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蒙古國的強盛
關燈
小
中
大
子模花剌子模是阿姆河下遊的古國,都城玉龍傑赤(今土庫曼斯坦庫尼亞烏爾根奇),十一世紀中葉降服塞爾柱帝國,塞爾柱算端任命突厥族侍臣阿奴思的斤為監督。
十一世紀末,花剌子模沙(Shah,波斯語“國王”之意)被殺,阿奴思子護都不丁被任命為花剌子模長官,襲用花剌子模沙的稱号,子孫世襲。
1141年,西遼擊敗塞爾柱算端,花剌子模沙又向西遼稱臣納貢。
其後利用塞爾柱帝國衰落之機,據有呼羅珊西部;十二世紀末,滅塞爾柱算端,勢力擴展至波斯西部。
1200年,花剌子模沙摩诃末繼位,又征服了呼羅珊東部的古兒朝。
1209年,殺西遼索貢使臣,并吞了撒麻耳幹地區的西遼屬國西哈剌汗朝;次年,在塔剌思河畔打敗西遼軍。
至此,摩诃末成為穆斯林世界最強大的統治者。
他自稱算端,用武力迫哈裡發正式加封,未成;發兵攻西遼,取其西境錫爾河上遊沿岸諸城,并策劃進一步向東擴張。
1215年,他派遣一使團到東方探聽蒙古與金朝的戰争情況。
成吉思汗接見了使者,表示願與花剌子模友好通商,并遣使回訪,同時組織了一支四百多人的商隊前往花剌子模貿易。
1218年,商隊抵達花剌子模邊城訛答剌(今哈薩克斯坦錫爾河中遊東之齊穆耳),該城長官哈隻兒隻蘭秃貪圖商隊财物,竟誣為間諜,将他們盡加殺害,奪其貨物。
一名幸免于難的駱駝夫逃回蒙古報告,成吉思汗憤怒至極,遣三使者問罪,又被摩诃末殺一人,二人剃須後驅逐出境。
于是,兩國之間的戰争不可避免了。
1219年夏,成吉思汗統領二十萬大軍越過阿勒台山,在也兒的石河駐夏後,即進入花剌子模國境,分兵四路:命察合台、窩闊台圍攻訛答剌,術赤率一軍沿錫爾河而下攻取氈的、養吉幹等城,阿剌黑那顔率一軍攻取錫爾河上遊忽氈等城及費爾幹納地區,自與拖雷統領中軍徑趨河中。
摩诃末聞蒙古軍已過錫爾河,慌忙從新都撒麻耳幹退到阿姆河南岸。
1220年二月,成吉思汗攻陷不花剌;三月,進圍撒麻耳幹,攻五日,拔之。
遣速不台、哲别等統兵三萬追擊摩诃末。
摩诃末在蒙古軍緊緊追逼下輾轉西逃,最後遁入寬田吉思海(裡海)南岸附近一個島上,大約在1220年底病死,傳位于其子劄蘭丁。
1220年秋後,成吉思汗命拖雷率領一支精銳部隊渡過阿姆河,攻取呼羅珊地區諸城,到1221年夏,馬魯、你沙不兒、也裡等城被相繼攻陷。
術赤、察合台、窩闊台三兄弟被派去攻打玉龍傑赤,經過幾個月的激烈戰鬥,始攻克玉龍傑赤。
成吉思汗自統大中軍攻取忒耳迷等阿姆河沿岸諸城後,于1221年初渡過阿姆河,取巴裡黑,進圍塔裡寒寨,連攻七個月,拖雷率軍來會,才攻克。
此時,花剌子模沙劄蘭丁在哥疾甯重新集結了約十萬軍隊,進屯八魯灣川,打敗了失吉忽秃忽率領的三萬蒙古軍,聲勢複振,已被蒙古占領的一些呼羅珊城市紛紛起義響應,殺死蒙古戍将。
成吉思汗會合諸路軍隊,越過大雪山(興都庫什山),進攻劄蘭丁,而劄蘭丁卻因部下諸将争權奪利紛紛離散,勢力轉衰,不敢抗擊蒙古軍,退卻到申河(印度河)。
十一月,成吉思汗在申河北岸一舉擊潰劄蘭丁軍,劄蘭丁逃入印度。
