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家中

關燈
事情跟結城講的完全一樣。

    而且,還有哪!” 說到這裡,律師的勁頭更足了: “據說,第二天早上,兩個人在雨還沒停的時候,就步行出發了。

    這是因為,那條鐵路線途中因台風造成塌方,火車不通。

    因此他們才沿着山路走到富士宮車站。

    可是,當天根本走不到。

    兩人在半路的某個地方過了一夜。

    也就是說,溫泉旅館一宿,山裡途中一宿,總共兩宿。

    ” 律師用舌頭舔了舔嘴唇,接下去說,“一問結城,據說他太太是托詞出去的,原定在外面隻留一夜。

    根據我的推斷,小野木檢察官和結城太木原來是打算住一宿就回去的,但因遇到那種意外的變故,才住了兩宿!說起來,那是由于不可抗禦的力量造成的。

    ” 原任檢察長的老人把雙臂交叉抱在胸前,聽着律師的解說。

     “怎麼樣,先生,小野木檢察官是這次貪污案件的主管檢察官呢!而結城是被告。

    主管檢察官與被告的妻子私通。

    這件事可是空前未有的奇聞喲,對檢察廳來說,也是一大污點。

    我的打算嘛……” 律師拿起桌子上的照片,把它舉在臉的上方,說:“準備根據情況,把這些照片和我這裡調查到的事實公布出去。

    并且要追究檢察當局的責任。

    啊,即使這一次的貪污案件也是如此,很明顯是有預謀的。

    而且,其中竟有如此腐敗的檢察官,這從法制精神來說,不成體統簡直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先生,怎麼樣,您的看法如何?” 老人閉目思考着。

