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柳下惠為士師

關燈
國難。

    隻是這真岑鼎吾甚愛之,卿何不以前所與的赝鼎直對為真,以複孝公?”柳下惠又奏道:“臣非不愛君之鼎,且臣亦愛臣之信。

    然主君所欲者真鼎,以免國也。

    若棄賤臣之信以免君之國,亦臣之所難也。

    ”僖公不得已,将真岑鼎付與柳下惠往獻孝公。

    軍前左右報知,孝公見了岑鼎大喜,便向柳下惠說道:“多蒙大夫以好言悟君,惠我岑鼎,如今竟如約旋師,即下令返國。

    ”有詩為證: 弱不勝強勢亦危,多才柳下識時宜。

    誰知一鼎能全國,鄙吝昏君總自癡。

     柳下惠直待齊師遠離魯境,方敢入城回奏。

    誰知他有了這段卻師之功,甚且不殺一士,不折一軍,那僖公仍複不能超升大用,莫不為其惆怅歎惜。

    柳下惠付之以命,恬無所求,絕無所望。

    其妻倒有憤悶不平之感,一日對着柳下惠道:“相公,你如今身雖做了士師,官卑祿薄,何足戀之?我今見你三黜于魯,濡滞淹留,縱有人言诋诮,絕不謝去,如此所為,得無不憚煩乎?”柳下惠并無片言對答。

    其妻又道:“你不要怪多言,妾聞君子有二恥,你亦曾知否?”但柳下惠是個男子,何書不讀,何事不知?隻因妻有言勸勉,也是琴瑟歡情中之谏臣。

    柳下惠如此行徑,正是和聖的妙用,應道:“禽也不知,娘子不妨教我。

    ”其妻道:“國家設使無道,君上晏安昏寵,臣庶偷薄,政令紛更,此正賢人彥士潔身肥遁之時。

    若叨昧僞封,用忠進退,猶然顯居榮次,唯利是圖,豈不是君子可恥之一?”柳下惠應道:“是。

    第二之恥何在?”其妻道:“倘若聖天子當甯而立崇表殊節,旌德禮賢,四海晏清,****康泰,又無豺豕當道,遺黎慕義行仁。

    設有英豪俊傑,正當蒙薄帛之征,正身在朝,明禮訓樂,易俗化民,内處心膂,外總兵權,不為過分。

    仍舊是寒賤之徒,布衣韋帶,粗羹粝食,托言夙秉高尚,薄宦謝病,豈非君子可恥之二?今日世亦亂離,三黜不去,亦近于恥,相公可不知哉?”柳下惠道:“彼之為彼,我之為我,雖袒裼裸裎,與之油然相處,又安能令我受污也。

    ”其妻見柳下惠所見甚高,以後遂不複谏。

    後人有感其事,集詩五絕贊之道: 其一:心事閑雲逐海鷗,韋匡甯複問淹留。

    蕭騷不厭君裘黑,政謂犁庭辄拜候。

     其二:聊因歸沐暢幽情,淵水甯辭作楫行。

    莫道長安能戀客,丹心徑寸夜珠明。

     其三:堂上東山傲角巾,一泓清鏡對城闉。

    依稀淡月輕雲下,琴韻時調竹裡新。

     其四:微才沉滞竟何為,詳奏民艱下陛遲。

    自拟廢材捐散質,肯憑空色竟紛披。

     其五:家世原推丹鳳毛,幽栖臨水傍山林。

    官閑萬卷常披帙,愛逸焚香坐永宵。

     這柳下惠從此浮沉魯國之中,時與孔子朝夕往來,真是氣葉金蘭,義深志合。

    亡何柳下惠一朝捐了賓客,訣了妻子門人,奄然身逝。

    其妻哭泣哀号,遣人報知展喜,得了訃音,椎心抆血,急到柳下惠家中,見了其嫂,哭臨其兄之屍。

    然後拭幹雙淚,整治棺椁衣衾,擇吉殡殓。

    隻有那盜跖惡人,隻曉侵犯諸侯,恣其劫奪,何曾知親兄死了,前來相吊,哭泣悲哀。

    須知他做了不良之輩,不知禮義,不知慶吊,何足怪哉?其時門下人無不哭臨其喪,無不憫其賢而不遇。

    今因其身死,誠恐泯泯無聞,欲述其生平行實,播于辭章,叫做哀诔。

    門人至此将欲操管以诔其事,其妻聞言,玉箸交順,翠眉雙蹙,說道:“汝将诔夫子之德邪,妾思今日之事則二三子雖有大才,然不如賤妾深知其故。

    ”那門人不敢僭筆,其妻乃诔道: 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

    夫子之信誠而與人無害兮,屈柔從俗不強察兮。

    蒙恥救民,德彌大兮。

    雖遇三黜終不易兮,恺悌君子未能厲兮。

    嗟乎惜哉,乃下世兮。

    庶幾遐年,今遂逝兮。

    嗚呼哀哉,魂神洩兮,夫子之谥,宜曰惠兮。

     诔成示與門人看了,個個贊歎其妻的學識非人可及。

    你道這個弱質婦人惡能知德,據他所诔片語,這柳下惠刑于之德化,是超出于尋常萬萬者也。

    如此看來其妻之為人亦稱賢婦矣。

    門下之人揮淚從之,具疏請谥于魯君,不日降褒賢之诏,加非次之榮,允其妻之所請,遂谥曰惠。

    後人有詩三章以贊美之。

     其一:寵靈抑何泰,君恩溥若淵。

    風流傳柳下,萬世億千年。

     其二:賢哉展季子,功烈曰無雙,可惜瓊樓召,悲歌淚溢江。

     其三:濁世難駐影,和光或亦安。

    蕭條悲不盡,無計取浮彈。

     總評:柳下惠一生行事,詳諸篇章。

    其大過人處,全在女子坐懷不亂。

    此段不可不傳。

    采輯之家胡有錯謬弗載,鮮見其周章者何也?抑豈以不經而弗錄欤,聊砭世之好色不好德者。

     又評:婦人女子居處深閨,能知夫子之行而诔之,則柳下惠且有聖妻矣。

    噫籲,使非下惠其亦不能有之者,是亦可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