1222年春、夏,蒙古軍繼續攻略申河一帶地區,鎮壓呼羅珊諸城叛亂。
秋末,成吉思汗回師撒麻耳幹,在西域諸城設置了達魯花赤鎮守官;冬,啟程東還,1225年春回到蒙古。
速不台、哲别率領蒙古軍完成了追擊摩诃末的任務後,繼續抄略波斯中西部諸城。
1222年春,攻入谷兒隻(格魯吉亞)、失兒灣等地,由打耳班(今格魯吉亞巴庫西北捷爾本特)越過太和嶺(高加索山),進入阿速(又稱阿蘭,高加索北麓的伊朗語族部落)、欽察(突厥語部落,分布在裡海至黑海之北,東羅馬人稱之為庫蠻,俄羅斯人稱之為波羅維赤)之境,先後将阿速、欽察諸部各個擊破,遂駐冬于欽察之地。
欽察首領玉裡吉向斡羅思(俄羅斯)伽裡赤王密赤思老求援,伽裡赤王約集斡羅思諸王公到乞瓦(基輔)會商,決定與欽察人聯合起來抗擊蒙古,遂殺死速不台、哲别派來的議和使者。
1223年五月,蒙古軍與斡羅思、欽察聯軍會戰于阿裡吉河(今烏克蘭共和國日丹諾夫市北)之東,斡羅思諸王公互不團結,不能協同作戰,終被蒙古軍一一擊潰。
速不台、哲别統兵抄掠斡羅思南部諸地後,東還,經亦的勒河(伏爾加河),又攻掠不裡阿耳國,然後由裡海、鹹海之北返回蒙古。
滅西夏成吉思汗西征時,西夏曾拒絕派兵從征。
後見成吉思汗遠征長期未回,以為有機可乘,即與金朝約和,共謀抵抗蒙古。
1226年,成吉思汗統兵再度侵入西夏,攻下黑水城、肅州、沙州、甘州、西涼府等城。
夏獻宗德旺憂懼而死,其侄晛繼位。
十二月,蒙古軍進攻靈州,擊潰嵬名令公統率的十萬援軍,西夏兵力損失殆盡。
1227年春,成吉思汗派一部分軍隊圍攻中興府,自己率軍南下進金境,攻陷臨洮府等城,駐夏于六盤山。
七月,病死。
蒙古軍圍攻中興半年餘,城中食盡,夏主晛出降,蒙古諸将遵照成吉思汗遺命殺晛,西夏亡。
成吉思汗後妃據說有五百左右,大部分是從各部落、各國擄來的。
大皇後四人,分主其四大斡耳朵:正宮皇後孛兒帖,弘吉剌氏,生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四子;二皇後忽蘭,蔑兒乞氏,生闊列堅,甚得成吉思汗喜愛,與四嫡子同授蒙古分民,1236年得河間府分民45930戶為分邑,其子忽察封河間王;三皇後也遂、四皇後也速幹,塔塔兒氏,姊妹,也速幹生一子,早夭。
他妃所生主兒赤台、兀魯赤,無嗣。
《史集》把金衛紹王女也列為大皇後之一,無子。
第二節 窩闊台時期 窩闊台即位 窩闊台生于1186年,曾從父攻金、西征、滅西夏。
據載他為人敦厚,有智略。
在攻打玉龍傑赤之役中,由于察合台與術赤不和,指揮不統一,蒙古軍受到很大損失,成吉思汗遂命窩闊台指揮,他巧妙地調解了二兄的矛盾,攻克了該城。
《元朝秘史》記載,成吉思汗西征前夕,也遂皇後請在四個嫡子中指定一個繼承人,術赤與察合台發生了争執,于是二人共推敦厚的窩闊台,議遂定。
《史集》則記載,成吉思汗在滅西夏時,因氣候不良而感重疾,遂召諸子囑咐後事,宣布立窩闊台為繼承人,并命他們都立下保證文書①。
成吉思汗死後,由幼子拖雷監國。
1229年,拖雷召集諸王、大臣在怯綠連河上遊的大斡耳朵舉行選汗大會。
