢複州郡,須要避瑕攻堅,方得根株穩固。

    ”張懷亮曰:“此去建昌府,控三吳之襟帶,扼五嶺之咽喉,最為緊要。

    若論富饒,則本府撫州,衆人皆欲先取。

    撫州可就糧,亦屬近地。

    ”涪陵曰:“不然,仗義舉事,宜先取形勝沖要之地居之,使天下知我志在掃平區宇,不徒利其蓄積,可以養我士卒也。

    ” 因問:“撫州太守,其人何如?”劉瑛曰:“太守姓侯名長孺,原本萍鄉縣令,在任清廉可風,升授府尹。

    其人雖有幹才,然我等占據此山,亦置若罔聞,未知何意也。

    ”皇甫-聞撫州府太守乃侯長孺,大喜曰:“殿下議取建昌,最為得計,建昌若下,則撫州不勞張弓寸箭,憑某入城,曉谕大義,撫州唾手可得。

    ”涪陵大喜,又謂衆人曰:“兵必練而後可用。

    寨中喽卒,須逐日按隊躁演,方可征進。

    ”劉瑛進曰:“此間兵士不上五千,倘遇大隊,焉能對敵?目下作速招募。

    ”張懷亮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召募之兵,一時教演不及,如驅羊入虎,徒資讒口耳。

    聞南安大庾嶺蓬頭砦史進,兵皆精練,有數千人,觀變未動。

    殿下何不修書一封,開陳大略,招之舉事,或約會建昌,或随取南安。

    聞其人誤投楊鎮龍麾下,事敗深有悔心,以卑辭厚禮招之,必于于而來矣。

    ”皇甫-力贊此計甚妙;遂代涪陵修書,以鲛珠十粒,黃金一封,白金二封,命馬遇陽下書,直往南安而去。

    涪陵一面整饬人馬,一面儲聚糗糧,準備不日攻打建昌不提。

     且說廣南參政狄定國,聞朱清、張-在惠州府博羅縣界,失了漕運,二人被逮人京。

    丞相伯顔又行文至廣南,切責定國,不能肅清廣南,皆宜逮問。

    定國憤怒,探知賊在羅浮,遂調齊兵馬,并麾下部曲,如都監陳同、團練使王彥、總統屈突申、指揮廖雲、惠州統制庹靖等一班将佐,選精騎五千,直搗巢袕,離山五裡,至沖虛觀下寨。

    當日種世龍聞之,聚集寨中王建忠、牛-、史霸、張燕、種世虎、吳廣、吳康、洪時錦、虞凱、王麟等,商議迎敵,王建忠曰:“此人系天使狄武襄之後,家世為将,頗娴韬略。

    不如多備弓弩石子,固守勿戰。

    俟他糧盡引還,從後擊之。

    ”牛-笑曰:“不必憂慮,憑某一支槍,也教他片甲不回。

    ”張燕大言曰:“縱使忽必烈自來,無能為也,衆将皆願出戰。

    ”種世龍曰:“守者萬無一失,戰則勝敗難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