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宗教
關燈
小
中
大
本身不夠好的,現在我們要在生活之外另有個生活的目标。
去年《新聞報》上就有個前進的基督徒這樣可憐地說了:就算是利用基督教為工具,問他們借一個目标來也好。
但是基督教在中國也有它不可忽視的弱點。
基督教感謝上帝在七天之内(或是經過億萬年的進化程序)為我們創造了宇宙。
中國人則說是盤古開天辟地,但這沒有多大關系——中國人僅僅上溯到第五代,五代之上的先人在祭祖的筵席上就沒有他們的份。
因為中國人對于親疏的細緻區别,雖然講究宗譜,卻不大關心到生命最初的泉源。
第一愛父母,輪到父母的遠代祖先的創造者,那愛當然是沖淡了又沖淡了。
受過教育的中國人認為達爾文一定是對的,既然他有歐洲學術中心的擁護。
假使一旦消息傳來,他的理論被證實是錯的,中國人立即毫無痛苦地放棄了它。
他們從來沒認真把猴子當祖宗,況且這一切都發生在時間的黎明之前,世界開始的時候,黃帝統治着與我們一般無二,隻有比我們文明些的人民。
中國人臆想中的曆史是一段悠長平均的退化,而不是進化;所以他們評論聖賢,也以時代先後為标準,地位越古越高。
對于生命的起源既不感興趣,而世界末日又是不能想象的。
歐洲黑暗時代,末日審判的畫面在大衆的幻想中是鮮明親切的,也許因為羅馬帝國的崩潰,神經上受到打擊,都以為世界末們将在紀元一○○○年來到。
中國在發展過程中沒有經過這樣斷然的摧折,因此中國人覺得曆史走的是竹節運,一截太平日子間着一劫,直到永遠。
中國宗教衡人的标準向來是行為而不是信仰,因為社會上最高級的分子幾乎全是不信教的,同時因為刑罰不甚重而賞額不甚動人,信徒多半采取消極态度,隻求避免責罰。
中國人積習相沿,對于責任總是一味地設法推卸;出于他們意料之外,基督教獻給他們一隻“贖罪的羔羊”,無代價地負擔一切責任,你隻要相信就行了。
這樣,慣于讨價還價的中國人反倒大大地動了疑。
但是中國人信基督教最大的困難還是:它所描畫的來生不是中國人所要的。
較舊式的耶教天堂,在裡面無休無歇彈着金的豎琴,歌頌上天之德,那個我們且不去說它。
較前進的理想,把地球看作一個道德的操場,讓我們在這裡經過訓練之後,到另一個渺茫的世界裡去大獻身手,對于自滿的、保守性的中國人,一向視人生為宇宙的中心的,這也不能被接受。
至于說人生是大我的潮流裡一個暫時的泡沫,這樣無個性的永生也沒多大意思。
基督教給我們很少的安慰,所以本土的傳說,對抗着新舊耶教的高壓傳教,還是站得住腳,雖然它沒有反攻,沒有大量資本的支持,沒有宣傳文學,優美和平的布景,連一本經書都沒有——佛經極少人懂,等于不存在。
不可捉摸的中國的心 然而,中國的宗教究竟是不是宗教?是宗教,就該是一種虔誠的信仰。
下層階級認為信教比較安全。
因為如果以後發現完全是謊話,也無妨,而無神論者可就冒了不必要的下地獄的危險。
這解釋了中國對于外教的傳統的寬容态度。
無端觸犯了基督教徒,将來萬一落到基督教的地獄裡,舉目無親,那就要吃虧了。
但是無論怎樣模棱兩可。
在宗教裡有時候不能用外交辭令含糊過去,必須回答“是”或“否”。
譬如有人失去了一切,惟有靠了内在的支持才能夠振作起來,創造另一個前途。
可是在中國,這樣的事很少見。
雖然相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旦做了人上人再跌下來,就再也不會爬起來。
因為這緣故,中國報紙上的副刊差不多每隔兩天總要轉載一次愛迪生或是富蘭克林的教訓:“失敗為成功之母。
” 中國人認輸的時候,也許自信心還是有的,他要做的事許是好的,可是不合時宜。
天從來不幫着失敗的一邊。