雖然成吉思汗生前曾指定窩闊台為繼承人,但拖雷卻掌握着絕大部分蒙古百姓和軍隊,拖雷的态度起初暧昧不明,并無堅決推戴之意,窩闊台不得不一再推讓給他,因此自夏至秋,聚會多時,“議猶未決”。
最後拖雷和察合台(時術赤已死)才決定共奉窩闊台即大汗位。
從他開始采用“合罕”(qaghan)稱号,因此元朝文獻中有時稱之為“合罕皇帝”而略其名。
窩闊台即位後,采取了幾項重要措施:一是頒布《大劄撒》,宣布謹遵成吉思汗成憲;對以前犯罪者概予赦免,今後有違犯法令者必依法嚴懲不貸。
一是制定了蒙古牧民的牲畜稅法,“有馬百者輸牝馬一,牛百者輸牸牛一,羊百者輸羒羊一,為永制”(《元史·太宗本紀》)。
一是建立倉庫,貯藏緞匹、銀錠、弓矢、甲胄、糧食等物,以供賞賜,由各處(按即各千戶)征調看守倉庫人員(balaqachin,守城者=守倉房者;Amuchin,守谷倉者)應役。
一是各千戶劃定的牧地和水源應注意保護,各千戶要選派看守營盤人員(nuntuqchin)管理。
由于人民繁衍,牧地不足,特派掌營盤官到沙漠(川勒chul)地帶掘井引水,以擴大牧場。
一是建立驿傳制度,設置了通往中原和西域的驿道,由各千戶派站赤、兀剌赤,選地設立驿站;規定使臣需由驿站行走,不得騷擾沿途百姓;任命了總管站官。
一是制定了中原漢地和西域的稅制,分别任命耶律楚材和牙老瓦赤主管。
滅花剌子模蒙古大軍東歸後,藏匿在波斯中部的劄蘭丁之弟嘉泰丁複出,收羅了一批離散的花剌子模舊部,據有伊拉克阿隻迷地區(亦思法杭省),自立為王,但許多花剌子模舊部仍擁護劄蘭丁。
劄蘭丁得到這個消息,立即從印度返回①《世界征服者史》上冊,頁212&mdash214。
波斯,先到起兒漫,據有起兒漫的嘉泰丁部将八剌(本西遼人,塔剌思戰役中被花剌子模軍俘虜,後當了大官)向他表示歸順;法兒思省長官将他迎入境内,以所部兵歸之。
于是劄蘭丁率軍抵亦思法杭,嘉泰丁及其臣僚向他投降(1224)。
随後,他又征服了阿塞拜疆,遂據有波斯南部及中、西部,以亦思法杭和桃裡寺(大不裡士)為都城,重建了瀕于滅亡的花剌子模帝國。
1229年,窩闊台得到劄蘭丁複興的報告,即遣綽兒馬罕率領三萬軍隊急速進征,1230年冬抵阿塞拜疆。
劄蘭丁驚慌失措,忙棄桃裡寺逃入木幹草原,在蒙古軍的追擊下東奔西竄,1231年八月在迪牙别克兒(在今土耳其東部)地區的山中被當地庫爾德族人殺死,花剌子模殘餘勢力終被消滅。
劄蘭丁敗亡後,起兒漫、法兒思的統治者都歸附了蒙古,呼羅珊地區一些響應劄蘭丁的地方頭目很快被一一鎮壓。
滅劄蘭丁後,綽兒馬罕率領西征軍鎮戍波斯西部,立營于木幹草原(今裡海西南、阿拉斯河下遊南),頻頻出兵攻略旁近諸地,谷兒隻、大阿美尼亞均被先後征服。
滅金窩闊台把消滅金朝作為首要目标。
成吉思汗臨終前,曾定下了滅金的戰略。
“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
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
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
