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楓林集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
亦勢也。
然于其間得無亦有下所不堪上所不及知長吏必當以聞者乎姑以此時此土至淺近之一事言之茗貢課株十賦其一而一株之額粗精二兩此乃沃土所有而我徽瘠土也每百株賦其十株責其納茗二十兩殚其地之出而供其本色巳不堪矣今又不收本色以錢米代之茗之粗者此時此土值米不及三升而令納一鬥精者值米不及五六升而令納二鬥窮山荒疃采摘之家雖竭其廬之入亦不能應此乃筆之章卓不可行者上之人惟不知耳豈有知其不可而不改其令者乎君之行按也長吏有能為深長之計通達民情攘蠹弊開隆平委曲條陳以聞則賢于人者也君則課之最以進之其有明知蠹弊坐視旁觀如茗課淺近之事而尚不為君一言則長吏之不賢者也君則課之殿以退之則長吏有所勸懲民情得以上達而耳目之職舉矣君之聰明特達豈真有資于人言者仆别君數年瞶盲跛蹩非複舊日然于君而耿耿者固在是以因下問而不容巳于言丁未四月朱升序 ○題廬山夏君再判新安詩序 廬山夏君之倅新安也、秀而文、得士心、寬而理、得民心、嚴而有容、進賢而教不能、得府吏胥徒心、謀而能斷事、集而不自诩、又得寮寀之心也、久任法行中考以複任是諸心相得者翕然以為惬蓋新安為郡跨番浙兩江之源山峭厲而水香潔其君子亦竦以義其小人往往安分無他心一州五縣休歙為尤良是以兵興數年田裡相保甘受剽炳無動于亂者其土俗如此矧得賢人君子為之官長不翕然而歸心乎賢人君子臨之覩其土俗如此孰不樂其善矜其不逮與之休息以久于其治如古封建之為者孰肯弁髦而傳舍之哉休之朱升歙之鮑穎宦學于此未得歸視其家省其父母是以鄉井之心尤切而喜公之複任其善政日有加焉又有以大惬乎人心也裡生程和以餞行詩請序故遂書之洪武元年戊申端午日朱升西掖寫 ○送夏通判還金陵序 廬山之夏君通守吾徽也披誠信以懷多士施受利以溥細民和粹孚乎寮寀端方格乎吏胥故三年而借留留而德心有加于初益見政理之旁洽又三年尹臨濠臨濠今日之豐沛也陵寝蔥郁将相大臣往往在是形勢之重屯衛之嚴委任之隆遴選之不易而公才器之所稱名譽之所緻蓋有非人情之所可量也徽之人知扳留之不可再得發為文辭以緻盛戀升歸田山中抱疾三時而肺病乘之不能出戶非友人楊季誠言不知公之既行也乃寫鄙懷而追餞之 ○餞參府端公行卷序【代休尹朱珍作】 天長朱珍忝宰徽休甯一歲有半矣參府端公實臨之實教誨之實優容之珍每号于人曰端公之于我天也天之于物也生化之于筦橐之中造就之于鞲冶之下震以發其孕霈以滋其生吹以振其長雖無心而成化乃若孜孜伋伋而不能舍去者然然代序者進成功者退蘭台有悲秋之賦昌黎有感春之詩蒼蒼者曾未嘗一傾耳于戲此天之所以為天也徽大郡而休甯小邑也其民俗馴而耎且近山可以避兵故歲壬辰以來西兵踐蹂六勝六複民鬬死者鮮而非庶也時多政則賦自倍至十上所需民無敢不供而非富也珍以菲才為此邑奉上之令而亦不敢罷上之民而非能也事有難易理有可否才有長短而免于罪也唯天實臨之實教誨而優容之珍之仰戴而号于人人者如此而天不知也乃于代序成功 ○送汪成德赴蕭縣作宰序 吾新安神明之冑二程也汪也程自東晉時新安守元潭留家焉數世至忠壯公靈洗顯于陳梁之際汪則忠烈王世華起于李唐之初二公皆有捍禦鄉井之功沒而為神登諸祀典将百千世不泯也而汪則據有六州以歸唐功德尤盛二族蕃衍以官以遊散布天下而其居于古黟縣者尤盛汪之丞相伯彥合孛義端二公又其尤也入至元來至今且百年黟汪未有繼美者故吾于成德屬意焉成德有志之士也其祖某以舉進士為業至元科舉廢尊君某惟以繼述教子為務比年兵亂成德扞鄉井如忠壯忠烈之為者歲丁酉以鄉兵内附又如忠烈之歸唐黟汪其複昌于成德也欤成德今之蕭縣以其治家者治官以其馭軍者馭民以庭訓之詩禮立教道善風俗而後以學問之文章作成乎多士等而上之極儒者之功用緻斯世于隆平于是乎黟汪千年之家聲複昌于成德氏此升所以屬意于神明之冑者豈以作宰望成德而巳哉于是行書之以識别 ○葉宗茂哀詩序 新安葉宗茂有清才。
年四十四卒于金陵邸。
見聞者哀其遭時之不偶也。
為之賦詩。
而其裡之老友朱升為之序。
序曰。
宗茂、葉濂翁之子也。
生二歲移家于蓼。
自幼以敏給聞。
稍長治進士從業。
從餘複卿先生學戴氏記。
歲丁亥歸就鄉藉試有司。
明年餘歸自燕山。
取道至蓼訪之。
後五年淮兵起。
宗茂避地歸鄉。
兵旋至蹂郡邑。
宗茂從鄉兵奮禦稱能。
後四年江南開省。
或薦之起家。
至婺源州。
時州境未定。
非美官也。
既而鎮戍官适所從前統鄉兵者。
于是上下相安。
得行撫字之政。
再考乃代。
代者不善于民。
宗茂美聲益遠播矣使說
亦勢也。
然于其間得無亦有下所不堪上所不及知長吏必當以聞者乎姑以此時此土至淺近之一事言之茗貢課株十賦其一而一株之額粗精二兩此乃沃土所有而我徽瘠土也每百株賦其十株責其納茗二十兩殚其地之出而供其本色巳不堪矣今又不收本色以錢米代之茗之粗者此時此土值米不及三升而令納一鬥精者值米不及五六升而令納二鬥窮山荒疃采摘之家雖竭其廬之入亦不能應此乃筆之章卓不可行者上之人惟不知耳豈有知其不可而不改其令者乎君之行按也長吏有能為深長之計通達民情攘蠹弊開隆平委曲條陳以聞則賢于人者也君則課之最以進之其有明知蠹弊坐視旁觀如茗課淺近之事而尚不為君一言則長吏之不賢者也君則課之殿以退之則長吏有所勸懲民情得以上達而耳目之職舉矣君之聰明特達豈真有資于人言者仆别君數年瞶盲跛蹩非複舊日然于君而耿耿者固在是以因下問而不容巳于言丁未四月朱升序 ○題廬山夏君再判新安詩序 廬山夏君之倅新安也、秀而文、得士心、寬而理、得民心、嚴而有容、進賢而教不能、得府吏胥徒心、謀而能斷事、集而不自诩、又得寮寀之心也、久任法行中考以複任是諸心相得者翕然以為惬蓋新安為郡跨番浙兩江之源山峭厲而水香潔其君子亦竦以義其小人往往安分無他心一州五縣休歙為尤良是以兵興數年田裡相保甘受剽炳無動于亂者其土俗如此矧得賢人君子為之官長不翕然而歸心乎賢人君子臨之覩其土俗如此孰不樂其善矜其不逮與之休息以久于其治如古封建之為者孰肯弁髦而傳舍之哉休之朱升歙之鮑穎宦學于此未得歸視其家省其父母是以鄉井之心尤切而喜公之複任其善政日有加焉又有以大惬乎人心也裡生程和以餞行詩請序故遂書之洪武元年戊申端午日朱升西掖寫 ○送夏通判還金陵序 廬山之夏君通守吾徽也披誠信以懷多士施受利以溥細民和粹孚乎寮寀端方格乎吏胥故三年而借留留而德心有加于初益見政理之旁洽又三年尹臨濠臨濠今日之豐沛也陵寝蔥郁将相大臣往往在是形勢之重屯衛之嚴委任之隆遴選之不易而公才器之所稱名譽之所緻蓋有非人情之所可量也徽之人知扳留之不可再得發為文辭以緻盛戀升歸田山中抱疾三時而肺病乘之不能出戶非友人楊季誠言不知公之既行也乃寫鄙懷而追餞之 ○餞參府端公行卷序【代休尹朱珍作】 天長朱珍忝宰徽休甯一歲有半矣參府端公實臨之實教誨之實優容之珍每号于人曰端公之于我天也天之于物也生化之于筦橐之中造就之于鞲冶之下震以發其孕霈以滋其生吹以振其長雖無心而成化乃若孜孜伋伋而不能舍去者然然代序者進成功者退蘭台有悲秋之賦昌黎有感春之詩蒼蒼者曾未嘗一傾耳于戲此天之所以為天也徽大郡而休甯小邑也其民俗馴而耎且近山可以避兵故歲壬辰以來西兵踐蹂六勝六複民鬬死者鮮而非庶也時多政則賦自倍至十上所需民無敢不供而非富也珍以菲才為此邑奉上之令而亦不敢罷上之民而非能也事有難易理有可否才有長短而免于罪也唯天實臨之實教誨而優容之珍之仰戴而号于人人者如此而天不知也乃于代序成功 ○送汪成德赴蕭縣作宰序 吾新安神明之冑二程也汪也程自東晉時新安守元潭留家焉數世至忠壯公靈洗顯于陳梁之際汪則忠烈王世華起于李唐之初二公皆有捍禦鄉井之功沒而為神登諸祀典将百千世不泯也而汪則據有六州以歸唐功德尤盛二族蕃衍以官以遊散布天下而其居于古黟縣者尤盛汪之丞相伯彥合孛義端二公又其尤也入至元來至今且百年黟汪未有繼美者故吾于成德屬意焉成德有志之士也其祖某以舉進士為業至元科舉廢尊君某惟以繼述教子為務比年兵亂成德扞鄉井如忠壯忠烈之為者歲丁酉以鄉兵内附又如忠烈之歸唐黟汪其複昌于成德也欤成德今之蕭縣以其治家者治官以其馭軍者馭民以庭訓之詩禮立教道善風俗而後以學問之文章作成乎多士等而上之極儒者之功用緻斯世于隆平于是乎黟汪千年之家聲複昌于成德氏此升所以屬意于神明之冑者豈以作宰望成德而巳哉于是行書之以識别 ○葉宗茂哀詩序 新安葉宗茂有清才。
年四十四卒于金陵邸。
見聞者哀其遭時之不偶也。
為之賦詩。
而其裡之老友朱升為之序。
序曰。
宗茂、葉濂翁之子也。
生二歲移家于蓼。
自幼以敏給聞。
稍長治進士從業。
從餘複卿先生學戴氏記。
歲丁亥歸就鄉藉試有司。
明年餘歸自燕山。
取道至蓼訪之。
後五年淮兵起。
宗茂避地歸鄉。
兵旋至蹂郡邑。
宗茂從鄉兵奮禦稱能。
後四年江南開省。
或薦之起家。
至婺源州。
時州境未定。
非美官也。
既而鎮戍官适所從前統鄉兵者。
于是上下相安。
得行撫字之政。
再考乃代。
代者不善于民。
宗茂美聲益遠播矣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