中國智識分子的“天”與現代思想中的“自然”相吻合,偉大,走着它自己無情的路,與基督教慈愛的上帝無關。
在這裡,平民的宗教也受了士人的天的影響:有罪必罰,因為犯罪是阻礙了自然的推行,而孤獨的一件善卻不一定得到獎賞。
雖說“天無絕人之路”,真的淪為乞丐的時候,是很少翻身的機會的。
在絕境中的中國人,可有一點什麼來支持他們呢?宗教除了告訴他們這是前世作孽的報應,此外任何安慰也不給麼? 乞丐不是人,因為在孔教裡,人生的範圍很有限。
人的資格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是人與人的關系;就連這些關系也被限制到五倫之内。
太窮的人無法奉行孔教,因為它先假定了一個人總得有點錢或田地,可以養家活口,适應社會的要求。
乞丐不能有家庭或是任何人與人的關系,除掉乞憐于人的這一種,而這又是有損于個人道德的,于是乞丐被逐出宗教的保護之外。
窮人又與赤貧的不同。
世界各國向來都以下層階級為最虔誠,因為他們比較熱心相信來生的補報。
而中國的下層階級,因為住得擠,有更繁多的人的關系、限制、責任,更親切地體驗到中國宗教背景中神鬼人擁擠的,刻刻被偵察的境況。
将死的人也不算人;痛苦與擴大的自我感切斷了人與人的關系。
因為缺少同情,臨終的病人的心境在中國始終沒有被發掘。
所有的文學,涉及這一點,總限于旁觀者的反應,因此常常流為毫無心肝的諷刺滑稽,像那名喚“無常”的鬼警察,一個白衣醜角,高帽子上寫着“對我生财”。
對于生命的來龍去脈毫不感到興趣的中國人,即使感到興趣也不大敢朝這上面想。
思想常常漂流到人性的範圍之外是危險的,邪魔鬼怪可以乘隙而入,總是不去招惹它的好。
中國人集中注意力在他們眼面前熱鬧明白的,紅燈照裡的人生小小的一部。
在這範圍内,中國的宗教是有效的;在那之外,隻有不确定、無所不在的悲哀。
什麼都是空的,像閻惜姣所說:“洗手淨指甲,做鞋泥裡蹋。
”
去年《新聞報》上就有個前進的基督徒這樣可憐地說了:就算是利用基督教為工具,問他們借一個目标來也好。
但是基督教在中國也有它不可忽視的弱點。
基督教感謝上帝在七天之内(或是經過億萬年的進化程序)為我們創造了宇宙。
中國人則說是盤古開天辟地,但這沒有多大關系——中國人僅僅上溯到第五代,五代之上的先人在祭祖的筵席上就沒有他們的份。
因為中國人對于親疏的細緻區别,雖然講究宗譜,卻不大關心到生命最初的泉源。
第一愛父母,輪到父母的遠代祖先的創造者,那愛當然是沖淡了又沖淡了。
受過教育的中國人認為達爾文一定是對的,既然他有歐洲學術中心的擁護。
假使一旦消息傳來,他的理論被證實是錯的,中國人立即毫無痛苦地放棄了它。
他們從來沒認真把猴子當祖宗,況且這一切都發生在時間的黎明之前,世界開始的時候,黃帝統治着與我們一般無二,隻有比我們文明些的人民。
中國人臆想中的曆史是一段悠長平均的退化,而不是進化;所以他們評論聖賢,也以時代先後為标準,地位越古越高。
對于生命的起源既不感興趣,而世界末日又是不能想象的。
歐洲黑暗時代,末日審判的畫面在大衆的幻想中是鮮明親切的,也許因為羅馬帝國的崩潰,神經上受到打擊,都以為世界末們将在紀元一○○○年來到。
中國在發展過程中沒有經過這樣斷然的摧折,因此中國人覺得曆史走的是竹節運,一截太平日子間着一劫,直到永遠。
中國宗教衡人的标準向來是行為而不是信仰,因為社會上最高級的分子幾乎全是不信教的,同時因為刑罰不甚重而賞額不甚動人,信徒多半采取消極态度,隻求避免責罰。
中國人積習相沿,對于責任總是一味地設法推卸;出于他們意料之外,基督教獻給他們一隻“贖罪的羔羊”,無代價地負擔一切責任,你隻要相信就行了。
這樣,慣于讨價還價的中國人反倒大大地動了疑。
但是中國人信基督教最大的困難還是:它所描畫的來生不是中國人所要的。