金急,必征兵潼關,然以數萬之衆,千裡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
”①此時蒙古已占領了黃河以北大部分地區,金朝固守黃河一線,并據有山西一些地方;在陝西地區,金朝固守鳳翔西、北諸州,尤其是1228年大昌原一戰,金軍獲勝,防務加強,蒙古軍更難進展。
窩闊台要執行成吉思汗的包抄戰略,必先攻取陝西。
1230年,他與拖雷統兵南下,經山西,渡河入陝,徑趨鳳翔。
金哀宗命屯兵于阌鄉的完顔合達、移剌蒲阿出關救援,合達等出潼關,與蒙古軍主力相遇,慌忙退回。
1231年春,蒙古軍攻下鳳翔,金陝西行省棄京兆,遷民于河南,潼關以西盡為蒙古所據。
夏,窩闊台大會諸王、将領于官山(今内蒙古卓資縣北),議定分兵三路攻金:窩闊台統中路軍,由山西南下,突破黃河防線,趨汴京;拖雷統右路軍,由寶雞入漢中,借道宋境,沿漢水達唐、鄧,以成包抄之勢;另一支左路軍由山東入河南夾攻。
1232年初,窩闊台攻陷河中府,遂由白坡渡河,進屯鄭州。
拖雷軍向宋借道未成,強攻入大散關,破興元(漢中)等城,遂沿漢水而下,進入鄧州。
金朝果調屯兵潼關之東的完顔合達、移剌蒲阿馳守鄧州。
拖雷避開金軍主力,輕騎趨汴京,合達等亦率金軍急赴汴京,1232年二月,至鈞州(今河南禹縣)南三峰山,拖雷趁金軍疲憊不堪,發起攻擊,大敗金軍,擒移剌蒲阿,合達走入鈞州。
拖雷揮師破鈞州,殺合達,遂與窩闊台會師。
金潼關守将獻關降蒙。
河南許多①《元史·太祖本紀》。
據同書《拖雷傳》,此策系降人李國昌言于拖雷,拖雷又以告太宗。
州縣也相繼被蒙古軍攻陷。
四月,金哀宗乞和,以親王為質。
窩闊台、拖雷北還,留速不台圍攻汴京。
汴京軍民頑強抵抗,以震天雷、飛火槍等火藥武器擊退蒙古軍的進攻。
蒙古遣使者入城谕降,又被金将士殺死。
但當時汴京城中,河南北各地難民日益增多,糧食不足,加以入夏後瘟疫流行,死者達九十餘萬人,外援又被蒙古軍堵絕。
1233年初,金哀宗出奔歸德(今河南商丘),元帥崔立殺汴京留守,獻城降蒙。
夏,金哀宗又棄歸德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蒙古都元帥塔察兒率蒙古軍及河北世侯史天澤、張柔所部漢軍圍之。
蒙古又遣王檝出使南宋,約宋出兵共同滅金。
宋京湖制置使史嵩之遣襄陽守将孟珙率軍進入金境,取鄧州、唐州等地。
冬,孟珙率領宋軍二萬,糧饷三十萬石至蔡州,協助蒙古軍攻城。
1234年春,蔡州破,金哀宗自殺,金朝亡。
頒條令,建都城1234年夏,窩闊台在鄂爾渾河上遊之西的達蘭達巴(Dalan-daba,七十嶺)夏營地舉行諸王百官大會,頒布了一系列新條令,主要内容是“立朝儀”,對朝會和宮禁護衛制度作了進一步的規定。
如“當會不赴而私宴者,斬”;出入宮禁,從者限十人;軍中凡十人置甲長,聽其指揮;萬戶、千戶、百戶、甲長按尊卑行列,下級不得越上級前行;“諸公事不當言而言者”論罪;等等。
早在窩闊台即位時就由耶律楚材制定了儀禮,于是皇族及百官開始有列班朝拜的禮節。
到這時,朝會儀制更趨完善,大汗權威進一步提高。
