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楓林集卷之四

關燈
蜀。

    說所長也。

    既而不遣使。

    督造戰船事集使守饒。

    饒境接婺源。

    民歡其至。

    戍将與之不協。

    不久罷去。

    谪濡須。

    二年讀書治藝。

    亦不戚戚。

    或又摘前所督造船不善。

    重得譴去。

    年使築城所賦尋仞十倍其家産不給也。

    子仁效缇萦上書。

    得免。

    今年夏以病終。

    嗚呼宗茂而止于斯耶。

    宗茂風神秀徹。

    言笑媚。

    好讀書。

    史不數過成誦。

    為人比方解說。

    無不喻者。

    隆師親友。

    好賓客。

    急人貧難。

    有國士風。

    作詩有思緻。

    有所論述。

    滔滔不厭倦。

    一時欲有于世者。

    往往以器畧待之。

    然而天性率直。

    不能曲為謙退推讓。

    以苟悅人。

    視巳之善。

    如人之善。

    視人不善。

    如巳不善。

    非古心古道之士。

    不能不相龃龉。

    宗茂之得毀言以此。

    楊子雲曰。

    世亂則聖賢馳骛而不足。

    世治則庸夫高枕而有餘。

    世亂之民。

    困于供億。

    仕則困于責任。

    不能集事者。

    得罪而禍亟。

    集事者則事愈歸矣。

    甲兵錢谷撫綏應對豈一人之身所能備。

    一有不善。

    卒不得免焉。

    使宗茂之涉世也。

    得三四十年不亂。

    卒其經業。

    名進士也。

    展其政事。

    良有司也。

    又加之以年壽斂華而實為賢公卿鄉先生以善後來。

    使衰老者得所倚賴。

    豈不甚善。

    而乃止于此。

    豈苐其一身一家之氣運耶。

    始宗茂從餘遊。

    與婺源俞仲謙偕。

    二人通家昆弟出處必相從。

    仲謙能以義相正。

    若不相能也。

    宗茂既卒。

    平生所與善相附者衆。

    而能存念其孤永其身後名者。

    仲謙一人。

    餘故雖以宗茂能得友。

    古心古道未始糿人自慰。

    而重念人間世之可悲也。

    嗚呼宗茂則巳。

    吾與仲謙之悲何時而巳耶。

    丁未壯月丙午裡友朱升序 ○贈地師詹仲芳序 葬書之道二形勢也方位也形勢如相人之許負方位如推命之李虛中二者各精其一巳足為術合而一之人焉庾哉自楊救貧以前皆合而為一厘為閩贛不能合者蓋四百餘年中間宏博碩大如王樸之孫伋趙卿着指蒙書撥砂詩心經等文出入經史幾于得乎形勢之綱格方位之領袖達者尚有憾焉況其餘乎裡人詹仲芳世傳閩術也而學于贛自以為盡贛術矣而猶講學于閩足力到目力熟人皆信之方将進焉而不巳裡之治此而能行者未有或之先也青出于籃氷寒于水其吾仲芳乎餘故喜斯道之将昌而閩贛四百餘年之判而不合者其将合于吾歙矣故書而贈之 ○題宗家子會從軍永新詩卷序 宗家子子會從軍江右朋從姻戚賜之詩俾升先序其卷首升謂序易耳詩之難六月采芑張吉甫方叔之威江漢常武紀召虎皇父之績上有叙情憫勞之作下有思奮用命之謠此國家之所以興而民生所以有賴于武事者也即今 江右之軍者懋齋俞君其人也擅才名于自昔以泛應乎斯世子會夙獲從遊以承其旨使詩之者亦能知子會之心如子會之于俞君乎從軍古雲樂借問大将誰有古詩老家法存序之贅矣 ○金生家慶圖詩序 男子生而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以為六合之内皆其所有事也是故體天地之譔。

    傳聖賢之心。

    光輔邦家以仁乎民物下而效一官精一藝馳一傳操一戈凡才力之所可及者。

    孳孳勉勉。

    無忝于其生。

    然氣運之流。

    結靡常。

    故斯人之所遭有幸不幸。

    其幸而得于所遭者。

    每與其始得于生者若巧相值。

    然是可以見男子之生之不偶然也。

    吾邑昔稱多士。

    延佑泰定之際。

    宦達賢有名者。

    景山金公稱隐。

    汪公為其尤之二公者儒則通。

    吏則循。

    所莅懷之。

    衣冠家鹹法之。

    景山文章傳世機警可以為教。

    其孫伯琴純明修謹守其詩禮領袖弟昆為吾邑之第一家金生煥孟章伯琴之子從其外舅鄭彥昭官于南服自豫章入閩關嘗航滄海使幽薊庶幾乎四方之事者。

    而其庭闱之慕無時刻不惓惓也。

    今獲歸侍。

    以遂其願。

    且将再入閩絜家屬以成歸養之樂。

    焉能文之。

    士往往慶喜詠述之而來請序。

    餘念兵興以來。

    宦遊山?令海者。

    吾鄉蓋若幹人也。

    今之歸者幾人哉。

    身歸矣。

    而眷屬全于外。

    父母兄弟安于家。

    斒衣列鼎。

    其樂不減。

    承平之舊。

    如吾金生者。

    亦有其比哉。

    餘故以為近遭之不偶然也。

    生為倩于彥昭氏。

    彥昭之父仲賢君。

    稱隐公之女夫斯家學所自來也。

    彥昭之于金生即稱隐之于仲賢也。

    景山稱隐昔吾所師彥昭伯琴吾所友善故于生之家慶不敢第以勞苦于前而佚樂于後者頌之乃為道其家世之懿而以極男子之所事者望之洪武第三禩正月辛卯朔立春裡人朱升序 ○梅谷隐居序 舊友張君魯瞻。

    儒雅好古帖。

    所蓄東坡山谷南軒真迹。

    虗谷弘齋皆嘗為之題跋時為難得之賓壬辰兵火魯瞻與帖皆亡每馳于懷而魯瞻之猶子伯謙有承宗詩書之美倜傥好義之風為之敬慕魯瞻為不亡矣一日攜趙子常為其所作顔公梅谷隐居記示餘餘謂顔公休邑之大山梅谷為顔麓之勝地隐居于是名不虛得昔李願藉韓公之文以居盤谷而無其實何可同年而語矧梅為皎潔之孤芳有隐逸之真操尤可尚也今伯謙多善能總衆妙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