較舊式的耶教天堂,在裡面無休無歇彈着金的豎琴,歌頌上天之德,那個我們且不去說它。
較前進的理想,把地球看作一個道德的操場,讓我們在這裡經過訓練之後,到另一個渺茫的世界裡去大獻身手,對于自滿的、保守性的中國人,一向視人生為宇宙的中心的,這也不能被接受。
至于說人生是大我的潮流裡一個暫時的泡沫,這樣無個性的永生也沒多大意思。
基督教給我們很少的安慰,所以本土的傳說,對抗着新舊耶教的高壓傳教,還是站得住腳,雖然它沒有反攻,沒有大量資本的支持,沒有宣傳文學,優美和平的布景,連一本經書都沒有——佛經極少人懂,等于不存在。
不可捉摸的中國的心 然而,中國的宗教究竟是不是宗教?是宗教,就該是一種虔誠的信仰。
下層階級認為信教比較安全。
因為如果以後發現完全是謊話,也無妨,而無神論者可就冒了不必要的下地獄的危險。
這解釋了中國對于外教的傳統的寬容态度。
無端觸犯了基督教徒,将來萬一落到基督教的地獄裡,舉目無親,那就要吃虧了。
但是無論怎樣模棱兩可。
在宗教裡有時候不能用外交辭令含糊過去,必須回答“是”或“否”。
譬如有人失去了一切,惟有靠了内在的支持才能夠振作起來,創造另一個前途。
可是在中國,這樣的事很少見。
雖然相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旦做了人上人再跌下來,就再也不會爬起來。
因為這緣故,中國報紙上的副刊差不多每隔兩天總要轉載一次愛迪生或是富蘭克林的教訓:“失敗為成功之母。
” 中國人認輸的時候,也許自信心還是有的,他要做的事許是好的,可是不合時宜。
天從來不幫着失敗的一邊。
中國智識分子的“天”與現代思想中的“自然”相吻合,偉大,走着它自己無情的路,與基督教慈愛的上帝無關。
在這裡,平民的宗教也受了士人的天的影響:有罪必罰,因為犯罪是阻礙了自然的推行,而孤獨的一件善卻不一定得到獎賞。
雖說“天無絕人之路”,真的淪為乞丐的時候,是很少翻身的機會的。
在絕境中的中國人,可有一點什麼來支持他們呢?宗教除了告訴他們這是前世作孽的報應,此外任何安慰也不給麼? 乞丐不是人,因為在孔教裡,人生的範圍很有限。
人的資格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是人與人的關系;就連這些關系也被限制到五倫之内。
太窮的人無法奉行孔教,因為它先假定了一個人總得有點錢或田地,可以養家活口,适應社會的要求。
乞丐不能有家庭或是任何人與人的關系,除掉乞憐于人的這一種,而這又是有損于個人道德的,于是乞丐被逐出宗教的保護之外。
窮人又與赤貧的不同。
世界各國向來都以下層階級為最虔誠,因為他們比較熱心相信來生的補報。
而中國的下層階級,因為住得擠,有更繁多的人的關系、限制、責任,更親切地體驗到中國宗教背景中神鬼人擁擠的,刻刻被偵察的境況。
将死的人也不算人;痛苦與擴大的自我感切斷了人與人的關系。
因為缺少同情,臨終的病人的心境在中國始終沒有被發掘。
所有的文學,涉及這一點,總限于旁觀者的反應,因此常常流為毫無心肝的諷刺滑稽,像那名喚“無常”的鬼警察,一個白衣醜角,高帽子上寫着“對我生财”。
對于生命的來龍去脈毫不感到興趣的中國人,即使感到興趣也不大敢朝這上面想。
思想常常漂流到人性的範圍之外是危險的,邪魔鬼怪可以乘隙而入,總是不去招惹它的好。
中國人集中注意力在他們眼面前熱鬧明白的,紅燈照裡的人生小小的一部。
在這範圍内,中國的宗教是有效的;在那之外,隻有不确定、無所不在的悲哀。
什麼都是空的,像閻惜姣所說:“洗手淨指甲,做鞋泥裡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