成吉思汗在位時代,其宮帳(斡耳朵ordo)存廬朐河行宮(即克魯倫河上遊曲雕阿蘭之地的大斡耳朵),薩裡川之哈老徒行宮、土剌河之黑林行宮①。
西征前夕,在
十一世紀末,花剌子模沙(Shah,波斯語“國王”之意)被殺,阿奴思子護都不丁被任命為花剌子模長官,襲用花剌子模沙的稱号,子孫世襲。
1141年,西遼擊敗塞爾柱算端,花剌子模沙又向西遼稱臣納貢。
其後利用塞爾柱帝國衰落之機,據有呼羅珊西部;十二世紀末,滅塞爾柱算端,勢力擴展至波斯西部。
1200年,花剌子模沙摩诃末繼位,又征服了呼羅珊東部的古兒朝。
1209年,殺西遼索貢使臣,并吞了撒麻耳幹地區的西遼屬國西哈剌汗朝;次年,在塔剌思河畔打敗西遼軍。
至此,摩诃末成為穆斯林世界最強大的統治者。
他自稱算端,用武力迫哈裡發正式加封,未成;發兵攻西遼,取其西境錫爾河上遊沿岸諸城,并策劃進一步向東擴張。
1215年,他派遣一使團到東方探聽蒙古與金朝的戰争情況。
成吉思汗接見了使者,表示願與花剌子模友好通商,并遣使回訪,同時組織了一支四百多人的商隊前往花剌子模貿易。
1218年,商隊抵達花剌子模邊城訛答剌(今哈薩克斯坦錫爾河中遊東之齊穆耳),該城長官哈隻兒隻蘭秃貪圖商隊财物,竟誣為間諜,将他們盡加殺害,奪其貨物。
一名幸免于難的駱駝夫逃回蒙古報告,成吉思汗憤怒至極,遣三使者問罪,又被摩诃末殺一人,二人剃須後驅逐出境。
于是,兩國之間的戰争不可避免了。
1219年夏,成吉思汗統領二十萬大軍越過阿勒台山,在也兒的石河駐夏後,即進入花剌子模國境,分兵四路:命察合台、窩闊台圍攻訛答剌,術赤率一軍沿錫爾河而下攻取氈的、養吉幹等城,阿剌黑那顔率一軍攻取錫爾河上遊忽氈等城及費爾幹納地區,自與拖雷統領中軍徑趨河中。
摩诃末聞蒙古軍已過錫爾河,慌忙從新都撒麻耳幹退到阿姆河南岸。
1220年二月,成吉思汗攻陷不花剌;三月,進圍撒麻耳幹,攻五日,拔之。
遣速不台、哲别等統兵三萬追擊摩诃末。
摩诃末在蒙古軍緊緊追逼下輾轉西逃,最後遁入寬田吉思海(裡海)南岸附近一個島上,大約在1220年底病死,傳位于其子劄蘭丁。
1220年秋後,成吉思汗命拖雷率領一支精銳部隊渡過阿姆河,攻取呼羅珊地區諸城,到1221年夏,馬魯、你沙不兒、也裡等城被相繼攻陷。
術赤、察合台、窩闊台三兄弟被派去攻打玉龍傑赤,經過幾個月的激烈戰鬥,始攻克玉龍傑赤。
成吉思汗自統大中軍攻取忒耳迷等阿姆河沿岸諸城後,于1221年初渡過阿姆河,取巴裡黑,進圍塔裡寒寨,連攻七個月,拖雷率軍來會,才攻克。
此時,花剌子模沙劄蘭丁在哥疾甯重新集結了約十萬軍隊,進屯八魯灣川,打敗了失吉忽秃忽率領的三萬蒙古軍,聲勢複振,已被蒙古占領的一些呼羅珊城市紛紛起義響應,殺死蒙古戍将。
成吉思汗會合諸路軍隊,越過大雪山(興都庫什山),進攻劄蘭丁,而劄蘭丁卻因部下諸将争權奪利紛紛離散,勢力轉衰,不敢抗擊蒙古軍,退卻到申河(印度河)。
十一月,成吉思汗在申河北岸一舉擊潰劄蘭丁軍,劄蘭丁逃入印度。
1222年春、夏,蒙古軍繼續攻略申河一帶地區,鎮壓呼羅珊諸城叛亂。
秋末,成吉思汗回師撒麻耳幹,在西域諸城設置了達魯花赤鎮守官;冬,啟程東還,1225年春回到蒙古。
速不台、哲别率領蒙古軍完成了追擊摩诃末的任務後,繼續抄略波斯中西部諸城。