     走廊裡好象有來客,一面說話一面走了過去。

     拉門打開,一個女用人探進頭來。

    她大概看出房間裡的密談還沒結束,于是又悄悄地把拉門關上了。

     “林老弟。

    ”老人第一次擡起臉叫了一聲,“你的意思是什麼呢?” 老人的目光盯盯地注視着律師的臉。

    這的确堪稱“目光銳利”。

     “啊?要說是什麼意思……” “林老弟。

    ”老人第二次叫着律師,“你是打算以此和檢察部門就案件進行某種交易吧。

    嗯!是這樣吧,老弟。

    ” 三 東京地方檢察廳的特别搜查部每天都在連續進行着審訊。

     報紙報道了案件調查的進展情況。

    無論哪家報社的評論文章全都認為案件深入的可能性很大。

     嫌疑犯每天從S拘留所被帶到檢察廳來。

    審訊一結朿,馬上又回到拘留所去。

     接受審訊的嫌疑犯們要在檢察官上班之前過來等候。

    因此,小野木隻是在傍晚他們回去的時候,看到護送的汽車。

    護送的車輛,外觀如同小型客用轎車,塗着綠顔色。

     小野木每次從窗口看到護送的車輛,心裡都感到很為憂郁,車内正坐着結城庸雄。

    小野木眼裡注視着綠色的車輛駛出檢察廳的紅色圍牆開到馬路上去,心裡卻在想着賴子。

    那輛車裡正坐着她的丈夫。

     小野木并不直接負責審訊結城。

    盡管如此,他仍然不忍目睹那輛護送的汽車。

     審訊由各主管檢察官分别進行。

    審訊記錄的厚度逐日增加。

    會議每天召開。

     主任檢察官将分别審訊的情況加以綜合,然後指示下一步的方針。

     案件涉及範圍之廣出人意料。

    在政府機關方面,正要由最下一級擴展到上層官員。

    在行賄一方,從單純的團體單位變得更複雜起來。

    受賄一方,除政府機關外,還在政黨方面出現了朋比為奸者。

    國會議員裡,則有人憑自己過去的經曆和威望發揮作用,向官員施加壓力。

     從法律觀點來說,此案相當于“斡旋受賄”這一棘手而又便于逃遁的罪名。

     從前,凡是涉及到這類政治色彩濃厚的貪污案件,一般到中途都垮了下來。

    縱然不是這樣,也幾乎多在未觸及到核心問題的情況下不了了之。

     眼下這個案件開始以後,新聞記者們紛紛纏住檢察官不放,都對檢察官們異口同聲地說起這個問題。

     “這次大概有把握吧?不會象以前那樣,受到來曆不明的壓力,半途而廢吧。

    因為國民的期望很大呀。

    ” 可是,石井檢察官卻保持着沉默。

    而他的堅強意志卻是有目共睹的。

    這一點在會議桌上可以看得很明顯:表情柔和的石井檢察官态度最為強硬。

     然而,某種異常現象發生了。

    特搜部的氣氛從兩天前就出現了莫名其妙的變化,這恰巧是在案件即将深入到關鍵問題的時刻。

     所謂莫名其妙的氣氛,是指以石井部長為主的檢察長、副部長等上層領導開始頻繁地舉行會議。

    如果這是有關案件的技術性方針的話,會議結束後,石井檢察官會立即召集各主管檢察官進行詳細讨論的。

     但是,并沒有這樣做。

    石井檢察官與領導幹部連連開會,但是卻不和屬下的檢察官們開會了。

    一次會也不開,好似風平浪靜了一般。

     給人的印象是,一方面空氣好象很緊張,而另一方面氣氛卻似乎很松弛,說起來,可以稱作是一種緊張和松弛奇妙地揉合在一起的令人難以忍受的氣氛。

     這種氣氛自然敏感地傳給了部下的檢察官們。

    誰都感到出了什麼事。

     這一影響勢必也妨礙了檢察官們進行審訊的積極性。

    首腦部門的方針發生了變化,這個事實已經昭然若揭了。

     石井檢察官對此不做任何說明。

    也許是神經過敏吧,連他那張臉看上去都顯得郁郁寡歡、憂慮重重。

    一種不安的苗頭籠罩着下面的檢察官們。

    一種來曆不明的東西開始左右上層領導了。

     “可能是什麼呢?” 檢察官們私下議論開了。

    正因為大家一直積極埋頭工作,所以更對這捉摸不透的變化放心不下。

     “是政黨方面施加了壓力吧?” 一位檢察官同僚對小野木說。

    這是最易估計到的可能。

    迄今為止的經驗表明,這種情況已經屢見不鮮。

     當天晚上,小野木剛從檢察廳踏上歸途,一位共事的檢察官由後面追上來,與他并肩走到一起。

     “好象有人從外部向上層領導提出了某種交換條件呢。

    ”這位同事低聲說。

     “交換條件?會是什麼呢?”小野木把目光投向遠處。

     “那還不清楚。

    我們曾認為是來自政黨方面,但這次好象不是那條線。

    似乎很象辯護團方面。

    ” “律師?” “嗯。

    而且對方不是采取直接的方式,似乎是通過一位原來當過檢察長的人物傳的話。

    這回明白了吧,石井部長為什麼面色憂郁。

    ” “可是,”小野木說,“太不可想象啦。

    難道說,辯護團竟會掌握什麼有力的反證嗎?” “那不了解。

    反正我是這樣推測的。

    ” 那位檢察官同僚很相信自己的直感。

    與他分手以後,便隻剩了小野木自己。

     時候正是三月的末尾,白天已經延長了好多。

    皇宮護城河畔的景色,映襯在一片半透明的翠綠之中。

     小野木朝日比谷方向走去。

    街道兩旁的懸鈴樹已經吐出嫩芽。

    随着視線角度的不同,那些嫩芽重重疊疊的時候,便滿枝頭呈現出鮮綠的顔色。

     小野木走着走着,腦子裡出現了一種預感。

    檢察官同僚剛才說過的話還在他的耳邊回蕩,它使小野木産生了模模糊糊的不安心理。

     那位同僚說,辯護團握有确鑿的反證,并把它作為交換條件。

    居中調停的,又是司法界的元老。

     小野木感到,這話很可能是真實可信的。

    石井檢察官的臉色,上層領導的微妙氣氛,都從反面做了印證。

    辯護團所掌握的反證,會是什麼呢?雖然檢察官同僚不知道底裡,但小野木卻産生了某種預感。

     這天早晨,小野木一到檢察廳便馬上被石井檢察官叫了去。

     石井檢察官正在看辦公桌上的調查記錄。

    盡管小野木進來并做了禮節性的問候,他卻隻輕輕點了點頭,仍舊埋頭于調查記錄的文件堆裡。

     “請在那兒坐吧。

    ” 小野木坐到房間一角的長椅子上。

     石井依然沒有從文件上擡起頭,不時地或夾張紙條,或作着筆記。

    小野木邊注視這個情景,邊在那裡等侯着。

     足足過了二十分鐘。

    石井檢察官摘下眼鏡,然後小心翼翼地裝進鏡套裡。

     “勞你久等了。

    ” 石井檢察官離開自己的坐椅,走到小野木身邊。

    在長椅子上與小野木并肩坐下後,他掏出香煙,緩緩地吐出藍色的煙霧。

     窗外射進來的早晨的陽光照射着那一團團的煙霧。

     “身體情況怎麼樣啊?”并排坐在小野木身邊的石井檢察官這樣問,臉仍然沖着辦公桌那邊。

     “沒問題。

    沒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

    ”小野木答道。

    到這會兒為止,他還一直以為石井檢察官是要對自己做工作上的指示。

     “這是件繁忙的工作,所以常常會損害健康。

    兢兢業業固然好,适當的休養也是必要的。

    ”石井檢察官說開了這些事,“我所知道的人裡,優秀的夥伴