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十九回 狄招讨一征羅浮

關燈
第十九回狄招讨一征羅浮 江南蘇州之水,莫大于太湖。

    周圍八百餘裡,界跨江浙兩省,内有七十二峰。

    居民聚處,村落甚衆。

    湖中水發後,仍然波光如練,一碧萬頃。

    時有涪陵公趙晟、馬遇樂、張懷亮、皇甫-、馬遇陽一行五人,命舵工緩緩蕩槳。

    舟過銷夏灣,有一蔔者姓劉名知幾,面湖而居。

    門首設蔔肆,往來問休咎者,絡繹不絕,然以術自晦。

    晨起乃自占一課,得離之蒙,内外皆伏藏不見。

    訝曰:“新莽篡漢,猶有中興,天下事未可知也。

    但蒙昧在山水中,躍出雲衢,尚猶有待……”言未已,見湖上一舟鳴榔而來,船頭上雲氣如華蓋,又若龍成五彩,隐隐不絕。

     知幾望氣大異之,忽斥堠上防湖軍士,認定舟中有三人,非元人衣冠,疑為奸細,呼哨一聲,駕隻小舟,飛去盤诘。

    舟中人不服,互相喧嚷。

    軍士躍入舟中,被一人打下水去,一時舟聚如蟻,各舟上皆用撓鈎長矛,奮勇攔截。

    奈湖面浩浩蕩蕩,茫無際涯,兵往東截,舟往西走;兵往西截,舟往東走。

    斥堠上十餘号船,全不濟事。

    岸上總兵官到,遠遠望見,激得性起,大呼:“扛混江龍來。

    ”軍士慌忙,将大炮扛至江邊,安布舉火。

    一時火不能燃,衆軍正在慌亂之際,舟去已遠。

    總兵吩咐不必追趕,約住軍士,方去驗炮。

    見藥線皆有水氣,炮内藥雖盛滿,水皆浸遍。

    總兵大怒,重責軍士。

    發付畢,轉身欲過蔔肆,造訪知幾。

    蓋知幾素與總兵相善故也,時總兵來至相館,見阒寂無人,問左右居民曰:“先生何往?”皆言:“适才往東首去了,行色倉皇,不知何往?”總兵全不在意,縱馬而歸。

     殊不知劉知幾有心救護舟中人,熄了火種,不得不離火地也。

     且說涪陵等因張懷亮打翻軍士,一時冒險,得離虎口,急催趕放舟而行。

    直出嘉興,由秀水過錢塘江。

    非止一日,在舟中遠遠望見臨安城雉堞隐隐,樓閣層層,雖殘敗之餘,而雨中春樹,仍然萬家煙火氣象。

    回視吳山在望,劃斷江浙二省。

    有衣錦懸留栖霞葛嶺,無不南北東西,洞天拱極。

    涪陵凄然淚下,謂皇甫-曰:“天日依然,潮汐如故,故宮禾黍,誰闵周宗。

     某欲泊舟上岸,一覽舊都,諸君何如?”皇甫-亦有心訪錢塘令葛天民消息,皆言願往。

    惟馬遇樂深以上海縣之事為鑒,堅拒不可。

    逐日皆在舟中安宿,直至嚴州府桐鄉具,方始上岸。

     過富春,訪釣台,再達衢州。

    經常山縣,張懷亮曰:“此去草平驿,交浙省地界。

    過此玉山,即廣信府,屬江右,離撫州不遠矣。

    ”一日抵臨川縣,約行數十裡,一山聳峙,四圍廣闊,樹木蓊蔚。

    中忽有鳴镝聲,涪陵大驚,張懷亮邁步上前,一聲口号,林中奔出數十喽卒,内有曾認得懷亮者,大呼:“吾家大王好友來矣!”懷亮曰:“作速報知爾,主說有大宋涪陵殿下,特來造訪。

    ”喽卒如飛而去。

    涪陵等又行過數重山隘,方見圍場,袤延十餘裡,乃是練兵所在。

    又見一山,危崖峭拔,孤是一徑。

    上列鹿角,天造地設,兩扉石門,豁然洞開,隻有飛鳥可下,真是一夫可守,萬軍難攻。

    時劉瑛、劉-弟兄,迎出寨外。

    涪陵見二人英氣勃發,風骨偉然,甚喜。

    一齊拱入大寨,逐一行禮。

    起居畢,二家各述行徑,備達款曲,便推涪陵為軍中之主,權領其衆,任随驅遣,涪陵謝曰:“晟以不幸,身遭國難,海外殘喘,得延餘生,足矣。

    軍中之主,恐不勝任也。

    ”二劉不許,随令帳下大小頭目隊長參見,皆稱千歲。

    寨中共四千餘衆,俱有重賞。

    即将石門山改為龍會山,更換旗号,設宴慶賀。

    劉瑛就筵中首先舉觞上壽曰:“殿下請盡此盞,小将明心。

    ”涪陵不辭,飲訖坐定。

    劉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