1222年春,攻入谷兒隻(格魯吉亞)、失兒灣等地,由打耳班(今格魯吉亞巴庫西北捷爾本特)越過太和嶺(高加索山),進入阿速(又稱阿蘭,高加索北麓的伊朗語族部落)、欽察(突厥語部落,分布在裡海至黑海之北,東羅馬人稱之為庫蠻,俄羅斯人稱之為波羅維赤)之境,先後将阿速、欽察諸部各個擊破,遂駐冬于欽察之地。
欽察首領玉裡吉向斡羅思(俄羅斯)伽裡赤王密赤思老求援,伽裡赤王約集斡羅思諸王公到乞瓦(基輔)會商,決定與欽察人聯合起來抗擊蒙古,遂殺死速不台、哲别派來的議和使者。
1223年五月,蒙古軍與斡羅思、欽察聯軍會戰于阿裡吉河(今烏克蘭共和國日丹諾夫市北)之東,斡羅思諸王公互不團結,不能協同作戰,終被蒙古軍一一擊潰。
速不台、哲别統兵抄掠斡羅思南部諸地後,東還,經亦的勒河(伏爾加河),又攻掠不裡阿耳國,然後由裡海、鹹海之北返回蒙古。
滅西夏成吉思汗西征時,西夏曾拒絕派兵從征。
後見成吉思汗遠征長期未回,以為有機可乘,即與金朝約和,共謀抵抗蒙古。
1226年,成吉思汗統兵再度侵入西夏,攻下黑水城、肅州、沙州、甘州、西涼府等城。
夏獻宗德旺憂懼而死,其侄晛繼位。
十二月,蒙古軍進攻靈州,擊潰嵬名令公統率的十萬援軍,西夏兵力損失殆盡。
1227年春,成吉思汗派一部分軍隊圍攻中興府,自己率軍南下進金境,攻陷臨洮府等城,駐夏于六盤山。
七月,病死。
蒙古軍圍攻中興半年餘,城中食盡,夏主晛出降,蒙古諸将遵照成吉思汗遺命殺晛,西夏亡。
成吉思汗後妃據說有五百左右,大部分是從各部落、各國擄來的。
大皇後四人,分主其四大斡耳朵:正宮皇後孛兒帖,弘吉剌氏,生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四子;二皇後忽蘭,蔑兒乞氏,生闊列堅,甚得成吉思汗喜愛,與四嫡子同授蒙古分民,1236年得河間府分民45930戶為分邑,其子忽察封河間王;三皇後也遂、四皇後也速幹,塔塔兒氏,姊妹,也速幹生一子,早夭。
他妃所生主兒赤台、兀魯赤,無嗣。
《史集》把金衛紹王女也列為大皇後之一,無子。
第二節 窩闊台時期 窩闊台即位 窩闊台生于1186年,曾從父攻金、西征、滅西夏。
據載他為人敦厚,有智略。
在攻打玉龍傑赤之役中,由于察合台與術赤不和,指揮不統一,蒙古軍受到很大損失,成吉思汗遂命窩闊台指揮,他巧妙地調解了二兄的矛盾,攻克了該城。
《元朝秘史》記載,成吉思汗西征前夕,也遂皇後請在四個嫡子中指定一個繼承人,術赤與察合台發生了争執,于是二人共推敦厚的窩闊台,議遂定。
《史集》則記載,成吉思汗在滅西夏時,因氣候不良而感重疾,遂召諸子囑咐後事,宣布立窩闊台為繼承人,并命他們都立下保證文書①。
成吉思汗死後,由幼子拖雷監國。
1229年,拖雷召集諸王、大臣在怯綠連河上遊的大斡耳朵舉行選汗大會。
雖然成吉思汗生前曾指定窩闊台為繼承人,但拖雷卻掌握着絕大部分蒙古百姓和軍隊,拖雷的态度起初暧昧不明,并無堅決推戴之意,窩闊台不得不一再推讓給他,因此自夏至秋,聚會多時,“議猶未決”。
最後拖雷和察合台(時術赤已死)才決定共奉窩闊台即大汗位。
從他開始采用“合罕”(qaghan)稱号,因此元朝文獻中有時稱之為“合罕皇帝”而略其名。
窩闊台即位後,采取了幾項重要措施:一是頒布《大劄撒》,宣布謹遵成吉思汗成憲;對以前犯罪者概予赦免,今後有違犯法令者必依法嚴懲不貸。
一是制定了蒙古牧民的牲畜稅法,“有馬百者輸牝馬一,牛百者輸牸牛一,羊百者輸羒羊一,為永制”(《元史·太宗本紀》)。
一是建立倉庫,貯藏緞匹、銀錠、弓矢、甲胄、糧食等物,以供賞賜,由各處(按即各千戶)征調看守倉庫人員(balaqachin,守城者=守倉房者;Amuchin,守谷倉者)應役。
一是各千戶劃定的牧地和水源應注意保護,各千戶要選派看守營盤人員(nuntuqchin)管理。
由于人民繁衍,牧地不足,特派掌營盤官到沙漠(川勒chul)地帶掘井引水,以擴大牧場。
一是建立驿傳制度,設置了通往中原和西域的驿道,由各千戶派站赤、兀剌赤,選地設立驿站;規定使臣需由驿站行走,不得騷擾沿途百姓;任命了總管站官。
一是制定了中原漢地和西域的稅制,分别任命耶律楚材和牙老瓦赤主管。
滅花剌子模蒙古大軍東歸後,藏匿在波斯中部的劄蘭丁之弟嘉泰丁複出,收羅了一批離散的花剌子模舊部,據有伊拉克阿隻迷地區(亦思法杭省),自立為王,但許多花剌子模舊部仍擁護劄蘭丁。
劄蘭丁得到這個消息,立即從印度返回①《世界征服者史》上冊,頁212&mdash214。
波斯,先到起兒漫,據有起兒漫的嘉泰丁部将八剌(本西遼人,塔剌思戰役中被花剌子模軍俘虜,後當了大官)向他表示歸順;法兒思省長官将他迎入境内,以所部兵歸之。
于是劄蘭丁率軍抵亦思法杭,嘉泰丁及其臣僚向他投降(1224)。
随後,他又征服了阿塞拜疆,遂據有波斯南部及中、西部,以亦思法杭和桃裡寺(大不裡士)為都城,重建了瀕于滅亡的花剌子模帝國。
1229年,窩闊台得到劄蘭丁複興的報告,即遣綽兒馬罕率領三萬軍隊急速進征,1230年冬抵阿塞拜疆。
劄蘭丁驚慌失措,忙棄桃裡寺逃入木幹草原,在蒙古軍的追擊下東奔西竄,1231年八月在迪牙别克兒(在今土耳其東部)地區的山中被當地庫爾德族人殺死,花剌子模殘餘勢力終被消滅。
劄蘭丁敗亡後,起兒漫、法兒思的統治者都歸附了蒙古,呼羅珊地區一些響應劄蘭丁的地方頭目很快被一一鎮壓。
滅劄蘭丁後,綽兒馬罕率領西征軍鎮戍波斯西部,立營于木幹草原(今裡海西南、阿拉斯河下遊南),頻頻出兵攻略旁近諸地,谷兒隻、大阿美尼亞均被先後征服。
滅金窩闊台把消滅金朝作為首要目标。
成吉思汗臨終前,曾定下了滅金的戰略。
“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
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
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
金急,必征兵潼關,然以數萬之衆,千裡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
”①此時蒙古已占領了黃河以北大部分地區,金朝固守黃河一線,并據有山西一些地方;在陝西地區,金朝固守鳳翔西、北諸州,尤其是1228年大昌原一戰,金軍獲勝,防務加強,蒙古軍更難進展。
窩闊台要執行成吉思汗的包抄戰略,必先攻取陝西。
1230年,他與拖雷統兵南下,經山西,渡河入陝,徑趨鳳翔。
金哀宗命屯兵于阌鄉的完顔合達、移剌蒲阿出關救援,合達等出潼關,與蒙古軍主力相遇,慌忙退回。
1231年春,蒙古軍攻下鳳翔,金陝西行省棄京兆,遷民于河南,潼關以西盡為蒙古所據。
夏,窩闊台大會諸王、将領于官山(今内蒙古卓資縣北),議定分兵三路攻金:窩闊台統中路軍,由山西南下,突破黃河防線,趨汴京;拖雷統右路軍,由寶雞入漢中,借道宋境,沿漢水達唐、鄧,以成包抄之勢;另一支左路軍由山東入河南夾攻。
1232年初,窩闊台攻陷河中府,遂由白坡渡河,進屯鄭州。
拖雷軍向宋借道未成,強攻入大散關,破興元(漢中)等城,遂沿漢水而下,進入鄧州。
金朝果調屯兵潼關之東的完顔合達、移剌蒲阿馳守鄧州。
拖雷避開金軍主力,輕騎趨汴京,合達等亦率金軍急赴汴京,1232年二月,至鈞州(今河南禹縣)南三峰山,拖雷趁金軍疲憊不堪,發起攻擊,大敗金軍,擒移剌蒲阿,合達走入鈞州。
拖雷揮師破鈞州,殺合達,遂與窩闊台會師。
金潼關守将獻關降蒙。
河南許多①《元史·太祖本紀》。
據同書《拖雷傳》,此策系降人李國昌言于拖雷,拖雷又以告太宗。
州縣也相繼被蒙古軍攻陷。
四月,金哀宗乞和,以親王為質。
窩闊台、拖雷北還,留速不台圍攻汴京。
汴京軍民頑強抵抗,以震天雷、飛火槍等火藥武器擊退蒙古軍的進攻。
蒙古遣使者入城谕降,又被金将士殺死。
但當時汴京城中,河南北各地難民日益增多,糧食不足,加以入夏後瘟疫流行,死者達九十餘萬人,外援又被蒙古軍堵絕。
1233年初,金哀宗出奔歸德(今河南商丘),元帥崔立殺汴京留守,獻城降蒙。
夏,金哀宗又棄歸德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蒙古都元帥塔察兒率蒙古軍及河北世侯史天澤、張柔所部漢軍圍之。
蒙古又遣王檝出使南宋,約宋出兵共同滅金。
宋京湖制置使史嵩之遣襄陽守将孟珙率軍進入金境,取鄧州、唐州等地。
冬,孟珙率領宋軍二萬,糧饷三十萬石至蔡州,協助蒙古軍攻城。
1234年春,蔡州破,金哀宗自殺,金朝亡。
頒條令,建都城1234年夏,窩闊台在鄂爾渾河上遊之西的達蘭達巴(Dalan-daba,七十嶺)夏營地舉行諸王百官大會,頒布了一系列新條令,主要内容是“立朝儀”,對朝會和宮禁護衛制度作了進一步的規定。
如“當會不赴而私宴者,斬”;出入宮禁,從者限十人;軍中凡十人置甲長,聽其指揮;萬戶、千戶、百戶、甲長按尊卑行列,下級不得越上級前行;“諸公事不當言而言者”論罪;等等。
早在窩闊台即位時就由耶律楚材制定了儀禮,于是皇族及百官開始有列班朝拜的禮節。
到這時,朝會儀制更趨完善,大汗權威進一步提高。
成吉思汗在位時代,其宮帳(斡耳朵ordo)存廬朐河行宮(即克魯倫河上遊曲雕阿蘭之地的大斡耳朵),薩裡川之哈老徒行宮、土剌河之黑林行宮①。
西征前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